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局坐落在靠近掖庭的位置,和皇城中的六部官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来往女官宫人相较他处更为端庄工整,显得不卑不亢。
她们一行人在被第二波女官问安行礼后,迎面来了一位明洛的熟人,是司寝局的人。
“淑妃安好,昭仪安好。”
“姑姑。”明洛亲昵地唤了声,让一旁的杨氏多少感到些许震撼。
“今儿什么风?”
姑姑神情轻快了很多,但因着杨淑妃的存在,不太放得开,表情稍显怪异。
“自然是东风。话说姑姑方便说说话吗?”
此处人多眼杂,哪怕听不见具体的话,但总归给人印象。
“方便。”
相对于做底层活的宫人内侍,女官是宫中比较有文化有素养的群体,头部位置的女官比低等妃嫔要体面的多,甚至要领宝林才人美人等当值当差。
既然明洛主动抛了橄榄枝,对方从善如流地接下。
“上回姑姑与我说的,贵妃处不好侍候,特别是公主,身子不怎么妥当?”明洛寒暄几句后进入正题。
对方倒像是预料到了明洛的来意,一时没答话。
明洛再接再厉:“前两日在园子里碰到过贵妃,似乎她女儿咳得厉害,秋冬两季最受不得,可惜只是远远对上了眼,没能上去给公主请脉。”
她搬出自己的老本行。
“昭仪善医……连皇后都大赞你,想来哮喘这病,也不是,韦贵妃的女儿也不是哮喘,似乎是什么过敏。”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难怪贵妃对公主的日常起居如此关心。”明洛真觉得李二的情感或许都给了长孙一人,但雨露确实分得匀称,年轻就是身体好,儿女一大摞呢。
“关心是关心,就是有时太折腾人,你都不晓得,两个不大不小的软枕,返工了不知多少次,一会嫌面料不舒服,一会觉得熏香的味儿公主会过敏,等都合适了,再来一句枕头偏软。”
对方双手一摊,全然无奈嘴脸。
明洛有意让氛围轻松一点,招呼着她一块落座,当然人家懂规矩,不敢和两位妃嫔同座,询问起明洛的来意。
“公主瞧着愈发珠圆玉润了。”
和后世这词可能带来的贬义歧义不同,目前来说,妥妥好词,夸明洛把公主养得好。
“气色真的好。”杨淑妃也在一旁赞同。
比其他公主看着都活泼健康。
“别夸别夸。”明洛搂着溪娘咯咯笑。
事儿也在如此说说笑笑的氛围中写成了八字的第一撇。
明洛因此跨出了后宫社交的第一步,先从主动示好的杨淑妃处打开了局面,算是个好开头。
然后结识了和杨氏关系不错的几位,位份有高有低,性子乍一看都挺不错的,可能是由于明洛被帝后都盛赞过的医术,她们对明洛还挺热情,估摸想着之后病了痛了方便些。
转眼入了立冬,今年长安还不曾下过雪,冷得干燥而无趣,明洛却觉得非常不错。
一旦下雪,宫人们过得更辛苦,成日扫雪个不停,偏还衣衫单薄,每年都得病死几个。
“也就是昭仪娘娘人善。”
老内侍吃着碗现熬的药,和其他几个小内侍言语,数人窝在长乐门处围着个炉子说话。
‘是啊,换做其他人,不要说是妃嫔,就是医女都推三阻四地不肯来。”
“话说医女是不是也是这位昭仪带的,昔年她不是在尚药局太医署都当过差吗?”
“正经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如今封了昭仪带着皇后留下的小女儿,说是陛下这些日子旁的妃嫔都没见,就和她经常说话吃饭。”
老内侍眯着眼笑,望着明洛一行人拐进门的身影,心不在焉:“所以人家公主养得好,也算对得起皇后……”
只是昭仪来这处做什么?
里面那些女眷,曾经多么不可一世,这十来年就有多么孤独凄凉,没人愿意和她们来往。
或许,宋昭仪对他假以辞色好心问诊的根本缘由在里头?
