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西装套裙口袋里那枚沉香木书签,那是今早从展会后台的废料堆里捡的 —— 印度工匠看见时非要塞给我,说这料子带着华国合香的气韵,该留着作个念想。林老板的哽咽还萦绕在舱内,我转头看向他鬓角新添的白发,忽然想起十年前他第一次带样品闯欧洲时,被海关扣下说 “成分不明”,在布鲁塞尔的冷雨里站了整整一夜。
“你记得吗?” 我轻声开口,“那年我们带‘云栖雪’去法兰克福,德国人拿着检测报告说,华国香料最多算‘天然添加剂’。”
林老板猛地抬头,眼里的泪光映着舷窗外的云海。那是汪氏用三十年培育的高山奇楠,每克萃取都要经过七十二道古法窖藏,却在国际标准面前连个正名的机会都没有。
林老板喉结滚动两下,从公文包里抖落一沓泛黄的检测报告。最上面那张边角卷得厉害,红印章歪歪扭扭盖着 “不合格”,我一眼认出是 2015 年的布鲁塞尔海关章。
“您瞧这行小字,” 他指尖点着报告边缘,“当时说我们的‘月中桂’铅含量超标,后来才知道是他们的检测方法有问题。可那会儿谁听咱解释?仓库里三百公斤桂花膏,眼睁睁在鹿特丹港烂成了泥。”
我忽然想起那年中秋,车间老师傅们蹲在空罐旁抹眼泪。那些桂花是从杭州满觉陇收的,凌晨三点带着露水采摘,用古法糖渍了整整四十天。林老板当时红着眼要去打官司,被我按住了 —— 在没有话语权的年代,所有辩解都是空谈。
“去年荷兰人来考察,” 我抽出手机翻出照片,“他们带的检测仪,用的还是咱汪氏研发的香成分数据库。” 照片里穿白大褂的荷兰专家正对着屏幕惊叹,那组实时跳动的色谱图,标注着 “桂魄” 的独特分子结构 —— 那是我们花五年破解的桂花精油稳定技术。
林老板忽然抓住我手腕,指腹掐进我腕间的旧伤里。那道疤是 2018 年在云南雨林划的,当时为了采一株濒临灭绝的黄熟香,我们跟着向导在瘴气里走了三天三夜。“您还记得向导说啥不?他说这香木认主,得是真心待它的人才能采。” 他声音发颤,“现在好了,咱的‘桂魄’成了欧洲香水巨头的定番原料,那些当年说咱‘土气’的品牌,追着要独家配方呢。”
我望着他手里那份被汗水浸得发潮的合作意向书,忽然注意到落款处的日期 —— 正是十年前他在布鲁塞尔淋雨的那天。舷窗外的云层裂开道缝隙,阳光斜斜切进来,照亮了林老板鬓角白发里藏着的几根青丝。
“下个月去肯尼亚的合作社,” 我把手机里的新订单推给他看,“当地农户说要跟咱学窖藏技术,他们的乳香树,想试试华国的‘九蒸九晒’。” 林老板忽然笑出声,眼角的皱纹里还凝着水光,像落满晨露的香樟叶。
后来的故事,全写在实验室的玻璃罐里了。我们带着色谱仪钻进云南的原始森林,跟着老药农学辨土性;把《香乘》里的古方拆解成分子结构,在恒温恒湿的窖池里复刻宋代 “龙涎香” 的发酵曲线。
三年前,当我们的 “和合香” 通过欧盟最高级别的香料认证时,检测官盯着数据喃喃自语:“原来你们不是在复刻传统,是在定义未来。”
前几日在巴黎市政厅的晚宴上,意大利香料大亨捧着我们的 “丝路月” 不肯放,说这味道里有长安的驼铃、泉州的帆影。
我告诉这位香料大亨,这里面有海南降真香的醇厚,有秦岭崖柏的清冽,更有我们用超临界萃取技术锁住的晨露气息 —— 那是华国土地独有的呼吸。
法国会长说 “标准让市场更大” 时,我正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忽然发现我们华国汪氏集团的香料供应链,早已沿着当年的海上丝路,在东南亚、非洲扎下了根。
我们教当地农户用华国的有机肥技术培育香草,再以高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回收,去年肯尼亚的合作社还给我们寄了感谢信,说孩子们终于能穿上不露脚趾的鞋。
“他们把样品摆进 VIp 展柜,不是因为同情。” 我从包里抽出那份刚签署的合作协议,首页的烫金印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 汪氏将与欧洲香料联盟共同制定新的国际香型标准,其中专门列出 “华韵香系” 的独立类目。
