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平息后的第三个月,我坐在汪氏集团总部顶楼的战略会议室里,面前摊着亚洲海外分公司的发展规划图。落地窗外,京城的天际线在晨光中格外清晰,而我的目光却聚焦在东南亚、日韩等区域的标记上 —— 那里,将是汪氏集团下一个发力的战场。
“董事长,这是印尼分公司提交的动力电池产业园选址报告,当地政府虽然表达了合作意向,但在关税减免和土地审批上还存在分歧。” 海外事业部总监陈峰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数据,语气有些凝重,“另外,越南的经销商反映,我们的固态电池产品进入当地市场时,遭遇了欧美品牌的技术壁垒,他们联合当地协会提出了苛刻的检测标准。”
我指尖轻点桌面,沉思片刻后开口:“关税和土地问题,根源在于当地对我们的技术实力和投资诚意还不够了解。至于技术壁垒,这是欧美企业惯用的手段,我们不能被动应对。” 我起身走到规划图前,指着印尼雅加达和越南胡志明市的位置,“雅加达的产业园不仅要建生产基地,还要配套研发中心,把我们的电池回收技术同步引进,这既能降低当地环保压力,又能展现我们的长期合作姿态。越南那边,立刻联系工信部的张司长,去年我们参与制定的《新能源电池国际检测标准》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争取让越南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打破他们的壁垒。”
陈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董事长,您早就料到会遇到技术壁垒?”
“在海外布局初期,我就让团队研究过东南亚各国的市场规则,欧美品牌在当地深耕多年,必然会用标准卡我们的脖子。” 我微微一笑,“所以去年才主动牵头联合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前铺好路。现在就看国家层面能不能帮我们推一把了。”
话音刚落,我的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李副部长。“汪董事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王副总理昨天在东盟经贸会议上,特意提到了汪氏集团的新能源技术,还推荐印尼政府与你们深化合作。印尼总统特使今天上午会主动联系你,谈关税减免和土地划拨的事。” 李副部长的声音里满是笑意,“另外,工信部已经和越南工信部对接,把你们参与制定的国际检测标准递了过去,强调公平竞争原则,越南那边已经松口,同意重新评估你们的产品。”
我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太感谢李副部长了,也谢谢国家的支持!我们正愁怎么突破这些障碍,没想到你们已经帮我们打通了关键环节。”
“这都是高层早就规划好的。” 李副部长语气郑重,“王副总理说,汪氏集团的海外发展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更是国家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为了支持你们,商务部已经把印尼产业园纳入‘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不仅能享受国家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还会协调国内的设备制造商和施工团队帮你们降低建设成本。”
“这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我握着手机的力度不自觉加重,语气里满是振奋,“印尼产业园的建设资金和设备采购原本还存在缺口,国家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正好能帮我们解决燃眉之急。而且国内施工团队的技术和效率都有保障,能大大缩短建设周期。”
李副部长在电话那头轻笑一声:“这些都是高层反复考量后定下的。王副总理特意嘱咐,不能只给‘政策空架子’,要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除了资金和施工,商务部还会牵头组织你们与国内的正极材料、隔膜生产企业对接,建立海外供应链协同机制,避免你们在海外采购时被卡脖子。”
我心中一暖,不禁感慨:“国家考虑得太周全了。我们之前确实担心海外供应链不稳定,正在考察当地供应商,但技术和质量都难以达标。有国内企业的协同支持,这条产业链就算真正扎稳了。”
“这正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 李副部长的语气愈发郑重,“高层认为,汪氏集团在海外的每一步布局,都代表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所以除了供应链,外交部也已经给驻印尼、越南等国的使馆发了函,要求他们为你们的项目提供全方位外交协助。如果当地出现政策变动或市场壁垒,使馆会第一时间介入协调。”
