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小小的纸卷在佐佐木雄二的口袋里,仿佛一块灼热的炭,时刻提醒着他远方那个危险而诱人的可能性。上海,虹口,汇率差……这些词语在他脑中盘旋,与眼前捞刀河浮桥的泥泞、柴油味和督战队阴鸷的目光形成了尖锐的对比。然而,通往那条看似能摆脱当前绝境的道路,却布满了更隐蔽的荆棘。他首先需要一块敲门砖——足够量、足够纯的酒精,以及一个能合法离开这前线地狱的借口。
制造酒精的进程因浮桥的危机和暴雨中断了几天。等水位稍退,雄二立刻带着健一再次潜入河滩后的隐蔽点。那套经过“木屑吸附”改良的简陋设备在风雨中显得更加摇摇欲坠。他们小心翼翼地重新点火,将最近用攒下的香烟和少量罐头从步兵那里换来的、质量参差不齐的“战利品”酒液倒入加热釜。
过程依旧充满不确定性。填塞了碎木块的罐头盒在多次加热冷却后有些变形,气密性更差,蒸汽泄漏时有发生,效率低下。雄二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看护和调整,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既要担心设备爆裂,又要警惕远处可能出现的巡逻队或督战队的耳目。健一更加沉默,机械地添柴、递工具,眼中只有麻木的疲惫和对雄二指令的绝对服从。
几次试验下来,收获甚微。提纯出的酒精量少,纯度提升也不稳定,远远达不到犹太医生要求的三倍数量。雄二意识到,这套土法上马的装置已经达到了物理极限。他需要更可靠的冷凝管,需要更好的密封材料,需要能精确控制火候的热源,甚至需要了解更基础的化工原理——这些都不是在炮火连天的前线能轻易解决的。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露出了些许端倪。
那天,他奉命带领一个小队,前往距离捞刀河主阵地数公里外的一处临时物资中转站,领取一批补充的工兵器材——主要是缆绳、铁钉和一些替换工具。中转站设在一个被炮火 partially 摧毁的村庄外,一片混乱。各种番号的日军部队在此交接物资,骡马嘶鸣,车辆堵塞,负责看守的士兵显得焦头烂额,管理松散。
在等待领取物资的间隙,雄二的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周围堆积如山的木箱和麻袋。一些箱子在运输过程中破损,露出里面的内容物:罐头、军毯、弹药……还有几个箱子标签上写着“医疗用品”和“特种消毒剂”,堆放的位置相对偏僻。
他的心脏猛地一跳。消毒剂!这里面是否会有高浓度的酒精或其他可用的溶剂?即使没有,这些医疗物资本身在黑市上就是硬通货。
一个冒险的计划瞬间在他脑中成型。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守卫的换班规律和物资堆放的布局。中转站的管理显然存在漏洞,各种部队的人员混杂,趁乱顺手牵羊并非没有可能。
但他没有亲自出手。他注意到一队同样在此等待补给、看起来军纪涣散的辎重兵。他们蹲在角落抽烟,低声抱怨着任务繁重和补给不足,眼神不时瞟向那些堆放着的物资,显然也存着别样的心思。
雄二慢慢踱步过去,装作休息,很自然地从口袋里掏出半包皱巴巴的香烟递了过去。辎重兵们愣了一下,随即迅速接过,气氛稍微缓和。雄二用随意的口吻和他们攀谈起来,抱怨着前线工兵的辛苦和物资匮乏,尤其提到“清洗精密仪器和工具连点像样的溶剂都没有,只能用劣质油凑合,严重影响效率”。
他的话仿佛一下说到了那些辎重兵的心坎上。其中一个像是曹长的人压低声音抱怨:“谁说不是呢!好东西层层克扣,送到前面的谁知道是些什么破烂!就那些消毒水,听说有的兑了水都没人管!”
