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刺史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高台。
“李县令,”他目光平静地看着李文渊,“你方才所言,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可见在青云县确是用了心的。”
这话一出,周通判等人脸色更加难看,而一些中立官员则暗自点头。能得到崔刺史一句“用了心”的评价,在此刻的场合已属难得。
然而,崔刺史话锋随即一转:“然,周通判等人所虑,亦非全无道理。为官者,固然需有担当,能任事,但亦不可恃才傲物,轻视法度章程。非常手段,可一不可再。朝廷自有体制,州县各有司职,若人人皆以‘非常’为名,自行其是,则纲纪紊乱,政令不通,其害更甚于一时一地之困局。”
他这是在敲打李文渊,肯定其能力的同时,也强调规矩的重要性,防止其行为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这也是作为一州主官必须把握的平衡。
周通判闻言,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躬身道:“刺史大人明鉴!下官正是此意!李县令或许确有能力,然其行事风格,实不足为训!若纵容此风,恐日后州县官员纷纷效仿,视上官政令如无物,动辄以‘便宜行事’为借口,则朝廷威严何在?上下尊卑何存?”
他巧妙地将话题从具体政绩的质疑,上升到了“维护朝廷体制和上下级关系”的高度,这同样是崔刺史必须重视的问题。
几位依附周通判的官员也纷纷附和:
“是啊大人,此风不可长!”
“若都学李县令,我等上官还如何管理下属州县?”
“能力固然重要,但若不服管教,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压力再次回到了李文渊身上。这一次,攻击的焦点变成了他的“服从性”和“对体制的潜在破坏性”。这顶帽子扣得极大,几乎是要将他定性为“不安定因素”。
【叮!检测到宿主遭遇上纲上线式政治指控,危机构成系数提升!诸天随机坑爹系统启动紧急修辞辅助模块!现提供以下话术选项,请宿主择一执行:】
【选项一(N卡):低头认错,表示悔改。承认自己年轻气盛,考虑不周,今后一定严守规矩,听从上官教诲。奖励:【乖巧.JpG】表情包(内置,使用后给人留下“此人暂时服软”的印象)。】
【选项二(R卡):强调个案特殊性,请求谅解。再次强调青云县情况特殊,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保证下不为例。奖励:【情况特殊】口头禅强化(效果:短时间内提及“情况特殊”时,可信度微幅提升)。】
【选项三(SR卡):偷换概念,将“破坏”定义为“创新”。声称自己的做法是对僵化体制的“有益补充”和“创新探索”,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朝廷“安民富民”的根本宗旨。奖励:【诡辩之环】碎片x1。】
看着脑海中的选项,李文渊心中冷笑。认错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认错。强调个案又显得底气不足。SR卡的“偷换概念”正合他意,但方向可以更刁钻一些。
他没有立刻回应周通判等人的指控,反而对着崔刺史,露出了一个带着几分困惑和无辜的表情,仿佛听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刺史大人,诸位大人,”他语气诚恳,甚至带着点委屈,“下官……下官实在不明白,周大人所言‘视上官政令如无物’、‘不服管教’从何谈起?”
他这反应让众人一愣。周通判皱眉喝道:“李文渊,你休要装糊涂!你之前在青云县,诸多行事,可曾事事上报,等候州府批示?”
李文渊脸上的困惑更深了:“周大人,下官在青云县所做诸事,清理积案、调解纠纷、鼓励农耕、改良工具、乃至最后依法查办钱不多……哪一件,不是我大启律令、朝廷章程明文规定,县令职责分内之事?”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过程中所用方法,或有非常之处,但其目的,无不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责,落实朝廷政令,安抚地方百姓啊!下官愚钝,实在不知,这尽心尽力完成本职之事,如何就成了‘视政令如无物’?难道非要墨守成规,坐视县政糜烂,百姓困苦,对上官报喜不报忧,才是所谓的‘服从管教’吗?”
他巧妙地将“服从管教”偷换成了“是否完成本职工作和落实朝廷政令”,将自己的行为包装成“超额完成任务”,而将周通判等人的指责,扭曲为“鼓励庸政”和“掩盖问题”。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周通判气得手指发颤,“本职之事自然该做,但方法……”
“方法怎么了?”李文渊立刻打断他,语气变得犀利起来,“周大人一再揪住下官的方法不放,却对下官努力落实朝廷‘劝课农桑’、‘严惩不法’、‘保境安民’的政令视而不见!下官倒想请问周大人,究竟是完成朝廷赋予的职责、让百姓得益重要,还是死抱着某些不合时宜的流程方法、固步自封更重要?!”
