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底笑意渐浓。这回答滴水不漏——既推诿了结党之嫌,又将难题抛回太子阵营。他起身踱至窗前,忽而驻足:“此次与东胡和亲,朕欲派你为特使,护送公主车队至燕城。你可愿领命?”
夏芷澜心中一震,他本来就想请命护送包梦璃去东胡,皇帝却主动开口了,便强压雀跃,躬身应道:“父皇之命,儿臣自当效犬马之劳。”
“你不想知道朕为何选你?”皇帝转身,目光如炬。
“东胡之事需儿臣助力,这是父皇半月前所言。”夏芷澜抬头,神色坦荡,“儿臣身为皇子,自当义不容辞。”
皇帝终是畅快大笑,拂袖间威严与欣慰交织:“第一,你办事稳重,洛阳弊案与并州反案皆处置得当,证明你能力出众;第二,秋狩时你箭艺压过东胡使团,震慑其野心;第三,此行有校事府随行,你之前办案与赵枚配合默契,特使之位你是不二人选!”
夏芷澜连忙拜谢:“儿臣定不辜负父皇的信任,安全护送和亲队伍抵达东胡,完成使命!”她知皇帝此举既是考验,亦是栽培——护送和亲队实则是监视东胡动向,稍有不慎便会沦为外交筹码。但若能在此局中扭转乾坤……或许能帮包梦璃与龙展鹏终成眷属。
銮驾离去时,夕阳已染红王府檐角。夏芷澜望着渐远的车辙,唇角勾起一抹隐晦的弧。棋局已开,她这枚“淡泊”的棋子,终要踏入真正的战场。
东胡,首都燕城。王庭的寝殿内,弥漫着一股奢靡又腐朽的气息。厚重的锦缎帐幔后,传来断断续续的喘息与压抑的呜咽,像是被闷在蒸笼里的哀鸣。
老可汗拓跋奎斜倚在雕金嵌玉的榻上,枯瘦如柴的手死死掐着少女纤细的脖颈。那少女不过十六岁,浑身瑟缩如受惊的羔羊,裸露的肩头布满青紫淤痕,发髻凌乱地散落着,泪水混着脂粉在脸颊上划出蜿蜒的浊痕。她试图躲避,却被老可汗蛮横地扯回,衣襟被撕扯得几乎遮不住胸前的肌肤。
“哭什么?进了王庭,你便是本王的人!”拓跋奎喘着粗气,嘶哑的嗓音裹挟着酒气和怒意,“再躲,便剁了你爹的舌头!本王要你跪着求,你才能活!”他布满皱纹的脸因亢奋涨得通红,仿佛将所有的衰朽与暴戾都发泄在这具年轻躯体上。
殿门外的脚步声愈发急促。东胡王子拓跋沁额角青筋暴起,攥紧的拳头在锦袍下隐隐发抖。他身后跟着几名神色焦急的侍从,却全被谄媚的寝官拦在门外。
“王上正在就寝,吩咐任何人不得——”寝官躬身阻拦,声音尖细如太监。
“滚开!”王子一把推开寝官,玄铁护甲撞在门扉上发出闷响。殿门被踹开的刹那,帐幔缝隙中透出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老可汗扭曲的身影正压在那少女身上,少女的尖叫如刀锋划破耳膜,裸露的肌肤上新鲜的血痕正渗出血珠。
“父王!”拓跋沁强行压下喉头的怒吼,大步踏入殿内,却停在帐幔三尺之外。他不敢直视那不堪的场景,只得垂目盯着地面龟裂的砖缝,“儿臣有要事启奏!中原使团已带回和亲文书,此事关乎社稷安危,恳请父王即刻定夺!”
帐内传来拓跋奎粗重的喘息与咒骂:“滚出去!谁允许你擅闯寝殿?本王还没死,这东胡的规矩轮不到你来破!”突然,一只瓷盏被狠狠砸向帐幔,碎瓷溅了拓跋沁一身,“滚!滚出去!”
那少女趁机裹着残破的衣袍逃窜,雪肤上的伤痕如一道血痕掠过拓跋沁的视线。他攥紧的拳头在袖中颤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喉头哽住一声叹息——这已不是第一次目睹父王在白日行此暴行。三年前,他曾为谏言政事闯入寝殿,见到的也是相似的场景,老可汗当时用马鞭抽得他膝盖淤血,骂他是“觊觎王位的逆子”。
此刻,他强行将怒火压回胸腔,躬身垂目,声音如浸了冰水:“朗朗白日,请父王以江山社稷为重,保重龙体。中原使团带回的消息,绝非寻常……”
“少拿这些屁话堵本王!”老可汗终于踉跄着从帐内走出,裹着松垮的袍子,腰间玉带歪斜。他的脸色因纵欲过度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咳嗽声撕扯着胸腔,却仍摆着大汗的架势,“说!中原回了什么信?是不是怕了我东胡的铁骑?”
