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委常委会议室里,气氛庄严肃穆,甚至带着几分审判的意味。
巨大的椭圆形红木会议桌,光洁如镜,倒映着天花板上那盏巨大的水晶吊灯,也倒映着在座每一位汉东省最高权力执掌者那张讳莫如深、各怀心思的脸。
空气中没有一丝烟味,只有新换上的茶叶在滚烫的水中散发出的清苦香气,但这香气,却驱不散那份几乎凝固成实质的、冰冷的政治压力。
今天的核心议题,是关于“部分省级领导干部的组织调整”。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会议,是为李达康准备的“告别仪式”,一场没有法官和律师,却足以决定其政治生死的“公审”。
李达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腰背依旧挺得笔直,像一尊即将崩裂的雕像。
他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水。
他知道,今天,他就是那只被围困在棋盘中央,无路可逃的困兽,等待着最后的、致命的合围。
省委书记沙瑞金坐在主位,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
他只是用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那不疾不徐的节奏,却掌控着整个会场的呼吸。
会议开始,在讨论了几个无关痛痒的议题后,沙瑞金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高育良的身上。
“育良同志,关于近期京州市的一些情况,你作为省政法委书记,先谈谈你的看法吧。”
高育良点了点头,扶了扶眼镜,以一种学者的严谨,从理论和路线上,系统地、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对“李达康模式”发起了总攻。
“瑞金书记,各位常委,”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李达康同志的执政风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为我们汉东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他那种大刀阔斧、勇于突破的改革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姿态做得十足,显得客观而公正。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种只重经济、不重民生,只重数据、不重人心的发展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它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党群干群矛盾,不再适应我们汉东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不能再用昨天的药方,来医治今天的病症了。”
他的发言,没有一句攻击性的言辞,却从理论的高度,彻底否定了李达康执政的合法性。这为接下来的“审判”,定下了基调。
高育良话音刚落,祁同伟便接过了话头。
他没有像高育良那样讲理论,而是直接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厚厚的、用红色文件夹装着的报告。
“各位常委,”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理论的问题,育良书记已经讲得很透彻了。我这里,只用数据说话。”
他站起身,将报告的复印件,一一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位常委。
“这是我让省信访办和省公安厅联合整理的一份数据。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范围内,指向京州市的群众上访数量,同比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其中,因为野蛮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参与人数超过百人的恶性群体事件,高达数十起!同志们,这是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我们京州的老百姓,对当前的执政者,已经怨声载道!”
他看着李达康那张毫无血色的脸,继续用那不带感情的语调,宣读着一条条冰冷的数据。
“大风厂事件,数千名工人围堵市政府;岩台县事件,数千名村民围困中纪委调研组……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可怕的现实——我们京州市的官民关系,已经紧张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临界点!”
他将报告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一个失去了民心支持的领导,无论他的Gdp数据有多么亮眼,他都是一个失败的领导!我提议,为了汉东省的长治久安,为了修复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省委应该对李达康同志的工作,进行组织调整!”
他的发言,如同发起了总攻的冲锋号。
墙倒众人推。
曾经支持李达康,或者在他和高育良之间保持中立的常委们,在看到那份详实的数据报告,在感受到沙瑞金那沉默的、却不容置疑的态度后,纷纷倒戈。
一位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同伟同志反映的情况,确实值得我们警惕。农业是根本,不能为了城市建设,就牺牲农民的利益嘛。”
紧接着,省军区的政委也开口了:“稳定压倒一切。京州作为省会,它的稳定,关系到全省的大局。现在看来,确实存在一些不稳定的隐患。”
“我同意育良书记和同伟同志的意见……”
“京州的问题,确实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
李达康坐在那里,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他看着那些曾经对他笑脸相迎、称兄道弟的“同僚”,此刻正争先恐后地对他落井下石,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最后,省委书记沙瑞金开口了。
他的声音平静而威严,为这场政治审判,做出了最终的判决。
“组织的爱护,不仅体现在提拔重用上,也体现在及时的调整和保护上。让一个干部在他不合适的岗位上继续干下去,既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也是对干部本人的不负责。”
“考虑到当前京州的复杂局面,我同意常委会的意见,对李达康同志,进行组织调整。”
他宣布,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上报中央组织部批准,李达康同志将不再担任汉东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职务,调任西北某省人大,担任一名无足轻重的副主任。
一个政治强人的时代,就此,黯然落幕。
当沙瑞金宣布完决定,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避开了李达康。
他缓缓地站起身,没有看任何人,只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然后,迈着依旧沉稳的步伐,走出了这间埋葬了他政治生命的会议室。
