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朱元璋真的那么爱马皇后吗?-《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隋,炀帝时期

  杨广在龙舟上听着天幕,忽然大笑起来,对萧皇后道:“这戚姬,死得活该!争不过就该认命,偏要骂骂咧咧,不折磨她折磨谁?”萧皇后蹙眉:“陛下,这般手段终究太过……”

  杨广打断她:“妇人之仁!朕当年夺嫡,若心慈手软,早成杨勇刀下鬼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吕雉这点,比你懂。”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在御书房把玩着玉斧,听闻天幕结局,忽然将玉斧顿在案上。“吕雉手段虽毒,却也让后世知道,后宫不可干政,储位不可妄动。”他对赵普道,“朕定下‘后宫不得预事’的规矩,就是怕将来出第二个戚姬,第二个吕雉。”

  赵普躬身:“陛下远见。戚姬之祸,始于宠,终于贪,历朝当引以为戒。”赵匡胤颔首:“杯酒释兵权,朕能容功臣,却容不得动摇国本的蠢货。”

  清,道光时期

  旻宁在圆明园听着天幕,眉头紧锁,对穆彰阿道:“吕雉此举,虽固了国本,却也落得千古骂名。戚姬愚蠢,吕雉狠辣,皆是悲剧。”穆彰阿躬身:“陛下圣明。若汉高祖能早定规矩,嫡庶分明,何至于此?”

  旻宁叹气:“帝王之家,最忌‘偏爱’二字。一偏,便生祸端。”

  天幕流转,字迹替换【#朱元璋真的那么爱马皇后吗?】

  明,洪武时期,朱元璋看着天幕说,咱还能不爱咱的妹子?你说是不是啊,妹子?马皇后羞红了脸,孩子们还在呢。

  明,永乐年间,父皇和母后的爱情当然是刻骨铭心的了父皇怎么可能不爱母后呢?

  【从历史记载来看,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确实非常深厚,这种感情既包含夫妻间的恩爱,也有对她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敬重与依赖。

  马皇后(马秀英)在朱元璋还是底层将领时就嫁给了他,当时朱元璋处境艰难,马皇后始终不离不弃。

  有记载说,朱元璋曾被郭子兴猜忌关押,马皇后偷偷把热饼藏在怀里给他送去,自己被烫伤也不顾;在战乱中,她还常筹集物资、安抚将士家眷,帮朱元璋稳定后方。这种共患难过的情谊,是后来后宫嫔妃难以替代的。】

  【朱元璋性格多疑、手段严厉,对朝臣甚至后宫都多有防备,但对马皇后却十分信任,也愿意听她的劝。

  马皇后多次劝谏他不要滥杀,比如朱文正、李文忠等功臣曾触怒朱元璋,都是靠马皇后求情才得以保全;她还提醒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朱元璋虽未完全听劝,但对她的话始终会斟酌。】

  【1382年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非常悲痛,此后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据《明史》记载,他在马皇后葬礼上“辍朝三日”,还为她举办了隆重的丧仪。晚年的朱元璋脾气更加暴躁,少了马皇后的劝谏,杀戮也变本加厉,从侧面也能看出马皇后在他心中的分量——她不仅是妻子,更是能让他收敛锋芒的“定海神针”。

  可以说,朱元璋对马皇后的爱,掺杂着感激、依赖和尊重,是帝王中少有的、经过患难考验的真情。】

  汉,高祖时期

  刘邦在长乐宫听闻天幕内容,猛地将手中酒盏顿在案上,望着戚姬曾居住的宫室方向,半晌才对身边近侍道:“这朱重八倒是好福气,遇上个能共患难又懂分寸的。不像……”

  他话未说完便住了口,想起戚姬的结局,又想起吕雉的手段,忽然自嘲一笑,“罢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这‘从一而终’,咱是学不来了。”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在太极殿看着天幕,对长孙无忌笑道:“你看这朱元璋,倒与朕有几分相似。当年朕征战天下,观音婢(长孙皇后小字)亦如这马皇后一般,为朕安定内宅、规劝过失。”

  长孙无忌拱手:“皇后娘娘与马皇后,皆是能以柔克刚、辅佐君王之人。只是陛下与皇后的情分,更添了几分君臣相知的默契。”

  李世民望着天幕上马皇后劝谏朱元璋的记载,眼中闪过暖意:“夫妻之间,能同富贵易,共患难难,能在患难后仍相敬如宾、彼此制衡,才是难得。”

  秦,始皇帝时期

  咸阳宫,嬴政望着天幕上“朱元璋与马皇后”的记载,指尖叩击着案上的青铜灯台,沉默片刻后对李斯道:“帝王家的‘情分’,终究要为江山让路。这马氏能助朱元璋稳固后方、规劝过当,倒有几分吕太后之风,只是少了几分狠厉。”

  李斯躬身:“陛下所言极是。所谓‘爱重’,终须以‘有用’为基。若妇人只知儿女情长,纵有患难之谊,亦难入帝王心。”

  嬴政颔首,目光扫过窗外:“朕的后宫,从无‘偏爱’之说。江山万里,岂容妇人羁绊?”

  清,圣祖时期

  康熙在乾清宫批阅奏折,见天幕提及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敬重,对张廷玉道:“帝王的‘爱’,从来不是独宠一人,而是能让所爱的人成为社稷之助。马皇后劝朱元璋少杀,长孙皇后规朕祖(唐太宗)纳谏,这才是后宫该有的样子。”

  张廷玉躬身:“陛下圣明。历代贤后,皆以辅佐君王、安定家国为要,马皇后便是典范。”

  康熙望着窗外,轻声道:“朕的孝诚仁皇后,当年亦曾为朕分忧……只是天不假年啊。”

  元,世祖时期

  忽必烈在大都宫殿中,听着译官转述天幕内容,对察必皇后道:“这汉家帝王的‘情爱’,倒也有几分道理。你当年随朕南征北战,打理部众,与这马皇后一般,都是朕的左膀右臂。”

  察必皇后莞尔:“大汗看重的,从来不是儿女情长,而是能否助大汗安定天下。马皇后能让朱元璋收敛锋芒,便是她的本事。”

  忽必烈抚须大笑:“说得好!妇人之德,不在温婉,而在识大体、顾大局。”

  汉,武帝时期

  刘彻在甘泉宫凝视天幕,手中摩挲着一枚西域进贡的玉佩,听完记载后对卫青道:“这朱元璋倒是个念旧的。马皇后能从微末陪他到九五,又能劝他收敛,也算得个贤内助。”

  卫青拱手:“陛下,患难之情固然可贵,但帝王心思,终究要系于天下。马皇后知进退,不似……”他欲言又止,想起了陈皇后的骄纵与卫子夫的谨守。

  刘彻嘴角微扬,目光锐利:“妇人若想长久,要么如马氏般藏锋守拙、辅佐大局,要么便安分守己,莫要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朕的后宫,容得下贤德,容不下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