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
他面前的桌子上,摊着一张巨大的京州市交通地图。他的手指,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学门口,久久地停留。
那里,就是前世陈海遇害的地方——林荫路,一个充满了讽刺的名字,绿树成荫,却掩盖着通往黄泉的血路。
他的私人日历上,那个血色的日期,已经被他用红笔重重地圈了起来,像一个滴血的伤口,时刻灼烧着他的视线。
时间,越来越近了。
他知道,赵瑞龙一定会动手。
前世的轨迹,因为他的重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人性的贪婪和疯狂,却不会变。
赵瑞龙这只被逼到墙角的困兽,必然会做出最疯狂的反扑。而陈海,就是他眼中最脆弱、也最能引爆全局的那个点。
他不能去直接提醒陈海。“海子,你最近出门要小心,可能会有车撞你。”这样的话一旦说出口,他无法解释信息来源,只会被当成疯子,甚至会引起陈海的怀疑,打草惊蛇。
他必须用一个完美的剧本,一个天衣无缝的舞台,让自己成为那个力挽狂澜的救世主。他要让这场救援,看起来像一场神机妙算的巧合,一场由他卓越的专业能力主导的、无可指摘的胜利。
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足以让他调动省厅最顶尖资源,绕开所有常规程序,将监控的触角精准地伸到那个致命路口的理由。
这个理由,他已经想好了。
他按下了内线电话,声音沉稳:“让技术侦查总队的刘振东总队长,立刻到我办公室来。”
十分钟后,一个头发花白、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的老刑警敲门走了进来。他叫刘振东,是汉东警界公认的技术权威,也是祁同伟一手从基层提拔起来的、绝对忠诚的汉大系干部。
“厅长,您找我。”刘振东的腰板挺得笔直。
“老刘,坐。”祁同伟指了指对面的沙发,亲自为他倒了一杯热茶,这个举动让刘振东有些受宠若惊。
“老刘,”祁同伟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他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封面印着“绝密”字样的文件夹推到刘振东面前,“这个‘天眼工程’,你还有印象吗?”
刘振东扶了扶眼镜,仔细地看了看文件夹的标题,点了点头:“有印象,厅长。这是前几年省里响应公安部号召,提出的一个‘智慧城市’高清安防系统项目,后来因为预算问题,被搁置了。”
“很好。”祁同伟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景象,缓缓说道,“我现在要重新启动它,进行一次小规模的、高精度的技术测试。”
他转过身,看着一脸困惑的刘振东,眼神锐利如刀。
“我刚刚收到一份来自公安部的内部通报,”他面不改色地抛出了那个早已准备好的理由,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有情报显示,近期可能有受过境外训练的暴恐分子,携带重型武器,通过非法渠道潜入我省,目标可能是我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或高级别领导干部。形势,非常严峻。”
刘振东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猛地站起身:“厅长,您的意思是?”
“我命令你,”祁同伟的语气不容置疑,“以‘防范境外暴恐分子对我市重要目标进行袭击’为由,在72小时之内,秘密地在全市这五个关键路口,加装我们最新引进的、从以色列进口的、具备高清动态捕捉和实时弹道分析功能的新一代摄像头。”
他走到地图前,用红笔在地图上重重地圈出了五个点。
其中一个点,正是陈海即将出事的林荫路路口。其他四个点,则被他巧妙地设置在了市政府、省委家属院、京州电视台和高铁南站这些看似合理、人流密集、实则用于迷惑视线的位置。
“厅长,为什么是这五个点?”刘振东有些不解。
“这是情报部门根据大数据分析出的高危区域。”祁同伟的回答滴水不漏,“你的任务是执行,不是提问。”
“是!”
“这件事,列为省厅最高机密。”祁同伟的声音压得更低,“我只需要这五个点的实时监控画面,绕过市局指挥中心,直接接入我办公室的这块屏幕。除了你我二人,我不希望有第三个人知道。对外,就宣称是常规的设备维护,明白吗?”
