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少佐办公室里的炉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哈尔滨深冬的寒意,却驱不散佐佐木雄二心头那丝微妙的警醒。野上的威胁解除,拉练的危机化解,技术组在藤田心中的分量看似更重了。但藤田此刻召见他,绝非简单的嘉奖。
“佐佐木,”藤田少佐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坐下,而是直接将一份印着“绝密”字样的调令推到了桌沿,手指敲了敲,“你在哈尔滨的表现,尤其这次……‘灵活’处理拉练危机,展示了非同一般的能力。现在,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需要你这种‘才能’。”
雄二目光扫过调令,心脏猛地一缩。调令内容简洁而冰冷:**佐佐木雄二曹长,即日起调离关东军序列,转隶派遣军第11军后勤课,赴湖北宜昌方向,加强弹药库守备力量。** 落款是华中派遣军司令部,日期就在三天后。
宜昌!1940年!雄二脑中瞬间闪过这个时空的历史坐标——枣宜会战!一场日军意在夺取宜昌、威胁重庆,中国军队浴血阻击的惨烈战役。将他这个“后勤技术人才”调往激战正酣的前线守弹药库?这绝不是重用,更像是一种……危险的流放,或者是对他“过于灵活”的敲打?
“少佐阁下,”雄二压下翻腾的思绪,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与“不舍”,“属下在哈尔滨的工作刚刚理顺,暖宝宝产能还在爬升,黑市渠道也刚完成转型……此时调离,恐怕……”
“产能和渠道,木村准尉足以维持。”藤田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但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宜昌方向,战事吃紧。帝国在当地的弹药库屡遭骚扰,守备部队……哼,士气低落,管理混乱。司令部认为,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加强纪律性和……嗯,‘资源管理’能力。” 他刻意加重了“资源管理”四个字。
雄二瞬间明白了。藤田口中的“士气低落”“管理混乱”,恐怕是守库部队与当地势力(很可能是袍哥)私下交易、倒卖军火的遮羞布!把他调过去,不是真让他去打仗守库,而是要利用他在哈尔滨建立黑市、钻营规则、平衡各方利益的“本事”,去“理顺”甚至“掌控”宜昌那边混乱的地下交易,确保藤田这条线上的人,能从中分到足够的好处,同时避免闹出大乱子,影响前线补给!这哪里是守备任务,分明是让他去当个更危险的“地下掌柜”!
“属下……明白了。”雄二低下头,声音沉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少佐阁下信任,确保宜昌物资安全,提升守备效率。” 他刻意避开了“资源管理”这个敏感词,强调了“物资安全”和“守备效率”,既表明理解任务,又给自己留下了操作空间。
“很好。”藤田对雄二的“识趣”表示满意,“木村会留在哈尔滨主持技术组。你此去,带两个信得过的技术兵,名义上是协助维护库区设备,实际……你自己把握。记住,”藤田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带着警告,“宜昌不是哈尔滨,那里鱼龙混杂,战场瞬息万变。凡事,谨慎第一!我要的是弹药库‘稳定’,而不是‘麻烦’!明白吗?”
“嗨!属下谨记!”雄二肃然立正。藤田的警告很明确:可以搞钱,但不能出事,更不能影响大局。
三天后,佐佐木雄二带着两名从技术组挑选出来的、沉默寡言但手脚麻利的老兵(名义上是技术兵),登上了南下的军列。站台上,木村准尉带着夸张的“惜别”之情,用力拍着雄二的肩膀:“佐佐木曹长!放心去吧!哈尔滨有我!等你凯旋!” 他眼中闪烁着独揽大权的兴奋。雄二只是平静地点点头,目光扫过熟悉的营区,最终投向南方未知的烟云。
旅途漫长而颠簸。穿越广袤的华北平原,跨过浑浊的黄河,窗外的景色从冰封的北国逐渐变为萧瑟的中原大地,最后进入山峦起伏、水网密布的湖北境内。战争的痕迹随处可见:被炸毁的桥梁,荒芜的田野,拖家带口逃难的人群,以及铁轨旁不时出现的、穿着破烂军服倒毙的士兵尸体。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绝望的气息,与哈尔滨那种带着殖民秩序的后方基地氛围截然不同。
抵达宜昌外围的日军占领区时,已是调令发出后的第十天。这里的气氛更加压抑。天空低沉,阴雨绵绵。简陋的营房依山而建,泥泞的道路上满是军车碾过的深痕。空气中除了硝烟味,还混杂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和隐隐的尸臭。远处,沉闷的炮声如同滚雷,昼夜不息。
