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高铁站的贵宾候车室里,气氛尴尬而沉重。
巨大的落地窗外,秋风萧瑟,卷起几分凉意,将站台上稀疏的梧桐叶吹得四散飘零。
天色是铅灰色的,压得很低,仿佛预示着一场迟来的秋雨。
侯亮平即将离开他战斗了数月的汉东,踏上前往中央党校“学习”的列车。
这名为“学习”的调离,在体制内的人看来,无异于一种体面的流放。他成了汉东这场反腐风暴中,第一个被“优化”掉的变量。
前来送行的,只有陈海和祁同伟。
曾经的“汉大三杰”,此刻站在一起,却隔着一道无形的、深不见底的鸿沟。
那份大学时代在篮球场上碰撞出的汗水与欢笑,那份毕业时醉卧街头、指点江山的豪情,都已在这冰冷的政治现实面前,被冲刷得褪了色。
“同伟,海子,搞得这么隆重干什么。”侯亮平努力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试图打破这压抑的氛围。
他拍了拍自己随身的行李包,故作潇洒地说道:“又不是生离死别,我去上学,又不是上刑场。这是组织对我的爱护和培养!等我学成归来,理论水平更上一层楼,到时候咱们再好好喝一杯,不醉不归!”
他的话语,充满了自我解嘲的意味,但那份强撑起来的轻松,却掩盖不住眼底深处的失落与迷茫。他输了,输得不明不白,甚至连对手是谁,他都还没完全看清。
陈海的表情最为复杂。他的内心,像被劈成了两半,一半是对侯亮平这位挚友的离去感到深深的失落和不舍,他知道猴子心高气傲,这次的“学习”对他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挫败;另一半,是对祁同伟那份救命之恩的感激和信赖,以及对他那雷霆手腕的由衷敬佩。
他拍了拍侯亮平的肩膀,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猴子,到了北京,照顾好自己。别……别太钻牛角尖了。”
祁同伟则显得从容许多。
他上前一步,动作自然地替侯亮平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衣领,那动作,像一个真正的兄长在为即将远行的弟弟打点行装。他的眼神中带着“关切”和一丝过来人的“提点”。
“猴子,好好学习。”他的声音沉稳而意味深长,“党校是个好地方,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些问题。北京的局势和汉东不一样,水更深,也更讲究。工作上,要多一些灵活性,不要总是那么刚硬,那么一根筋。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程序正义,比什么都重要,这次的教训,要记住。”
这番话,听起来是金玉良言,是兄弟间的肺腑之交,但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不动声色地宣告着自己的胜利,并为侯亮平的“失败”盖棺定论。
他以胜利者的姿态,温和地、居高临下地,为侯亮平的汉东之行,画上了一个充满“善意”的句号。
侯亮平心中百味杂陈,他不是傻子,他听出了祁同伟话里的弦外之音。
那份“提点”,在他听来,更像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嘲讽。但他无法反驳,因为在岩台,他的确输了,输给了他所不屑的“规则”和“手腕”。他只能用力地点了点头,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知道了。”
“旅客朋友们请注意,开往北京南的G128次列车现在开始检票……”广播里传来甜美的女声,如同催促着这场尴尬告别的终场哨。
“我走了。”侯亮平拿起行李,转身走向检票口。他的背影,在明亮的候车大厅里,显得有几分萧索。
“保重!”陈海在他身后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伤感。
祁同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深邃,让人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当侯亮平踏上车厢,回头望去时,他看到站台上的两人向他挥手告别,脸上都带着“真诚”的笑容。但透过车窗,他看到的,却是两张在政治现实中变得日益模糊和陌生的脸。
他知道,那个属于“汉大三杰”的、纯真的青春时代,随着这趟列车的启动,已经彻底宣告结束了。
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是博弈,是心照不宣的阵营,和那份再也回不去的、物是人非的友情。
他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另一个身影,那个他最希望能来送行的人,但他知道,她不会来。
从他接到调令的那一刻起,钟小艾就表现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那平静的背后,是让他心慌的疏离。
陈海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在列车缓缓开动时,隔着车窗大声说道:“猴子!弟妹那边,岩台的后续调研工作很关键,她说这是祁厅长亲自交办的政治任务,必须善始善善,她实在走不开!她让我跟你说声抱歉,让你安心学习!”