“明白!”刘振东立刻心领神会。绕过市局,这意味着这次行动的级别极高,也意味着厅长对京州市局,并不完全信任。
打发走老刘,祁同伟立刻驱车前往高育良的住所。他需要为这次行动,拿到最高级别的政治背书。
书房里,他将那份伪造的、措辞模糊却又显得万分紧急的“公安部内部通报”和自己的“天眼工程测试计划”一并放在了高育良的桌上。
“老师,情况紧急,我必须当面向您汇报。”他的神情凝重,语气急切,“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演练,更是一次实战预警。根据通报,威胁等级非常高。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高育良仔细地看完了文件,眉头紧锁。他虽然对这份通报的来源有些许疑虑,但在祁同伟那不容置疑的专业态度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政治正确面前,他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同伟,这么大的动作,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尤其是在京州,李达康那边……”高育良还是有些顾虑。
“老师,正因为如此,我才选择秘密进行,并且绕开了市局。”祁同伟的回答早已准备好,“反恐工作,是我们政法系统的头等大事,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出了事,我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我相信,沙书记也绝不希望看到汉东出任何乱子。”
这句话,点到了高育良的要害。他知道,稳定,是沙瑞金目前最看重的事情。
“好,”高育良沉声说道,“你考虑得很周全。放手去做,省委这边,我来打招呼。”
“谢谢老师!”
祁同伟要的,就是这句话。
当晚,几辆没有任何标识的工程车,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京州的五个路口。工人们以“更换老旧线路”为名,在当地派出所的“例行”配合下,将几个毫不起眼的、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黑色摄像头,安装在了隐蔽的角落。
一张名为“天眼”的网,在“反恐”这面大旗的掩护下,悄然张开。
它要捕捉的,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暴恐分子。
而是那场,即将上演的,惊天谋杀。
它要保护的,不仅仅是陈海的生命,更是祁同伟自己那通往权力之巅的、不容有失的道路。
        他面前的桌子上,摊着一张巨大的京州市交通地图。他的手指,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学门口,久久地停留。
那里,就是前世陈海遇害的地方——林荫路,一个充满了讽刺的名字,绿树成荫,却掩盖着通往黄泉的血路。
他的私人日历上,那个血色的日期,已经被他用红笔重重地圈了起来,像一个滴血的伤口,时刻灼烧着他的视线。
时间,越来越近了。
他知道,赵瑞龙一定会动手。
前世的轨迹,因为他的重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人性的贪婪和疯狂,却不会变。
赵瑞龙这只被逼到墙角的困兽,必然会做出最疯狂的反扑。而陈海,就是他眼中最脆弱、也最能引爆全局的那个点。
他不能去直接提醒陈海。“海子,你最近出门要小心,可能会有车撞你。”这样的话一旦说出口,他无法解释信息来源,只会被当成疯子,甚至会引起陈海的怀疑,打草惊蛇。
他必须用一个完美的剧本,一个天衣无缝的舞台,让自己成为那个力挽狂澜的救世主。他要让这场救援,看起来像一场神机妙算的巧合,一场由他卓越的专业能力主导的、无可指摘的胜利。
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足以让他调动省厅最顶尖资源,绕开所有常规程序,将监控的触角精准地伸到那个致命路口的理由。
这个理由,他已经想好了。
他按下了内线电话,声音沉稳:“让技术侦查总队的刘振东总队长,立刻到我办公室来。”
十分钟后,一个头发花白、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的老刑警敲门走了进来。他叫刘振东,是汉东警界公认的技术权威,也是祁同伟一手从基层提拔起来的、绝对忠诚的汉大系干部。
“厅长,您找我。”刘振东的腰板挺得笔直。
“老刘,坐。”祁同伟指了指对面的沙发,亲自为他倒了一杯热茶,这个举动让刘振东有些受宠若惊。
“老刘,”祁同伟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他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封面印着“绝密”字样的文件夹推到刘振东面前,“这个‘天眼工程’,你还有印象吗?”
