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委大院,这座在普通百姓眼中充满了神秘与威严的权力中枢,最近的气氛,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变得愈发微妙。
祁同伟正式履新省委常委,他的办公室也从省政府那栋更偏向于行政事务的大楼,正式迁入了这座象征着汉东省最高决策核心的一号楼三层。
这里,是整个汉东省真正的“心脏”。
窗外,是静谧的、只有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奥迪才会无声滑过的林荫道;窗内,则是足以决定全省八千万人民未来命运的、一张张无形的权力棋盘。
这场看似简单的办公室搬迁,在汉东官场这潭深不见底的湖水里,却不啻于一场八级地震。
它所激起的涟漪,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扩散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省委一号楼那原本庄严肃穆、门可罗雀的走廊,陡然间变得“热闹”了起来。
从履新的第一天起,前来向这位新晋的、也是汉东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省委常委“汇报工作”、“联络感情”的各路官员,便如同闻到花蜜的蜂群,络绎不绝。
他们来自省内各个重要的厅局,来自十三个地市的党委政府,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最热情、最真诚的笑容;
每一个人的公文包里,都揣着一份“恰好”需要向祁常委这位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请示”的、十万火急的报告。
“祁常委,您好您好!我是省交通厅的老王啊!上次在吕州善后工作会议上,有幸听过您的教诲,真是振聋发聩,让我们这些搞建设的心里都亮堂了!”
一位头发梳理得油光锃亮、挺着啤酒肚的厅长,在祁同伟的办公室里,姿态谦卑得近乎谄媚,“这是我们厅里关于‘智慧交通’和‘平安干线’建设的一个初步构想,里面特别强调了要和咱们公安系统的数据并网,恳请您这位专家,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把把关啊!”
祁同伟的秘书林峰,面无表情地接过了那份厚厚的、装帧精美的报告,心中却是一片雪亮。
他知道,这份报告的重点,绝不在于那几十页花里胡哨的ppt,而在于这位厅长在临走前,“不经意”地从口袋里掉出来的那张小小的、写着他内弟名字和身份证号的纸条。
“祁常委,我是林州市的……”
“祁常委,我是海州市的……”
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办公室的会客沙发,几乎没有凉下来的时候。
林峰案头的待客茶叶,一天之内就要换上七八次。而楼下停车场里那些挂着各地市牌照的黑色轿车,更是从清晨一直排到了深夜。
这就是权力最真实的一面。
它能让最遥远的距离变得近在咫尺,也能让最陌生的面孔变得无比亲切。
然而,在这片足以让任何一个初尝权力滋味的年轻干部都为之迷醉的“余温”之中,风暴的中心,祁同伟本人,却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年龄的、近乎冷酷的清醒和冷静。
他依旧保持着在公安厅时那如同苦行僧般的作息。
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在省委大院的操场上完成五公里的晨跑,七点半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
面对那些络绎不绝的访客,他脸上始终挂着温和而又疏离的微笑。
他会客气地与每一个人握手,耐心地听完他们那些充满了“真知灼见”的汇报,然后,让林峰礼貌地将他们和他们那些充满了暗示的“材料”一同送出办公室。
至于那些雪片般飞来的、来自各个山头和派系的饭局邀请,则被他以“近期工作繁忙,需要集中精力处理吕州案的后续维稳问题”为由,一一婉拒。
他的办公室,成了一个最奇怪的地方。
它门庭若市,却又水泼不进。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却又都触摸不到他真正的态度。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位新晋的常委只是在用一种更高级的“太极”功夫来处理人际关系时,祁同伟终于用一次不留任何情面的敲打,向整个汉东官场,亮出了他那早已磨砺得锋利无比的獠牙。
……
那天下午,省水利厅的一位副厅长,通过高育良书记的秘书牵线,终于得到了一个单独向祁同伟“汇报工作”的宝贵机会。
这位副厅长,是汉大帮内部一位资历颇深的老人,也是当年高育良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他走进祁同伟的办公室时,姿态与其他人截然不同。他没有过多的谄媚,反而带着几分长辈对晚辈的亲切和熟稔。
“同伟啊,几年不见,真是今非昔比了!”他大马金刀地在沙发上坐下,甚至还自己拿起茶几上的紫砂壶,为自己倒上了一杯茶,“我今天来,不为别的,就是跟你这个小师弟,联络联络感情。以后咱们汉大帮,可就要靠你这根顶梁柱了!”