他再次祭出“百姓”和“朝廷根本政令”这两面大旗,直接将争论拔高到了政治正确的高度。
“若按照周大人的逻辑,”李文渊得理不饶人,目光扫过那些附和的官员,“是不是以后所有州县官员,遇到任何问题,无论轻重缓急,都必须要先写一份洋洋洒洒的呈文,上报州府,等待诸位大人开会商议,层层审批,哪怕耽误了农时,纵容了恶徒,也在所不惜?若是如此,我等这些亲民官,还有何存在之必要?干脆都由州府的诸位大人直接遥控指挥算了!”
这话极其大胆,几乎是指着鼻子说周通判等人官僚主义,脱离实际,效率低下。许多来自下面的县令,虽然不敢明着支持李文渊,但听到这话,内心却深有同感,看向周通判等人的目光也带上了几分不满。
“放肆!”
“李文渊,你太狂妄了!”
周通判及其党羽勃然大怒,纷纷呵斥。
“下官不敢狂妄。”李文渊见好就收,语气重新变得“诚恳”,对着崔刺史躬身道,“刺史大人,下官只是觉得,为官者,上需体察朝廷德意,下需洞察民间疾苦。朝廷设官分职,赋予我等权责,是希望我等能因地制宜,灵活处置,切实为百姓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只会唯唯诺诺、照本宣科的傀儡。”
他最后总结道:“下官在青云县,或许方法有待商榷,但一颗为国为民之心,可昭日月!所作所为,无一不是朝着落实朝廷政令、安抚地方百姓的方向努力。若此等行为,反被指责为‘破坏体制’、‘不服管教’,下官……下官实在惶恐,亦不知日后该如何为官了!”
他以退为进,摆出一副委屈又迷茫的样子,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冤枉。
【叮!宿主成功在SR卡基础上进行深度魔改,运用“职责绑定”、“政策绑架”及“反将一军”等话术,完美实现概念偷换,将服从性争议转化为工作效率与为民请命的争论!奖励发放:【诡辩之环】碎片x1。宿主对语言陷阱的运用已臻化境!】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
整个大堂鸦雀无声。周通判等人脸色铁青,胸口堵得慌,明明觉得李文渊是在胡搅蛮缠,偷换概念,可一时间竟找不到足够有力的言辞来反驳。因为他确实占住了“落实朝廷政令”和“为民请命”的道德制高点,并且将他们的质疑扭曲成了“阻碍政令落实”和“漠视民生”。
高台之上,崔刺史看着下方那个看似委屈,实则眼神中闪烁着狡黠光芒的年轻县令,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此子不仅能力出众,这手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辩才,更是堪称一绝。偏偏他还总能扯着虎皮当大旗,让人难以正面驳斥。
继续纠缠于具体方法和态度问题,显然已经无法压制此人,反而可能被他带偏节奏,显得州府官员心胸狭隘,不识人才。
崔刺史心中已有决断。他轻轻抬手,制止了还想说话的周通判,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文渊:
“李县令,忠心王事,勤于职守,心系百姓,此心可嘉。”他先定了性,肯定了李文渊的出发点。
“然,”他语气转为严肃,“州府统辖全局,自有章法。日后行事,还需多思量,注意方式方法,加强请示汇报,不可再如此……特立独行。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既是告诫,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意思是,你能力是有的,但也要懂得藏拙和遵守官场规则,否则容易招致祸患。
李文渊何等机灵,立刻听懂了崔刺史的言外之意,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连忙躬身应道:“是!下官谨记刺史大人教诲!日后定当注意方式,勤于请示,绝不敢再行僭越之事!”