侯亮平的心,猛地一沉。
祁厅长亲自交办的政治任务……
这句话,如同最锋利的刀,瞬间刺穿了他所有的伪装。他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这不是工作,这是选择,是站队。
他对着窗外,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用力地挥了挥手。
列车加速,将站台上那两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一颗怀疑和痛苦的种子,在这一刻,悄然在他心中种下。
他知道,他失去的,不仅仅是汉东这个战场,或许,还有更多……
巨大的落地窗外,秋风萧瑟,卷起几分凉意,将站台上稀疏的梧桐叶吹得四散飘零。
天色是铅灰色的,压得很低,仿佛预示着一场迟来的秋雨。
侯亮平即将离开他战斗了数月的汉东,踏上前往中央党校“学习”的列车。
这名为“学习”的调离,在体制内的人看来,无异于一种体面的流放。他成了汉东这场反腐风暴中,第一个被“优化”掉的变量。
前来送行的,只有陈海和祁同伟。
曾经的“汉大三杰”,此刻站在一起,却隔着一道无形的、深不见底的鸿沟。
那份大学时代在篮球场上碰撞出的汗水与欢笑,那份毕业时醉卧街头、指点江山的豪情,都已在这冰冷的政治现实面前,被冲刷得褪了色。
“同伟,海子,搞得这么隆重干什么。”侯亮平努力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试图打破这压抑的氛围。
他拍了拍自己随身的行李包,故作潇洒地说道:“又不是生离死别,我去上学,又不是上刑场。这是组织对我的爱护和培养!等我学成归来,理论水平更上一层楼,到时候咱们再好好喝一杯,不醉不归!”
他的话语,充满了自我解嘲的意味,但那份强撑起来的轻松,却掩盖不住眼底深处的失落与迷茫。他输了,输得不明不白,甚至连对手是谁,他都还没完全看清。
陈海的表情最为复杂。他的内心,像被劈成了两半,一半是对侯亮平这位挚友的离去感到深深的失落和不舍,他知道猴子心高气傲,这次的“学习”对他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挫败;另一半,是对祁同伟那份救命之恩的感激和信赖,以及对他那雷霆手腕的由衷敬佩。
他拍了拍侯亮平的肩膀,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猴子,到了北京,照顾好自己。别……别太钻牛角尖了。”
祁同伟则显得从容许多。
他上前一步,动作自然地替侯亮平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衣领,那动作,像一个真正的兄长在为即将远行的弟弟打点行装。他的眼神中带着“关切”和一丝过来人的“提点”。
“猴子,好好学习。”他的声音沉稳而意味深长,“党校是个好地方,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些问题。北京的局势和汉东不一样,水更深,也更讲究。工作上,要多一些灵活性,不要总是那么刚硬,那么一根筋。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程序正义,比什么都重要,这次的教训,要记住。”
这番话,听起来是金玉良言,是兄弟间的肺腑之交,但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不动声色地宣告着自己的胜利,并为侯亮平的“失败”盖棺定论。
他以胜利者的姿态,温和地、居高临下地,为侯亮平的汉东之行,画上了一个充满“善意”的句号。
侯亮平心中百味杂陈,他不是傻子,他听出了祁同伟话里的弦外之音。
那份“提点”,在他听来,更像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嘲讽。但他无法反驳,因为在岩台,他的确输了,输给了他所不屑的“规则”和“手腕”。他只能用力地点了点头,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知道了。”
“旅客朋友们请注意,开往北京南的G128次列车现在开始检票……”广播里传来甜美的女声,如同催促着这场尴尬告别的终场哨。
“我走了。”侯亮平拿起行李,转身走向检票口。他的背影,在明亮的候车大厅里,显得有几分萧索。
“保重!”陈海在他身后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伤感。
祁同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深邃,让人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当侯亮平踏上车厢,回头望去时,他看到站台上的两人向他挥手告别,脸上都带着“真诚”的笑容。但透过车窗,他看到的,却是两张在政治现实中变得日益模糊和陌生的脸。
他知道,那个属于“汉大三杰”的、纯真的青春时代,随着这趟列车的启动,已经彻底宣告结束了。
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是博弈,是心照不宣的阵营,和那份再也回不去的、物是人非的友情。
他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另一个身影,那个他最希望能来送行的人,但他知道,她不会来。
从他接到调令的那一刻起,钟小艾就表现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那平静的背后,是让他心慌的疏离。
陈海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在列车缓缓开动时,隔着车窗大声说道:“猴子!弟妹那边,岩台的后续调研工作很关键,她说这是祁厅长亲自交办的政治任务,必须善始善善,她实在走不开!她让我跟你说声抱歉,让你安心学习!”
侯亮平的心,猛地一沉。
祁厅长亲自交办的政治任务……
这句话,如同最锋利的刀,瞬间刺穿了他所有的伪装。他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这不是工作,这是选择,是站队。
他对着窗外,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用力地挥了挥手。
列车加速,将站台上那两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一颗怀疑和痛苦的种子,在这一刻,悄然在他心中种下。
他知道,他失去的,不仅仅是汉东这个战场,或许,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