他的背影,依旧笔直,却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悲凉。
巨大的椭圆形红木会议桌,光洁如镜,倒映着天花板上那盏巨大的水晶吊灯,也倒映着在座每一位汉东省最高权力执掌者那张讳莫如深、各怀心思的脸。
空气中没有一丝烟味,只有新换上的茶叶在滚烫的水中散发出的清苦香气,但这香气,却驱不散那份几乎凝固成实质的、冰冷的政治压力。
今天的核心议题,是关于“部分省级领导干部的组织调整”。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会议,是为李达康准备的“告别仪式”,一场没有法官和律师,却足以决定其政治生死的“公审”。
李达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腰背依旧挺得笔直,像一尊即将崩裂的雕像。
他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水。
他知道,今天,他就是那只被围困在棋盘中央,无路可逃的困兽,等待着最后的、致命的合围。
省委书记沙瑞金坐在主位,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
他只是用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那不疾不徐的节奏,却掌控着整个会场的呼吸。
会议开始,在讨论了几个无关痛痒的议题后,沙瑞金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高育良的身上。
“育良同志,关于近期京州市的一些情况,你作为省政法委书记,先谈谈你的看法吧。”
高育良点了点头,扶了扶眼镜,以一种学者的严谨,从理论和路线上,系统地、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对“李达康模式”发起了总攻。
“瑞金书记,各位常委,”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李达康同志的执政风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为我们汉东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他那种大刀阔斧、勇于突破的改革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姿态做得十足,显得客观而公正。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种只重经济、不重民生,只重数据、不重人心的发展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它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党群干群矛盾,不再适应我们汉东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不能再用昨天的药方,来医治今天的病症了。”
他的发言,没有一句攻击性的言辞,却从理论的高度,彻底否定了李达康执政的合法性。这为接下来的“审判”,定下了基调。
高育良话音刚落,祁同伟便接过了话头。
他没有像高育良那样讲理论,而是直接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厚厚的、用红色文件夹装着的报告。
“各位常委,”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理论的问题,育良书记已经讲得很透彻了。我这里,只用数据说话。”
他站起身,将报告的复印件,一一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位常委。
“这是我让省信访办和省公安厅联合整理的一份数据。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范围内,指向京州市的群众上访数量,同比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其中,因为野蛮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参与人数超过百人的恶性群体事件,高达数十起!同志们,这是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我们京州的老百姓,对当前的执政者,已经怨声载道!”
他看着李达康那张毫无血色的脸,继续用那不带感情的语调,宣读着一条条冰冷的数据。
“大风厂事件,数千名工人围堵市政府;岩台县事件,数千名村民围困中纪委调研组……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可怕的现实——我们京州市的官民关系,已经紧张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临界点!”
他将报告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一个失去了民心支持的领导,无论他的Gdp数据有多么亮眼,他都是一个失败的领导!我提议,为了汉东省的长治久安,为了修复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省委应该对李达康同志的工作,进行组织调整!”
他的发言,如同发起了总攻的冲锋号。
墙倒众人推。
曾经支持李达康,或者在他和高育良之间保持中立的常委们,在看到那份详实的数据报告,在感受到沙瑞金那沉默的、却不容置疑的态度后,纷纷倒戈。
一位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同伟同志反映的情况,确实值得我们警惕。农业是根本,不能为了城市建设,就牺牲农民的利益嘛。”
紧接着,省军区的政委也开口了:“稳定压倒一切。京州作为省会,它的稳定,关系到全省的大局。现在看来,确实存在一些不稳定的隐患。”
“我同意育良书记和同伟同志的意见……”
“京州的问题,确实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
李达康坐在那里,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他看着那些曾经对他笑脸相迎、称兄道弟的“同僚”,此刻正争先恐后地对他落井下石,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最后,省委书记沙瑞金开口了。
他的声音平静而威严,为这场政治审判,做出了最终的判决。
“组织的爱护,不仅体现在提拔重用上,也体现在及时的调整和保护上。让一个干部在他不合适的岗位上继续干下去,既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也是对干部本人的不负责。”
“考虑到当前京州的复杂局面,我同意常委会的意见,对李达康同志,进行组织调整。”
他宣布,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上报中央组织部批准,李达康同志将不再担任汉东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职务,调任西北某省人大,担任一名无足轻重的副主任。
一个政治强人的时代,就此,黯然落幕。
当沙瑞金宣布完决定,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避开了李达康。
他缓缓地站起身,没有看任何人,只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然后,迈着依旧沉稳的步伐,走出了这间埋葬了他政治生命的会议室。
他的背影,依旧笔直,却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