雄二被带到了位于长江边一处隐蔽山谷中的大型弹药库——代号“貔貅库”。库区依山挖洞,外围拉着数道铁丝网,哨塔林立,戒备森严。然而,当雄二在守备部队指挥部见到负责此地的中村大尉时,他立刻感受到了藤田所说的“士气低落”和“管理混乱”意味着什么。
中村大尉是个四十岁左右、身材发福、眼袋浮肿的军官。他身上的军装皱巴巴的,纽扣都没扣齐,办公室里弥漫着劣质烟草和清酒的混合气味。看到雄二递上的调令,他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随手丢在一边,打了个哈欠:“哦,关东军来的佐佐木曹长?嗯……知道了。库区安全由我部负责,你们……嗯,技术组是吧?就去负责检查维护一下库里的通风设备和除湿机吧。别乱跑,尤其晚上,外面不太平。”
语气敷衍,态度冷漠,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和……厌烦。显然,他不欢迎这个“上面”突然塞进来的“技术官”。
雄二没有多言,只是立正应道:“是!属下明白。”他带着两个手下,被一个睡眼惺忪的军曹领到了分配给他们的营房——一间靠近库区边缘、阴暗潮湿、散发着霉味的破旧木屋。
接下来的几天,雄二严格按照中村大尉的“吩咐”,带着两个手下在库区内“检查设备”。他表现得像个刻板的技术官僚,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台老旧通风机的运行状况,测试着除湿机的效果,对库区守备的松懈、士兵们无精打采的巡逻以及偶尔飘来的鸦片烟味视若无睹。他的低调和“本分”,似乎让中村大尉稍稍放松了警惕。
暗地里,雄二的感官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捕捉着库区的每一个细节。他很快发现了关键问题:
1. **守备力量空虚且涣散:** 名义上有一个加强中队(约180人)驻守,但实际在岗人数经常不足百人。士兵们普遍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巡逻走过场,许多哨位形同虚设。军官们(除了中村)也大多躲在营房里赌钱或抽大烟。
2. **物资管理混乱:** 入库出库记录极其潦草,很多地方对不上。一些弹药箱明显有被撬开又重新钉上的痕迹。库区深处一些非核心区域,堆放着明显不属于军用物资的麻袋,散发着土腥味。
3. **外部渗透严重:** 库区铁丝网有几处破损未被修复。夜间,经常能看到鬼鬼祟祟的身影在库区外围活动,甚至能隐约听到约定好的鸟叫或口哨声作为联络信号。守卫士兵对此习以为常,甚至视而不见。
        “佐佐木,”藤田少佐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坐下,而是直接将一份印着“绝密”字样的调令推到了桌沿,手指敲了敲,“你在哈尔滨的表现,尤其这次……‘灵活’处理拉练危机,展示了非同一般的能力。现在,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需要你这种‘才能’。”
雄二目光扫过调令,心脏猛地一缩。调令内容简洁而冰冷:**佐佐木雄二曹长,即日起调离关东军序列,转隶派遣军第11军后勤课,赴湖北宜昌方向,加强弹药库守备力量。** 落款是华中派遣军司令部,日期就在三天后。
宜昌!1940年!雄二脑中瞬间闪过这个时空的历史坐标——枣宜会战!一场日军意在夺取宜昌、威胁重庆,中国军队浴血阻击的惨烈战役。将他这个“后勤技术人才”调往激战正酣的前线守弹药库?这绝不是重用,更像是一种……危险的流放,或者是对他“过于灵活”的敲打?
“少佐阁下,”雄二压下翻腾的思绪,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与“不舍”,“属下在哈尔滨的工作刚刚理顺,暖宝宝产能还在爬升,黑市渠道也刚完成转型……此时调离,恐怕……”
“产能和渠道,木村准尉足以维持。”藤田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但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宜昌方向,战事吃紧。帝国在当地的弹药库屡遭骚扰,守备部队……哼,士气低落,管理混乱。司令部认为,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加强纪律性和……嗯,‘资源管理’能力。” 他刻意加重了“资源管理”四个字。
雄二瞬间明白了。藤田口中的“士气低落”“管理混乱”,恐怕是守库部队与当地势力(很可能是袍哥)私下交易、倒卖军火的遮羞布!把他调过去,不是真让他去打仗守库,而是要利用他在哈尔滨建立黑市、钻营规则、平衡各方利益的“本事”,去“理顺”甚至“掌控”宜昌那边混乱的地下交易,确保藤田这条线上的人,能从中分到足够的好处,同时避免闹出大乱子,影响前线补给!这哪里是守备任务,分明是让他去当个更危险的“地下掌柜”!
