第594章 错综-《唐穿日常》

  他望了眼宫城的方向,这个位置看不见东宫所在,李二夫妇显然对明洛印象极佳。

  看来无论如何都无法用正当手段对付明洛了,只能等她自爆其短,他就不信了,按照这位的性子,可以不惹出乱子来?

  宋明洛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老实人。

  但骨子里,不能说她多么离经叛道。

  甭管心里怎么个大逆不道,表面功夫都是齐全,这半年光景,她有在认认真真履行作为长女长姐的义务,支撑起这个因宋平离世而支离破碎的家,至于刘家……

  鉴于皇后的干预,明洛未有动作。

  宋平的死,或许真正该负责的是她?

  不管怎样,刘家逃不了干系。

  和宋家一般,刘家也是个大宗族,和明洛有牵扯的不过人家的分支,不入流的一支而已。

  其中最位高权重的目前担任吏部侍郎刘林甫,算是青史留名的大员,主持了贞观元年的选官程序改革。

  令明洛想不到的是,她之前给那位刘令史列的建议,大部分都被对方拿去孝敬了刘林甫,而刘林甫是典型的士大夫,不是目中无人,而是他眼中值得他正眼相待的人里不包含女人,特别是没有家世的女子,即明洛。

  因着和明洛做交易的刘令史不会在自家族亲前坦然言之,故而刘林甫根本没往这方面去想。

  隋时选举官员,是定时定点的,即从十一月集中,到第二年春天结束,人人皆患其时间短促。

  后来刘林甫被那些建议启发,提出官员选拔可四时听选,随阙注拟,根据实际需要来选,得到宰相班子和李二的认可。

  这日他和房玄龄一道拟了可以并省的中央官员,呈给李二过目,事后李二单独留了他。

  “今年上半年,你家族亲有桩闹得沸沸扬扬的事儿,你可知晓?”

  “晓得。”

  刘林甫背脊挺得更直了,脑袋则谦逊地低了许多。

  “你见过宋博士吗?她在太医署任职。”

  “陛下。”刘林甫准备发力了,他对女子任官这件事,一直尽可能地在努力无视,这回既然天子主动提及,也就不怪他好好进谏了。

  “嗯?”

  李二也是神使鬼差提起这桩事,本来过去大半年,他几乎都忘了,但不知为何刘林甫近来的上奏,总给他一种莫名的感觉。

  “女子不该入朝为官,陛下若是赏识宋博士,大可封赏她的弟兄族亲,另赏赐她也可。”

  刘林甫和魏徵算是气味相投之人,唯一不同的点在于,刘林甫没有那般气性和骨气。

  李二为何最终只和魏徵成了君臣佳话?不是没其他走这种赛道的大臣,而是赢不过魏徵。

  这条赛道需要本人立身极正,本心清净。

  当然魏徵不全然无私,但和一开始就浑浊的刘林甫比,实在好上太多。

  李二不语,脸上闪过一丝乌云般的阴翳,淡淡道:“她为医者,为朝廷和百姓出力,理所应当。”

  也没听说她不适应太医署的工作。

  刘林甫自然捕捉不到李二的细微情绪,只当陛下寻了个大义凛然的借口作推辞。

  他再接再厉:“但她德行有亏……”

  “够了。”李二声音微微透出凌厉,直接打断了刘林甫这些没所谓的话,宋明洛品行如何,他能不清楚?

  称不上完美,但有良知,有善举,不过一无权无势的女子,还能怎样大公无私?

  刘林甫立即闭嘴。

  “你和玄龄再就名单精简一二,官员不在多而在精。”李二干脆转回了正事,平心静气道。

  “是。”

  事儿是一桩接着一桩,李二打发走扫兴的刘林甫,不过翻看了几本折子,便有工部的郎中过来禀告。

  他一面提笔写着,一面听着来人说话。

  “棉花?”

  来人不是旁人,正是从太府寺调去工部的羊主事,明洛昔年在度支司的同僚,也算熬出头了,有资格来陛下跟前说话了。

  “正是。今岁棉花产量堪忧。”羊郎中早早在数月前得到消息,今年不知为何,那些去岁靠着棉花赚了一笔的农户都不愿种了。

  “嗯?怎么说?”

  李二骤然停了笔,记忆模模糊糊地不知想起了什么,好像又和宋明洛有干系?

  这令他有些不习惯。

  按理说这些军政民生的正经事儿不该和她有牵扯。

  “后来臣吩咐人和那些农户打听了,说是观天象所致,今岁收成很糟糕,莫要再种棉花。”羊郎中自打明洛下了大狱后,便非常自然而然地断了和明洛的关系。

  当然出于良知,钱方面他没有毁约,但着实不敢继续和明洛来往,他媳妇算是河东狮,绝对容不下。

  他也该爱惜羽毛,仕途既然走上正轨,就该安分守己,一点点地熬资历,慢慢往上走。

  “观天象?”

  李二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

  这不如告诉他,是明洛未卜先知猜的。

  冷不丁地,许久前观音婢在他耳边的家常话钻了出来,嚣张至极地回放着:“……她说她担心今岁秋收,早早屯了粮,担心自己没饭吃,腊肉咸菜腌了几大缸,还好心警告了周边邻舍,偏偏人家不领情……”

  今岁秋收……会不好?

  一想到这里,李二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那肯定是村民胡诌。若是陛下……”羊郎中也觉得荒唐,但农户们就是这样说的。

  李二打量了他文绉绉的打扮一眼,心中有数,明洛能和村民打成一片,村民自然愿意帮她掩护。

  反观这位郎中,面容清俊,打扮端正,一看就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乡野农户都避之不及,生怕被扣上个什么帽子惹来祸患。

  “农户还说什么了?”李二开始回想棉花的由来,真是这位看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文人士子主导出来的?

  怎么看都不像。

  “没什么了。”

  羊郎中答得肯定,但李二深知,换一个懂农事的或者接地气的去和庄户人家打交道,必定还能有更多体会感悟。

  “朕有数了。”

  “喏,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