林老板手指抚过那行字,忽然笑出声来,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泪:“小时候听爷爷说,咱祖宗的香料走丝绸之路时,驼队里都带着圣旨。现在咱不用圣旨了,人家主动来认咱的规矩。”
空乘送来热茶,我看着杯盖上氤氲的水汽,恍惚间看见三十年前父亲临终前攥着的那本泛黄的《香谱》。他说华国的香,从来不是取悦谁的贡品,是天地人共生的智慧。此刻飞机正越过波斯湾,底下那片曾见证过郑和宝船香料贸易的海域,如今正飘着汪氏在迪拜自贸区新建的蒸馏厂的蒸汽。
“林总,” 我把那枚沉香书签递给他,“回去让厂里的老师傅看看,能不能把这料子融进新的‘万国香’里。” 那是我们下一个项目,要把东南亚的降真、中东的乳香、南美的香根草,都用华国的合香技艺调和在一起。就像法国会长说的,好的标准能让市场更大,但我知道,真正的底气,是让全世界都明白,华国不仅有千年的香料史,更有让这门手艺在新时代生生不息的力量。
舷窗外,云层渐渐散开,下方的亚洲大陆正铺展开连绵的绿意。我知道,当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时,实验室里的 “云栖雪” 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窖藏,而非洲合作社的香草种子,正乘着汪氏的冷链车,奔赴下一个春天。这不是结束,是华国香料真正走向世界的开始。
我正接过林老板递来的合作意向书,指尖刚触到纸张边缘,藏在袖口的沉香木纽扣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麻痒 —— 那是系统与我神经连接的独特示警方式。眼角余光掠过经济舱第三排,那个穿藏青西装的男人正假装调整领带,左手却在公文包上敲出三短两长的节奏,这是 F 国情报部门惯用的紧急联络信号。
“这乳香树的纹路真特别。” 我指着林老板手机里的照片轻笑,拇指在纽扣上摩挲出一串摩斯密码,让系统启动机舱内的香料分子监测仪。三年前为防范国际香料走私,汪氏给所有商务航班的香氛系统加装了物质分析模块,此刻屏幕上正跳出红色警报:3b 座位周围检测到异常氯仿残留,与病毒保存剂特征吻合。
男人忽然起身走向洗手间,经过我们座位时,公文包 “不慎” 滑落。我弯腰去捡的瞬间,故意将口袋里的 “云栖雪” 香粉洒在他裤脚 —— 那粉末遇特定生物制剂会显出血红色,是实验室新研发的追踪剂。林老板配合地惊呼一声,趁机攥住对方手腕:“先生您的钢笔掉了!”
就在男人缩回手的刹那,我看清他无名指内侧有道淡青色的蛇形纹身,与系统数据库里 F 国王牌间谍的特征完全吻合。“这钢笔看着很贵重。” 我把玩着那支银杆钢笔,指尖感受到夹层里的细微凸起,“我先生也有支同款,不过他总说笔杆太沉,用来调香时压不住香料秤。”
男人的瞳孔骤然收缩。调香师都知道,精密天平最怕震动,而这支钢笔的配重,恰好能稳定微型离心机的频率。我将钢笔还给他时,指甲在笔帽上划了道十字 —— 那是通知安保系统锁定目标的暗号,藏在钢笔里的病毒样本,此刻已被汪氏特制的纳米胶囊包裹,只要接触华国境内的空气就会自动灭活。
当男人再次走向洗手间时,空乘推着餐车拦住了他:“先生,汪董事长说您可能需要这个。” 托盘里放着一小碟沉香碎,那是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处理过的抑菌剂,挥发的香气正悄无声息地瓦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我端起茶杯抿了口龙井,看着系统提示 “威胁解除” 的字样,忽然对林老板说:“下周让实验室把这批沉香碎的配方发给非洲合作社,就说是防蛀虫的秘方。”
林老板的指腹蹭过我手背时带着老茧的温度,沉香木书签上的云纹在舷窗透进的光里浮动,像被风吹皱的湖面。“小苏,” 他声音里裹着檀香似的醇厚,“十年前你在布鲁塞尔给我发邮件,说行李箱里的香料样品全淋湿了,哭得像个迷路的崽。”
我指尖陷进木头上的纹路,那是当年在布鲁塞尔国际香料展被保安拦在门外时,用指甲一遍遍划在展会手册上的印记。“您还记着呢。”
“怎么不记?” 林老板往窗外瞥了眼,云层翻涌如浪,“那天你说洋人把我们的沉香当假货,说华国香料没有抑菌标准,连参展资格都没有。” 他忽然拍了拍我手腕,“现在看看,是谁被拦在门外了?”
