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旅团部的调令措辞简洁冰冷,佐佐木雄二被编入一支临时加强的工兵中队,番号模糊,任务指向长沙以北的捞刀河区域。没有欢送,没有交接仪式,甚至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宫崎少佐那意味深长的“持续关注”和突然调离之间的关联。一辆覆盖着帆布的卡车将他和其他几名同样面色凝重、来历不明的军官一起,抛向了1941年9月硝烟再起的湘北战场。
车窗外,风景从鄂西的丘陵逐渐变为湖南的水网稻田。空气中开始弥漫一种不同于宜昌后方仓库的焦灼气息——那是大战将至的味道:混杂着泥土、柴油、劣质烟草和隐隐约约的硝烟。沿途的景象触目惊心:泥泞的道路上挤满了向前线开进的步兵纵队,他们的绑腿沾满泥浆,脸上带着疲惫与麻木;驮着山炮的骡马喘着粗气;偶尔有装满伤员的卡车颠簸着反向驶过,车厢缝隙里滴落暗红的血迹;天空时不时有日军战机编队呼啸而过,引擎的轰鸣压过了一切。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第二次长沙会战已经全面爆发,而他们正驶向漩涡的中心。
他们的目的地是捞刀河一线。这条并不宽阔的河流,此刻成了日军进攻长沙城东北方向的一道天然障碍,也是中国军队层层阻击的防线之一。工兵中队的任务简单而致命:以最快速度在指定渡河点架设载重浮桥,保障第六师团等主力部队的辎重、重武器顺利过河,直扑长沙。
中队长是个典型的、被战火磨砺得暴躁而功利的老兵油子,他只关心进度,对下属的来历和心情毫无兴趣。简单的任务简报后,雄二被分派带领一个小队,负责一段关键桥段的架设和锚固。
站在捞刀河南岸,雄二用望远镜观察对岸。地形开阔,水流因近期降雨而略显湍急。对岸远处有稀疏的枪炮声传来,那是日军先头部队正在与中国守军交火,试图扩大和巩固桥头堡。他能看到第六师团的步兵们已经在对岸构筑了简单的阵地,几面日军军旗在硝烟中飘摇,焦急地等待着后勤通道的打通。而浮桥,就是这条通道的咽喉。
沉重的舟艇、厚重的桥板、粗长的缆绳被不断运到河边。工兵们在军官的呵斥和皮鞭下,喊着号子,在冰冷的河水中奋力作业。敌军的冷炮时不时落在河流上下游,激起冲天的水柱,偶尔有倒霉的工兵被弹片击中,惨叫着被河水冲走或被同伴拖上岸,鲜血瞬间染红水面。
雄二机械地指挥着部下作业,大脑却在飞速运转。第六师团——南京战役中凶名昭着的“兽兵师团”,其残暴罄竹难书。让他们顺利过河,意味着更多的中国军队和平民将面临灭顶之灾。破坏浮桥?在这个众目睽睽之下,直接破坏无异于自杀,而且会立刻导致任务失败,自己和手下这些麻木的工兵都会成为泄愤的对象。
他需要一种更隐蔽、更“自然”的方式。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用来固定浮桥的、深深打入河床的木桩和沉重的金属锚具上。标准作业规程要求锚固点必须足够深、足够牢固以抵抗水流冲击和重压。但如果……某些锚固点打得稍微浅一点,或者角度略有偏差,使得其承受力刚好在临界点呢?庞大的辎重车队、沉重的火炮压上去时,浮桥或许不会立刻垮塌,但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晃动、扭曲,甚至局部解体,导致通行速度极大降低,或者需要频繁停下来检修?
