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监算科生员组成的查账队伍,效率极高,她们采用新的复式记账核算法,日夜不停地翻阅着堆积如山的旧账。不到半月,便厘清了近三年的账目流向,数个巨大的资金窟窿和巧立名目的贪腐手段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多条线索隐隐指向已倒台的瑞王及其党羽,甚至牵扯到几位仍在位的宗室和老臣。
阻力随之而来。先是查账所需的旧年档案“意外”被水浸毁了一部分,接着便有御史弹劾清账司“任用女子,牝鸡司晨,有违祖制”、“国子监生员不务正业,干预朝政”。更有甚者,一位负责关键账目的女管事深夜归家时,竟遭蒙面人袭击,虽被萧逐渊安排的暗卫救下,却也受了惊吓。
“雕虫小技。”萧逐渊在摄政王府听取汇报后,只冷冷一句,“加派护卫,确保清账司人员安全。至于弹劾……驳回。告诉那些人,能者居之,不论男女。再有无端阻挠清查者,以同谋论处!”
他的强硬态度暂时压制了明面的反对,但暗地里的较量从未停止。清账司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无形的硝烟。
升级后的“听风阁”开始显现其惊人的能量。被“坊股”和“分红”激励起来的乞儿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穿梭于坊市之间,留意着官员府邸的马车往来,倾听着茶楼酒肆的闲言碎语,甚至能通过垃圾倾倒、仆役采买等细节,推断出许多不为人知的信息。
这日,柳明月收到一份来自漕河附近几个坊市“听风点”联合呈报的密信。信中提到,连日大雨,漕河水位暴涨,但负责维护那段河堤的河工衙门,却不见加紧防汛,反而有些小吏与“汇通银楼”的管事往来频繁。更有乞儿在河边破庙躲雨时,隐约听到河工抱怨“上头让再撑两日,等银楼的信儿”。
“汇通银楼?”柳明月眉头一皱,这是近来崛起迅速的一家银号,背景神秘,与几家曾被娘子商团打压的皇商关系密切。她立刻意识到不对劲,结合近期大雨和漕运繁忙的时节,一个猜测涌上心头。
她火速禀报谢清晏。谢清晏当机立断,不顾夜色已深,亲自修书一封,动用紧急信道,送往正在江南调度物资的沈知微处,信中只有寥寥数语:“漕河恐有变,速改陆运,切莫迟疑!”
与此同时,摄政王府内,萧逐渊也接到了一份来自“听风阁”另一条线的密报,内容更为具体:“汇通银楼疑似提前获知漕河某段堤坝不稳之内幕,正大量做空相关漕运商股,并暗中收购陆运车马行。”
萧逐渊眼神一厉:“好一个汇通银楼!竟敢以国计民生为赌具!”他立刻下令,命京畿驻军暗中前往相关河段,准备抢险,同时严密封锁消息,倒要看看这汇通银楼能玩出什么花样。
两日后,夜,暴雨如注。
漕河一段看似坚固的河堤,在汹涌的河水持续冲刷下,轰然垮塌!河水倒灌,瞬间淹没了临近的仓库和农田,数艘满载货物的漕船搁浅倾覆,损失惨重。
消息传开,依靠漕运的几家大商号顿时乱作一团,相关商股价格应声暴跌。唯有汇通银楼及其关联商号,因提前做空,反而大赚一笔,并且他们早已准备好的陆运车队,立刻以高出平日三成的价格承接了急需转运的货物,又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当他们志得意满地想去接手沈家那批价值最高的江南丝帛和瓷器时,却被告知,沈家的货物,早在两日前雨势未极时,就已悄然改为陆路北运,如今已安全抵达京郊货栈,损失微乎其微!
汇通银楼的东家,一个面色白皙、眼神精明的中年男子,听到消息后,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沈家……他们怎么会……”
他哪里知道,“听风阁”的乞儿们,早已通过河工异常的举动和银楼管事的频繁接触,将“信息=银钱”这个道理,提前兑现成了沈家实实在在避免的损失。
此事虽未公开,但在顶级商圈和部分消息灵通的官员中迅速传开。众人这才惊觉,那位看似已转向“民生慈善”的护国夫人,其掌控信息的能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通过一种更隐秘、更商业化的方式,变得无孔不入,甚至能提前预判风险,扭转乾坤!汇通银楼此番操作,虽赚了钱,却也暴露了其与河工衙门勾结、罔顾民生的事实,引起了萧逐渊的重点关注。
西域,戈壁深处,一支伪装成商队的“暗眸”残党与黄金教团混合队伍,正在一座废弃的古神殿中挖掘着什么。为首的,正是那道黑影。
“感应到了……‘钥匙’的碎片……就在这片土地之下。”黑影抚摸着墙壁上古老的刻痕,那刻痕的样式,竟与谢清晏所持的胤氏玉佩上的纹路,有几分神似之感。“它与昆吾之力同源……却又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死亡与终结的钥匙……”
养心殿偏殿,如今已成为幼帝启蒙的书房。谢清晏作为帝师之一,今日为小皇帝讲授的,并非经史子集,而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陛下,若国库岁入一千万两,军费占四成,百官俸禄占两成,河工水利占一成,赈灾备荒占半成,余下之数,该如何分配,方能利国利民?”
