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贾仁义登场-《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

  盐是越产越多,信用券也越用越广,可李文渊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天他翻看账本,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制盐的进项明明不少,可总会账上的现银却不见涨。再细看支出,东一笔西一笔,名目繁杂,像是一团乱麻。

  \"老贾,\"他叫来贾仁义,\"这账怎么回事?制盐的利润都去哪了?\"

  贾仁义陪着笑:\"东家,咱们摊子铺得大,各处都要用钱。您看,工坊要添设备,讯息处要打点,还有城里的沟渠要修...\"

  \"说具体数目。\"李文渊打断他。

  贾仁义翻开账本,手指在算盘上噼里啪啦一阵拨:\"上个月制盐毛利三百两,工坊开支八十两,讯息处五十两,修渠七十两,杂项四十两...结余六十两。\"

  李文渊盯着他:\"杂项是什么?\"

  \"这个...\"贾仁义擦擦汗,\"就是些零碎开销,车马费、茶水钱、人情往来...\"

  \"把明细拿来。\"

  贾仁义磨蹭半天,才从柜子底层翻出本皱巴巴的册子。上面记得乱七八糟:\"初五,支三钱,王掌柜嫁女礼金\";\"十二,支五钱,李衙役父亲做寿\";\"二十,支二两,周师爷儿子进学\"...

  李文渊看得火起:\"这些乱七八糟的也往公账上报?\"

  贾仁义缩着脖子:\"都是...都是必要的应酬。\"

  \"必要?\"李文渊冷笑,\"王掌柜是开布庄的,跟他应酬什么?李衙役早就调去永昌县了,给他爹做什么寿?周师爷的儿子才八岁,进哪门子学?\"

  贾仁义汗如雨下,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李文渊把账本一摔:\"给你三天时间,把账目理清楚。再这么糊里糊涂的,你这个掌柜也别当了!\"

  贾仁义连滚爬爬地出去了。

  李文渊越想越气。这贾仁义是钱不多的旧账房,当初看他业务熟才留用。没想到还是改不了这胡支乱花的毛病。

  三天后,贾仁义捧着新账本来见李文渊。账是理清了,可人也瘦了一圈,眼窝深陷,像是大病初愈。

  \"东家,\"他声音沙哑,\"都弄明白了。这半年咱们实际赚了八百两,乱花钱项占去二百两,还有一百两的账对不上...\"

  \"对不上?\"

  贾仁义扑通跪下:\"是我糊涂!以前在钱府做账做惯了,手脚不干净...我愿如数赔补!\"

  李文渊看着他这副模样,火气反倒消了。这人虽然毛病不少,可认错态度倒是诚恳。

  \"起来说话。\"李文渊叹口气,\"你说说,为什么账会做成这样?\"

  贾仁义爬起来,苦着脸:\"不瞒东家,我这人就是耳根子软。谁来说个情,我就抹不开面子。时间一长,漏洞就越扯越大...\"

  \"那你觉得,这账该怎么管?\"

  贾仁义想了想:\"得立规矩。什么能报,什么不能报,都得写清楚。每笔开支都要有凭据,还得有人复核。\"

  李文渊点点头:\"还有呢?\"

  \"还得...还得找个心狠的来管钱。\"贾仁义苦笑,\"我这样的,管账不合适。\"

  这话倒是实在。李文渊沉吟片刻:\"这样,你还做你的掌柜,但账房另找人。以后开支超过一两的,都要两人签字。\"

  贾仁义连连称是。

  新账房很快找来了,是个姓孙的老秀才,为人古板,一分钱都要算三遍。贾仁义每次支钱都要被盘问半天,苦不堪言。

  但效果立竿见影。一个月下来,总会的开支少了三成,账目却清清楚楚。每笔钱去哪了,谁经的手,明明白白。

  这天贾仁义来找李文渊,神秘兮兮地说:\"东家,我发现个生财的门路。\"

  \"什么门路?\"

  \"咱们的信用券,现在不是只能在青云县用吗?要是能让邻县也认,这里头的利可就大了!\"

  李文渊来了兴趣:\"仔细说说。\"

  \"您想啊,\"贾仁义眼睛发亮,\"永昌县产布,咱们产盐。要是能用信用券直接交易,省去兑换银钱的麻烦,两边都方便。咱们居中抽成,稳赚不赔!\"

  \"人家凭什么认咱们的券?\"

  \"就凭咱们的盐好!\"贾仁义胸有成竹,\"永昌县的布商要想长期买咱们的盐,就得认咱们的券。时间一长,这券自然就流通开了。\"

  李文渊琢磨着,这主意确实不错。现代社会的银行,不就是这么起家的吗?

  \"你去试试,但要谨慎。先找两家可靠的布商,小范围开始。\"

  \"明白!\"贾仁义兴冲冲地去了。

  没过几天,永昌县最大的\"瑞福祥\"布庄老板亲自来访。这人在永昌县是头面人物,开始还端着架子。等尝过总会的盐,又看了信用券的流通记录,态度立刻变了。

  \"李东家,\"他搓着手说,\"这信用券确实方便。不过...能不能在我们布庄也设个兑换点?\"

  李文渊和贾仁义对视一眼,心里都乐开了花。这是送上门的生意!

  \"可以是可以,\"李文渊故作沉吟,\"但要交保证金。\"

  \"应该的,应该的!\"布庄老板满口答应。

  送走客人,贾仁义激动得直搓手:\"东家,成了!只要瑞福祥一带头,其他商户肯定跟进!\"

  李文渊却提醒他:\"步子别迈太大。先把瑞福祥的试点做好,其他的慢慢来。\"

  \"您放心!\"贾仁义拍着胸脯,\"这次我一定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

  果然,有了瑞福祥这个榜样,永昌县的其他商户也坐不住了。不到一个月,就有五家商户来找总会谈合作。

  贾仁义这下可忙坏了。整天带着账本东奔西跑,跟各家商户谈条件、签契约。每谈成一笔,都要把条款反复核对,生怕出纰漏。

  有回为了一分利的抽成,他跟一个米店老板磨了整整一下午。最后那老板投降:\"贾掌柜,您这算盘打得也太精了!\"

  贾仁义嘿嘿一笑:\"亲兄弟明算账嘛。\"

  晚上对账时,新来的孙账房破天荒地夸了他一句:\"贾掌柜今日这笔账,做得漂亮。\"

  贾仁义受宠若惊,这才体会到把账做清楚的痛快。

  一个月下来,光是信用券的抽成就进账二百两。贾仁义把账本捧给李文渊时,腰杆挺得笔直:\"东家,所有账目都核对过了,分文不差!\"

  李文渊翻看账本,每笔收入支出都列得明明白白,连请客喝茶的几文钱都记着。

  \"不错。\"他点点头,\"以后就这么干。\"

  贾仁义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原来堂堂正正赚钱,比搞那些小动作踏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