我不禁想起之前越南市场遭遇的技术壁垒,由衷感叹:“有使馆的支持,我们在海外拓展就更有底气了。之前越南的技术壁垒问题,要是没有工信部的对接,我们至少要多花半年时间去应对。”
“这还不算完。” 李副部长补充道,“科技部听说你们要在印尼建研发中心,已经把你们的‘固态电池低温适应性改良’项目纳入了‘国家海外技术推广计划’,不仅会拨付专项研发资金,还会协调中科院的专家团队远程提供技术指导。王副总理说,要让汪氏的技术不仅‘走出去’,还要在海外‘扎下根’。”
听到 “国家海外技术推广计划”,我眼前一亮:“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印尼的气候环境与国内不同,高温高湿对电池性能影响很大,我们正需要专家团队协助优化技术。有了国家的技术支持,研发中心不仅能服务当地市场,还能成为我们辐射东南亚的技术枢纽。”
李副部长的声音里带着赞许:“你能有这样的规划,说明我们没看错企业。高层还提到,等印尼产业园投产后,会推动你们参与东盟新能源产业标准制定会议,把中国技术标准融入区域规则。这既是支持你们拓展市场,也是帮国家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
我深吸一口气,郑重回应:“请李副部长转告王副总理和各位领导,我们一定不辜负信任。印尼产业园投产后,我们会优先推广符合中国标准的电池产品,同时通过技术培训让当地企业认可我们的标准。另外,我们还计划在研发中心设立‘中印尼新能源联合实验室’,吸引当地人才参与研发,真正实现技术共通、利益共享。”
“好!这个思路非常好!” 李副部长的语气明显兴奋起来,“我马上把你的想法汇报给王副总理,他肯定会很高兴。高层一直强调,‘走出去’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互利共赢。你们的联合实验室计划,正好契合了‘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
我笑着补充道:“我们还考虑把印尼的成功模式复制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国,逐步在东南亚建立完整的‘研发 - 生产 - 回收’产业链。到时候可能还需要国家在外交协调和政策衔接上多费心。”
“放心,高层已经把汪氏的海外发展纳入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化战略’整体规划。” 李副部长的语气充满笃定,“你们往前走一步,国家的支持就跟进一步。后续有任何需求,随时跟我们联系,不用有任何顾虑。”
挂掉电话时,会议室里的高管们还在热议刚才的对话内容。陈峰激动地说:“董事长,国家的支持简直是全方位无死角!从资金、技术到外交、供应链,几乎帮我们扫清了所有障碍!”
我看着规划图上标记的各个项目点,眼神坚定:“这不仅是支持汪氏,更是支持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我们要把这份信任转化为动力,尽快让印尼产业园落地投产,用实际成绩回报国家。”
挂掉电话,会议室里的高管们都露出了振奋的神情。陈峰激动地说:“有国家做后盾,我们的海外拓展真是事半功倍!董事长,您当初坚持要把海外分公司的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起来,真是太有远见了!”
“这不是远见,是必然。” 我摇摇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环境,尤其是海外布局,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外交助力,很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吃亏。我们提前对接国家战略,既是响应号召,也是为企业找最稳固的靠山。”
一周后,我在汪氏集团接待了印尼总统特使。谈判桌上,特使开门见山地说:“汪董事长,我国政府非常认可汪氏集团的技术实力,也感谢贵国政府的推荐。经过商议,我们同意给予产业园十年关税减免,并且在雅加达东部划拨两百亩工业用地,地价按照成本价的七成计算。”
我站起身,伸出手:“感谢印尼政府的信任。我们承诺,雅加达产业园建成后,将优先雇佣当地员工,并与印尼的大学合作建立新能源技术培训基地,助力当地产业升级。”
特使握住我的手,赞许地点头:“汪董事长的格局,让我们看到了真诚合作的诚意。”
谈判结束后,陈峰不解地问:“董事长,我们完全可以争取更低的地价,为什么还要主动提出建培训基地?这会增加不少成本。”