是为了方便进出?
老内侍聪明了。
明洛人美心善不假,但也真做不到整日为阖宫上下的宫人们看病配药,她自然别有所求。
长乐门正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女眷们的居处。
地方不大不小,采光不错,称不上压抑,唯独气氛沉郁,无人说说笑笑,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檀香味。
不信佛还能靠什么打发漫长时光?
“宋……昭仪安好。”
有宫人认出了宋明洛,刚想称呼宋医师,话一出口赶紧改了,慌慌张张不已。
“嗯?是有人身子不适?”
明洛不可能无缘无故来这边。
由于她有做贼的想法,更加不能师出无名,必须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走进来再离开。
“是,是的。”
宫人惊慌失措,她报的是尚药局,怎么会惊动了宋昭仪?
这可是陛下面前的红人。
得不得宠两说,但人家能见着陛下,了不得啊。
“带我过去吧。”
明洛的视线在正屋停留了半晌,依依不舍走开。
郑观音啊,我们好久不见。
报病的当然不是郑观音,而是李元吉的一位妾室,膝下养着个女儿,明洛对其有点印象。
结果一见病患的模样,明洛直接叹了口气,油尽灯枯何必寻医问诊,合该平安度过生命最后一段时光。
榻上的人瘦得离谱,和长孙去世时勉强维持的人样截然相反,这会人虽然睁着眼,但已然有了鬼怪的气息。
“宋医师……”
齐王妃杨氏消息似乎慢了一拍,用旧称来唤,但很快察觉到了不对,因为明洛的衣饰比从前上档次多了,起码不会雌雄不分。
再瞧一眼明洛身后随行的宫人打扮,她恍然大悟。
“难怪居然是你来,你被封……”
杨氏看起来怅然若失。
“皇后抬举,是昭仪。”
杨氏错愕了一瞬,忙恭贺:“宋医师大喜。”
‘别,别。不至于。“明洛受不了对方这样的姿态言语,虽然她丈夫可恶,但对杨氏本人,明洛充满了同情。
本性不差,是个正经美人,奈何遇人不淑
        她们一行人在被第二波女官问安行礼后,迎面来了一位明洛的熟人,是司寝局的人。
“淑妃安好,昭仪安好。”
“姑姑。”明洛亲昵地唤了声,让一旁的杨氏多少感到些许震撼。
“今儿什么风?”
姑姑神情轻快了很多,但因着杨淑妃的存在,不太放得开,表情稍显怪异。
“自然是东风。话说姑姑方便说说话吗?”
此处人多眼杂,哪怕听不见具体的话,但总归给人印象。
“方便。”
相对于做底层活的宫人内侍,女官是宫中比较有文化有素养的群体,头部位置的女官比低等妃嫔要体面的多,甚至要领宝林才人美人等当值当差。
既然明洛主动抛了橄榄枝,对方从善如流地接下。
“上回姑姑与我说的,贵妃处不好侍候,特别是公主,身子不怎么妥当?”明洛寒暄几句后进入正题。
对方倒像是预料到了明洛的来意,一时没答话。
明洛再接再厉:“前两日在园子里碰到过贵妃,似乎她女儿咳得厉害,秋冬两季最受不得,可惜只是远远对上了眼,没能上去给公主请脉。”
她搬出自己的老本行。
“昭仪善医……连皇后都大赞你,想来哮喘这病,也不是,韦贵妃的女儿也不是哮喘,似乎是什么过敏。”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难怪贵妃对公主的日常起居如此关心。”明洛真觉得李二的情感或许都给了长孙一人,但雨露确实分得匀称,年轻就是身体好,儿女一大摞呢。
“关心是关心,就是有时太折腾人,你都不晓得,两个不大不小的软枕,返工了不知多少次,一会嫌面料不舒服,一会觉得熏香的味儿公主会过敏,等都合适了,再来一句枕头偏软。”
对方双手一摊,全然无奈嘴脸。
明洛有意让氛围轻松一点,招呼着她一块落座,当然人家懂规矩,不敢和两位妃嫔同座,询问起明洛的来意。