他这话说得漂亮,算是给了崔刺史和州府一个台阶下。
崔刺史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他知道,经过今日这番激烈交锋,这位青云县令李文渊的名字,算是真正进入江州高层视野了。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只是不知,其未来的道路,是福是祸。
而周通判,看着安然无恙,甚至隐隐得到刺史一句“此心可嘉”评价的李文渊,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眼中充满了怨毒和不甘。
这场述职问询,看似落下了帷幕,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文渊与周通判,乃至与江州官场某些固有势力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暗流,并未平息,反而更加汹涌。
“李县令,”他目光平静地看着李文渊,“你方才所言,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可见在青云县确是用了心的。”
这话一出,周通判等人脸色更加难看,而一些中立官员则暗自点头。能得到崔刺史一句“用了心”的评价,在此刻的场合已属难得。
然而,崔刺史话锋随即一转:“然,周通判等人所虑,亦非全无道理。为官者,固然需有担当,能任事,但亦不可恃才傲物,轻视法度章程。非常手段,可一不可再。朝廷自有体制,州县各有司职,若人人皆以‘非常’为名,自行其是,则纲纪紊乱,政令不通,其害更甚于一时一地之困局。”
他这是在敲打李文渊,肯定其能力的同时,也强调规矩的重要性,防止其行为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这也是作为一州主官必须把握的平衡。
周通判闻言,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躬身道:“刺史大人明鉴!下官正是此意!李县令或许确有能力,然其行事风格,实不足为训!若纵容此风,恐日后州县官员纷纷效仿,视上官政令如无物,动辄以‘便宜行事’为借口,则朝廷威严何在?上下尊卑何存?”
他巧妙地将话题从具体政绩的质疑,上升到了“维护朝廷体制和上下级关系”的高度,这同样是崔刺史必须重视的问题。
几位依附周通判的官员也纷纷附和:
“是啊大人,此风不可长!”
“若都学李县令,我等上官还如何管理下属州县?”
“能力固然重要,但若不服管教,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压力再次回到了李文渊身上。这一次,攻击的焦点变成了他的“服从性”和“对体制的潜在破坏性”。这顶帽子扣得极大,几乎是要将他定性为“不安定因素”。
【叮!检测到宿主遭遇上纲上线式政治指控,危机构成系数提升!诸天随机坑爹系统启动紧急修辞辅助模块!现提供以下话术选项,请宿主择一执行:】
【选项一(N卡):低头认错,表示悔改。承认自己年轻气盛,考虑不周,今后一定严守规矩,听从上官教诲。奖励:【乖巧.JpG】表情包(内置,使用后给人留下“此人暂时服软”的印象)。】
【选项二(R卡):强调个案特殊性,请求谅解。再次强调青云县情况特殊,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保证下不为例。奖励:【情况特殊】口头禅强化(效果:短时间内提及“情况特殊”时,可信度微幅提升)。】
【选项三(SR卡):偷换概念,将“破坏”定义为“创新”。声称自己的做法是对僵化体制的“有益补充”和“创新探索”,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朝廷“安民富民”的根本宗旨。奖励:【诡辩之环】碎片x1。】
看着脑海中的选项,李文渊心中冷笑。认错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认错。强调个案又显得底气不足。SR卡的“偷换概念”正合他意,但方向可以更刁钻一些。
他没有立刻回应周通判等人的指控,反而对着崔刺史,露出了一个带着几分困惑和无辜的表情,仿佛听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刺史大人,诸位大人,”他语气诚恳,甚至带着点委屈,“下官……下官实在不明白,周大人所言‘视上官政令如无物’、‘不服管教’从何谈起?”
他这反应让众人一愣。周通判皱眉喝道:“李文渊,你休要装糊涂!你之前在青云县,诸多行事,可曾事事上报,等候州府批示?”
李文渊脸上的困惑更深了:“周大人,下官在青云县所做诸事,清理积案、调解纠纷、鼓励农耕、改良工具、乃至最后依法查办钱不多……哪一件,不是我大启律令、朝廷章程明文规定,县令职责分内之事?”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过程中所用方法,或有非常之处,但其目的,无不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责,落实朝廷政令,安抚地方百姓啊!下官愚钝,实在不知,这尽心尽力完成本职之事,如何就成了‘视政令如无物’?难道非要墨守成规,坐视县政糜烂,百姓困苦,对上官报喜不报忧,才是所谓的‘服从管教’吗?”
他巧妙地将“服从管教”偷换成了“是否完成本职工作和落实朝廷政令”,将自己的行为包装成“超额完成任务”,而将周通判等人的指责,扭曲为“鼓励庸政”和“掩盖问题”。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周通判气得手指发颤,“本职之事自然该做,但方法……”
“方法怎么了?”李文渊立刻打断他,语气变得犀利起来,“周大人一再揪住下官的方法不放,却对下官努力落实朝廷‘劝课农桑’、‘严惩不法’、‘保境安民’的政令视而不见!下官倒想请问周大人,究竟是完成朝廷赋予的职责、让百姓得益重要,还是死抱着某些不合时宜的流程方法、固步自封更重要?!”
