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易学习的“证词”-《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

  在舆论和政治环境都已完全成熟的时刻,当李达康的政治堡垒已经从内部被蛀空,只剩下一个摇摇欲坠的空壳时,祁同伟放出了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他要为这场精心策划的“围猎”行动,画上一个无可辩驳的、充满了道德高度的句号。

  他要的不仅仅是李达康的倒台,更是对他整个执政模式的公开宣判。而执行这场宣判的最佳人选,只有一个——易学习。

  易学习,这位因当年林城“血泪Gdp”事件而引咎辞职,被雪藏了近十年的老干部,是汉东政坛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像一块顽固的礁石,在权力的潮起潮落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棱角和清白。他既是“李达康模式”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是其最深刻的反思者。

  他的清正廉洁,在汉东官场有口皆碑;他的刚正不阿,让无数人敬佩又惋惜。

  由他来为李达康的时代盖棺定论,再合适不过。

  ……

  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一辆黑色的奥迪A6,悄无声息地驶入了金水区一个老旧的干部家属院。

  这里没有高墙大院,没有森严的警卫,只有斑驳的墙壁和在秋风中沙沙作响的梧桐树。

  祁同伟没有让秘书和警卫跟随,他独自一人,提着两罐普通的茶叶,敲响了易学习家的门。

  开门的正是易学习本人。

  他穿着一身半旧的灰色夹克,戴着一副老花镜,看到门口站着的竟然是如今在汉东如日中天的祁同伟时,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祁厅长,稀客啊。”他的声音很平淡,不卑不亢。

  “易学习同志,冒昧来访,还望海涵。”祁同伟的姿态放得很低,像一个前来请教的晚辈。

  易学习的家很小,也很简朴。客厅里摆放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式家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墨香。

  两人在小小的客厅里坐下,易学习亲自为祁同伟泡上了一杯热茶。

  祁同伟没有立刻说明来意,而是先聊起了家常,聊起了易学习的身体,聊起了当年林城的风土人情。

  他的言辞恳切,态度真诚,没有丝毫官场的客套和架子。

  “易学习同志,”在气氛缓和下来后,祁同伟才缓缓切入正题,但他选择的角度,却完全出乎易学习的意料,“我今天来,不是想跟您谈过去,更不是想让您去揭发谁,批判谁。我是来向您请教,请教汉东的未来。”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轻轻地放在了易学习面前的茶几上。

  文件的标题是——《关于构建汉东省新型政商关系与社会治理模式的若干意见(草案)》。

  “这是我最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祁同伟的语气无比诚恳,“汉东要发展,但绝不能再走过去那种只重数据、不重人心的老路了。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模式,一种能够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能够兼顾城市建设与民生福祉的模式。您在基层工作多年,对民生疾苦有最深刻的体会。这份草案,我想请您这位老领导,帮我斧正斧正,把把关。”

  易学习扶了扶老花镜,拿起那份文件,一页一页地仔细看了起来。

  他看得越久,眼神就越亮。

  他看到,这份文件里,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全是干货。从如何保护下岗工人的合法权益,到如何建立环境污染的终身追责制;从如何打破政府对重点项目的垄断,到如何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公开透明的竞争……每一个条款,都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向了汉东官场多年来的沉疴顽疾。

  这正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却又无力实现的政治理想!

  “祁厅长……”易学习放下文件,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这份文件,写得太好了!如果汉东真的能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那我们汉东的老百姓,就有福了!”

  祁同伟看着他,眼神坚定:“所以,我需要您的帮助。易学习同志,我需要您站出来,把您的思想,您的理念,告诉全省的干部群众。我们需要一面旗帜,一面代表着清正、为民的旗帜,来引领这场变革。”

  ……

  几天后,省电视台的王牌栏目《焦点追踪》,播出了一期震动全省的独家专访。

  采访的地点,就设在易学习那间简朴的书房里。镜头前,年过半百的易学习两鬓斑白,神情沉静。他没有控诉个人遭遇,而是以一种历史反思的高度,痛心疾首地剖析了当年林城“血泪Gdp”事件的教训。

  “……Gdp的数字是上去了,我们的城市是变漂亮了。但是,代价是什么?”他对着镜头,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代价是那条被污染得如同墨汁一样的河流,是那些因为癌症而过早凋零的生命,是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那份被严重透支的信任!”

  “我承认,达康同志是一个很有魄力的改革家,他就像一门攻城拔寨的重炮,能为一座城市的发展,轰开一条道路。但是,同志们,重炮是不能用来建设家园的。它只知道摧毁眼前的障碍,却看不到脚下那些正在哭泣的百姓。”

  当记者最后问他,对汉东省当前的政治新风有何看法时,易学习的眼中,第一次焕发出了光彩。

  “我虽然已经离开了重要岗位,”他对着镜头,声音里充满了希望,“但我一直在关注着我们汉东的变化。特别是祁同伟同志主导的一系列新政,让我看到了希望。”

  “他身上,有我们共产党人最宝贵的东西。他既有雷霆手段、敢于碰硬的魄力,又有一颗真正理解民心、体恤民苦的菩萨心肠。他懂得,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那些冰冷的数字,而是人民群众脸上那温暖的笑容。他是一位真正属于新时代的、有担当、有智慧的好干部。”

  这期节目,成为了对“李达康模式”的公开宣判。

  易学习这位道德楷模的“证词”,如同最后一颗钉子,将李达康的政治棺材板,彻底钉死。

  他的话语,彻底摧毁了李达康最后的政治合法性,并为祁同伟的崛起,铺上了一层最光辉、最无可辩驳的道德光环。

  节目播出当晚,李达康独自一人,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看完了整期节目。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咆哮。

  当易学习那张沉静而悲悯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他只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满脸都是无法言说的疲惫。

  他知道,自己输了。

  输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