这需要极其精准的计算和对材料的深刻了解,多一分则易被发现,少一分则效果不彰。而这,正好是雄二作为“技术兵”可以暗中操作的领域。
他利用现场指挥官的身份,在检查锚固作业时,对几个关键节点的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里,水流冲击面,再加深半米!”“这个锚点角度不对,重新调整!要抵消横向剪力!”他指着图纸,语气严厉而专业,手下那些疲惫不堪的工兵只知道服从,丝毫看不出这些“精益求精”的命令背后隐藏的意图——加深和调整的过程本身就会耽误时间,而某些关键部位的“过度”施工反而会改变受力结构,埋下隐患。他甚至在放置某个大型金属锚块时,“失手”让它在河底一块尖锐的岩石上重重磕碰了一下,留下了不易察觉的裂痕。
工程在枪炮声的伴奏下缓慢推进。督战队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河岸两侧。他们是旅团部直属的军官,眼神锐利,表情冷酷,负责监督工程进度和军纪,有权当场处决消极怠工或可疑人员。他们的出现,让空气更加凝固。
雄二的心始终悬着。他的小动作能否成功?能否瞒过督战队的眼睛?他表面上比任何人都积极,大声吆喝,亲自下水“示范”,把自己弄得浑身湿透泥泞,完全是一副尽职尽责的工兵军官模样。
就在浮桥主体即将合龙,已经可以通过轻型车辆时,危机突然降临。一辆督战队的边三轮摩托车在试图快速通过浮桥前往对岸时,后轮压到了雄二暗中做过手脚的一个桥段连接处。突然一声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响起!那块被磕碰过的锚块上的裂纹骤然扩大,连接部的钢缆猛地松动!摩托车瞬间倾斜,差点翻入河中,幸亏驾驶员反应快,猛踩油门冲了过去,但桥面已经明显出现了歪斜和晃动!
所有工兵都吓呆了。督战队的人立刻冲了过来,脸色铁青。“怎么回事?谁负责这段的?”为首的督战军官,一个眼神凶悍的中尉,手按在了枪套上,目光如同刀子般扫过雄二和他的小队。
空气仿佛冻结了。雄二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凉了。就在他准备硬着头皮上前解释,甚至已经想到最坏结果时,那个惊魂未定的摩托车驾驶员跑了回来,指着河水骂道:“妈的!河底有暗桩!肯定是支那人之前破坏留下的!撞到老子的底盘了!”
这个意外的插曲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雄二立刻顺水推舟,上前一步,敬礼,语气带着后怕和“专业”的判断:“报告中尉!很可能如此!水流湍急,水下情况复杂,残留障碍物不易发现!需要立刻派水鬼下水排查加固!这段必须暂停通行,紧急检修!”
督战中尉怀疑的目光在雄二和河水之间来回扫视。他不懂技术,但摩托车驾驶员的抱怨和雄二迅速给出的“合理解释”似乎也能说得通。更重要的是,如果真是敌军残留障碍导致的问题,追究工兵的责任就变得复杂了。他最终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八嘎!快点修!耽误了进军,你们全都切腹谢罪!”
