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崭新的路-《征途与山河》

  开学前夜,母亲在灯下细细为她整理行装。

  “学校不比家里,要记得按时吃饭。”

  母亲将新浆洗的被单仔细叠好,放进帆布包最底层,又小心地塞进一罐她爱吃的梅干菜。

  “要是……要是那位解放军同志方便,就请他来家里坐坐。妈妈给你们做红烧肉,他救过你,我们该好好谢谢人家。”

  母亲转身拿起一件给苏婉宁新做的的衬衣,指尖在领口停留了片刻。

  “你上次写来的信,妈妈反复看了好几遍。”

  母亲的声音轻柔似水。

  “你说得对,琐碎的日子不该是放弃梦想的理由。我……我已经向单位递交了申请,准备回地质队了。”

  她抬起头,眼角闪着细碎的泪光,却笑得格外明亮:

  “宁儿,谢谢你。妈妈想明白了,咱们娘俩一起努力。”

  苏婉宁心头一热,上前轻轻拥住母亲单薄的肩膀。记忆中总是萦绕着厨房油烟味的母亲,此刻身上竟又隐隐透出当年野外考察时风尘仆仆的气息。

  “妈。”

  她把脸埋在母亲肩头,声音有些哽咽。

  “您一直是我心里最了不起的地质学家。无论您做什么决定,女儿都支持您。”

  窗外月色如水,将母女相拥的身影温柔包裹。这个夜晚,两颗心靠得那样近,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母亲指着星空教她辨认北斗的夏夜。

  去学校报到那天,晨光熹微中,姥姥和母亲一路送她到巷口的公交站。

  母亲细细整理着她的衣领,姥姥则把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覆在她手背上,轻轻拍了拍。公交车缓缓驶来,苏婉宁踏上台阶,回头望去——

  姥姥拄着檀木拐杖立在梧桐树下,银白的发丝在晨风里微微飘动;母亲站在一旁,不停地朝她挥手,眼眶泛红却努力笑着。

  初升的朝阳为她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像一幅刻在心底的温柔剪影。

  车子缓缓启动,经过军部大院时,门口哨兵挺拔的身姿让她不由得想起顾淮。那个在杏花树下许下约定的人,此刻是否也在某个窗口,注视着这条通往校园的路?

  公交车渐渐驶远,载着满车的憧憬与离愁。苏婉宁靠在窗边,心里却格外踏实。

  她知道,身后那片浸润着亲情与期许的土地,这座即将展开新篇章的校园,还有那个穿着军装的挺拔身影,都将成为她求学路上最温暖坚定的光。

  校门口的天格外蓝,澄澈如洗。

  苏婉宁背着洗得崭新的书包,手里紧握着姥姥传下的那箱旧书,站在“江南大学”的牌匾下。春日的阳光透过枝叶,在她肩头跳跃成斑驳的光点。

  校门口早已挤满了前来报到的新生和送行的家长,喧闹声、笑语声、行李滚轮声交织成蓬勃的乐章。

  她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胸腔里那只雀跃的小鸟正要振翅高飞——

  新的人生,就要开始了。

  穿着蓝布褂的老生们正举着各系指示牌热情引导,“精密仪器与机械系”的木牌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苏婉宁刚看清牌子,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就笑着迎上来:

  “同学是咱们系的新生吧?箱子给我!”

  不等她回应,男生已利落地接过那只沉甸甸的木箱。

  苏婉宁连声道谢,跟着他穿过喧闹的人群。经过那片着名的杏花林时,她不觉放慢脚步——

  虽然已过花期,苍劲的枝干依然在风中舒展,她忽然想起顾淮说过“校园杏林春天最美”,想象着来年春天这里该是怎样一番盛景。

  “他说开学见……”

  这个念头刚浮上心头,身后就传来清朗的呼唤:

  “苏婉宁。”

  她蓦然回首,只见顾淮站在杏花树下,一身笔挺的军装衬得他身姿如松。在熙攘的人群里,那么醒目。军绿色网兜里崭新的暖水瓶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显然是特意为她准备的。

  “顾淮……同志!”

  她惊喜地迎上前。

  “来帮你搬行李。”

  他很自然地接过她肩上的包。

  “报到流程都清楚吗?”

  旁边的大二学长看了看顾淮的肩章,会心一笑:

  “原来有解放军同志保驾护航,那我把行李放到前面,就先去接待其他同学了。”

  说着朝红砖报处处指了指。

  两人并肩走在林荫道上,阳光透过枝叶在他肩章上跳跃。苏婉宁注意到他额角细密的汗珠,轻声问:

  “今天不忙吗?”

  “请了半天假。部队离得近,过来也方便。”

  报到处的老师从老花镜上方望过来,笑容慈祥:

  “解放军同志也来送学生?”

  “我是她朋友,来帮忙。”

  顾淮的声音平稳自然。

  正在填表的苏婉宁笔尖微顿。“朋友”这两个字像片羽毛,轻轻落在心尖上——

  比“同志”更亲近,比“邻居”更温暖。

  办完报到手续,顾淮提着行李送她到宿舍楼下。看到“男生止步”的告示牌,他停下脚步,将那两个军绿色暖水瓶递到她手中:

  “宿舍里打热水不方便,这个你先用着。还缺什么的话,下次告诉我。”

  “谢谢你,顾淮。”

  苏婉宁接过还带着他掌心温度的暖水瓶,心里涌起一阵暖意。

  “还让你特意请假过来……”

  “顺路的事。”

  他嘴角扬起温和的弧度。

  “好好熟悉环境,有困难随时说。”

  见他转身要走,苏婉宁忽然想起什么,急忙唤住他:

  “等一下!”

  她匆匆打开行李,取出一个用油纸包得方正的小包裹,不由分说地塞进他手里:

  “家里自己做的梅干菜和果子干,你尝尝鲜。”

  顾淮有些意外,还没等他推辞,苏婉宁又低下头,声音轻了几分:

  “还有……我姥姥和妈妈说,想请你来家里吃顿饭,感谢你上次救了我。”

  她垂着眼帘,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

  顾淮看着手中带着清香的包裹,目光柔和:

  “老人家太客气了。这样吧,先替我谢谢她们的好意,下周三,我先带你去办图书证。”

  他小心地将油纸包收进军装口袋,朝她点点头:

  “到时候见。”

  苏婉宁站在宿舍门口,望着他挺拔的背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杏花树影里。

  宿舍里已是一片热闹景象,见苏婉宁推门进来,三个正在收拾床铺的姑娘都停下动作,笑盈盈地望过来。

  “我叫林南燕,从上海来的。”

  “我叫张敏,老家哈尔滨的,以后冬天带你们看冰灯去!”

  “我叫陈雪,家就在江南。要是想逛哪儿、吃什么,问我就行。”

  “苏婉宁,家也在江南。”

  四人相视而笑,方才那点初见的拘谨顿时烟消云散。

  阳光透过窗棂,在这间即将承载她们青春梦想的房间里,崭新的友谊正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