正说着,头等舱前排传来椅套摩擦的窸窣声。穿阿玛尼西装的男人被两名安保架着胳膊起身,鳄鱼皮公文包 “啪” 地掉在过道,里面滚出几包用锡箔纸裹着的东西,散出刺鼻的化学香精味。“你们无权扣我!” 男人挣动着吼道,“这批是法国庄园的限量款,有报关单 ——”
“报关单上写的是雪松精油,” 我扬了扬手里的检测报告,纸页边缘被指腹捏出褶皱,“但我们的质谱仪显示,里面掺了三种违禁抑菌剂,浓度是华国标准的四十七倍。”
男人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一派胡言,你们那破标准谁承认?不过是自己封的规矩!”
我没接话,指尖已经摸到制服口袋里的香料贸易公约。书页在气流中轻轻颤动,忽然停在第 28 页。最新修订版的宋体字在阳光下泛着哑光,“华国香氛抑菌标准(Gb\/t -2025)” 被加粗的黑体字框住,旁边还附着一行小字:新增国际通用检测方法参考项。
“林老板您看,” 我把书脊往他那边倾了倾,声音里的笑意藏不住,“这可不是自己封的。”
沉香木书签在掌心渐渐温热,十年前布鲁塞尔的冷雨仿佛还打在记忆里。那时我攥着湿透的检测报告,在展会外的梧桐树下给林老板打电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们说我们的沉香里有霉菌,可明明是他们的检测方法有问题……” 电话那头的老人沉默了很久,只说:“等你回来,我给你刻枚云纹书签,云散了就晴天了。”
男人突然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挣脱开安保的手,指着我鼻尖骂道:“你们华国人懂什么!法国庄园的调香师用的都是百年秘方,轮得到你们这些用古法酿酒似的落后工艺来指手画脚?”
我把检测报告往他面前一递,纸张边角的褶皱被气流吹得簌簌响:“百年秘方里,会加邻苯基苯酚吗?这种早在 2019 年就被欧盟列为 b 类致癌物的东西,您说该算在哪个世纪的规矩里?”
林老板忽然从座位上站起来,沉香木书签从他袖口滑出来,在过道地毯上转了半圈。“先生去过马赛港的香料博物馆吗?” 他弯腰捡书签时,后腰的西装褶皱里露出半截旧照片,是十年前在布鲁塞尔海关被扣留的沉香木堆,“那里至今摆着 1897 年的英国药典,写着‘华国肉桂含不明抑菌成分,禁止入药’。”
男人嗤笑一声:“老东西,那又怎样?”
“不怎样。” 林老板把书签塞进我手里,云纹在光线下亮得刺眼,“只是想告诉您,当年他们说我们的成分不明,如今我们的标准成了国际参照。就像这书签上的云纹,十年前是被雨打湿的泪痕,现在 ——” 他忽然提高声音,舱内的寂静里浮起檀香般的底气,“是盖在公约上的章!”
