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修仙?先活下来再说!》

  那篇被吴师兄视若蛇蝎、弃如敝履的《灵壤丹》丹方,在陈平的脑海中,却如同一座被点亮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行的一片广阔水域。

  他没有急于求成。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除了日常的修行与劳作,其余所有心神都沉浸在了对这篇丹方的反复推演之中。

  他没有像寻常修士那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像一个最严谨的医家,将丹方上的十三味药材一一“解剖”,分析着每一种药材的五行属性、药理功效,以及它们在丹方中所扮演的“君、臣、佐、使”的角色。

  当他将整篇丹方彻底吃透,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变化都已了然于胸后,他才开始了他漫长的“备料”过程。

  他以大地为纸,石子为棋,在自己的木屋里,为这十三味药材列出了一张详细的“清单”。

  清单被他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是“唾手可得”之物。

  丹方中超过半数的辅药,例如“厚土草”、“铁线蕨”、“青木香”等,皆是药园中常见的灵植。以他如今在药园的“特殊地位”,悄无声息地从自己负责的田里取用一些,不过是举手之劳。

  第二类,是“稍费周折”之物。

  有三味药材药园中并无种植。其中一味“地龙蚯之土”,他从孙老头的闲谈中得知,便是指一种喜食灵气的“灵蚯”的排泄物,此物在丹堂的药渣中偶有混杂。而另外两味,他则凭借自己对药理的精通,从药渣中找到了药性相近的下位替代之物。

  第三类,也是最关键的,是那“可遇不可求”之物。

  那便是作为整篇丹方“君药”的最核心主材——“百年石钟乳之髓”。

  此物乃是天地灵气与大地精粹经过漫长岁月,在不见天日的溶洞深处所凝结出的至宝,其蕴含的土属性灵气精纯温和,是改良土质、培育灵地的无上妙品。

  陈平很清楚,这等天材地宝绝不可能出现在药园,更不可能被当成垃圾扔在丹堂的药渣堆里。

  唯一的希望,依旧是那个无所不包的宗门垃圾场——千机崖。

  他再次启动了自己的“拾荒大计”。

  这一次,他的目标前所未有的明确。他不再去翻检那些故纸堆,也不再去理会那些金属残骸,径直走向了那片属于“丹堂”的、散发着刺鼻药味的“白原”。

  他知道,真正的“石钟乳之髓”绝不会被丢弃。但,那些用来炼制过、盛放过此物的“容器”,那些因操作失误而“炸炉”的“失败品”,却极有可能!

  他要找的,不是宝物本身,而是宝物留下的“痕迹”。

  他在那片由无数破碎丹炉、陶瓷瓦罐构成的“瓷器山”里,开始了自己又一次枯燥而专注的寻觅。

  他忽略了所有普通的陶土丹炉碎片,目光只锁定在一种东西上——一种呈暗紫色、质地细腻、据说能最大程度锁住丹药灵气的“紫砂丹炉”的残片。

  这种高阶丹炉,即便是在丹堂,也只有那些真正的炼丹师才有资格使用,也只有这种级别的丹炉才会被用来处理“石钟乳之髓”那等珍贵的材料。

  整整一个下午,他都在那片瓷器山里翻找着。他的手上被锋利的瓷片划开了一道又一道细小的口子,但他浑然不觉。

  就在日头偏西、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的指尖触碰到了一块迥异于周遭锋利冰冷、带着一丝温润质感的碎片。

  他心中一动,连忙将其从一大堆普通的瓦砾中刨了出来。

  那是一块只有半个巴掌大小的紫砂丹炉内壁残片。

  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其光滑的内壁之上,附着着一层已经彻底干涸、凝固成晶体的、薄如蝉翼的乳白色残留物。

  陈平屏住了呼吸。

  他将残片凑到眼前,那层残留物无色无味。

  他缓缓地将自己那缕精纯的“水木真元”极其小心地探了过去,轻轻触碰了一下那层晶体。

  刹那间,一股他从未感受过的、精纯到了极致的、厚重而温和的土属性灵气,如同最醇厚的美酒,瞬间浸润了他的心神!

  就是它!

  陈平那颗古井无波的心脏,在那一刻剧烈地狂跳起来!

  这虽然不是真正的“石钟乳之髓”,但毫无疑问是其炼制过后所留下的“精华”!是如同火种一般的、最关键的“引子”!

  他如获至宝,用一根竹签极其珍重地将那层比金子还要宝贵的晶体残留物一点点地、完整地刮了下来。

  所有的残留物加在一起,也不过小指甲盖那么一丁点。

  但他知道,够了。

  对于一次“实验”而言,已经足够了。

  当他推着空车迎着漫天的晚霞返回药园时,他的步伐依旧是那般蹒跚而老迈。

  但他的心中,却已是豪情万丈。

  十三味药材,或取自灵田,或寻于药渣,或刮自残壁。

  此刻,它们如同十三位整装待发的将士,静静地陈列在他那张无形的“炼丹台”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他自己,便是那唯一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