危机暂时解除。雄二立刻指挥手下“紧急检修”,故意将过程拖得很长。他利用这个机会,不仅“修复”了那个点,更在其他几个关键节点也如法炮制,留下了更多隐蔽的“暗伤”。
当浮桥终于被宣布可以通行重载车辆时,时间已经被拖延了大半天。第六师团的辎重车队早已等得不耐烦,开始鸣着喇叭,争先恐后地涌上桥面。
雄二站在南岸,看着沉重的卡车拉着火炮和物资压上浮桥。桥身开始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在他动过手脚的地方,晃动明显加剧。车队不得不一再放慢速度,甚至中途停下来,让工兵上去“紧急加固”。整个通行效率大打折扣,庞大的车队在捞刀河两岸排成了长龙,成为了对岸中国军队炮兵若隐若现的靶子。焦急的咒骂声、喇叭声、工兵的吆喝声和远处传来的炮声交织在一起,一片混乱。
督战队的人脸色越来越难看,但他们盯着的是那些“效率低下”的工兵和“不守秩序”的辎重兵,暂时无法将怒火对准一个“尽职”检修、而且刚刚遭遇了“水下障碍”的工兵军官。
傍晚时分,雄二被中队长叫去。中队长因为进度严重滞后而被旅团部骂得狗血淋头,正需要找人撒气。但雄二早有准备。他汇报了“水下残留障碍物导致险情及紧急检修”的情况,并暗示督战队也目睹了部分情况。中队长虽然暴躁,但也不愿同时得罪技术军官和督战队,只能把怒火憋回去。
回到临时营地,雄二看到十箱牛肉罐头被堆放在他的帐篷口——这是师团后勤部门“犒劳”工兵部队的,希望他们能更快更好地保障通道畅通。看着这些罐头,雄二嘴角露出一丝冰冷的嘲讽。
当晚,他拎着其中几盒罐头,主动找到了那支督战队的驻地。他没有试图贿赂,而是以一种“请教”和“汇报”的姿态,找上了那个白天经历过惊险一幕的中尉。
“中尉,今日真是险情突发,多亏贵部及时发现。”雄二语气“诚恳”,“这是后勤刚配发的,聊表歉意和谢意。关于浮桥后续维护和通行安全,还想听听您的意见,毕竟您亲眼见到了水下情况的复杂……”
这种低姿态的“尊重”和共享物资(虽然不多)的行为,微妙地缓和了关系。督战中尉哼了一声,接过罐头,态度明显缓和了不少,甚至抱怨了几句辎重部队的蛮干和工兵人手的不足。
雄二知道,这十箱牛肉罐头和一番做戏,并不能真正收买谁,但至少能在督战队这里埋下一个“这个工兵军官虽然进度慢点,但做事认真,而且尊重我们”的印象,为后续可能再次出现的“意外”铺垫一层薄薄的保护色。
夜色中的捞刀河,浮桥像一条疲惫的巨蟒横卧在水面。对岸,第六师团的车灯依然排着长龙,缓慢移动。枪炮声在远处此起彼伏。雄二回到自己的岗位,望着那片混乱,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条通往长沙的血路上,他埋下的钉子,已经开始悄然发挥作用。
车窗外,风景从鄂西的丘陵逐渐变为湖南的水网稻田。空气中开始弥漫一种不同于宜昌后方仓库的焦灼气息——那是大战将至的味道:混杂着泥土、柴油、劣质烟草和隐隐约约的硝烟。沿途的景象触目惊心:泥泞的道路上挤满了向前线开进的步兵纵队,他们的绑腿沾满泥浆,脸上带着疲惫与麻木;驮着山炮的骡马喘着粗气;偶尔有装满伤员的卡车颠簸着反向驶过,车厢缝隙里滴落暗红的血迹;天空时不时有日军战机编队呼啸而过,引擎的轰鸣压过了一切。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第二次长沙会战已经全面爆发,而他们正驶向漩涡的中心。
他们的目的地是捞刀河一线。这条并不宽阔的河流,此刻成了日军进攻长沙城东北方向的一道天然障碍,也是中国军队层层阻击的防线之一。工兵中队的任务简单而致命:以最快速度在指定渡河点架设载重浮桥,保障第六师团等主力部队的辎重、重武器顺利过河,直扑长沙。
中队长是个典型的、被战火磨砺得暴躁而功利的老兵油子,他只关心进度,对下属的来历和心情毫无兴趣。简单的任务简报后,雄二被分派带领一个小队,负责一段关键桥段的架设和锚固。
