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别走》
第一章·黄皮子讨封
村口老槐树裂开第三道缝时,王二柱正蹲在田埂上啃冷窝头。他听见身后传来窸窣响动,回头便见只黄皮子直立着,前爪作揖,黑豆眼泛着幽光。
“大仙,您瞧我像人还是像神?”黄皮子声音尖细,带着槐叶沙沙的颤音。
王二柱啐了口窝头渣子:“像你奶奶个腿儿!滚犊子!”
话音未落,黄皮子突然暴起,前爪狠狠抓过他手腕。三道血痕渗出黑血,王二柱只觉天旋地转,再睁眼时,槐树缝里渗出暗红黏液,田埂上的蚂蚱都翻着白肚皮。
“讨封不成,反遭天谴。”老槐树后转出个戴斗笠的瞎子,手里铜铃叮当作响,“你破了它的道行,它要借你身还魂。”
王二柱刚要骂,瞎子突然掀开斗笠——那竟是张没有眼皮的肉脸,瞳孔缩成针尖大小:“想活命?子时前,把槐树底下埋的铜匣子挖出来。”
第二章·铜匣惊魂
锄头撞上铜匣时,王二柱虎口震得发麻。匣面刻着饕餮纹,缝隙里渗出腥臭黑水。他刚要撬开,背后传来老槐树根爆裂的巨响,三十七根槐须如蛇般缠上他脚踝。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瞎子突然从天而降,铜铃里飞出七张黄符,槐须在符火中蜷缩成灰。王二柱趁机撬开铜匣,里面躺着本泛黄线装书,封皮用朱砂写着《讨封录》。
“这是你祖爷爷的笔记。”瞎子肉脸抽搐着,“王家三代都是‘守封人’,专替黄仙化解讨封劫数。你爹临终前把铜匣埋在这儿,就是防着今天。”
王二柱翻开书页,第一页便画着黄皮子讨封的场景,批注写着:“子时三刻,若遇黄仙作揖,当答‘你像天上文曲星’,如此可保双方平安。”他突然想起自己骂的那句脏话,后颈寒毛直竖。
第三章·借尸还魂
当夜,王二柱梦见黄皮子钻进他祖坟。棺材盖被掀开时,他看见自己爷爷的尸骨上趴着只黄鼠狼,正用前爪拨弄陪葬的铜钱。
“王家小子,你欠我一条命。”黄皮子突然开口,声音竟是瞎子的,“当年你祖爷爷讨封时,说我是‘天上扫把星’,害我百年道行毁于一旦。如今我要借你爷爷的尸骨,重修人形!”
王二柱惊醒时,发现床脚有团湿漉漉的槐叶,叶脉里渗着黑血。他抄起锄头冲向祖坟,却见坟头插着七根槐木钉,钉头系着红绳,红绳另一端拴在瞎子腰间。
“你祖爷爷当年设的局。”瞎子肉脸渗出黑水,“若黄仙讨封不成,便会附身守封人后代。这七根槐木钉,能锁它魂魄七日。”
第四章·七日之约
第三日晌午,王二柱在灶房发现只死鸡。鸡脖子上咬痕细密如针,鸡爪却攥着片槐叶。他刚要喊,听见后院传来“笃笃”声——黄皮子正用前爪敲打水缸,缸面映出他爷爷的脸。
“还剩四日。”瞎子突然出现在门槛,手里铜铃裂成两半,“黄仙每夜附身一只牲口,明日该是人了。”
当夜,村西头传来惨叫。王二柱赶到时,只见王寡妇吊在槐树上,舌头伸得老长,脚边散落着《讨封录》残页。他翻开残页,发现其中一页画着上吊场景,批注写着:“黄仙借尸,必选与守封人有仇者。”
第五章·守封人
第五日清晨,王二柱在祠堂发现祖爷爷牌位下压着张人皮。人皮上绘着经络图,心口处写着“守封人”三字。他突然想起《讨封录》最后几页被撕去的痕迹,后背发凉。
“你祖爷爷当年是黄仙的守封人。”瞎子肉脸开始腐烂,“每代守封人活不过三十七岁,需在死前找到接班人。你爹不愿你重蹈覆辙,才把铜匣埋在槐树下。”
当夜,王二柱梦见自己变成黄皮子,在槐树根里挖洞。洞深处有口棺材,棺材里躺着个没有面皮的尸体,手里攥着半本《讨封录》。
第六章·血祭
第六日正午,王二柱在田埂上挖出七具牲口尸体。每具尸体心口都插着槐木钉,钉头系着红绳。他顺着红绳找到村口老井,井里浮着瞎子的尸体——肉脸完全溃烂,露出森森白骨。
“时辰到了。”黄皮子的声音从井底传来,带着槐叶摩擦的沙沙声,“你祖爷爷当年用七牲血祭封我,今日我要用七守封人后代的血还魂!”