小皇帝萧启明眨着清澈的眼睛,努力思考。谢清晏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考军队的重要性、官员清廉的效率、水利关乎粮食收成、赈灾维系民心稳定……
她要以这种方式,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权衡、责任与民为本的种子。她深知,教育这位未来的帝王,其影响远比在朝堂上与旧势力争斗更为深远。荣懿太后偶尔会在一旁静听,目光复杂,却并未阻止。
        阻力随之而来。先是查账所需的旧年档案“意外”被水浸毁了一部分,接着便有御史弹劾清账司“任用女子,牝鸡司晨,有违祖制”、“国子监生员不务正业,干预朝政”。更有甚者,一位负责关键账目的女管事深夜归家时,竟遭蒙面人袭击,虽被萧逐渊安排的暗卫救下,却也受了惊吓。
“雕虫小技。”萧逐渊在摄政王府听取汇报后,只冷冷一句,“加派护卫,确保清账司人员安全。至于弹劾……驳回。告诉那些人,能者居之,不论男女。再有无端阻挠清查者,以同谋论处!”
他的强硬态度暂时压制了明面的反对,但暗地里的较量从未停止。清账司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无形的硝烟。
升级后的“听风阁”开始显现其惊人的能量。被“坊股”和“分红”激励起来的乞儿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穿梭于坊市之间,留意着官员府邸的马车往来,倾听着茶楼酒肆的闲言碎语,甚至能通过垃圾倾倒、仆役采买等细节,推断出许多不为人知的信息。
这日,柳明月收到一份来自漕河附近几个坊市“听风点”联合呈报的密信。信中提到,连日大雨,漕河水位暴涨,但负责维护那段河堤的河工衙门,却不见加紧防汛,反而有些小吏与“汇通银楼”的管事往来频繁。更有乞儿在河边破庙躲雨时,隐约听到河工抱怨“上头让再撑两日,等银楼的信儿”。
“汇通银楼?”柳明月眉头一皱,这是近来崛起迅速的一家银号,背景神秘,与几家曾被娘子商团打压的皇商关系密切。她立刻意识到不对劲,结合近期大雨和漕运繁忙的时节,一个猜测涌上心头。
她火速禀报谢清晏。谢清晏当机立断,不顾夜色已深,亲自修书一封,动用紧急信道,送往正在江南调度物资的沈知微处,信中只有寥寥数语:“漕河恐有变,速改陆运,切莫迟疑!”
与此同时,摄政王府内,萧逐渊也接到了一份来自“听风阁”另一条线的密报,内容更为具体:“汇通银楼疑似提前获知漕河某段堤坝不稳之内幕,正大量做空相关漕运商股,并暗中收购陆运车马行。”
萧逐渊眼神一厉:“好一个汇通银楼!竟敢以国计民生为赌具!”他立刻下令,命京畿驻军暗中前往相关河段,准备抢险,同时严密封锁消息,倒要看看这汇通银楼能玩出什么花样。
两日后,夜,暴雨如注。
漕河一段看似坚固的河堤,在汹涌的河水持续冲刷下,轰然垮塌!河水倒灌,瞬间淹没了临近的仓库和农田,数艘满载货物的漕船搁浅倾覆,损失惨重。
消息传开,依靠漕运的几家大商号顿时乱作一团,相关商股价格应声暴跌。唯有汇通银楼及其关联商号,因提前做空,反而大赚一笔,并且他们早已准备好的陆运车队,立刻以高出平日三成的价格承接了急需转运的货物,又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当他们志得意满地想去接手沈家那批价值最高的江南丝帛和瓷器时,却被告知,沈家的货物,早在两日前雨势未极时,就已悄然改为陆路北运,如今已安全抵达京郊货栈,损失微乎其微!
汇通银楼的东家,一个面色白皙、眼神精明的中年男子,听到消息后,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沈家……他们怎么会……”
他哪里知道,“听风阁”的乞儿们,早已通过河工异常的举动和银楼管事的频繁接触,将“信息=银钱”这个道理,提前兑现成了沈家实实在在避免的损失。
此事虽未公开,但在顶级商圈和部分消息灵通的官员中迅速传开。众人这才惊觉,那位看似已转向“民生慈善”的护国夫人,其掌控信息的能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通过一种更隐秘、更商业化的方式,变得无孔不入,甚至能提前预判风险,扭转乾坤!汇通银楼此番操作,虽赚了钱,却也暴露了其与河工衙门勾结、罔顾民生的事实,引起了萧逐渊的重点关注。
西域,戈壁深处,一支伪装成商队的“暗眸”残党与黄金教团混合队伍,正在一座废弃的古神殿中挖掘着什么。为首的,正是那道黑影。
“感应到了……‘钥匙’的碎片……就在这片土地之下。”黑影抚摸着墙壁上古老的刻痕,那刻痕的样式,竟与谢清晏所持的胤氏玉佩上的纹路,有几分神似之感。“它与昆吾之力同源……却又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死亡与终结的钥匙……”
养心殿偏殿,如今已成为幼帝启蒙的书房。谢清晏作为帝师之一,今日为小皇帝讲授的,并非经史子集,而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陛下,若国库岁入一千万两,军费占四成,百官俸禄占两成,河工水利占一成,赈灾备荒占半成,余下之数,该如何分配,方能利国利民?”
小皇帝萧启明眨着清澈的眼睛,努力思考。谢清晏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考军队的重要性、官员清廉的效率、水利关乎粮食收成、赈灾维系民心稳定……
她要以这种方式,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权衡、责任与民为本的种子。她深知,教育这位未来的帝王,其影响远比在朝堂上与旧势力争斗更为深远。荣懿太后偶尔会在一旁静听,目光复杂,却并未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