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三杰的旅途见闻-《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

  官道恢复通畅后,车队行进速度加快,终于在日落前赶到了预定的镇店。这是一处依托官道兴起的大镇,客栈酒肆林立,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虽不及州府繁华,却也人气鼎盛。

  安顿下来后,李文渊在客房内休息,赵虎带着两名镖师去检查车马、安排夜间警戒。百晓生、赛鲁班和贾仁义则如同往常一样,各自散开,如同海绵吸水般,捕捉着这座镇店所能提供的一切信息。

  百晓生径直去了镇上最大的茶馆。此时正是晚市热闹的时候,茶馆里坐满了歇脚的商旅、本地闲汉以及一些看似游手好闲却消息灵通的人物。他选了个不起眼的角落,要了一壶最便宜的粗茶,耳朵却像雷达般捕捉着周围的每一段对话。

  “……听说了吗?三岔驿那边前几天出了桩劫案,一队胡商的香料被抢了,价值千金!”

  “何止!据说那伙人下手狠辣,护商的镖师死了好几个,尸体都扔进了山涧。”

  “现在那边风声紧得很,过往的商队都在招募好手,价钱翻了一倍都不止……”

  “我看啊,这世道是越来越不太平了。北边听说也不安生,草原上的蛮子有些异动……”

  百晓生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蘸着茶水,在粗糙的木桌上划拉着只有他自己才懂的符号。三岔驿的混乱、北境的局势,这些信息与他之前打探到的相互印证,让他对前方的路途和京城的背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还注意到,有几个看似普通的茶客,眼神却格外锐利,不时交换着眼色,不像是寻常路人。

  与此同时,赛鲁班则背着他的百宝囊,溜达到了镇上的铁匠铺和木工作坊附近。他并不进去,只是远远站着,观察着工匠们打铁、刨木的动作,看着那些打造中的农具、车轮乃至一些简单的机括结构。他的眼神专注,时而皱眉,时而恍然,仿佛在观摩一场精彩的表演。

  他看到铁匠如何控制火候,如何锤炼铁胚,看到木匠如何运用榫卯,如何打磨弧线。这些最基础的手工技艺,在他眼中却蕴含着某种“道”。他摸了摸自己包里那些精巧却略显脆弱的机括零件,若有所思。或许,可以借鉴这些传统工艺的坚固性,来提升自己那些“小发明”的耐用度?

  在一个修补马车的小摊前,他驻足良久,看着老匠人如何用最简单的工具,巧妙地修复一根断裂的车轴。那手法,那对材料力学的朴素理解,让他受益匪浅。

  而贾仁义,则一头扎进了镇上的集市。他像一条滑溜的鱼,在各个摊位间穿梭,与贩夫走卒讨价还价,不仅采购了新鲜的蔬果和肉食,更借此机会,将沿途带来的少量青云县“特产”——主要是些风味独特的酱菜和果脯——拿出来试探行情。

  “哟,老板,你这酱菜味道够劲道啊!哪儿产的?”一个操着北方口音的商人尝了一口贾仁义带来的样品,眼睛一亮。

  “南边一个小地方,祖传的手艺。”贾仁义笑眯眯地答道,“老哥要是感兴趣,价格好商量。这要是运到北边,肯定受欢迎。”

  “嗯……是不错。不过这路途遥远,损耗也大啊……”商人开始压价。

  贾仁义也不着急,一边与对方周旋,一边打听着北方的物产价格、市场需求、关税情况,甚至套问出几条不那么为人所知、但可能更安全的商路信息。他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京城居,大不易,多掌握一些经济脉络,总归不是坏事。

  晚些时候,三人在客栈房间碰头,向李文渊汇报各自的见闻。

  百晓生首先开口,神色凝重:“大人,三岔驿确实不太平,劫案频发,疑似有不止一股势力在活动,可能与地方豪强甚至……某些溃兵有关。北境也传来不安消息,恐有战事。此外,茶馆内有几个形迹可疑之人,似在打探什么,学生怀疑可能与之前袭击我们的人有关,或者……是其他势力的探子。”

  李文渊手指轻叩桌面:“看来三岔驿是个是非之地。我们按原计划停留,但需更加警惕。百先生,你继续留意那些探子的动向。”

  “是。”

  赛鲁班接着汇报,语气带着一丝兴奋:“大人,学生今日观察本地工匠技艺,颇有收获。其锻造、木工之法,虽不及机括精巧,然根基扎实,尤重耐用。学生以为,或可取其之长,补我之短,将一些机括的关键部位,改用更坚固的传统工艺打造,或能提升可靠性。比如那‘听风耳’的传动齿轮……”

  李文渊点点头:“很好,学无止境,能博采众长是好事。此事你自行斟酌,需要什么材料,跟老贾说。”

  最后是贾仁义,他掏出了那个小本子,如数家珍:“大人,小的今日探得,北地对南方一些特色物产需求甚大,尤其是风味独特的吃食和手工品,利润可观。也打听到几条商路,虽绕远些,但据说较为太平。另外,本地物价较江州低约两成,若有机会,倒卖些货物,也能小赚一笔路费……”

  李文渊笑了笑:“生意经暂且放一放,安全抵达京城再说。不过这些信息很有用,记下来,将来或许真能用上。”

  听着三人的汇报,李文渊心中感慨。百晓生的情报网络正在悄然铺开,赛鲁班在技术上不断精进思考,贾仁义则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商机。他们三人,正以各自的方式,为这支队伍贡献着力量,也让李文渊对前方未知的旅途,有了更多维度的了解和准备。

  这支队伍,正在旅途中不断成长和磨合。

  “都辛苦了,早些休息吧。”李文渊对三人说道,“明日抵达三岔驿,恐怕还有一番风雨。”

  三人应声退下。李文渊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镇上的点点灯火,目光深邃。

  三岔驿,这个南北交汇的枢纽,就像一个小小的漩涡,即将把他们这支小小的车队卷入其中。而三杰今日的见闻,便是这漩涡来临前,最真切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