雄二心中暗喜,脸上却露出深有同感的苦涩表情。他叹了口气,看似无意地说道:“要是能弄到点真家伙,哪怕就一小瓶,也能解决大问题啊。可惜……这地方看管得还挺严。”
那辎重曹长嗤笑一声,瞟了一眼那些懒散的守卫,声音压得更低:“严?也就是做做样子。天黑以后……哼。”他给了雄二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没有再说下去。
雄二明白了。他没有继续追问,只是又闲聊了几句,便借口要去催问物资离开了。他知道,这些地头蛇一样的辎重兵肯定有他们的门路。他不需要亲自冒险,只需要提供一个需求和一点诱因。
当天晚上,回到捞刀河驻地后,雄二将从正规渠道领到的工兵器材清点入库。夜深人静时,他将健一叫到一旁,将最后几枚银圆塞给他,低声吩咐了几句。健一脸色发白,但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傍晚,那名辎重兵曹长居然真的出现在了工兵驻地附近,像是路过歇脚。雄二“恰好”遇到他,两人走到一边。曹长左右看看,迅速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细长瓶子,塞给雄二。
“省着点用,这可是‘特级’货。”曹长咧着嘴,意有所指。
雄二接过瓶子,入手冰凉,隔着油布也能感觉到是玻璃容器。他稍微掀开一角,一股浓烈刺鼻的酒精味扑面而来,纯度绝对远超他的土制产品。
“多少钱?”雄二低声问。
曹长摆摆手:“谈钱伤感情。听说你们工兵有时能弄到点……‘好工具’?下次有机会,帮兄弟留几把顺手的新钳子扳手就行。”他们这种后勤部队,同样急需各种实用工具,无论是自用还是倒卖。
雄二立刻明白,这是一次以物易物的黑市交易雏形。他点点头:“好说。”
曹长满意地笑了笑,晃着身子走了。
雄二紧紧攥着那瓶真正的消毒酒精,心中百感交集。这瓶东西,其价值远超那几把工具。它不仅能作为样品,或许更能成为他与上海方面谈判的筹码,证明他有能力搞到“硬货”。同时,这也给他提了个醒——除了自己费力提纯,或许还可以利用前线混乱的后勤系统,通过与其他部队的私下交易来获取所需。这风险同样不小,但效率可能更高。
然而,还没等他从搞到这批“高级货”的兴奋中缓过神来,捞刀河的局势再次急转直下。
第六师团的一次团级规模的进攻受挫,伤亡不小。败退下来的士兵将怨气撒在了后勤头上,矛头直指补给不畅。师团指挥部震怒,严令追查浮桥通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压力最终如山一般压到了负责具体保障的工兵部队身上。
这一次,不再是督战队曹长的个人威胁。旅团部直接派来了一名作战参谋,带着宪兵,现场调查浮桥状况。雄二那套“水流”“超载”“结构疲劳”的说辞在作战参谋冰冷的追问下漏洞百出。
“为什么同样条件下,其他地段的浮桥没有出现如此频繁的事故?”
“你所说的‘结构疲劳’具体数据支撑在哪里?”
“多次提出需要加固材料,申请报告为何语焉不详?”
雄二背后冷汗直流,只能竭力周旋,将部分责任推给“初始搭建标准不高”“作战部队使用不当”等模糊因素,并一再强调工兵们已在现有条件下竭尽全力。
那名参谋显然不满意,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眼神锐利地扫过雄二和那些疲惫不堪的工兵。随行的宪兵则像鹰犬一样,监视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
调查持续了大半天。最后,参谋合上笔记本,冷冷地对雄二说:“佐佐木少尉,旅团部认为你的能力或许不足以胜任当前关键岗位。鉴于浮桥的重要性,我们会考虑增派更有经验的军官来加强指挥。你好自为之。”
这番话无异于最后通牒。增派军官?那意味着他被架空,甚至可能被彻查之前的所有“意外”。一旦失去对浮桥作业的控制,他不仅平衡术玩不下去,连之前的旧账都可能被翻出来。
