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招待所,三号贵宾楼。
这里是中组部考察组的临时驻地,也是汉东省官场此刻真正的“风暴眼”。
楼外秋阳正好,楼内却气氛肃杀,走廊里铺着厚厚的红色地毯,吸收了所有的脚步声,安静得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一间小型的会议室,被临时改成了谈话室。
房间里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一张长条会议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国徽,气氛庄严而压抑。
祁同伟独自一人,坐在会议桌的一侧。
他今天穿着一身笔挺的警服,腰背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膝上,神情平静。
他知道,今天他不是来汇报工作的,他是来接受一场政治上的“全面体检”。
会议桌的另一侧,坐着考察组的三位核心成员。
组长郑国梁居于中央,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深陷的眼窝里,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正透过老花镜,不动声色地审视着祁同伟。
“祁同伟同志,我们开始吧。”
郑国梁开口了,声音平淡得像在宣读一份文件。
“首先,我代表中组部干部考察组,对你在近期汉东省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工作能力和突出贡献,予以肯定。”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但这肯定,却像暴风雨来临前那短暂的平静。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淡,问题却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向了祁同伟最敏感的部位,“我们在考察过程中,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同志反映,你在主导侦办相关案件时,所采取的一些手段……有些‘不拘一格’,甚至绕开了部分常规程序。对此,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直指他的政治动机。
祁同伟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迎着郑国梁那审视的目光,平静地回答道:“郑部长,我承认,在处理那一系列案件的过程中,我们专案组在某些环节上,确实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段。”
他没有否认,而是先承认了事实。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已经盘根错节、几乎水泼不进的腐败网络。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名一线指挥员,我的首要职责,是撕开黑幕,查明真相,将罪犯绳之以法。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的迟疑和按部就班,都可能导致证据的销毁和更多同志的牺牲。我所做的一切,都经得起党纪国法的检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方式方法问题引起了争议,我个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他的回答,简洁、有力,充满了军人般的担当,将复杂的政治问题,回归到了一个指挥员的职责本身,没有过多地延展和辩解。
郑国梁的脸上,依旧看不出任何表情。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祁同伟,然后抛出了第二个,也是更致命的一个问题。
“同伟同志,组织上对一个干部的考察,不仅看他的工作能力,更看重他的个人官德。”
他的语气变得愈发严肃,“我们也收到了一些关于你个人历史问题的反映。特别是……关于你和你的爱人,梁璐同志的婚姻问题。有同志反映,你当年的那场‘求婚’,是一场用尊严换取前途的‘交易’。作为一个即将走上副省级领导岗位的高级干部,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如同最锋利的匕首,直刺祁同伟内心最深处的、那道从未愈合的伤疤。
祁同伟的身体,微微一震。
他缓缓地低下头,双手在膝上,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过了许久,他才再次抬起头。
他的眼中,没有了过多的情绪,只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坦然。
“郑部长,”他的声音,比刚才沙哑了许多,“关于我的个人历史和婚姻问题,情况比较复杂,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我承认,我的过去,并不完美,也存在一些同志们反映的、值得商榷和批判的地方。”
他没有像之前那样进行详细的剖析,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尊重组织对我的审查,也愿意将我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向组织坦白。我恳请组织给我一点时间,我会就这些历史问题,向考察组,向省委,递交一份详尽的、深刻的书面说明和检讨。我相信,组织能够对一个干部,做出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
他的这番回答,既表现出了对问题的重视,又展现了对组织的绝对信任,同时还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和主动权。
他没有陷入被动的、即时性的辩解泥潭,而是巧妙地,将战场的主动权,重新握回了自己手中。
会议室里,长久的沉默。
郑国梁久久地凝视着祁同伟,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第一次,闪过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的光芒。
他缓缓地合上了面前的笔记本,声音里,少了几分冰冷,多了几分温度。
“好,同伟同志。你的态度,我们了解了。我们等你的书面材料。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吧。”
祁同伟站起身,向考察组的三位成员,再次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转身,沉稳地走出了房间。
当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关上,郑国梁看着祁同伟离去的背影,久久没有说话。
