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空气骤然凝固,场面如同时间静止,唯余拓跋烈眼底迸射的寒光如刀锋般刺向拓跋沁与拓跋温。
拓跋沁强装镇定,手指不自觉攥紧袖口——那“鹰爪”纹正是他私练亲兵的印记!数月来,他暗中屯兵日夜操练,只因可老汗近年疑心日重,朝堂如履薄冰。他曾夜梦大王子弯刀悬颈,故暗中练兵以备不测,却未料斥候竟在此刻撞破机密。
拓跋沁喉头滚动,却面色不改道:“兄长误会!许是情报有误,或是叛军假冒我部旗号,借机生乱……”
话音未落,拓跋烈已大步上前,质问道:“情报有误?你在怀疑我朝斥候的能力吗?聂鲁哒是你的部将,本应驻守城北大营,何以在西郊练兵?”他目光咄咄逼人,扫过拓跋沁的面无表情,似要将其心底看穿。
拓跋沁正欲辩解,拓跋烈却突然以迅捷不及掩耳之势,“铮”地一下抽出弯刀,拓跋温叫了一声“别!”。但已然来之不及,拓跋烈的刀尖已抵住拓跋沁咽喉,刀刃寒意直透血脉:“按律例,私练兵马者以谋逆论,当斩!”
刀锋闪着寒光,映出拓跋沁些微抽搐的脸,他强压惊惶,沉声说道:“王兄,我练兵只为自保,若东胡再陷征战,朝堂不安,百姓何辜?父汗年迈,你我兄弟当共守基业……”
拓跋沁却嗤笑如嗤毒:“强词夺理!你们私自练兵,定是意图谋反!我要禀报父汗,治你们的死罪!”说罢,他猛然挥手,几名铁卫如黑鹰扑出,铁链缠绕拓跋沁和拓跋温的双臂,链环碰撞声如死神的倒计时。
拓跋烈转身厉声下令:“押入地牢,严加看守!即刻差人进宫禀报父汗,言明拓跋沁、拓跋温私自练兵,图谋不轨!我亲率铁骑剿灭叛军,以证东胡威严!”
一名侍卫遂骑上快马,绝尘而去。拓跋烈转身看向夏芷澜,“五皇子,此乃我东胡内政,请你马上回别院,切勿出门,以免错伤了贵客!比试之事,改日再谈!”
说罢,他率众疾驰而出,似是回营召集大部队,欲将整座燕城卷入风暴。
拓跋沁两兄弟被铁链锁缚,掷入地牢。霉湿石壁透出刺骨寒意,酿跄之间拓跋沁仰头长叹,喉间挤出沙哑低语:“斥候如何知晓鹰爪军踪迹?莫非亲卫中有叛徒?亦或是……父汗的耳目早已盯梢?”
他转而看着拓跋温说道:“父汗耽于享乐,任由王兄独揽大权,东胡已如腐木,若再隐忍,苍生何辜……难道我们兄弟注定要死在这无名之地?”
拓跋温心神刚刚安定下来,安慰他道:“二哥,你不必忧心,或许事情还有转机。”拓跋沁的眼神从未有过的黯淡了下来,“三弟,为兄连累你了,你大哥本来就视我俩如仇敌,此事他一定会借题发挥,不知多少忠臣良将会被残杀清洗了……”
“二哥,先不要想那么多,此刻我们应该思考怎么脱困才是。”拓跋温用力站了起来,撑开手臂,却发现身上纹丝不动。转而在牢房四处查看,“如果豹眼老将军知道就好了。”
正挣扎间,牢门吱呀开启,一道黑影闪入。拓跋沁惊起,却见夏芷澜立于廊柱阴影处,玄色锦袍无风自动,袖中暗藏一枚墨玉哨子——那是大周暗卫的联络信物。她眉目温润,却自有雷霆暗藏:“二位王子,可需帮助?”
拓跋沁一震,疑云未散:“你怎能进入地牢?”
夏芷澜亮出手上的狼牙令,“没想到这东西这么好用。”她斟满三盏酒,酒液在瓷盏中旋出旋涡:“本王以大周之名,愿助两位王子破局。”
“中原皇子,何以干涉我朝内政?”拓跋沁刚说出一句,却被拓跋温打断:“五殿下有何良策?”