王二柱刚要跑,井口突然伸出槐须缠住他脚踝。他摸到腰间铜匣,想起《讨封录》里记载的血祭之法——需以守封人血脉为引,在子时三刻点燃七根槐木钉。
第七章·讨封逆术
第七日夜,王二柱在祖坟摆开阵法。七根槐木钉插成北斗状,钉头红绳浸着鸡血。他刚要点火,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竟是黄皮子化作的人形,面容与他爷爷一模一样。
“王家小子,你可知讨封的真正代价?”黄仙人形突然裂开,露出满嘴獠牙,“守封人每代都要替黄仙挡劫,你祖爷爷当年说我是扫把星,实则是想让我替他承受天谴!”
槐木钉突然自燃,火光中浮现出王二柱祖爷爷的虚影。老人手持《讨封录》,对黄仙深深作揖:“当年我骗你替我挡劫,如今该还债了。”
第八章·终局
火光吞没黄仙的瞬间,王二柱看见祖爷爷虚影与黄仙合为一体。七根槐木钉化作流星,钉入老槐树根。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时,他发现祖坟里多出个无碑新坟,坟头插着半截铜铃。
《讨封录》最后一页突然显现新字:“守封人守的不是黄仙,是人间与妖界的平衡。每代守封人三十七岁必死,实则是与黄仙共赴轮回。”
王二柱转身时,看见新坟旁站着个戴斗笠的少年。少年手里铜铃与瞎子的一模一样,瞳孔却泛着槐叶般的幽光。
“大仙,您瞧我像人还是像神?”少年突然作揖,声音带着槐叶沙沙的颤音。
王二柱摸了摸心口的人皮烙印,想起《讨封录》里那句被红笔圈住的批注:“若遇守封人后代讨封,当答‘你像天上守封星’。”
“你像天上守封星。”他话音刚落,少年突然化作黄雾钻入新坟。坟头铜铃无风自动,叮当声里传来瞎子当年的冷笑:“王家小子,这局你祖爷爷设了百年,如今才刚开始。”
后记·守封星
三年后,有人在长白山见过王二柱。他背着铜匣,带着个戴斗笠的少年,专给讨封的黄仙指路。有人说他成了新的守封人,也有人说他早已被黄仙附身。但每当子夜三刻,总有人听见铜铃响过七声,接着是句沙哑的咒语:
“大仙别走,守封星在此。”
------
核心设定
? 讨封劫数:黄仙每百年需向人讨封,若得善言可修人形,若遇恶语则道行尽毁
? 守封人:专替黄仙化解劫数的家族,每代活不过三十七岁,需在死前找到接班人
? 血祭之法:以守封人血脉为引,点燃七根槐木钉可封印黄仙魂魄
伏笔线
1. 瞎子真实身份是王二柱祖爷爷的守封人
2. 铜匣里藏着王家三代守封人的记忆
3. 黄仙借尸还魂需集齐七守封人后代的血
主题深化
? 存在主义困境:当命运被设定为百年轮回的棋子,人如何寻找自我救赎
? 伦理悖论:守封人守护的究竟是人间秩序,还是黄仙的自由意志
? 轮回隐喻:讨封与守封的千年博弈,实为天道对生灵的考验
------
这篇以东北民俗为背景的悬疑小说,重构了“讨封”传说,将其升华为对存在与自由的哲学探讨。故事通过七日轮回与血祭阵法,展现人类在宿命与抗争中的永恒挣扎。
第一章·黄皮子讨封
村口老槐树裂开第三道缝时,王二柱正蹲在田埂上啃冷窝头。他听见身后传来窸窣响动,回头便见只黄皮子直立着,前爪作揖,黑豆眼泛着幽光。
“大仙,您瞧我像人还是像神?”黄皮子声音尖细,带着槐叶沙沙的颤音。
王二柱啐了口窝头渣子:“像你奶奶个腿儿!滚犊子!”
