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扫过天地的浩瀚意念,虽只存在了短短一瞬,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
摄政王府内,萧逐渊与谢清晏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那绝非错觉,也绝非太始那充满恶念的气息可比。那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本源、更…漠然的存在,仿佛人类俯瞰蚁穴,不带丝毫情感。
“你感觉到了吗?”谢清晏的声音有些发紧,她体内的混沌之力在方才那一刻异常活跃,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与吸引?这让她感到不安。
“嗯。”萧逐渊缓缓点头,扶着她手臂的指尖微微用力,“与太始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规则的体现。”他目光深邃地望向西方,“通天之路的缝隙,哪怕只存在片刻,也如同在黑暗的森林里点燃了篝火,终究会引来注视。”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被“注视”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反而如同阴云般笼罩在知情者心头。钦天监的日常奏报中,开始出现“星象紊乱”、“天机晦涩”等语焉不详的记录。苏玉绾从市井间也听到一些零星的传言,说有百姓在夜晚看到西方天际有异光流转,虽很快消失,却引发了小范围的议论。
更令人担忧的是,谢清晏发现,当她尝试动用混沌之力为萧逐渊温养心脉时,那股冥冥中的“视线”似乎会变得更加清晰一些,仿佛对她的力量格外“感兴趣”。这让她不敢再轻易尝试,只能依靠药王谷的常规疗法。
“这力量,或许是一把双刃剑。”谢清晏忧心忡忡地对萧逐渊道,“它帮我弥合了缝隙,但也可能…成了新的坐标。”
萧逐渊沉默片刻,握紧她的手:“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既然无法舍弃,便要学会掌控。至少目前看来,它对你、对我,尚无恶意。”
然而,潜在的威胁并未给他们太多喘息之机。
十日后,边境八百里加急军报传入京城——南疆大军再次异动!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小股部队骚扰,而是陈兵十万于边境线,摆出了进攻姿态!同时,南疆王庭派来使者,言辞倨傲,声称“天象示警,中原有变,南疆为求自保,不得不整军经武”,并隐晦地提出,希望大胤开放更多边贸口岸,降低关税,并割让部分有争议的矿区。
这显然是趁火打劫!他们定然是察觉到了中土顶尖战力(萧逐渊重伤,谢清晏状态不明)的虚弱,以及那莫名出现的“神只注视”可能带来的混乱,想要趁机攫取利益!
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以程昱为首的强硬派主张立刻调兵遣将,予以迎头痛击,绝不能让南疆小觑。而以太傅林文正为首的部分文臣则主张谨慎,认为“天象有异,国内未稳,王爷重伤未愈,不宜大动干戈”,建议派能言善辩之士与南疆周旋,以拖待变。
小皇帝萧启明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争吵,脸色苍白,手指紧张地抠着龙椅扶手。他下意识地看向垂帘后旁听的苏玉绾(代表养病的萧逐渊),又看向一旁沉默不语的谢清晏,眼中充满了依赖与无措。
“陛下,”林文正出列,朗声道,“南疆虽狼子野心,然其言并非全无道理。近日天象确有异常,民间亦有流言。当此多事之秋,一动不如一静。且摄政王殿下身体抱恙,实非开战良机。不若先允其部分边贸之请,暂稳边境,待殿下康复,天象明朗,再作计较。”
“太傅此言差矣!”程昱怒道,“南疆分明是趁人之危!今日割一城,明日让一利,如此下去,国将不国!王爷虽伤,我大胤百万将士犹在!岂能向蛮夷低头?”
双方争执不下,朝堂乱成一团。
萧启明被吵得头昏脑涨,最终只能宣布暂退朝,容后再议。
回到王府,萧逐渊听完苏玉绾和谢清晏的叙述,脸色阴沉。他虽卧床,但对外界局势了如指掌。
“林文正…老了,求稳怕乱。”他淡淡道,“却不知,有些退让,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南疆此次,绝非简单的勒索,背后定有试探之意。若我们示弱,他们下一步,可能就是真正的刀兵相见。”
“可你的身体…”谢清晏担忧道。
“我的身体是一回事,国格是另一回事。”萧逐渊目光坚定,“此战,必须打,而且要打得漂亮,方能震慑宵小,稳定人心。”
他沉吟片刻,对苏玉绾道:“玉绾,你立刻以我的名义,草拟几道手令。一,令北疆镇北侯抽调三万精锐铁骑,星夜南下,陈兵于南疆侧翼,形成夹击之势。二,令兵部即刻清点库府,调配粮草军械,优先供应南线。三,令程昱全权负责此次南疆战事调度,可临机决断,不必事事奏报。”
这是要不顾自身伤势,强行调动国力,准备与南疆一战!