“属下……明白了。”雄二低下头,声音沉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少佐阁下信任,确保宜昌物资安全,提升守备效率。” 他刻意避开了“资源管理”这个敏感词,强调了“物资安全”和“守备效率”,既表明理解任务,又给自己留下了操作空间。
“很好。”藤田对雄二的“识趣”表示满意,“木村会留在哈尔滨主持技术组。你此去,带两个信得过的技术兵,名义上是协助维护库区设备,实际……你自己把握。记住,”藤田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带着警告,“宜昌不是哈尔滨,那里鱼龙混杂,战场瞬息万变。凡事,谨慎第一!我要的是弹药库‘稳定’,而不是‘麻烦’!明白吗?”
“嗨!属下谨记!”雄二肃然立正。藤田的警告很明确:可以搞钱,但不能出事,更不能影响大局。
三天后,佐佐木雄二带着两名从技术组挑选出来的、沉默寡言但手脚麻利的老兵(名义上是技术兵),登上了南下的军列。站台上,木村准尉带着夸张的“惜别”之情,用力拍着雄二的肩膀:“佐佐木曹长!放心去吧!哈尔滨有我!等你凯旋!” 他眼中闪烁着独揽大权的兴奋。雄二只是平静地点点头,目光扫过熟悉的营区,最终投向南方未知的烟云。
旅途漫长而颠簸。穿越广袤的华北平原,跨过浑浊的黄河,窗外的景色从冰封的北国逐渐变为萧瑟的中原大地,最后进入山峦起伏、水网密布的湖北境内。战争的痕迹随处可见:被炸毁的桥梁,荒芜的田野,拖家带口逃难的人群,以及铁轨旁不时出现的、穿着破烂军服倒毙的士兵尸体。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绝望的气息,与哈尔滨那种带着殖民秩序的后方基地氛围截然不同。
抵达宜昌外围的日军占领区时,已是调令发出后的第十天。这里的气氛更加压抑。天空低沉,阴雨绵绵。简陋的营房依山而建,泥泞的道路上满是军车碾过的深痕。空气中除了硝烟味,还混杂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和隐隐的尸臭。远处,沉闷的炮声如同滚雷,昼夜不息。
雄二被带到了位于长江边一处隐蔽山谷中的大型弹药库——代号“貔貅库”。库区依山挖洞,外围拉着数道铁丝网,哨塔林立,戒备森严。然而,当雄二在守备部队指挥部见到负责此地的中村大尉时,他立刻感受到了藤田所说的“士气低落”和“管理混乱”意味着什么。
中村大尉是个四十岁左右、身材发福、眼袋浮肿的军官。他身上的军装皱巴巴的,纽扣都没扣齐,办公室里弥漫着劣质烟草和清酒的混合气味。看到雄二递上的调令,他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随手丢在一边,打了个哈欠:“哦,关东军来的佐佐木曹长?嗯……知道了。库区安全由我部负责,你们……嗯,技术组是吧?就去负责检查维护一下库里的通风设备和除湿机吧。别乱跑,尤其晚上,外面不太平。”
语气敷衍,态度冷漠,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和……厌烦。显然,他不欢迎这个“上面”突然塞进来的“技术官”。
雄二没有多言,只是立正应道:“是!属下明白。”他带着两个手下,被一个睡眼惺忪的军曹领到了分配给他们的营房——一间靠近库区边缘、阴暗潮湿、散发着霉味的破旧木屋。
接下来的几天,雄二严格按照中村大尉的“吩咐”,带着两个手下在库区内“检查设备”。他表现得像个刻板的技术官僚,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台老旧通风机的运行状况,测试着除湿机的效果,对库区守备的松懈、士兵们无精打采的巡逻以及偶尔飘来的鸦片烟味视若无睹。他的低调和“本分”,似乎让中村大尉稍稍放松了警惕。
暗地里,雄二的感官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捕捉着库区的每一个细节。他很快发现了关键问题:
1. **守备力量空虚且涣散:** 名义上有一个加强中队(约180人)驻守,但实际在岗人数经常不足百人。士兵们普遍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巡逻走过场,许多哨位形同虚设。军官们(除了中村)也大多躲在营房里赌钱或抽大烟。
2. **物资管理混乱:** 入库出库记录极其潦草,很多地方对不上。一些弹药箱明显有被撬开又重新钉上的痕迹。库区深处一些非核心区域,堆放着明显不属于军用物资的麻袋,散发着土腥味。
3. **外部渗透严重:** 库区铁丝网有几处破损未被修复。夜间,经常能看到鬼鬼祟祟的身影在库区外围活动,甚至能隐约听到约定好的鸟叫或口哨声作为联络信号。守卫士兵对此习以为常,甚至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