“公主瞧着愈发珠圆玉润了。”
和后世这词可能带来的贬义歧义不同,目前来说,妥妥好词,夸明洛把公主养得好。
“气色真的好。”杨淑妃也在一旁赞同。
比其他公主看着都活泼健康。
“别夸别夸。”明洛搂着溪娘咯咯笑。
事儿也在如此说说笑笑的氛围中写成了八字的第一撇。
明洛因此跨出了后宫社交的第一步,先从主动示好的杨淑妃处打开了局面,算是个好开头。
然后结识了和杨氏关系不错的几位,位份有高有低,性子乍一看都挺不错的,可能是由于明洛被帝后都盛赞过的医术,她们对明洛还挺热情,估摸想着之后病了痛了方便些。
转眼入了立冬,今年长安还不曾下过雪,冷得干燥而无趣,明洛却觉得非常不错。
一旦下雪,宫人们过得更辛苦,成日扫雪个不停,偏还衣衫单薄,每年都得病死几个。
“也就是昭仪娘娘人善。”
老内侍吃着碗现熬的药,和其他几个小内侍言语,数人窝在长乐门处围着个炉子说话。
‘是啊,换做其他人,不要说是妃嫔,就是医女都推三阻四地不肯来。”
“话说医女是不是也是这位昭仪带的,昔年她不是在尚药局太医署都当过差吗?”
“正经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如今封了昭仪带着皇后留下的小女儿,说是陛下这些日子旁的妃嫔都没见,就和她经常说话吃饭。”
老内侍眯着眼笑,望着明洛一行人拐进门的身影,心不在焉:“所以人家公主养得好,也算对得起皇后……”
只是昭仪来这处做什么?
里面那些女眷,曾经多么不可一世,这十来年就有多么孤独凄凉,没人愿意和她们来往。
或许,宋昭仪对他假以辞色好心问诊的根本缘由在里头?
是为了方便进出?
老内侍聪明了。
明洛人美心善不假,但也真做不到整日为阖宫上下的宫人们看病配药,她自然别有所求。
长乐门正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女眷们的居处。
地方不大不小,采光不错,称不上压抑,唯独气氛沉郁,无人说说笑笑,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檀香味。
不信佛还能靠什么打发漫长时光?
“宋……昭仪安好。”
有宫人认出了宋明洛,刚想称呼宋医师,话一出口赶紧改了,慌慌张张不已。
“嗯?是有人身子不适?”
明洛不可能无缘无故来这边。
由于她有做贼的想法,更加不能师出无名,必须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走进来再离开。
“是,是的。”
宫人惊慌失措,她报的是尚药局,怎么会惊动了宋昭仪?
这可是陛下面前的红人。
得不得宠两说,但人家能见着陛下,了不得啊。
“带我过去吧。”
明洛的视线在正屋停留了半晌,依依不舍走开。
郑观音啊,我们好久不见。
报病的当然不是郑观音,而是李元吉的一位妾室,膝下养着个女儿,明洛对其有点印象。
结果一见病患的模样,明洛直接叹了口气,油尽灯枯何必寻医问诊,合该平安度过生命最后一段时光。
榻上的人瘦得离谱,和长孙去世时勉强维持的人样截然相反,这会人虽然睁着眼,但已然有了鬼怪的气息。
“宋医师……”
齐王妃杨氏消息似乎慢了一拍,用旧称来唤,但很快察觉到了不对,因为明洛的衣饰比从前上档次多了,起码不会雌雄不分。
再瞧一眼明洛身后随行的宫人打扮,她恍然大悟。
“难怪居然是你来,你被封……”
杨氏看起来怅然若失。
“皇后抬举,是昭仪。”
杨氏错愕了一瞬,忙恭贺:“宋医师大喜。”
‘别,别。不至于。“明洛受不了对方这样的姿态言语,虽然她丈夫可恶,但对杨氏本人,明洛充满了同情。
本性不差,是个正经美人,奈何遇人不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