危机迫在眉睫,他离开捞刀河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当天晚上,他再次拿出了那张写着上海联系方式的纸卷,又看了看那瓶来自中转站的消毒酒精。去上海的机会在哪里?他想起伤兵转运。如果能争取到押送重伤员去后方的任务,或许有机会接近甚至前往更大的城市,再设法转道上海?但这需要理由和机会。
另一个念头冒出来:那瓶消毒酒精,或许不仅能当样品,还能制造一个“理由”。
一个危险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他需要一场“意外”,一场足够严重、能让他暂时离开前线、却又不能致命或导致上军事法庭的“意外”。比如,一次小规模的、“误操作”导致的化学灼伤或中毒事件?涉及到“特种消毒剂”?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打了个寒颤。但除此之外,他似乎看不到更快摆脱眼前绝境的方法。
制造酒精的进程因浮桥的危机和暴雨中断了几天。等水位稍退,雄二立刻带着健一再次潜入河滩后的隐蔽点。那套经过“木屑吸附”改良的简陋设备在风雨中显得更加摇摇欲坠。他们小心翼翼地重新点火,将最近用攒下的香烟和少量罐头从步兵那里换来的、质量参差不齐的“战利品”酒液倒入加热釜。
过程依旧充满不确定性。填塞了碎木块的罐头盒在多次加热冷却后有些变形,气密性更差,蒸汽泄漏时有发生,效率低下。雄二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看护和调整,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既要担心设备爆裂,又要警惕远处可能出现的巡逻队或督战队的耳目。健一更加沉默,机械地添柴、递工具,眼中只有麻木的疲惫和对雄二指令的绝对服从。
几次试验下来,收获甚微。提纯出的酒精量少,纯度提升也不稳定,远远达不到犹太医生要求的三倍数量。雄二意识到,这套土法上马的装置已经达到了物理极限。他需要更可靠的冷凝管,需要更好的密封材料,需要能精确控制火候的热源,甚至需要了解更基础的化工原理——这些都不是在炮火连天的前线能轻易解决的。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露出了些许端倪。
那天,他奉命带领一个小队,前往距离捞刀河主阵地数公里外的一处临时物资中转站,领取一批补充的工兵器材——主要是缆绳、铁钉和一些替换工具。中转站设在一个被炮火 partially 摧毁的村庄外,一片混乱。各种番号的日军部队在此交接物资,骡马嘶鸣,车辆堵塞,负责看守的士兵显得焦头烂额,管理松散。
在等待领取物资的间隙,雄二的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周围堆积如山的木箱和麻袋。一些箱子在运输过程中破损,露出里面的内容物:罐头、军毯、弹药……还有几个箱子标签上写着“医疗用品”和“特种消毒剂”,堆放的位置相对偏僻。
他的心脏猛地一跳。消毒剂!这里面是否会有高浓度的酒精或其他可用的溶剂?即使没有,这些医疗物资本身在黑市上就是硬通货。
一个冒险的计划瞬间在他脑中成型。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守卫的换班规律和物资堆放的布局。中转站的管理显然存在漏洞,各种部队的人员混杂,趁乱顺手牵羊并非没有可能。
但他没有亲自出手。他注意到一队同样在此等待补给、看起来军纪涣散的辎重兵。他们蹲在角落抽烟,低声抱怨着任务繁重和补给不足,眼神不时瞟向那些堆放着的物资,显然也存着别样的心思。
雄二慢慢踱步过去,装作休息,很自然地从口袋里掏出半包皱巴巴的香烟递了过去。辎重兵们愣了一下,随即迅速接过,气氛稍微缓和。雄二用随意的口吻和他们攀谈起来,抱怨着前线工兵的辛苦和物资匮乏,尤其提到“清洗精密仪器和工具连点像样的溶剂都没有,只能用劣质油凑合,严重影响效率”。
他的话仿佛一下说到了那些辎重兵的心坎上。其中一个像是曹长的人压低声音抱怨:“谁说不是呢!好东西层层克扣,送到前面的谁知道是些什么破烂!就那些消毒水,听说有的兑了水都没人管!”