“逐渊!”谢清晏抓住他的手,“北疆铁骑南下,若北境有变…”
“顾不了那么多了。”萧逐渊打断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南疆之患在眼前,且关乎国体民心。北境…暂时还算安稳。必须集中力量,先打掉南疆的嚣张气焰!”
他顿了顿,看向谢清晏,语气放缓:“清晏,我知道你担心我。但有些事,我必须做。这不仅是为了大胤,也是为了…我们。”他目光扫过窗外,“内忧未平(指潜在的太始残念与玄玑真人),外患又至,若再让南疆逞威,人心离散,届时若那‘神只注视’真的带来灾劫,我们拿什么去抵挡?”
谢清晏看着他苍白却坚毅的侧脸,明白了他心中所想。他是在为可能到来的、更大的危机,提前扫清障碍,凝聚力量。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密信:“王爷,幽冥川方向,飞隼传书。”
萧逐渊展开一看,脸色骤然变得难看至极。信是留守幽冥川外围的少量探马所发,上面只有一句话:
“幽冥髓河异动加剧,河中心再现细微空间裂痕,阴煞之气外泄,疑似…与日前天地异象有关!”
果然!通天之路的缝隙并未完全弥合!或者说,因为那“神只注视”的到来,原本被谢清晏强行“缝合”的伤口,又开始不稳定了!
萧逐渊猛地咳嗽起来,咳得撕心裂肺,谢清晏连忙为他抚背,渡入一丝微弱的混沌之力平复他的气息。
他喘着气,看向谢清晏,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清晏,我们可能…没有太多时间了。”
他紧紧握住她的手,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若…若那裂缝再次扩大,若真的有什么东西要过来…告诉我方法。或许…我这具残躯,还能作为最后一道屏障,填补那条缝隙。”
为了阻止可能波及整个天下的灾劫,他已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
谢清晏的泪水瞬间涌出,用力摇头:“不!一定有别的办法!我们好不容易才…”
萧逐渊抬手,轻轻擦去她的眼泪,眼神温柔而坚定:
“清晏,记得我说过吗?守护这江山百姓,是我的责任。若真到了那一刻…为苍生故,虽死…犹荣。”
        摄政王府内,萧逐渊与谢清晏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那绝非错觉,也绝非太始那充满恶念的气息可比。那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本源、更…漠然的存在,仿佛人类俯瞰蚁穴,不带丝毫情感。
“你感觉到了吗?”谢清晏的声音有些发紧,她体内的混沌之力在方才那一刻异常活跃,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与吸引?这让她感到不安。
“嗯。”萧逐渊缓缓点头,扶着她手臂的指尖微微用力,“与太始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规则的体现。”他目光深邃地望向西方,“通天之路的缝隙,哪怕只存在片刻,也如同在黑暗的森林里点燃了篝火,终究会引来注视。”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被“注视”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反而如同阴云般笼罩在知情者心头。钦天监的日常奏报中,开始出现“星象紊乱”、“天机晦涩”等语焉不详的记录。苏玉绾从市井间也听到一些零星的传言,说有百姓在夜晚看到西方天际有异光流转,虽很快消失,却引发了小范围的议论。
更令人担忧的是,谢清晏发现,当她尝试动用混沌之力为萧逐渊温养心脉时,那股冥冥中的“视线”似乎会变得更加清晰一些,仿佛对她的力量格外“感兴趣”。这让她不敢再轻易尝试,只能依靠药王谷的常规疗法。
“这力量,或许是一把双刃剑。”谢清晏忧心忡忡地对萧逐渊道,“它帮我弥合了缝隙,但也可能…成了新的坐标。”
萧逐渊沉默片刻,握紧她的手:“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既然无法舍弃,便要学会掌控。至少目前看来,它对你、对我,尚无恶意。”
然而,潜在的威胁并未给他们太多喘息之机。
十日后,边境八百里加急军报传入京城——南疆大军再次异动!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小股部队骚扰,而是陈兵十万于边境线,摆出了进攻姿态!同时,南疆王庭派来使者,言辞倨傲,声称“天象示警,中原有变,南疆为求自保,不得不整军经武”,并隐晦地提出,希望大胤开放更多边贸口岸,降低关税,并割让部分有争议的矿区。
这显然是趁火打劫!他们定然是察觉到了中土顶尖战力(萧逐渊重伤,谢清晏状态不明)的虚弱,以及那莫名出现的“神只注视”可能带来的混乱,想要趁机攫取利益!