“短期看是增加成本,但长期看是稳固市场的关键。” 我解释道,“印尼的劳动力成本低,但技术人才匮乏,如果我们能培养当地的技术团队,不仅能降低用工成本,还能获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为后续拓展其他业务打下基础。而且,这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的要求,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就在印尼产业园如火如荼建设时,韩国分公司传来了好消息 —— 他们成功中标了韩国现代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项目。庆功宴上,韩国分公司总经理金敏浩举着酒杯说:“董事长,这次能中标,多亏了您提前让我们储备的低温性能电池技术,现代汽车正是看中了我们的技术优势。而且,外交部还帮我们协调了中韩技术认证互认,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流程。”
我笑着回应:“去年我去韩国考察时,发现当地冬季气温低,传统动力电池续航衰减严重,就知道这是个突破口,所以让研发中心重点攻关低温技术。至于认证问题,我早就跟商务部反映过中韩新能源产品认证壁垒的问题,他们一直在推动互认工作,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金敏浩恍然大悟:“原来您早就布局好了!我还以为是运气好呢。”
“在商场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运气。” 我语气坚定,“想要抓住机会,就要提前洞察市场需求,还要学会借助国家的政策东风。”
一年后,汪氏集团亚洲海外分公司的版图已经覆盖东南亚、东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尼产业园建成投产,韩国分公司的订单量同比增长 300%,越南分公司成功打破欧美技术壁垒,市场份额稳居前三。在年度总结会议上,陈峰汇报完业绩后,感慨地说:“董事长,这一年来,我们海外分公司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国家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帮我们解决了资金问题,商务部的海外市场调研团队为我们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分析,外交部的协调更是让我们在谈判中占据了主动。可以说,没有国家的扶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绩。”
我点点头,看向窗外日益壮大的汪氏集团版图,心中充满了感慨:“国家的扶持是助力,但真正的根基还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实力和战略眼光。接下来,我们要把亚洲市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欧洲和非洲,同时继续深化与国家战略的对接,让汪氏集团的海外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这时,我的手机又响了,是李副部长发来的信息:“汪董事长,高层已经同意将汪氏集团纳入‘国家海外重点扶持企业名单’,后续将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外交协调等方面给予更全面的支持。王副总理说,期待汪氏集团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杆。”
看着信息,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汪氏集团的海外发展之路,不仅是企业的成长之路,更是国家实力的彰显之路。而我,将带着这份信任与支持,继续以见微知着的敏锐和高瞻远瞩的格局,引领汪氏集团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多光彩。
        “董事长,这是印尼分公司提交的动力电池产业园选址报告,当地政府虽然表达了合作意向,但在关税减免和土地审批上还存在分歧。” 海外事业部总监陈峰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数据,语气有些凝重,“另外,越南的经销商反映,我们的固态电池产品进入当地市场时,遭遇了欧美品牌的技术壁垒,他们联合当地协会提出了苛刻的检测标准。”
我指尖轻点桌面,沉思片刻后开口:“关税和土地问题,根源在于当地对我们的技术实力和投资诚意还不够了解。至于技术壁垒,这是欧美企业惯用的手段,我们不能被动应对。” 我起身走到规划图前,指着印尼雅加达和越南胡志明市的位置,“雅加达的产业园不仅要建生产基地,还要配套研发中心,把我们的电池回收技术同步引进,这既能降低当地环保压力,又能展现我们的长期合作姿态。越南那边,立刻联系工信部的张司长,去年我们参与制定的《新能源电池国际检测标准》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争取让越南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打破他们的壁垒。”
陈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董事长,您早就料到会遇到技术壁垒?”
