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常委会上的“摊牌”-《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

  汉东省委常委会议室,气氛庄严肃穆,甚至带着几分审判的意味。

  巨大的椭圆形红木会议桌光洁如镜,倒映着每一位汉东省最高权力执掌者那各怀心思的脸。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会议,这是一座角斗场。

  一场决定着汉东省未来权力格局,也决定着祁同伟与他最后一个对手最终命运的、无声的角斗场。

  省委书记沙瑞金居于主位,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

  他那双深邃的眼睛缓缓扫过全场,将每一位常委的微表情都尽收眼底。

  “同志们,”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就将整个会场的气氛彻底压了下来,“今天请大家来,只为一件事。组织部关于新增省委常委提名人选的考察工作已经结束。现在,我们就来议一议,这个位置,究竟该由谁来坐。”

  他没有说任何多余的开场白,直接将那份早已被所有人私下里议论了无数遍的、充满了争议的选择题,摆在了桌面之上。

  第一个发言的,是省委组织部长吴春林。

  他强撑着最后一丝属于组织部长的镇定,将那份早已被他修改了无数遍的、充满了“官场智慧”的考察报告,用一种四平八稳的语调,再次宣读了一遍。

  在完成了对两位候选人“各有千秋”的官方定性后,他终于图穷匕见,亮出了自己和张伟最后的獠牙。

  “瑞金书记,各位常委,”他站起身,姿态谦恭,话语里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组织原则”,“我个人认为,在当前这个时期,我们汉东省的领导班子,最需要的,是‘稳’!”

  “祁同伟同志能力强,功劳大,这无可否认。但他终究还年轻,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时候过于激进,容易引发争议。而张伟同志则不同。”

  吴春林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肯定,“他长期扎根基层,作风稳健,群众基础好,尤其善于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我认为,由张伟同志进入常委班子,更能起到一个‘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更有利于我们班子的团结和汉东的长远发展!”

  这番话,如同吹响了“倒祁派”集结的号角。

  几位原本就因为祁同伟的强势崛起而心怀不满、与张伟私交甚笃的地方派系常委,立刻旗帜鲜明地表示了支持。

  “我同意春林同志的意见。汉东经不起第二次折腾了,稳定压倒一切!”

  “是啊,祁同伟同志的功劳我们都看得到,但常委毕竟不是公安厅长,需要的是平衡各方的政治智慧,而不是匹夫之勇。”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的气氛,都开始向着对祁同伟极其不利的方向倾斜。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高育良,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我倒是有几点不同的看法。”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大教授特有的那种理论高度和逻辑力量,瞬间就将对方那看似无懈可击的“稳定论”,撕开了一道缺口。

  “同志们,稳定是什么?是抱着过去的功劳簿不放,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守成吗?我认为,那不叫稳定,那叫停滞,叫僵化!”

  “真正的稳定,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对我们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的基础之上!而信心和希望从哪里来?从我们敢不敢提拔那些真正为老百姓办了实事、立了大功的英雄干部身上来!”

  他看着在座的常委,声音陡然变得激昂:“我们不能一边要求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亮剑,一边又在论功行赏的时候,用一些所谓的‘资历’和‘平衡’,寒了英雄的心!”

  省委宣传部长周岳紧随其后,从另一个角度发起了总攻。

  “同志们,我只说一点,那就是民心!”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守护归途’那场晚会,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看了。祁同伟同志现在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是‘人民公仆,罪恶克星’!这是我们汉东省近年来,树立起来的最成功、最光辉的一张正面名片!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因为一些所谓的‘争议’,就将这样一位民心所向的英雄干部拒之门外,那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常委的名额,而是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最宝贵的公信力!”

  最后,省军区政委张海洋,用他那洪钟般的、充满了军人铁血意志的声音,为这场辩论,做出了最后的、也是最强硬的表态。

  “我没什么大道理。我就认一个理——能打胜仗的,就是好将军!”他看着吴春林,眼神锐利如刀,“祁同伟这个年轻人,有血性,有担当,更有我们军人身上那股敢打必胜的劲头!由他来协助沙书记,稳定我们汉东这片大后方,我,放心!”

  笔杆子与枪杆子,在这一刻,旗帜鲜明地,站到了一起!

  双方激烈交锋,各执一词,整个常委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泾渭分明的僵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