穿阿玛尼的男人突然泄了气,被安保架着往外走时,鳄鱼皮公文包的锁扣还在咔嗒作响。我摸着书签上被林老板体温焐热的纹路,忽然发现云纹的末端藏着个极小的 “华” 字,是当年他在布鲁塞尔的雨夜里,用指甲一点点刻上去的。
此刻舷窗外的云正被阳光熔成金河,那个男人的咒骂声越来越远。林老板忽然笑出声:“汪董事长,当年你在布鲁塞尔淋的雨,现在都变成给咱们标准盖章的印泥了。”
我摩挲着书签上被岁月磨得光滑的云纹,忽然明白那不是云,是浪 —— 十年前困住我们的浪,如今正托着华国香料的船,稳稳驶向更远的地方。
        “你记得吗?” 我轻声开口,“那年我们带‘云栖雪’去法兰克福,德国人拿着检测报告说,华国香料最多算‘天然添加剂’。”
林老板猛地抬头,眼里的泪光映着舷窗外的云海。那是汪氏用三十年培育的高山奇楠,每克萃取都要经过七十二道古法窖藏,却在国际标准面前连个正名的机会都没有。
林老板喉结滚动两下,从公文包里抖落一沓泛黄的检测报告。最上面那张边角卷得厉害,红印章歪歪扭扭盖着 “不合格”,我一眼认出是 2015 年的布鲁塞尔海关章。
“您瞧这行小字,” 他指尖点着报告边缘,“当时说我们的‘月中桂’铅含量超标,后来才知道是他们的检测方法有问题。可那会儿谁听咱解释?仓库里三百公斤桂花膏,眼睁睁在鹿特丹港烂成了泥。”
我忽然想起那年中秋,车间老师傅们蹲在空罐旁抹眼泪。那些桂花是从杭州满觉陇收的,凌晨三点带着露水采摘,用古法糖渍了整整四十天。林老板当时红着眼要去打官司,被我按住了 —— 在没有话语权的年代,所有辩解都是空谈。
“去年荷兰人来考察,” 我抽出手机翻出照片,“他们带的检测仪,用的还是咱汪氏研发的香成分数据库。” 照片里穿白大褂的荷兰专家正对着屏幕惊叹,那组实时跳动的色谱图,标注着 “桂魄” 的独特分子结构 —— 那是我们花五年破解的桂花精油稳定技术。
林老板忽然抓住我手腕,指腹掐进我腕间的旧伤里。那道疤是 2018 年在云南雨林划的,当时为了采一株濒临灭绝的黄熟香,我们跟着向导在瘴气里走了三天三夜。“您还记得向导说啥不?他说这香木认主,得是真心待它的人才能采。” 他声音发颤,“现在好了,咱的‘桂魄’成了欧洲香水巨头的定番原料,那些当年说咱‘土气’的品牌,追着要独家配方呢。”
我望着他手里那份被汗水浸得发潮的合作意向书,忽然注意到落款处的日期 —— 正是十年前他在布鲁塞尔淋雨的那天。舷窗外的云层裂开道缝隙,阳光斜斜切进来,照亮了林老板鬓角白发里藏着的几根青丝。
“下个月去肯尼亚的合作社,” 我把手机里的新订单推给他看,“当地农户说要跟咱学窖藏技术,他们的乳香树,想试试华国的‘九蒸九晒’。” 林老板忽然笑出声,眼角的皱纹里还凝着水光,像落满晨露的香樟叶。
后来的故事,全写在实验室的玻璃罐里了。我们带着色谱仪钻进云南的原始森林,跟着老药农学辨土性;把《香乘》里的古方拆解成分子结构,在恒温恒湿的窖池里复刻宋代 “龙涎香” 的发酵曲线。
三年前,当我们的 “和合香” 通过欧盟最高级别的香料认证时,检测官盯着数据喃喃自语:“原来你们不是在复刻传统,是在定义未来。”
前几日在巴黎市政厅的晚宴上,意大利香料大亨捧着我们的 “丝路月” 不肯放,说这味道里有长安的驼铃、泉州的帆影。
我告诉这位香料大亨,这里面有海南降真香的醇厚,有秦岭崖柏的清冽,更有我们用超临界萃取技术锁住的晨露气息 —— 那是华国土地独有的呼吸。
法国会长说 “标准让市场更大” 时,我正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忽然发现我们华国汪氏集团的香料供应链,早已沿着当年的海上丝路,在东南亚、非洲扎下了根。
我们教当地农户用华国的有机肥技术培育香草,再以高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回收,去年肯尼亚的合作社还给我们寄了感谢信,说孩子们终于能穿上不露脚趾的鞋。
“他们把样品摆进 VIp 展柜,不是因为同情。” 我从包里抽出那份刚签署的合作协议,首页的烫金印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 汪氏将与欧洲香料联盟共同制定新的国际香型标准,其中专门列出 “华韵香系” 的独立类目。