“在海外布局初期,我就让团队研究过东南亚各国的市场规则,欧美品牌在当地深耕多年,必然会用标准卡我们的脖子。” 我微微一笑,“所以去年才主动牵头联合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前铺好路。现在就看国家层面能不能帮我们推一把了。”
话音刚落,我的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李副部长。“汪董事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王副总理昨天在东盟经贸会议上,特意提到了汪氏集团的新能源技术,还推荐印尼政府与你们深化合作。印尼总统特使今天上午会主动联系你,谈关税减免和土地划拨的事。” 李副部长的声音里满是笑意,“另外,工信部已经和越南工信部对接,把你们参与制定的国际检测标准递了过去,强调公平竞争原则,越南那边已经松口,同意重新评估你们的产品。”
我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太感谢李副部长了,也谢谢国家的支持!我们正愁怎么突破这些障碍,没想到你们已经帮我们打通了关键环节。”
“这都是高层早就规划好的。” 李副部长语气郑重,“王副总理说,汪氏集团的海外发展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更是国家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为了支持你们,商务部已经把印尼产业园纳入‘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不仅能享受国家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还会协调国内的设备制造商和施工团队帮你们降低建设成本。”
“这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我握着手机的力度不自觉加重,语气里满是振奋,“印尼产业园的建设资金和设备采购原本还存在缺口,国家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正好能帮我们解决燃眉之急。而且国内施工团队的技术和效率都有保障,能大大缩短建设周期。”
李副部长在电话那头轻笑一声:“这些都是高层反复考量后定下的。王副总理特意嘱咐,不能只给‘政策空架子’,要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除了资金和施工,商务部还会牵头组织你们与国内的正极材料、隔膜生产企业对接,建立海外供应链协同机制,避免你们在海外采购时被卡脖子。”
我心中一暖,不禁感慨:“国家考虑得太周全了。我们之前确实担心海外供应链不稳定,正在考察当地供应商,但技术和质量都难以达标。有国内企业的协同支持,这条产业链就算真正扎稳了。”
“这正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 李副部长的语气愈发郑重,“高层认为,汪氏集团在海外的每一步布局,都代表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所以除了供应链,外交部也已经给驻印尼、越南等国的使馆发了函,要求他们为你们的项目提供全方位外交协助。如果当地出现政策变动或市场壁垒,使馆会第一时间介入协调。”
我不禁想起之前越南市场遭遇的技术壁垒,由衷感叹:“有使馆的支持,我们在海外拓展就更有底气了。之前越南的技术壁垒问题,要是没有工信部的对接,我们至少要多花半年时间去应对。”
“这还不算完。” 李副部长补充道,“科技部听说你们要在印尼建研发中心,已经把你们的‘固态电池低温适应性改良’项目纳入了‘国家海外技术推广计划’,不仅会拨付专项研发资金,还会协调中科院的专家团队远程提供技术指导。王副总理说,要让汪氏的技术不仅‘走出去’,还要在海外‘扎下根’。”
听到 “国家海外技术推广计划”,我眼前一亮:“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印尼的气候环境与国内不同,高温高湿对电池性能影响很大,我们正需要专家团队协助优化技术。有了国家的技术支持,研发中心不仅能服务当地市场,还能成为我们辐射东南亚的技术枢纽。”
李副部长的声音里带着赞许:“你能有这样的规划,说明我们没看错企业。高层还提到,等印尼产业园投产后,会推动你们参与东盟新能源产业标准制定会议,把中国技术标准融入区域规则。这既是支持你们拓展市场,也是帮国家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
我深吸一口气,郑重回应:“请李副部长转告王副总理和各位领导,我们一定不辜负信任。印尼产业园投产后,我们会优先推广符合中国标准的电池产品,同时通过技术培训让当地企业认可我们的标准。另外,我们还计划在研发中心设立‘中印尼新能源联合实验室’,吸引当地人才参与研发,真正实现技术共通、利益共享。”
“好!这个思路非常好!” 李副部长的语气明显兴奋起来,“我马上把你的想法汇报给王副总理,他肯定会很高兴。高层一直强调,‘走出去’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互利共赢。你们的联合实验室计划,正好契合了‘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
我笑着补充道:“我们还考虑把印尼的成功模式复制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国,逐步在东南亚建立完整的‘研发 - 生产 - 回收’产业链。到时候可能还需要国家在外交协调和政策衔接上多费心。”
“放心,高层已经把汪氏的海外发展纳入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化战略’整体规划。” 李副部长的语气充满笃定,“你们往前走一步,国家的支持就跟进一步。后续有任何需求,随时跟我们联系,不用有任何顾虑。”
挂掉电话时,会议室里的高管们还在热议刚才的对话内容。陈峰激动地说:“董事长,国家的支持简直是全方位无死角!从资金、技术到外交、供应链,几乎帮我们扫清了所有障碍!”
