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绒花-《谁还在用现金啊!》

  这又是什么 时代了?

  看起来像一个直播间呀!

  直播间的布置温馨而富有古韵,背景是一幅古色古香的中式屏风,上面绘着淡雅的梅花。

  柔和的暖光灯洒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雅致的氛围,让人感觉格外舒适与放松。

  主播端坐在工作台前,背后的架子上整齐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制作材料与工具,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架子的最上层,几束蚕丝在灯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生丝如瀑,质地坚韧,散发着自然的气息;熟丝则更加细腻,如同云雾般轻盈,仿佛稍一触碰就会飘散。

  旁边的小盒子里,黄铜丝被分类摆放,粗细分明,静静等待着在主播手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她面带微笑,眼神专注而明亮,亲切地和直播间里的观众打着招呼:“欢迎各位朋友来到绒花制作直播间,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见证一朵绒花的诞生。”

  绒花?

  又是非遗技艺!

  工作台一旁的架子上,摆放着几束蚕丝,它们如云雾般轻柔,色泽温润。

  主播拿起一束蚕丝,开始介绍:“这就是制作绒花的主要材料之一——蚕丝,分而生丝和熟丝。

  生丝质地坚韧,适合做大型鸟兽虫鱼制品,像展翅高飞的凤凰、灵动活泼的金鱼,用生丝制作,更能展现出它们的神韵;

  而熟丝柔软细腻,适合做精细花朵造型,比如娇艳欲滴的牡丹、清新淡雅的兰花。”

  说着,她又拿起一卷黄铜丝,“这黄铜丝也分粗丝和细丝,粗丝用于大型造型的捆扎,起稳固作用;细丝则用于精细部位,让绒花更加精致。”

  接着,主播开始了炼丝的步骤。

  她将生蚕丝放入盛有碱水的锅中,随着炉火的加热,碱水开始翻滚,蚕丝在其中逐渐变得洁净。

  主播一边轻轻搅拌,一边讲解:“炼丝这一步可重要了,用碱水煮熟生蚕丝,能除去杂质,让蚕丝变得更加纯净,这样制作出来的绒花颜色才会更鲜亮,质感也更好。

  绒花始于秦朝,《中华古今注》里记载秦始皇就让妃子‘插五色通草苏朵子’,这其中就有绒花的雏形呢。

  到了唐代,绒花更是被列为皇室贡品,唐中宗在立春的时候,会赏赐绒花给侍从迎新春,可见绒花在当时就备受喜爱。”

  炼好丝后,主播将熟绒取出,沥干水分,开始准备染色。

  她面前摆放着一排颜料,色彩斑斓。“接下来就是染色啦,要把熟绒染成各种颜色,才能制作出五彩斑斓的绒花。”

  主播挑选了几种颜料,调配出了鲜艳的色彩,将熟绒放入其中浸泡。

  “绒花在色彩搭配上很有讲究,南方绒花用色大胆鲜艳,像南京绒花,以大红、粉红为主,中绿为辅,再间以黄色点缀,明快富丽,充满活力;北方绒花受宫廷影响,多用正红,其他颜色则比较沉稳。”

  趁着绒花染色的间隙,主播拿起黄铜丝,放在炭火上烧丝。

  “烧丝要用木炭文火,将黄铜丝烧至退火软化,这样在后续制作中,黄铜丝才能更好地塑形。”

  黄铜丝在炭火上渐渐变红,变得柔软可塑。

  染好色的绒花取出晾干后,主播开始劈绒。

  她手法娴熟,将熟绒轻轻分劈出需要的绒量,让每一丝绒都脉络清晰。

  “劈绒这一步需要耐心和细心,绒量的多少、脉络的清晰度,都会影响绒花最终的效果。”

  紧接着是勾条环节,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主播先将劈好的绒放在刷子上刷绒,让绒更加蓬松均匀;然后夹入黄铜丝,再进行剪条、比齐,最后双手反向旋转、搓条,不一会儿,一根绒条就制作完成了。

  “勾条可是个技术活,每一个步骤都要恰到好处,这样制成的绒条才会粗细均匀,形状规整。”

  绒条做好后,主播拿起一根,放在特制的工具上烫绒。

  “根据需要,把绒条烫至扁平,这样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状,比如叶子、花瓣等。”

  只见绒条在工具下逐渐变形,变得扁平而富有质感。

  烫好绒后,主播拿起剪刀,开始打尖,仔细地修剪绒条的末端,让它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

  “打尖能让绒花的造型更加精致,细节之处见真章嘛。”

  最后就是传花环节,这是绒花成型的关键步骤。

  主播将烫好、打好尖的绒条弯曲成各种形状,有的像花瓣,有的似叶片,然后用胶水黏合在一起。

  “绒花的题材造型也很丰富,多取自民间吉祥表述形式。南方绒花有象征‘福寿双全’的佛手、桃和古钱组合;

  北方绒花则会直接用福、禄、寿、喜等文字,或者葫芦、石榴等图案表达祝福。绒花谐音‘荣华’,有着对生活富足顺遂的美好期盼,是富贵文化的象征。

  不同节日和场合佩戴不同绒花还有不同民俗意义,像春节戴聚宝盆造型绒花寓意福寿绵长,婚礼上戴石榴花、‘囍’字花等,寓意‘榴开见子’‘百世连喜’。”

  在主播的巧手下,一朵娇艳的绒花逐渐成型。

  直播间里的观众纷纷发出赞叹,有人留言:

  “原来绒花制作这么复杂,太厉害了!”

  “这绒花也太美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播看着留言,笑着回应:“是啊,绒花制作工艺复杂,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但每一朵绒花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2007年,绒花制作手艺被列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南京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绒花艺人也在不断拓展题材,将绒花与现代时尚结合,像制作出凤冠、禽鸟等多种工艺品,还应用于古装电视剧发饰、时尚杂志,甚至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上也有绒花的身影。”

  看着这朵在指尖绽放的绒花,我不禁感慨万分。

  在这个小小的直播间里,传统的绒花制作工艺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主播通过直播的方式,不仅向大众展示了绒花的制作过程,传播了绒花的历史文化,更让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在未来,绒花这朵绚丽的指尖之花,能够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继续书写它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