站在捞刀河南岸,雄二用望远镜观察对岸。地形开阔,水流因近期降雨而略显湍急。对岸远处有稀疏的枪炮声传来,那是日军先头部队正在与中国守军交火,试图扩大和巩固桥头堡。他能看到第六师团的步兵们已经在对岸构筑了简单的阵地,几面日军军旗在硝烟中飘摇,焦急地等待着后勤通道的打通。而浮桥,就是这条通道的咽喉。
沉重的舟艇、厚重的桥板、粗长的缆绳被不断运到河边。工兵们在军官的呵斥和皮鞭下,喊着号子,在冰冷的河水中奋力作业。敌军的冷炮时不时落在河流上下游,激起冲天的水柱,偶尔有倒霉的工兵被弹片击中,惨叫着被河水冲走或被同伴拖上岸,鲜血瞬间染红水面。
雄二机械地指挥着部下作业,大脑却在飞速运转。第六师团——南京战役中凶名昭着的“兽兵师团”,其残暴罄竹难书。让他们顺利过河,意味着更多的中国军队和平民将面临灭顶之灾。破坏浮桥?在这个众目睽睽之下,直接破坏无异于自杀,而且会立刻导致任务失败,自己和手下这些麻木的工兵都会成为泄愤的对象。
他需要一种更隐蔽、更“自然”的方式。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用来固定浮桥的、深深打入河床的木桩和沉重的金属锚具上。标准作业规程要求锚固点必须足够深、足够牢固以抵抗水流冲击和重压。但如果……某些锚固点打得稍微浅一点,或者角度略有偏差,使得其承受力刚好在临界点呢?庞大的辎重车队、沉重的火炮压上去时,浮桥或许不会立刻垮塌,但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晃动、扭曲,甚至局部解体,导致通行速度极大降低,或者需要频繁停下来检修?
这需要极其精准的计算和对材料的深刻了解,多一分则易被发现,少一分则效果不彰。而这,正好是雄二作为“技术兵”可以暗中操作的领域。
他利用现场指挥官的身份,在检查锚固作业时,对几个关键节点的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里,水流冲击面,再加深半米!”“这个锚点角度不对,重新调整!要抵消横向剪力!”他指着图纸,语气严厉而专业,手下那些疲惫不堪的工兵只知道服从,丝毫看不出这些“精益求精”的命令背后隐藏的意图——加深和调整的过程本身就会耽误时间,而某些关键部位的“过度”施工反而会改变受力结构,埋下隐患。他甚至在放置某个大型金属锚块时,“失手”让它在河底一块尖锐的岩石上重重磕碰了一下,留下了不易察觉的裂痕。
工程在枪炮声的伴奏下缓慢推进。督战队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河岸两侧。他们是旅团部直属的军官,眼神锐利,表情冷酷,负责监督工程进度和军纪,有权当场处决消极怠工或可疑人员。他们的出现,让空气更加凝固。
雄二的心始终悬着。他的小动作能否成功?能否瞒过督战队的眼睛?他表面上比任何人都积极,大声吆喝,亲自下水“示范”,把自己弄得浑身湿透泥泞,完全是一副尽职尽责的工兵军官模样。
就在浮桥主体即将合龙,已经可以通过轻型车辆时,危机突然降临。一辆督战队的边三轮摩托车在试图快速通过浮桥前往对岸时,后轮压到了雄二暗中做过手脚的一个桥段连接处。突然一声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响起!那块被磕碰过的锚块上的裂纹骤然扩大,连接部的钢缆猛地松动!摩托车瞬间倾斜,差点翻入河中,幸亏驾驶员反应快,猛踩油门冲了过去,但桥面已经明显出现了歪斜和晃动!
所有工兵都吓呆了。督战队的人立刻冲了过来,脸色铁青。“怎么回事?谁负责这段的?”为首的督战军官,一个眼神凶悍的中尉,手按在了枪套上,目光如同刀子般扫过雄二和他的小队。
空气仿佛冻结了。雄二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凉了。就在他准备硬着头皮上前解释,甚至已经想到最坏结果时,那个惊魂未定的摩托车驾驶员跑了回来,指着河水骂道:“妈的!河底有暗桩!肯定是支那人之前破坏留下的!撞到老子的底盘了!”