在进行了一番充满了“自己人”意味的亲切交谈后,他终于图穷匕见。
“同伟啊,”他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干部简历,轻轻地推到了祁同伟的面前,脸上带着一副理所当然的笑容,“这是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学的是金融,人很聪明,就是没经过什么历练。你看,能不能在省厅的经侦总队,给他安排个合适的岗位?也算是让他跟着你这个能力出众的师叔,多学点本事,为我们汉大帮,也为我们汉东的政法事业,早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嘛!”
他将一次赤裸裸的“走后门”,巧妙地包装成了一次“为集体培养后备力量”的深谋远虑。
他相信,凭借自己与高育良老师的深厚关系,以及“汉大帮自己人”这块金字招牌,祁同伟无论如何,都会给他这个面子。
然而,祁同伟的反应,却让他如坠冰窟。
祁同伟甚至没有看那份简历一眼。
他只是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头,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里,没有丝毫的笑意,只有一片冰冷的、如同在看一个陌生人般的平静。
“师兄,”他的称呼依旧客气,但那份客气之下,是令人窒息的疏离,“我记得,老师当年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第一课,就是‘法大于情’。”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那位还愣在原地的副厅长面前,将那份简历,轻轻地推了回去。
“我们省厅刚刚才结束了一场因为‘不公平’而引发的巨大风波。现在,我正在推行‘阳光招警’和‘阳光晋升’,就是要向全省人民证明,我们汉东的政法系统,是干净的,是公平的。”
他看着对方那张由红转青、由青转白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如果现在,为了一个所谓的‘自己人’,就开了人情的口子,砸了我们好不容易才立起来的‘公平’这块招牌,那我祁同伟,怎么向牺牲的同志交代?怎么向信任我的沙书记和高老师交代?又怎么向全省八千万看着我们的人民交代?”
“至于您儿子的工作问题,”祁同伟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很简单。下个月,我们省厅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具备金融和网络技术专长的高学历人才。所有的岗位,都凭本事考。只要他有真才实学,我祁同伟扫榻相迎。如果他只是想靠着父亲的余荫,来我们这里混个身份,那我劝他,还是尽早死了这条心。”
“汉东公安,不养闲人,更不养废物。”
这番话,如同最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那位副厅长的脸上!
他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冰冷、不带一丝感情的“小师弟”,他只觉得浑身发冷,如坐针毡。
他终于明白,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靠着汉大帮的旗帜来寻求庇护的年轻人了。
他,已经成了规则本身。
……
消息以比风还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省委大院。
祁同伟正式履新省委常委,他的办公室也从省政府那栋更偏向于行政事务的大楼,正式迁入了这座象征着汉东省最高决策核心的一号楼三层。
这里,是整个汉东省真正的“心脏”。
窗外,是静谧的、只有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奥迪才会无声滑过的林荫道;窗内,则是足以决定全省八千万人民未来命运的、一张张无形的权力棋盘。
这场看似简单的办公室搬迁,在汉东官场这潭深不见底的湖水里,却不啻于一场八级地震。
它所激起的涟漪,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扩散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省委一号楼那原本庄严肃穆、门可罗雀的走廊,陡然间变得“热闹”了起来。
从履新的第一天起,前来向这位新晋的、也是汉东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省委常委“汇报工作”、“联络感情”的各路官员,便如同闻到花蜜的蜂群,络绎不绝。
他们来自省内各个重要的厅局,来自十三个地市的党委政府,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最热情、最真诚的笑容;
每一个人的公文包里,都揣着一份“恰好”需要向祁常委这位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请示”的、十万火急的报告。
“祁常委,您好您好!我是省交通厅的老王啊!上次在吕州善后工作会议上,有幸听过您的教诲,真是振聋发聩,让我们这些搞建设的心里都亮堂了!”
一位头发梳理得油光锃亮、挺着啤酒肚的厅长,在祁同伟的办公室里,姿态谦卑得近乎谄媚,“这是我们厅里关于‘智慧交通’和‘平安干线’建设的一个初步构想,里面特别强调了要和咱们公安系统的数据并网,恳请您这位专家,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把把关啊!”