我看着规划图上标记的各个项目点,眼神坚定:“这不仅是支持汪氏,更是支持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我们要把这份信任转化为动力,尽快让印尼产业园落地投产,用实际成绩回报国家。”
挂掉电话,会议室里的高管们都露出了振奋的神情。陈峰激动地说:“有国家做后盾,我们的海外拓展真是事半功倍!董事长,您当初坚持要把海外分公司的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起来,真是太有远见了!”
“这不是远见,是必然。” 我摇摇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环境,尤其是海外布局,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外交助力,很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吃亏。我们提前对接国家战略,既是响应号召,也是为企业找最稳固的靠山。”
一周后,我在汪氏集团接待了印尼总统特使。谈判桌上,特使开门见山地说:“汪董事长,我国政府非常认可汪氏集团的技术实力,也感谢贵国政府的推荐。经过商议,我们同意给予产业园十年关税减免,并且在雅加达东部划拨两百亩工业用地,地价按照成本价的七成计算。”
我站起身,伸出手:“感谢印尼政府的信任。我们承诺,雅加达产业园建成后,将优先雇佣当地员工,并与印尼的大学合作建立新能源技术培训基地,助力当地产业升级。”
特使握住我的手,赞许地点头:“汪董事长的格局,让我们看到了真诚合作的诚意。”
谈判结束后,陈峰不解地问:“董事长,我们完全可以争取更低的地价,为什么还要主动提出建培训基地?这会增加不少成本。”
“短期看是增加成本,但长期看是稳固市场的关键。” 我解释道,“印尼的劳动力成本低,但技术人才匮乏,如果我们能培养当地的技术团队,不仅能降低用工成本,还能获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为后续拓展其他业务打下基础。而且,这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的要求,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就在印尼产业园如火如荼建设时,韩国分公司传来了好消息 —— 他们成功中标了韩国现代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项目。庆功宴上,韩国分公司总经理金敏浩举着酒杯说:“董事长,这次能中标,多亏了您提前让我们储备的低温性能电池技术,现代汽车正是看中了我们的技术优势。而且,外交部还帮我们协调了中韩技术认证互认,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流程。”
我笑着回应:“去年我去韩国考察时,发现当地冬季气温低,传统动力电池续航衰减严重,就知道这是个突破口,所以让研发中心重点攻关低温技术。至于认证问题,我早就跟商务部反映过中韩新能源产品认证壁垒的问题,他们一直在推动互认工作,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金敏浩恍然大悟:“原来您早就布局好了!我还以为是运气好呢。”
“在商场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运气。” 我语气坚定,“想要抓住机会,就要提前洞察市场需求,还要学会借助国家的政策东风。”
一年后,汪氏集团亚洲海外分公司的版图已经覆盖东南亚、东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尼产业园建成投产,韩国分公司的订单量同比增长 300%,越南分公司成功打破欧美技术壁垒,市场份额稳居前三。在年度总结会议上,陈峰汇报完业绩后,感慨地说:“董事长,这一年来,我们海外分公司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国家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帮我们解决了资金问题,商务部的海外市场调研团队为我们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分析,外交部的协调更是让我们在谈判中占据了主动。可以说,没有国家的扶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绩。”
我点点头,看向窗外日益壮大的汪氏集团版图,心中充满了感慨:“国家的扶持是助力,但真正的根基还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实力和战略眼光。接下来,我们要把亚洲市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欧洲和非洲,同时继续深化与国家战略的对接,让汪氏集团的海外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这时,我的手机又响了,是李副部长发来的信息:“汪董事长,高层已经同意将汪氏集团纳入‘国家海外重点扶持企业名单’,后续将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外交协调等方面给予更全面的支持。王副总理说,期待汪氏集团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杆。”
看着信息,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汪氏集团的海外发展之路,不仅是企业的成长之路,更是国家实力的彰显之路。而我,将带着这份信任与支持,继续以见微知着的敏锐和高瞻远瞩的格局,引领汪氏集团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