话音未落,黄皮子突然暴起,前爪狠狠抓过他手腕。三道血痕渗出黑血,王二柱只觉天旋地转,再睁眼时,槐树缝里渗出暗红黏液,田埂上的蚂蚱都翻着白肚皮。
“讨封不成,反遭天谴。”老槐树后转出个戴斗笠的瞎子,手里铜铃叮当作响,“你破了它的道行,它要借你身还魂。”
王二柱刚要骂,瞎子突然掀开斗笠——那竟是张没有眼皮的肉脸,瞳孔缩成针尖大小:“想活命?子时前,把槐树底下埋的铜匣子挖出来。”
第二章·铜匣惊魂
锄头撞上铜匣时,王二柱虎口震得发麻。匣面刻着饕餮纹,缝隙里渗出腥臭黑水。他刚要撬开,背后传来老槐树根爆裂的巨响,三十七根槐须如蛇般缠上他脚踝。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瞎子突然从天而降,铜铃里飞出七张黄符,槐须在符火中蜷缩成灰。王二柱趁机撬开铜匣,里面躺着本泛黄线装书,封皮用朱砂写着《讨封录》。
“这是你祖爷爷的笔记。”瞎子肉脸抽搐着,“王家三代都是‘守封人’,专替黄仙化解讨封劫数。你爹临终前把铜匣埋在这儿,就是防着今天。”
王二柱翻开书页,第一页便画着黄皮子讨封的场景,批注写着:“子时三刻,若遇黄仙作揖,当答‘你像天上文曲星’,如此可保双方平安。”他突然想起自己骂的那句脏话,后颈寒毛直竖。
第三章·借尸还魂
当夜,王二柱梦见黄皮子钻进他祖坟。棺材盖被掀开时,他看见自己爷爷的尸骨上趴着只黄鼠狼,正用前爪拨弄陪葬的铜钱。
“王家小子,你欠我一条命。”黄皮子突然开口,声音竟是瞎子的,“当年你祖爷爷讨封时,说我是‘天上扫把星’,害我百年道行毁于一旦。如今我要借你爷爷的尸骨,重修人形!”
王二柱惊醒时,发现床脚有团湿漉漉的槐叶,叶脉里渗着黑血。他抄起锄头冲向祖坟,却见坟头插着七根槐木钉,钉头系着红绳,红绳另一端拴在瞎子腰间。
“你祖爷爷当年设的局。”瞎子肉脸渗出黑水,“若黄仙讨封不成,便会附身守封人后代。这七根槐木钉,能锁它魂魄七日。”
第四章·七日之约
第三日晌午,王二柱在灶房发现只死鸡。鸡脖子上咬痕细密如针,鸡爪却攥着片槐叶。他刚要喊,听见后院传来“笃笃”声——黄皮子正用前爪敲打水缸,缸面映出他爷爷的脸。
“还剩四日。”瞎子突然出现在门槛,手里铜铃裂成两半,“黄仙每夜附身一只牲口,明日该是人了。”
当夜,村西头传来惨叫。王二柱赶到时,只见王寡妇吊在槐树上,舌头伸得老长,脚边散落着《讨封录》残页。他翻开残页,发现其中一页画着上吊场景,批注写着:“黄仙借尸,必选与守封人有仇者。”
第五章·守封人
第五日清晨,王二柱在祠堂发现祖爷爷牌位下压着张人皮。人皮上绘着经络图,心口处写着“守封人”三字。他突然想起《讨封录》最后几页被撕去的痕迹,后背发凉。
“你祖爷爷当年是黄仙的守封人。”瞎子肉脸开始腐烂,“每代守封人活不过三十七岁,需在死前找到接班人。你爹不愿你重蹈覆辙,才把铜匣埋在槐树下。”
当夜,王二柱梦见自己变成黄皮子,在槐树根里挖洞。洞深处有口棺材,棺材里躺着个没有面皮的尸体,手里攥着半本《讨封录》。
第六章·血祭
第六日正午,王二柱在田埂上挖出七具牲口尸体。每具尸体心口都插着槐木钉,钉头系着红绳。他顺着红绳找到村口老井,井里浮着瞎子的尸体——肉脸完全溃烂,露出森森白骨。
“时辰到了。”黄皮子的声音从井底传来,带着槐叶摩擦的沙沙声,“你祖爷爷当年用七牲血祭封我,今日我要用七守封人后代的血还魂!”