林老板手指抚过那行字,忽然笑出声来,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泪:“小时候听爷爷说,咱祖宗的香料走丝绸之路时,驼队里都带着圣旨。现在咱不用圣旨了,人家主动来认咱的规矩。”
空乘送来热茶,我看着杯盖上氤氲的水汽,恍惚间看见三十年前父亲临终前攥着的那本泛黄的《香谱》。他说华国的香,从来不是取悦谁的贡品,是天地人共生的智慧。此刻飞机正越过波斯湾,底下那片曾见证过郑和宝船香料贸易的海域,如今正飘着汪氏在迪拜自贸区新建的蒸馏厂的蒸汽。
“林总,” 我把那枚沉香书签递给他,“回去让厂里的老师傅看看,能不能把这料子融进新的‘万国香’里。” 那是我们下一个项目,要把东南亚的降真、中东的乳香、南美的香根草,都用华国的合香技艺调和在一起。就像法国会长说的,好的标准能让市场更大,但我知道,真正的底气,是让全世界都明白,华国不仅有千年的香料史,更有让这门手艺在新时代生生不息的力量。
舷窗外,云层渐渐散开,下方的亚洲大陆正铺展开连绵的绿意。我知道,当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时,实验室里的 “云栖雪” 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窖藏,而非洲合作社的香草种子,正乘着汪氏的冷链车,奔赴下一个春天。这不是结束,是华国香料真正走向世界的开始。
我正接过林老板递来的合作意向书,指尖刚触到纸张边缘,藏在袖口的沉香木纽扣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麻痒 —— 那是系统与我神经连接的独特示警方式。眼角余光掠过经济舱第三排,那个穿藏青西装的男人正假装调整领带,左手却在公文包上敲出三短两长的节奏,这是 F 国情报部门惯用的紧急联络信号。
“这乳香树的纹路真特别。” 我指着林老板手机里的照片轻笑,拇指在纽扣上摩挲出一串摩斯密码,让系统启动机舱内的香料分子监测仪。三年前为防范国际香料走私,汪氏给所有商务航班的香氛系统加装了物质分析模块,此刻屏幕上正跳出红色警报:3b 座位周围检测到异常氯仿残留,与病毒保存剂特征吻合。
男人忽然起身走向洗手间,经过我们座位时,公文包 “不慎” 滑落。我弯腰去捡的瞬间,故意将口袋里的 “云栖雪” 香粉洒在他裤脚 —— 那粉末遇特定生物制剂会显出血红色,是实验室新研发的追踪剂。林老板配合地惊呼一声,趁机攥住对方手腕:“先生您的钢笔掉了!”
就在男人缩回手的刹那,我看清他无名指内侧有道淡青色的蛇形纹身,与系统数据库里 F 国王牌间谍的特征完全吻合。“这钢笔看着很贵重。” 我把玩着那支银杆钢笔,指尖感受到夹层里的细微凸起,“我先生也有支同款,不过他总说笔杆太沉,用来调香时压不住香料秤。”
男人的瞳孔骤然收缩。调香师都知道,精密天平最怕震动,而这支钢笔的配重,恰好能稳定微型离心机的频率。我将钢笔还给他时,指甲在笔帽上划了道十字 —— 那是通知安保系统锁定目标的暗号,藏在钢笔里的病毒样本,此刻已被汪氏特制的纳米胶囊包裹,只要接触华国境内的空气就会自动灭活。
当男人再次走向洗手间时,空乘推着餐车拦住了他:“先生,汪董事长说您可能需要这个。” 托盘里放着一小碟沉香碎,那是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处理过的抑菌剂,挥发的香气正悄无声息地瓦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我端起茶杯抿了口龙井,看着系统提示 “威胁解除” 的字样,忽然对林老板说:“下周让实验室把这批沉香碎的配方发给非洲合作社,就说是防蛀虫的秘方。”
林老板的指腹蹭过我手背时带着老茧的温度,沉香木书签上的云纹在舷窗透进的光里浮动,像被风吹皱的湖面。“小苏,” 他声音里裹着檀香似的醇厚,“十年前你在布鲁塞尔给我发邮件,说行李箱里的香料样品全淋湿了,哭得像个迷路的崽。”
我指尖陷进木头上的纹路,那是当年在布鲁塞尔国际香料展被保安拦在门外时,用指甲一遍遍划在展会手册上的印记。“您还记着呢。”
“怎么不记?” 林老板往窗外瞥了眼,云层翻涌如浪,“那天你说洋人把我们的沉香当假货,说华国香料没有抑菌标准,连参展资格都没有。” 他忽然拍了拍我手腕,“现在看看,是谁被拦在门外了?”