这个意外的插曲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雄二立刻顺水推舟,上前一步,敬礼,语气带着后怕和“专业”的判断:“报告中尉!很可能如此!水流湍急,水下情况复杂,残留障碍物不易发现!需要立刻派水鬼下水排查加固!这段必须暂停通行,紧急检修!”
督战中尉怀疑的目光在雄二和河水之间来回扫视。他不懂技术,但摩托车驾驶员的抱怨和雄二迅速给出的“合理解释”似乎也能说得通。更重要的是,如果真是敌军残留障碍导致的问题,追究工兵的责任就变得复杂了。他最终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八嘎!快点修!耽误了进军,你们全都切腹谢罪!”
危机暂时解除。雄二立刻指挥手下“紧急检修”,故意将过程拖得很长。他利用这个机会,不仅“修复”了那个点,更在其他几个关键节点也如法炮制,留下了更多隐蔽的“暗伤”。
当浮桥终于被宣布可以通行重载车辆时,时间已经被拖延了大半天。第六师团的辎重车队早已等得不耐烦,开始鸣着喇叭,争先恐后地涌上桥面。
雄二站在南岸,看着沉重的卡车拉着火炮和物资压上浮桥。桥身开始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在他动过手脚的地方,晃动明显加剧。车队不得不一再放慢速度,甚至中途停下来,让工兵上去“紧急加固”。整个通行效率大打折扣,庞大的车队在捞刀河两岸排成了长龙,成为了对岸中国军队炮兵若隐若现的靶子。焦急的咒骂声、喇叭声、工兵的吆喝声和远处传来的炮声交织在一起,一片混乱。
督战队的人脸色越来越难看,但他们盯着的是那些“效率低下”的工兵和“不守秩序”的辎重兵,暂时无法将怒火对准一个“尽职”检修、而且刚刚遭遇了“水下障碍”的工兵军官。
傍晚时分,雄二被中队长叫去。中队长因为进度严重滞后而被旅团部骂得狗血淋头,正需要找人撒气。但雄二早有准备。他汇报了“水下残留障碍物导致险情及紧急检修”的情况,并暗示督战队也目睹了部分情况。中队长虽然暴躁,但也不愿同时得罪技术军官和督战队,只能把怒火憋回去。
回到临时营地,雄二看到十箱牛肉罐头被堆放在他的帐篷口——这是师团后勤部门“犒劳”工兵部队的,希望他们能更快更好地保障通道畅通。看着这些罐头,雄二嘴角露出一丝冰冷的嘲讽。
当晚,他拎着其中几盒罐头,主动找到了那支督战队的驻地。他没有试图贿赂,而是以一种“请教”和“汇报”的姿态,找上了那个白天经历过惊险一幕的中尉。
“中尉,今日真是险情突发,多亏贵部及时发现。”雄二语气“诚恳”,“这是后勤刚配发的,聊表歉意和谢意。关于浮桥后续维护和通行安全,还想听听您的意见,毕竟您亲眼见到了水下情况的复杂……”
这种低姿态的“尊重”和共享物资(虽然不多)的行为,微妙地缓和了关系。督战中尉哼了一声,接过罐头,态度明显缓和了不少,甚至抱怨了几句辎重部队的蛮干和工兵人手的不足。
雄二知道,这十箱牛肉罐头和一番做戏,并不能真正收买谁,但至少能在督战队这里埋下一个“这个工兵军官虽然进度慢点,但做事认真,而且尊重我们”的印象,为后续可能再次出现的“意外”铺垫一层薄薄的保护色。
夜色中的捞刀河,浮桥像一条疲惫的巨蟒横卧在水面。对岸,第六师团的车灯依然排着长龙,缓慢移动。枪炮声在远处此起彼伏。雄二回到自己的岗位,望着那片混乱,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条通往长沙的血路上,他埋下的钉子,已经开始悄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