“两位王子,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可知晓?”夏芷澜一边问,一边心想这后世之事你们当然不知道了。
见两人茫然的样子,她解释道:“李世民乃中原史上一代明君,即位前为唐高祖次子,因受高祖猜忌、太子排挤,在生死攸关之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击杀了太子并逼迫高祖禅位,最后成为一代贤主,开创了贞观盛世!”
拓跋温皱眉:“我通读中原历史,为何未曾听闻此君主?”
拓跋沁也蹙眉道:“李世民杀兄逼父,虽得帝位,身后必遭史笔非议。”
夏芷澜摇头,指尖轻叩酒盏:“中原历史浩瀚如烟,就连我朝曾夫子也未敢言全知全晓……世人只见李世民狠辣,却未察李世民之智——彼时太子势大,若他坐以待毙,唐室必乱。他先发制人,非为私欲,乃为破局救国,保江山安稳。”
夏芷澜抿了一口盏中酒,继续说道:“如今王子处境,与彼时何异?大王子若胜,你必死;若败,你还有一线生机。唯有掌控局势,方能自保安国。”
拓跋沁一震,攥紧酒杯,酒液溅湿袍袖:“可父汗尚在……”
夏芷澜轻笑,笑声如冰刃刺穿薄窗:“可汗年迈,疑心深重。若大王子‘剿叛’失败,反被扣上谋反之名,王子再以‘护国’之名清君侧,可汗岂能不允?但需速行三步——一为传信西郊亲兵,稳住阵脚;二为控王城通道,截大王子退路;三为入宫陈情,揭其野心。”
拓跋沁看向拓跋温,见他目光骤亮,如暗夜燃灯,嘶哑道:“二哥,可信!”
拓跋沁点点头,忽然问道:“殿下如此献策,你要的是什么?”
拓跋温也转头直视着夏芷澜,夏芷澜举起酒盏,道:“我带队和亲,本就是为和平而来。我大周不要东胡的山川,不要东胡的草原,更不要东胡的女人,我要的是——东胡繁荣安定,与我大周共享太平。”
三人六目相对,不一会儿,拓跋沁和拓跋温像是下定了决心,举起酒盏道:“五殿下,我们兄弟俩就信你一次,也望你言出必行!”
拓跋沁强装镇定,手指不自觉攥紧袖口——那“鹰爪”纹正是他私练亲兵的印记!数月来,他暗中屯兵日夜操练,只因可老汗近年疑心日重,朝堂如履薄冰。他曾夜梦大王子弯刀悬颈,故暗中练兵以备不测,却未料斥候竟在此刻撞破机密。
拓跋沁喉头滚动,却面色不改道:“兄长误会!许是情报有误,或是叛军假冒我部旗号,借机生乱……”
话音未落,拓跋烈已大步上前,质问道:“情报有误?你在怀疑我朝斥候的能力吗?聂鲁哒是你的部将,本应驻守城北大营,何以在西郊练兵?”他目光咄咄逼人,扫过拓跋沁的面无表情,似要将其心底看穿。
拓跋沁正欲辩解,拓跋烈却突然以迅捷不及掩耳之势,“铮”地一下抽出弯刀,拓跋温叫了一声“别!”。但已然来之不及,拓跋烈的刀尖已抵住拓跋沁咽喉,刀刃寒意直透血脉:“按律例,私练兵马者以谋逆论,当斩!”
刀锋闪着寒光,映出拓跋沁些微抽搐的脸,他强压惊惶,沉声说道:“王兄,我练兵只为自保,若东胡再陷征战,朝堂不安,百姓何辜?父汗年迈,你我兄弟当共守基业……”
拓跋沁却嗤笑如嗤毒:“强词夺理!你们私自练兵,定是意图谋反!我要禀报父汗,治你们的死罪!”说罢,他猛然挥手,几名铁卫如黑鹰扑出,铁链缠绕拓跋沁和拓跋温的双臂,链环碰撞声如死神的倒计时。
拓跋烈转身厉声下令:“押入地牢,严加看守!即刻差人进宫禀报父汗,言明拓跋沁、拓跋温私自练兵,图谋不轨!我亲率铁骑剿灭叛军,以证东胡威严!”