正说着,头等舱前排传来椅套摩擦的窸窣声。穿阿玛尼西装的男人被两名安保架着胳膊起身,鳄鱼皮公文包 “啪” 地掉在过道,里面滚出几包用锡箔纸裹着的东西,散出刺鼻的化学香精味。“你们无权扣我!” 男人挣动着吼道,“这批是法国庄园的限量款,有报关单 ——”
“报关单上写的是雪松精油,” 我扬了扬手里的检测报告,纸页边缘被指腹捏出褶皱,“但我们的质谱仪显示,里面掺了三种违禁抑菌剂,浓度是华国标准的四十七倍。”
男人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一派胡言,你们那破标准谁承认?不过是自己封的规矩!”
我没接话,指尖已经摸到制服口袋里的香料贸易公约。书页在气流中轻轻颤动,忽然停在第 28 页。最新修订版的宋体字在阳光下泛着哑光,“华国香氛抑菌标准(Gb\/t -2025)” 被加粗的黑体字框住,旁边还附着一行小字:新增国际通用检测方法参考项。
“林老板您看,” 我把书脊往他那边倾了倾,声音里的笑意藏不住,“这可不是自己封的。”
沉香木书签在掌心渐渐温热,十年前布鲁塞尔的冷雨仿佛还打在记忆里。那时我攥着湿透的检测报告,在展会外的梧桐树下给林老板打电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们说我们的沉香里有霉菌,可明明是他们的检测方法有问题……” 电话那头的老人沉默了很久,只说:“等你回来,我给你刻枚云纹书签,云散了就晴天了。”
男人突然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挣脱开安保的手,指着我鼻尖骂道:“你们华国人懂什么!法国庄园的调香师用的都是百年秘方,轮得到你们这些用古法酿酒似的落后工艺来指手画脚?”
我把检测报告往他面前一递,纸张边角的褶皱被气流吹得簌簌响:“百年秘方里,会加邻苯基苯酚吗?这种早在 2019 年就被欧盟列为 b 类致癌物的东西,您说该算在哪个世纪的规矩里?”
林老板忽然从座位上站起来,沉香木书签从他袖口滑出来,在过道地毯上转了半圈。“先生去过马赛港的香料博物馆吗?” 他弯腰捡书签时,后腰的西装褶皱里露出半截旧照片,是十年前在布鲁塞尔海关被扣留的沉香木堆,“那里至今摆着 1897 年的英国药典,写着‘华国肉桂含不明抑菌成分,禁止入药’。”
男人嗤笑一声:“老东西,那又怎样?”
“不怎样。” 林老板把书签塞进我手里,云纹在光线下亮得刺眼,“只是想告诉您,当年他们说我们的成分不明,如今我们的标准成了国际参照。就像这书签上的云纹,十年前是被雨打湿的泪痕,现在 ——” 他忽然提高声音,舱内的寂静里浮起檀香般的底气,“是盖在公约上的章!”
穿阿玛尼的男人突然泄了气,被安保架着往外走时,鳄鱼皮公文包的锁扣还在咔嗒作响。我摸着书签上被林老板体温焐热的纹路,忽然发现云纹的末端藏着个极小的 “华” 字,是当年他在布鲁塞尔的雨夜里,用指甲一点点刻上去的。
此刻舷窗外的云正被阳光熔成金河,那个男人的咒骂声越来越远。林老板忽然笑出声:“汪董事长,当年你在布鲁塞尔淋的雨,现在都变成给咱们标准盖章的印泥了。”
我摩挲着书签上被岁月磨得光滑的云纹,忽然明白那不是云,是浪 —— 十年前困住我们的浪,如今正托着华国香料的船,稳稳驶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