祁同伟的秘书林峰,面无表情地接过了那份厚厚的、装帧精美的报告,心中却是一片雪亮。
他知道,这份报告的重点,绝不在于那几十页花里胡哨的ppt,而在于这位厅长在临走前,“不经意”地从口袋里掉出来的那张小小的、写着他内弟名字和身份证号的纸条。
“祁常委,我是林州市的……”
“祁常委,我是海州市的……”
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办公室的会客沙发,几乎没有凉下来的时候。
林峰案头的待客茶叶,一天之内就要换上七八次。而楼下停车场里那些挂着各地市牌照的黑色轿车,更是从清晨一直排到了深夜。
这就是权力最真实的一面。
它能让最遥远的距离变得近在咫尺,也能让最陌生的面孔变得无比亲切。
然而,在这片足以让任何一个初尝权力滋味的年轻干部都为之迷醉的“余温”之中,风暴的中心,祁同伟本人,却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年龄的、近乎冷酷的清醒和冷静。
他依旧保持着在公安厅时那如同苦行僧般的作息。
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在省委大院的操场上完成五公里的晨跑,七点半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
面对那些络绎不绝的访客,他脸上始终挂着温和而又疏离的微笑。
他会客气地与每一个人握手,耐心地听完他们那些充满了“真知灼见”的汇报,然后,让林峰礼貌地将他们和他们那些充满了暗示的“材料”一同送出办公室。
至于那些雪片般飞来的、来自各个山头和派系的饭局邀请,则被他以“近期工作繁忙,需要集中精力处理吕州案的后续维稳问题”为由,一一婉拒。
他的办公室,成了一个最奇怪的地方。
它门庭若市,却又水泼不进。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却又都触摸不到他真正的态度。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位新晋的常委只是在用一种更高级的“太极”功夫来处理人际关系时,祁同伟终于用一次不留任何情面的敲打,向整个汉东官场,亮出了他那早已磨砺得锋利无比的獠牙。
……
那天下午,省水利厅的一位副厅长,通过高育良书记的秘书牵线,终于得到了一个单独向祁同伟“汇报工作”的宝贵机会。
这位副厅长,是汉大帮内部一位资历颇深的老人,也是当年高育良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他走进祁同伟的办公室时,姿态与其他人截然不同。他没有过多的谄媚,反而带着几分长辈对晚辈的亲切和熟稔。
“同伟啊,几年不见,真是今非昔比了!”他大马金刀地在沙发上坐下,甚至还自己拿起茶几上的紫砂壶,为自己倒上了一杯茶,“我今天来,不为别的,就是跟你这个小师弟,联络联络感情。以后咱们汉大帮,可就要靠你这根顶梁柱了!”
在进行了一番充满了“自己人”意味的亲切交谈后,他终于图穷匕见。
“同伟啊,”他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干部简历,轻轻地推到了祁同伟的面前,脸上带着一副理所当然的笑容,“这是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学的是金融,人很聪明,就是没经过什么历练。你看,能不能在省厅的经侦总队,给他安排个合适的岗位?也算是让他跟着你这个能力出众的师叔,多学点本事,为我们汉大帮,也为我们汉东的政法事业,早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嘛!”
他将一次赤裸裸的“走后门”,巧妙地包装成了一次“为集体培养后备力量”的深谋远虑。
他相信,凭借自己与高育良老师的深厚关系,以及“汉大帮自己人”这块金字招牌,祁同伟无论如何,都会给他这个面子。
然而,祁同伟的反应,却让他如坠冰窟。
祁同伟甚至没有看那份简历一眼。
他只是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头,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里,没有丝毫的笑意,只有一片冰冷的、如同在看一个陌生人般的平静。
“师兄,”他的称呼依旧客气,但那份客气之下,是令人窒息的疏离,“我记得,老师当年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第一课,就是‘法大于情’。”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那位还愣在原地的副厅长面前,将那份简历,轻轻地推了回去。
“我们省厅刚刚才结束了一场因为‘不公平’而引发的巨大风波。现在,我正在推行‘阳光招警’和‘阳光晋升’,就是要向全省人民证明,我们汉东的政法系统,是干净的,是公平的。”
他看着对方那张由红转青、由青转白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如果现在,为了一个所谓的‘自己人’,就开了人情的口子,砸了我们好不容易才立起来的‘公平’这块招牌,那我祁同伟,怎么向牺牲的同志交代?怎么向信任我的沙书记和高老师交代?又怎么向全省八千万看着我们的人民交代?”
“至于您儿子的工作问题,”祁同伟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很简单。下个月,我们省厅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具备金融和网络技术专长的高学历人才。所有的岗位,都凭本事考。只要他有真才实学,我祁同伟扫榻相迎。如果他只是想靠着父亲的余荫,来我们这里混个身份,那我劝他,还是尽早死了这条心。”
“汉东公安,不养闲人,更不养废物。”
这番话,如同最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那位副厅长的脸上!
他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冰冷、不带一丝感情的“小师弟”,他只觉得浑身发冷,如坐针毡。
他终于明白,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靠着汉大帮的旗帜来寻求庇护的年轻人了。
他,已经成了规则本身。
……
消息以比风还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省委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