拓跋沁深吸一口气,呈上密函,指尖因用力发颤:“使团确已带回和亲文书,咏仪公主十五日后启程。但……同时探得情报,中原向东、中、西三境调兵数十万,粮草辎重连夜转运,各要塞皆增派精兵驻守。儿臣以为,此非寻常戍边演练,恐有备战之举。”
拓跋奎冷笑,枯指猛地戳向案上的羊皮地图:“他们怕什么?和亲便是示弱!这些年每逢冬寒,中原都会调兵戍边,不过是做做样子给百姓看!本王征战半生,他们皇帝老矣,太子无能,哪敢与我东胡硬碰?怕的是我们铁骑南下,踏平他们的都城!”
“父王,此次调兵规模远超往年,”拓跋沁咬牙,额间汗珠滚落,“且粮草皆运往边境要塞,而非囤于后方。更有探子密报,中原新任的镇北将军桓问,乃当年踏破匈奴的老将,此次亲率精兵……”
“闭嘴!”拓跋奎突然暴喝,一掌拍在案上,震得茶盏倾洒,“你身为王子,怎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中原若真敢开战,我东胡十万骑兵足以踏平他们的城墙!本王还是国主,朝中大事轮不到你插嘴!以后没有我的首肯,不准你再进寝殿!”
拓跋沁的喉头哽住,胸腔里翻涌着灼烫的愤怒与无奈。他望向殿外,几名将领正隔着门缝摇头叹息,其中老将多特蒙的眼角皱纹深如沟壑,布满茧子的手紧攥着刀柄,却不敢踏入半步。他们都知道,老可汗近年来越发猜忌王子,但凡政事稍有异议,便斥为“夺权之心”。
“父王,儿臣……”拓跋沁还想力争,却瞥见老大汗眼底的猩红与癫狂——那不再是曾经的雄主之相,而是一个被衰老与恐惧吞噬的暴君。他终是垂下头,抱拳退下,指甲掐进掌心渗出血痕。
夏芷澜心中一震,他本来就想请命护送包梦璃去东胡,皇帝却主动开口了,便强压雀跃,躬身应道:“父皇之命,儿臣自当效犬马之劳。”
“你不想知道朕为何选你?”皇帝转身,目光如炬。
“东胡之事需儿臣助力,这是父皇半月前所言。”夏芷澜抬头,神色坦荡,“儿臣身为皇子,自当义不容辞。”
皇帝终是畅快大笑,拂袖间威严与欣慰交织:“第一,你办事稳重,洛阳弊案与并州反案皆处置得当,证明你能力出众;第二,秋狩时你箭艺压过东胡使团,震慑其野心;第三,此行有校事府随行,你之前办案与赵枚配合默契,特使之位你是不二人选!”
夏芷澜连忙拜谢:“儿臣定不辜负父皇的信任,安全护送和亲队伍抵达东胡,完成使命!”她知皇帝此举既是考验,亦是栽培——护送和亲队实则是监视东胡动向,稍有不慎便会沦为外交筹码。但若能在此局中扭转乾坤……或许能帮包梦璃与龙展鹏终成眷属。
銮驾离去时,夕阳已染红王府檐角。夏芷澜望着渐远的车辙,唇角勾起一抹隐晦的弧。棋局已开,她这枚“淡泊”的棋子,终要踏入真正的战场。
东胡,首都燕城。王庭的寝殿内,弥漫着一股奢靡又腐朽的气息。厚重的锦缎帐幔后,传来断断续续的喘息与压抑的呜咽,像是被闷在蒸笼里的哀鸣。
老可汗拓跋奎斜倚在雕金嵌玉的榻上,枯瘦如柴的手死死掐着少女纤细的脖颈。那少女不过十六岁,浑身瑟缩如受惊的羔羊,裸露的肩头布满青紫淤痕,发髻凌乱地散落着,泪水混着脂粉在脸颊上划出蜿蜒的浊痕。她试图躲避,却被老可汗蛮横地扯回,衣襟被撕扯得几乎遮不住胸前的肌肤。
“哭什么?进了王庭,你便是本王的人!”拓跋奎喘着粗气,嘶哑的嗓音裹挟着酒气和怒意,“再躲,便剁了你爹的舌头!本王要你跪着求,你才能活!”他布满皱纹的脸因亢奋涨得通红,仿佛将所有的衰朽与暴戾都发泄在这具年轻躯体上。
殿门外的脚步声愈发急促。东胡王子拓跋沁额角青筋暴起,攥紧的拳头在锦袍下隐隐发抖。他身后跟着几名神色焦急的侍从,却全被谄媚的寝官拦在门外。
“王上正在就寝,吩咐任何人不得——”寝官躬身阻拦,声音尖细如太监。
“滚开!”王子一把推开寝官,玄铁护甲撞在门扉上发出闷响。殿门被踹开的刹那,帐幔缝隙中透出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老可汗扭曲的身影正压在那少女身上,少女的尖叫如刀锋划破耳膜,裸露的肌肤上新鲜的血痕正渗出血珠。
“父王!”拓跋沁强行压下喉头的怒吼,大步踏入殿内,却停在帐幔三尺之外。他不敢直视那不堪的场景,只得垂目盯着地面龟裂的砖缝,“儿臣有要事启奏!中原使团已带回和亲文书,此事关乎社稷安危,恳请父王即刻定夺!”