一名侍卫遂骑上快马,绝尘而去。拓跋烈转身看向夏芷澜,“五皇子,此乃我东胡内政,请你马上回别院,切勿出门,以免错伤了贵客!比试之事,改日再谈!”
说罢,他率众疾驰而出,似是回营召集大部队,欲将整座燕城卷入风暴。
拓跋沁两兄弟被铁链锁缚,掷入地牢。霉湿石壁透出刺骨寒意,酿跄之间拓跋沁仰头长叹,喉间挤出沙哑低语:“斥候如何知晓鹰爪军踪迹?莫非亲卫中有叛徒?亦或是……父汗的耳目早已盯梢?”
他转而看着拓跋温说道:“父汗耽于享乐,任由王兄独揽大权,东胡已如腐木,若再隐忍,苍生何辜……难道我们兄弟注定要死在这无名之地?”
拓跋温心神刚刚安定下来,安慰他道:“二哥,你不必忧心,或许事情还有转机。”拓跋沁的眼神从未有过的黯淡了下来,“三弟,为兄连累你了,你大哥本来就视我俩如仇敌,此事他一定会借题发挥,不知多少忠臣良将会被残杀清洗了……”
“二哥,先不要想那么多,此刻我们应该思考怎么脱困才是。”拓跋温用力站了起来,撑开手臂,却发现身上纹丝不动。转而在牢房四处查看,“如果豹眼老将军知道就好了。”
正挣扎间,牢门吱呀开启,一道黑影闪入。拓跋沁惊起,却见夏芷澜立于廊柱阴影处,玄色锦袍无风自动,袖中暗藏一枚墨玉哨子——那是大周暗卫的联络信物。她眉目温润,却自有雷霆暗藏:“二位王子,可需帮助?”
拓跋沁一震,疑云未散:“你怎能进入地牢?”
夏芷澜亮出手上的狼牙令,“没想到这东西这么好用。”她斟满三盏酒,酒液在瓷盏中旋出旋涡:“本王以大周之名,愿助两位王子破局。”
“中原皇子,何以干涉我朝内政?”拓跋沁刚说出一句,却被拓跋温打断:“五殿下有何良策?”
“两位王子,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可知晓?”夏芷澜一边问,一边心想这后世之事你们当然不知道了。
见两人茫然的样子,她解释道:“李世民乃中原史上一代明君,即位前为唐高祖次子,因受高祖猜忌、太子排挤,在生死攸关之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击杀了太子并逼迫高祖禅位,最后成为一代贤主,开创了贞观盛世!”
拓跋温皱眉:“我通读中原历史,为何未曾听闻此君主?”
拓跋沁也蹙眉道:“李世民杀兄逼父,虽得帝位,身后必遭史笔非议。”
夏芷澜摇头,指尖轻叩酒盏:“中原历史浩瀚如烟,就连我朝曾夫子也未敢言全知全晓……世人只见李世民狠辣,却未察李世民之智——彼时太子势大,若他坐以待毙,唐室必乱。他先发制人,非为私欲,乃为破局救国,保江山安稳。”
夏芷澜抿了一口盏中酒,继续说道:“如今王子处境,与彼时何异?大王子若胜,你必死;若败,你还有一线生机。唯有掌控局势,方能自保安国。”
拓跋沁一震,攥紧酒杯,酒液溅湿袍袖:“可父汗尚在……”
夏芷澜轻笑,笑声如冰刃刺穿薄窗:“可汗年迈,疑心深重。若大王子‘剿叛’失败,反被扣上谋反之名,王子再以‘护国’之名清君侧,可汗岂能不允?但需速行三步——一为传信西郊亲兵,稳住阵脚;二为控王城通道,截大王子退路;三为入宫陈情,揭其野心。”
拓跋沁看向拓跋温,见他目光骤亮,如暗夜燃灯,嘶哑道:“二哥,可信!”
拓跋沁点点头,忽然问道:“殿下如此献策,你要的是什么?”
拓跋温也转头直视着夏芷澜,夏芷澜举起酒盏,道:“我带队和亲,本就是为和平而来。我大周不要东胡的山川,不要东胡的草原,更不要东胡的女人,我要的是——东胡繁荣安定,与我大周共享太平。”
三人六目相对,不一会儿,拓跋沁和拓跋温像是下定了决心,举起酒盏道:“五殿下,我们兄弟俩就信你一次,也望你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