刘振东扶了扶眼镜,仔细地看了看文件夹的标题,点了点头:“有印象,厅长。这是前几年省里响应公安部号召,提出的一个‘智慧城市’高清安防系统项目,后来因为预算问题,被搁置了。”
“很好。”祁同伟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景象,缓缓说道,“我现在要重新启动它,进行一次小规模的、高精度的技术测试。”
他转过身,看着一脸困惑的刘振东,眼神锐利如刀。
“我刚刚收到一份来自公安部的内部通报,”他面不改色地抛出了那个早已准备好的理由,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有情报显示,近期可能有受过境外训练的暴恐分子,携带重型武器,通过非法渠道潜入我省,目标可能是我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或高级别领导干部。形势,非常严峻。”
刘振东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猛地站起身:“厅长,您的意思是?”
“我命令你,”祁同伟的语气不容置疑,“以‘防范境外暴恐分子对我市重要目标进行袭击’为由,在72小时之内,秘密地在全市这五个关键路口,加装我们最新引进的、从以色列进口的、具备高清动态捕捉和实时弹道分析功能的新一代摄像头。”
他走到地图前,用红笔在地图上重重地圈出了五个点。
其中一个点,正是陈海即将出事的林荫路路口。其他四个点,则被他巧妙地设置在了市政府、省委家属院、京州电视台和高铁南站这些看似合理、人流密集、实则用于迷惑视线的位置。
“厅长,为什么是这五个点?”刘振东有些不解。
“这是情报部门根据大数据分析出的高危区域。”祁同伟的回答滴水不漏,“你的任务是执行,不是提问。”
“是!”
“这件事,列为省厅最高机密。”祁同伟的声音压得更低,“我只需要这五个点的实时监控画面,绕过市局指挥中心,直接接入我办公室的这块屏幕。除了你我二人,我不希望有第三个人知道。对外,就宣称是常规的设备维护,明白吗?”
“明白!”刘振东立刻心领神会。绕过市局,这意味着这次行动的级别极高,也意味着厅长对京州市局,并不完全信任。
打发走老刘,祁同伟立刻驱车前往高育良的住所。他需要为这次行动,拿到最高级别的政治背书。
书房里,他将那份伪造的、措辞模糊却又显得万分紧急的“公安部内部通报”和自己的“天眼工程测试计划”一并放在了高育良的桌上。
“老师,情况紧急,我必须当面向您汇报。”他的神情凝重,语气急切,“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演练,更是一次实战预警。根据通报,威胁等级非常高。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高育良仔细地看完了文件,眉头紧锁。他虽然对这份通报的来源有些许疑虑,但在祁同伟那不容置疑的专业态度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政治正确面前,他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同伟,这么大的动作,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尤其是在京州,李达康那边……”高育良还是有些顾虑。
“老师,正因为如此,我才选择秘密进行,并且绕开了市局。”祁同伟的回答早已准备好,“反恐工作,是我们政法系统的头等大事,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出了事,我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我相信,沙书记也绝不希望看到汉东出任何乱子。”
这句话,点到了高育良的要害。他知道,稳定,是沙瑞金目前最看重的事情。
“好,”高育良沉声说道,“你考虑得很周全。放手去做,省委这边,我来打招呼。”
“谢谢老师!”
祁同伟要的,就是这句话。
当晚,几辆没有任何标识的工程车,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京州的五个路口。工人们以“更换老旧线路”为名,在当地派出所的“例行”配合下,将几个毫不起眼的、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黑色摄像头,安装在了隐蔽的角落。
一张名为“天眼”的网,在“反恐”这面大旗的掩护下,悄然张开。
它要捕捉的,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暴恐分子。
而是那场,即将上演的,惊天谋杀。
它要保护的,不仅仅是陈海的生命,更是祁同伟自己那通往权力之巅的、不容有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