他再次祭出“百姓”和“朝廷根本政令”这两面大旗,直接将争论拔高到了政治正确的高度。
“若按照周大人的逻辑,”李文渊得理不饶人,目光扫过那些附和的官员,“是不是以后所有州县官员,遇到任何问题,无论轻重缓急,都必须要先写一份洋洋洒洒的呈文,上报州府,等待诸位大人开会商议,层层审批,哪怕耽误了农时,纵容了恶徒,也在所不惜?若是如此,我等这些亲民官,还有何存在之必要?干脆都由州府的诸位大人直接遥控指挥算了!”
这话极其大胆,几乎是指着鼻子说周通判等人官僚主义,脱离实际,效率低下。许多来自下面的县令,虽然不敢明着支持李文渊,但听到这话,内心却深有同感,看向周通判等人的目光也带上了几分不满。
“放肆!”
“李文渊,你太狂妄了!”
周通判及其党羽勃然大怒,纷纷呵斥。
“下官不敢狂妄。”李文渊见好就收,语气重新变得“诚恳”,对着崔刺史躬身道,“刺史大人,下官只是觉得,为官者,上需体察朝廷德意,下需洞察民间疾苦。朝廷设官分职,赋予我等权责,是希望我等能因地制宜,灵活处置,切实为百姓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只会唯唯诺诺、照本宣科的傀儡。”
他最后总结道:“下官在青云县,或许方法有待商榷,但一颗为国为民之心,可昭日月!所作所为,无一不是朝着落实朝廷政令、安抚地方百姓的方向努力。若此等行为,反被指责为‘破坏体制’、‘不服管教’,下官……下官实在惶恐,亦不知日后该如何为官了!”
他以退为进,摆出一副委屈又迷茫的样子,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冤枉。
【叮!宿主成功在SR卡基础上进行深度魔改,运用“职责绑定”、“政策绑架”及“反将一军”等话术,完美实现概念偷换,将服从性争议转化为工作效率与为民请命的争论!奖励发放:【诡辩之环】碎片x1。宿主对语言陷阱的运用已臻化境!】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
整个大堂鸦雀无声。周通判等人脸色铁青,胸口堵得慌,明明觉得李文渊是在胡搅蛮缠,偷换概念,可一时间竟找不到足够有力的言辞来反驳。因为他确实占住了“落实朝廷政令”和“为民请命”的道德制高点,并且将他们的质疑扭曲成了“阻碍政令落实”和“漠视民生”。
高台之上,崔刺史看着下方那个看似委屈,实则眼神中闪烁着狡黠光芒的年轻县令,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此子不仅能力出众,这手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辩才,更是堪称一绝。偏偏他还总能扯着虎皮当大旗,让人难以正面驳斥。
继续纠缠于具体方法和态度问题,显然已经无法压制此人,反而可能被他带偏节奏,显得州府官员心胸狭隘,不识人才。
崔刺史心中已有决断。他轻轻抬手,制止了还想说话的周通判,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文渊:
“李县令,忠心王事,勤于职守,心系百姓,此心可嘉。”他先定了性,肯定了李文渊的出发点。
“然,”他语气转为严肃,“州府统辖全局,自有章法。日后行事,还需多思量,注意方式方法,加强请示汇报,不可再如此……特立独行。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既是告诫,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意思是,你能力是有的,但也要懂得藏拙和遵守官场规则,否则容易招致祸患。
李文渊何等机灵,立刻听懂了崔刺史的言外之意,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连忙躬身应道:“是!下官谨记刺史大人教诲!日后定当注意方式,勤于请示,绝不敢再行僭越之事!”
他这话说得漂亮,算是给了崔刺史和州府一个台阶下。
崔刺史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他知道,经过今日这番激烈交锋,这位青云县令李文渊的名字,算是真正进入江州高层视野了。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只是不知,其未来的道路,是福是祸。
而周通判,看着安然无恙,甚至隐隐得到刺史一句“此心可嘉”评价的李文渊,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眼中充满了怨毒和不甘。
这场述职问询,看似落下了帷幕,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文渊与周通判,乃至与江州官场某些固有势力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暗流,并未平息,反而更加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