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以程昱为首的强硬派主张立刻调兵遣将,予以迎头痛击,绝不能让南疆小觑。而以太傅林文正为首的部分文臣则主张谨慎,认为“天象有异,国内未稳,王爷重伤未愈,不宜大动干戈”,建议派能言善辩之士与南疆周旋,以拖待变。
小皇帝萧启明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争吵,脸色苍白,手指紧张地抠着龙椅扶手。他下意识地看向垂帘后旁听的苏玉绾(代表养病的萧逐渊),又看向一旁沉默不语的谢清晏,眼中充满了依赖与无措。
“陛下,”林文正出列,朗声道,“南疆虽狼子野心,然其言并非全无道理。近日天象确有异常,民间亦有流言。当此多事之秋,一动不如一静。且摄政王殿下身体抱恙,实非开战良机。不若先允其部分边贸之请,暂稳边境,待殿下康复,天象明朗,再作计较。”
“太傅此言差矣!”程昱怒道,“南疆分明是趁人之危!今日割一城,明日让一利,如此下去,国将不国!王爷虽伤,我大胤百万将士犹在!岂能向蛮夷低头?”
双方争执不下,朝堂乱成一团。
萧启明被吵得头昏脑涨,最终只能宣布暂退朝,容后再议。
回到王府,萧逐渊听完苏玉绾和谢清晏的叙述,脸色阴沉。他虽卧床,但对外界局势了如指掌。
“林文正…老了,求稳怕乱。”他淡淡道,“却不知,有些退让,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南疆此次,绝非简单的勒索,背后定有试探之意。若我们示弱,他们下一步,可能就是真正的刀兵相见。”
“可你的身体…”谢清晏担忧道。
“我的身体是一回事,国格是另一回事。”萧逐渊目光坚定,“此战,必须打,而且要打得漂亮,方能震慑宵小,稳定人心。”
他沉吟片刻,对苏玉绾道:“玉绾,你立刻以我的名义,草拟几道手令。一,令北疆镇北侯抽调三万精锐铁骑,星夜南下,陈兵于南疆侧翼,形成夹击之势。二,令兵部即刻清点库府,调配粮草军械,优先供应南线。三,令程昱全权负责此次南疆战事调度,可临机决断,不必事事奏报。”
这是要不顾自身伤势,强行调动国力,准备与南疆一战!
“逐渊!”谢清晏抓住他的手,“北疆铁骑南下,若北境有变…”
“顾不了那么多了。”萧逐渊打断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南疆之患在眼前,且关乎国体民心。北境…暂时还算安稳。必须集中力量,先打掉南疆的嚣张气焰!”
他顿了顿,看向谢清晏,语气放缓:“清晏,我知道你担心我。但有些事,我必须做。这不仅是为了大胤,也是为了…我们。”他目光扫过窗外,“内忧未平(指潜在的太始残念与玄玑真人),外患又至,若再让南疆逞威,人心离散,届时若那‘神只注视’真的带来灾劫,我们拿什么去抵挡?”
谢清晏看着他苍白却坚毅的侧脸,明白了他心中所想。他是在为可能到来的、更大的危机,提前扫清障碍,凝聚力量。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密信:“王爷,幽冥川方向,飞隼传书。”
萧逐渊展开一看,脸色骤然变得难看至极。信是留守幽冥川外围的少量探马所发,上面只有一句话:
“幽冥髓河异动加剧,河中心再现细微空间裂痕,阴煞之气外泄,疑似…与日前天地异象有关!”
果然!通天之路的缝隙并未完全弥合!或者说,因为那“神只注视”的到来,原本被谢清晏强行“缝合”的伤口,又开始不稳定了!
萧逐渊猛地咳嗽起来,咳得撕心裂肺,谢清晏连忙为他抚背,渡入一丝微弱的混沌之力平复他的气息。
他喘着气,看向谢清晏,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清晏,我们可能…没有太多时间了。”
他紧紧握住她的手,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若…若那裂缝再次扩大,若真的有什么东西要过来…告诉我方法。或许…我这具残躯,还能作为最后一道屏障,填补那条缝隙。”
为了阻止可能波及整个天下的灾劫,他已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
谢清晏的泪水瞬间涌出,用力摇头:“不!一定有别的办法!我们好不容易才…”
萧逐渊抬手,轻轻擦去她的眼泪,眼神温柔而坚定:
“清晏,记得我说过吗?守护这江山百姓,是我的责任。若真到了那一刻…为苍生故,虽死…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