雄二心中暗喜,脸上却露出深有同感的苦涩表情。他叹了口气,看似无意地说道:“要是能弄到点真家伙,哪怕就一小瓶,也能解决大问题啊。可惜……这地方看管得还挺严。”
那辎重曹长嗤笑一声,瞟了一眼那些懒散的守卫,声音压得更低:“严?也就是做做样子。天黑以后……哼。”他给了雄二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没有再说下去。
雄二明白了。他没有继续追问,只是又闲聊了几句,便借口要去催问物资离开了。他知道,这些地头蛇一样的辎重兵肯定有他们的门路。他不需要亲自冒险,只需要提供一个需求和一点诱因。
当天晚上,回到捞刀河驻地后,雄二将从正规渠道领到的工兵器材清点入库。夜深人静时,他将健一叫到一旁,将最后几枚银圆塞给他,低声吩咐了几句。健一脸色发白,但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傍晚,那名辎重兵曹长居然真的出现在了工兵驻地附近,像是路过歇脚。雄二“恰好”遇到他,两人走到一边。曹长左右看看,迅速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细长瓶子,塞给雄二。
“省着点用,这可是‘特级’货。”曹长咧着嘴,意有所指。
雄二接过瓶子,入手冰凉,隔着油布也能感觉到是玻璃容器。他稍微掀开一角,一股浓烈刺鼻的酒精味扑面而来,纯度绝对远超他的土制产品。
“多少钱?”雄二低声问。
曹长摆摆手:“谈钱伤感情。听说你们工兵有时能弄到点……‘好工具’?下次有机会,帮兄弟留几把顺手的新钳子扳手就行。”他们这种后勤部队,同样急需各种实用工具,无论是自用还是倒卖。
雄二立刻明白,这是一次以物易物的黑市交易雏形。他点点头:“好说。”
曹长满意地笑了笑,晃着身子走了。
雄二紧紧攥着那瓶真正的消毒酒精,心中百感交集。这瓶东西,其价值远超那几把工具。它不仅能作为样品,或许更能成为他与上海方面谈判的筹码,证明他有能力搞到“硬货”。同时,这也给他提了个醒——除了自己费力提纯,或许还可以利用前线混乱的后勤系统,通过与其他部队的私下交易来获取所需。这风险同样不小,但效率可能更高。
然而,还没等他从搞到这批“高级货”的兴奋中缓过神来,捞刀河的局势再次急转直下。
第六师团的一次团级规模的进攻受挫,伤亡不小。败退下来的士兵将怨气撒在了后勤头上,矛头直指补给不畅。师团指挥部震怒,严令追查浮桥通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压力最终如山一般压到了负责具体保障的工兵部队身上。
这一次,不再是督战队曹长的个人威胁。旅团部直接派来了一名作战参谋,带着宪兵,现场调查浮桥状况。雄二那套“水流”“超载”“结构疲劳”的说辞在作战参谋冰冷的追问下漏洞百出。
“为什么同样条件下,其他地段的浮桥没有出现如此频繁的事故?”
“你所说的‘结构疲劳’具体数据支撑在哪里?”
“多次提出需要加固材料,申请报告为何语焉不详?”
雄二背后冷汗直流,只能竭力周旋,将部分责任推给“初始搭建标准不高”“作战部队使用不当”等模糊因素,并一再强调工兵们已在现有条件下竭尽全力。
那名参谋显然不满意,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眼神锐利地扫过雄二和那些疲惫不堪的工兵。随行的宪兵则像鹰犬一样,监视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
调查持续了大半天。最后,参谋合上笔记本,冷冷地对雄二说:“佐佐木少尉,旅团部认为你的能力或许不足以胜任当前关键岗位。鉴于浮桥的重要性,我们会考虑增派更有经验的军官来加强指挥。你好自为之。”
这番话无异于最后通牒。增派军官?那意味着他被架空,甚至可能被彻查之前的所有“意外”。一旦失去对浮桥作业的控制,他不仅平衡术玩不下去,连之前的旧账都可能被翻出来。
危机迫在眉睫,他离开捞刀河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当天晚上,他再次拿出了那张写着上海联系方式的纸卷,又看了看那瓶来自中转站的消毒酒精。去上海的机会在哪里?他想起伤兵转运。如果能争取到押送重伤员去后方的任务,或许有机会接近甚至前往更大的城市,再设法转道上海?但这需要理由和机会。
另一个念头冒出来:那瓶消毒酒精,或许不仅能当样品,还能制造一个“理由”。
一个危险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他需要一场“意外”,一场足够严重、能让他暂时离开前线、却又不能致命或导致上军事法庭的“意外”。比如,一次小规模的、“误操作”导致的化学灼伤或中毒事件?涉及到“特种消毒剂”?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打了个寒颤。但除此之外,他似乎看不到更快摆脱眼前绝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