帐内传来拓跋奎粗重的喘息与咒骂:“滚出去!谁允许你擅闯寝殿?本王还没死,这东胡的规矩轮不到你来破!”突然,一只瓷盏被狠狠砸向帐幔,碎瓷溅了拓跋沁一身,“滚!滚出去!”
那少女趁机裹着残破的衣袍逃窜,雪肤上的伤痕如一道血痕掠过拓跋沁的视线。他攥紧的拳头在袖中颤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喉头哽住一声叹息——这已不是第一次目睹父王在白日行此暴行。三年前,他曾为谏言政事闯入寝殿,见到的也是相似的场景,老可汗当时用马鞭抽得他膝盖淤血,骂他是“觊觎王位的逆子”。
此刻,他强行将怒火压回胸腔,躬身垂目,声音如浸了冰水:“朗朗白日,请父王以江山社稷为重,保重龙体。中原使团带回的消息,绝非寻常……”
“少拿这些屁话堵本王!”老可汗终于踉跄着从帐内走出,裹着松垮的袍子,腰间玉带歪斜。他的脸色因纵欲过度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咳嗽声撕扯着胸腔,却仍摆着大汗的架势,“说!中原回了什么信?是不是怕了我东胡的铁骑?”
拓跋沁深吸一口气,呈上密函,指尖因用力发颤:“使团确已带回和亲文书,咏仪公主十五日后启程。但……同时探得情报,中原向东、中、西三境调兵数十万,粮草辎重连夜转运,各要塞皆增派精兵驻守。儿臣以为,此非寻常戍边演练,恐有备战之举。”
拓跋奎冷笑,枯指猛地戳向案上的羊皮地图:“他们怕什么?和亲便是示弱!这些年每逢冬寒,中原都会调兵戍边,不过是做做样子给百姓看!本王征战半生,他们皇帝老矣,太子无能,哪敢与我东胡硬碰?怕的是我们铁骑南下,踏平他们的都城!”
“父王,此次调兵规模远超往年,”拓跋沁咬牙,额间汗珠滚落,“且粮草皆运往边境要塞,而非囤于后方。更有探子密报,中原新任的镇北将军桓问,乃当年踏破匈奴的老将,此次亲率精兵……”
“闭嘴!”拓跋奎突然暴喝,一掌拍在案上,震得茶盏倾洒,“你身为王子,怎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中原若真敢开战,我东胡十万骑兵足以踏平他们的城墙!本王还是国主,朝中大事轮不到你插嘴!以后没有我的首肯,不准你再进寝殿!”
拓跋沁的喉头哽住,胸腔里翻涌着灼烫的愤怒与无奈。他望向殿外,几名将领正隔着门缝摇头叹息,其中老将多特蒙的眼角皱纹深如沟壑,布满茧子的手紧攥着刀柄,却不敢踏入半步。他们都知道,老可汗近年来越发猜忌王子,但凡政事稍有异议,便斥为“夺权之心”。
“父王,儿臣……”拓跋沁还想力争,却瞥见老大汗眼底的猩红与癫狂——那不再是曾经的雄主之相,而是一个被衰老与恐惧吞噬的暴君。他终是垂下头,抱拳退下,指甲掐进掌心渗出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