这里是中组部考察组的临时驻地,也是汉东省官场此刻真正的“风暴眼”。
楼外秋阳正好,楼内却气氛肃杀,走廊里铺着厚厚的红色地毯,吸收了所有的脚步声,安静得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一间小型的会议室,被临时改成了谈话室。
房间里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一张长条会议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国徽,气氛庄严而压抑。
祁同伟独自一人,坐在会议桌的一侧。
他今天穿着一身笔挺的警服,腰背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膝上,神情平静。
他知道,今天他不是来汇报工作的,他是来接受一场政治上的“全面体检”。
会议桌的另一侧,坐着考察组的三位核心成员。
组长郑国梁居于中央,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深陷的眼窝里,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正透过老花镜,不动声色地审视着祁同伟。
“祁同伟同志,我们开始吧。”
郑国梁开口了,声音平淡得像在宣读一份文件。
“首先,我代表中组部干部考察组,对你在近期汉东省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工作能力和突出贡献,予以肯定。”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但这肯定,却像暴风雨来临前那短暂的平静。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淡,问题却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向了祁同伟最敏感的部位,“我们在考察过程中,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同志反映,你在主导侦办相关案件时,所采取的一些手段……有些‘不拘一格’,甚至绕开了部分常规程序。对此,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直指他的政治动机。
祁同伟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迎着郑国梁那审视的目光,平静地回答道:“郑部长,我承认,在处理那一系列案件的过程中,我们专案组在某些环节上,确实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段。”
他没有否认,而是先承认了事实。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已经盘根错节、几乎水泼不进的腐败网络。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名一线指挥员,我的首要职责,是撕开黑幕,查明真相,将罪犯绳之以法。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的迟疑和按部就班,都可能导致证据的销毁和更多同志的牺牲。我所做的一切,都经得起党纪国法的检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方式方法问题引起了争议,我个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他的回答,简洁、有力,充满了军人般的担当,将复杂的政治问题,回归到了一个指挥员的职责本身,没有过多地延展和辩解。
郑国梁的脸上,依旧看不出任何表情。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祁同伟,然后抛出了第二个,也是更致命的一个问题。
“同伟同志,组织上对一个干部的考察,不仅看他的工作能力,更看重他的个人官德。”
他的语气变得愈发严肃,“我们也收到了一些关于你个人历史问题的反映。特别是……关于你和你的爱人,梁璐同志的婚姻问题。有同志反映,你当年的那场‘求婚’,是一场用尊严换取前途的‘交易’。作为一个即将走上副省级领导岗位的高级干部,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如同最锋利的匕首,直刺祁同伟内心最深处的、那道从未愈合的伤疤。
祁同伟的身体,微微一震。
他缓缓地低下头,双手在膝上,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过了许久,他才再次抬起头。
他的眼中,没有了过多的情绪,只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坦然。
“郑部长,”他的声音,比刚才沙哑了许多,“关于我的个人历史和婚姻问题,情况比较复杂,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我承认,我的过去,并不完美,也存在一些同志们反映的、值得商榷和批判的地方。”
他没有像之前那样进行详细的剖析,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尊重组织对我的审查,也愿意将我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向组织坦白。我恳请组织给我一点时间,我会就这些历史问题,向考察组,向省委,递交一份详尽的、深刻的书面说明和检讨。我相信,组织能够对一个干部,做出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
他的这番回答,既表现出了对问题的重视,又展现了对组织的绝对信任,同时还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和主动权。
他没有陷入被动的、即时性的辩解泥潭,而是巧妙地,将战场的主动权,重新握回了自己手中。
会议室里,长久的沉默。
郑国梁久久地凝视着祁同伟,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第一次,闪过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的光芒。
他缓缓地合上了面前的笔记本,声音里,少了几分冰冷,多了几分温度。
“好,同伟同志。你的态度,我们了解了。我们等你的书面材料。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吧。”
祁同伟站起身,向考察组的三位成员,再次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转身,沉稳地走出了房间。
当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关上,郑国梁看着祁同伟离去的背影,久久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