王二柱刚要跑,井口突然伸出槐须缠住他脚踝。他摸到腰间铜匣,想起《讨封录》里记载的血祭之法——需以守封人血脉为引,在子时三刻点燃七根槐木钉。
第七章·讨封逆术
第七日夜,王二柱在祖坟摆开阵法。七根槐木钉插成北斗状,钉头红绳浸着鸡血。他刚要点火,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竟是黄皮子化作的人形,面容与他爷爷一模一样。
“王家小子,你可知讨封的真正代价?”黄仙人形突然裂开,露出满嘴獠牙,“守封人每代都要替黄仙挡劫,你祖爷爷当年说我是扫把星,实则是想让我替他承受天谴!”
槐木钉突然自燃,火光中浮现出王二柱祖爷爷的虚影。老人手持《讨封录》,对黄仙深深作揖:“当年我骗你替我挡劫,如今该还债了。”
第八章·终局
火光吞没黄仙的瞬间,王二柱看见祖爷爷虚影与黄仙合为一体。七根槐木钉化作流星,钉入老槐树根。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时,他发现祖坟里多出个无碑新坟,坟头插着半截铜铃。
《讨封录》最后一页突然显现新字:“守封人守的不是黄仙,是人间与妖界的平衡。每代守封人三十七岁必死,实则是与黄仙共赴轮回。”
王二柱转身时,看见新坟旁站着个戴斗笠的少年。少年手里铜铃与瞎子的一模一样,瞳孔却泛着槐叶般的幽光。
“大仙,您瞧我像人还是像神?”少年突然作揖,声音带着槐叶沙沙的颤音。
王二柱摸了摸心口的人皮烙印,想起《讨封录》里那句被红笔圈住的批注:“若遇守封人后代讨封,当答‘你像天上守封星’。”
“你像天上守封星。”他话音刚落,少年突然化作黄雾钻入新坟。坟头铜铃无风自动,叮当声里传来瞎子当年的冷笑:“王家小子,这局你祖爷爷设了百年,如今才刚开始。”
后记·守封星
三年后,有人在长白山见过王二柱。他背着铜匣,带着个戴斗笠的少年,专给讨封的黄仙指路。有人说他成了新的守封人,也有人说他早已被黄仙附身。但每当子夜三刻,总有人听见铜铃响过七声,接着是句沙哑的咒语:
“大仙别走,守封星在此。”
------
核心设定
? 讨封劫数:黄仙每百年需向人讨封,若得善言可修人形,若遇恶语则道行尽毁
? 守封人:专替黄仙化解劫数的家族,每代活不过三十七岁,需在死前找到接班人
? 血祭之法:以守封人血脉为引,点燃七根槐木钉可封印黄仙魂魄
伏笔线
1. 瞎子真实身份是王二柱祖爷爷的守封人
2. 铜匣里藏着王家三代守封人的记忆
3. 黄仙借尸还魂需集齐七守封人后代的血
主题深化
? 存在主义困境:当命运被设定为百年轮回的棋子,人如何寻找自我救赎
? 伦理悖论:守封人守护的究竟是人间秩序,还是黄仙的自由意志
? 轮回隐喻:讨封与守封的千年博弈,实为天道对生灵的考验
------
这篇以东北民俗为背景的悬疑小说,重构了“讨封”传说,将其升华为对存在与自由的哲学探讨。故事通过七日轮回与血祭阵法,展现人类在宿命与抗争中的永恒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