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致命的疏忽-《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

  京州市委书记办公室里,静得可怕。

  李达康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会议上的惨败,如同一次猝不及不及防的政治伏击,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和危机。

  他像一头被挑衅了领地权威的雄狮,愤怒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昂贵的意大利手工皮鞋踩在厚重的波斯地毯上,却发不出半点声响,只有他那粗重的呼吸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

  祁同伟!

  他在心中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每一个字都带着血腥味。

  那个曾经在他面前谦卑得像个晚辈,那个他一直以为可以随意拿捏、当作与高育良博弈的棋子的公安厅长,竟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头苏醒的、充满威胁的猛虎!

  他那番话,字字句句,都像淬了毒的钢针,精准地刺向自己的软肋。

  法理、政治、时局……他竟然将自己逼到了一个进退失据、百口莫辩的境地!

  “一个公安厅长……高育良的学生……”李达康停下脚步,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不敢置信的阴鸷,“他怎么敢?是谁给了他这么大的胆子?”

  秘书小心翼翼地敲门走了进来,声音低得像蚊子哼哼:“书记,省厅那边已经行动了,祁厅长亲自坐镇指挥部,正在全市布控。另外,陈海局长也带了一队人,正在往岩台方向的高速上追捕丁义珍的专车。”

  “岩台?”李达康停下脚步,眉头紧锁。

  这个部署,在他看来,不过是祁同伟故作姿态的表演,大张旗鼓,意在向沙瑞金邀功。

  但他现在没心思去分析祁同伟的战术。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丁义珍,绝不能落到祁同伟的手里!

  丁义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不仅仅是光明湖项目那些见不得光的交易,更重要的是,他清楚自己妻子欧阳菁和京州城市银行的那些烂账!一旦丁义珍在祁同伟那种人的手里开了口,那把火,必然会烧到自己的身上。

  他不能坐以待毙。

  他必须冒险。

  “你先出去吧。”他挥了挥手,将秘书打发走。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关上,李达康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已经沉入夜色的城市。

  他知道,他接下来的一个决定,将是一场豪赌。赢了,他能赢得喘息的时间,重新布局;输了,他将万劫不复。

  他转身走进办公室的休息间,走到一排书柜前,从一本精装版的《资本论》后面,轻轻一按,墙壁上一个伪装成电源插座的暗格悄然弹开。

  里面,静静地躺着一部从未在任何场合使用过的burner phone。这是他为应对极端情况,给自己留的最后一条暗线,他从没想过,会这么快就用上它。

  手机是老旧的诺基亚款式,没有任何智能功能,只有一个预设的加密通讯软件。他熟练地开机,屏幕亮起幽蓝色的光,映着他那张毫无表情的脸。

  他编辑了一条信息,内容很简单,只有四个字:“窗口关闭”。

  这是他和丁义珍之间约定好的最高级别警报,意味着立刻中止一切原定计划,启动最紧急的备用方案,以最快速度逃离。

  他相信,这条通过境外服务器层层跳转的信息,绝对不可能被追踪。

  点击发送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取出SIm卡,用办公桌上的大号剪刀,将其剪成数段,然后连同手机一起,扔进了休息间一个装满了废旧文件的重型碎纸机里。

  看着手机和SIm卡在刺耳的轰鸣声中化为指甲盖大小的碎片,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他走到酒柜前,为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灼烧着他的喉咙,却让他感到一种掌控一切的快感。

  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百密一疏。他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技术,早已超出了他的想象。

  ……

  与此同时,省公安厅联合指挥部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一名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岁的年轻技术专家,双眼死死地盯着屏幕上一条不断跳动的、如同心电图般的复杂数据流,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猎人发现猎物时的兴奋光芒。

  “祁厅长!截获到一个异常信号!”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

  专家指着屏幕,语速极快地汇报道:“信号源经过了至少七次以上的服务器跳转和数据伪装,常规手段根本无法追踪。但我们的‘天眼’系统,在它发出前的0.01秒,捕捉到了它的原始物理源头,就在市委大楼附近的一个基站范围内!信号内容经过初步破译,是四个字——‘窗口关闭’!”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陈海的脸上,露出了震惊和愤怒的表情。他不敢相信,在省委的眼皮子底下,竟然真的有人敢通风报信!而且源头,还指向了那个最不可能、也最可怕的地方!

  而祁同伟,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

  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很好。”他平静地说道,仿佛只是确认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将这份数据,连同源头分析报告,完整保存,最高级别加密。通知下去,这个发现,任何人不得外泄。”

  他转向脸色煞白的陈海,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点拨”:“海子,看到了吗?我们的敌人,比我们想象中更狡猾,也更……肆无忌惮。”

  他没有点明李达康的名字,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我们现在用不上这份证据,”祁同伟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看到了那个刚刚喝下威士忌、自以为高枕无忧的市委书记,“但将来,它会是扳倒一棵大树,最有力的斧头。”

  李达康,你这自以为是的疏忽,已经成了你未来命运的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