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无龄
第一章:生死簿上的错
孟婆汤摊前,第七个鬼魂摔了碗。
“我不喝!”穿校服的少年踢翻汤锅,汤水溅在青石板上,“我才十七,凭什么死?”
孟婆叹了口气,翻开生死簿:“李小川,寿终十七,溺亡于城南河。”
“放屁!”少年攥紧拳头,“我昨天还在网吧打游戏,怎么可能……”
话音未落,远处飘来锁链声。黑白无常拖着个老妪走来,老妪的寿衣上沾着血,手里却攥着块糖。
“妈?”少年愣住,“你怎么……”
老妪眯眼笑了:“小川啊,妈来陪你。”她晃了晃糖,“你最爱吃的麦芽糖,妈排了半小时队买的……”
第二章:忘川河的倒影
黄泉路上,老妪和少年并排走着。
“妈,你多大岁数?”少年问。
“八十三。”老妪咳嗽着说,“昨儿摔了一跤,就……就来了。”
少年盯着她的脚:“可你鞋没湿。”
老妪低头,发现自己的布鞋干爽如新,而少年的球鞋还滴着水——他分明是溺死的。
“怪事……”老妪嘟囔,“黄泉路上,咋还分老少?”
话音未落,前方突然传来哭声。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跪在奈何桥边,手里攥着张诊断书:“我才四十……肝癌晚期……”
老妪凑过去看,诊断书上的名字却让她瞳孔骤缩——赵秀兰,八十三岁。
第三章:三生石的谎言
三生石前,老妪和少年同时伸手。
石面泛起涟漪,映出两段截然不同的画面——
老妪的画面里,她是个穿旗袍的少女,站在药铺前抓药,柜台后坐着个戴眼镜的男人:“秀兰,这药能缓你的肺痨,但……但活不过四十。”
少年的画面里,他是个穿军装的青年,举着枪冲向火海,身后传来女人的尖叫:“小川!别去!”
“这……这不是我!”老妪踉跄后退。
“也不是我!”少年脸色惨白。
黑白无常突然现身,铁链哗啦作响:“错啦!全错啦!你们拿的是别人的命数!”
第四章:阎罗殿的审判
阎罗殿内,判官笔在生死簿上狂草。
“赵秀兰,本应寿终四十,因误食孟婆汤多活四十三年;李小川,本应寿终八十,因救火早亡六十三年。”判官抬头,“二人命数互换,乃地府失职。”
老妪和少年对视一眼,同时开口:“那我们能换回来吗?”
判官冷笑:“黄泉路上无老少,命数既定,岂容更改?”
“可我们不想死!”少年攥紧拳头,“我还没考上大学,还没……”
“我也没活够!”老妪抹泪,“我孙子还没结婚,我还没……”
判官一拍惊堂木:“来人!将二人押往轮回井,按原命数投胎!”
第五章:逆流的忘川
忘川河畔,老妪和少年被铁链锁着。
“妈,我怕……”少年声音发抖。
“别怕。”老妪突然咬断铁链,将少年护在身后,“地府不公,咱不认!”
黑白无常举着锁魂钩扑来,老妪却抓起一把河沙撒向他们——沙粒化作金光,将无常逼退。
“你……你怎么会这手?”判官惊愕。
老妪笑了:“四十年前,我是个道士的徒弟,这手‘金光咒’,我练了十年。”
少年瞪大眼:“那您刚才……”
“刚才装傻,是为了套话。”老妪扯下寿衣,露出里面的道袍,“地府错了六十年,该还我们一个公道!”
第六章:命数的反转
阎罗殿内,判官笔突然断裂。
“报……报告阎王!”鬼差冲进来,“人间有变!李小川救火时烧毁的化工厂,藏着地府的‘命数盘’,如今被雷劈中,所有错乱的命数正在恢复!”
老妪和少年身上的铁链“当啷”落地。
“这……”判官擦汗,“二位……可否容地府弥补?”
老妪挑眉:“怎么弥补?”
判官挥手,生死簿上泛起金光:“赵秀兰,增寿四十年;李小川,增寿六十年。但……但你们需留在地府,做十年引魂使,将错乱的魂魄送回正途。”
少年犹豫:“十年……太久了吗?”
老妪却笑了:“不久。六十年前,我就该死;六十年后,我还能多活四十年。这买卖,划算。”
第七章:引魂使的岁月
十年间,老妪和少年成了地府的传奇。
他们送过因车祸早亡的孩童回阳间,也拦过该死却偷生的贪官下地狱。老妪的道术和少年的冲劲,让无数错乱的命数归位。
“妈,今天那个老太太……”少年指了指远处,“她本该三年前死,却因儿子孝顺多活了三年。”
老妪摇头:“孝顺不是错,错的是地府没算准人心。”她掏出一块糖,“走,给她送碗孟婆汤,下辈子投个好人家。”
少年接过糖,突然问:“妈,你说黄泉路上真没老少吗?”
老妪笑了:“有。但老少不是岁数,是心。心死了,活一百岁也是鬼;心活着,死一岁也是人。”
第八章:归途与新生
十年期满,阎罗殿内金光大盛。
“赵秀兰、李小川,命数已正,可归阳间。”判官递来两枚玉牌,“但……但你们需忘记地府之事。”
老妪和少年对视一眼,同时捏碎玉牌:“不记也罢。阳间的日子,我们自己过。”
再睁眼时,他们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老妪的肺痨好了,少年的溺水症也消失了。窗外,春日的阳光洒在梧桐树上,像撒了一把金粉。
“妈……”少年突然开口,“我们……我们是不是做了一场很长的梦?”
老妪摸了摸他的头:“是梦也好,不是梦也罢。重要的是,咱们还活着。”
她从口袋里摸出块糖,塞进少年手里:“吃吧,甜着。”
少年咬开糖,麦芽的香气在嘴里散开。他忽然想起黄泉路上的那碗孟婆汤——原来最甜的,从来不是忘却,而是记得。
------
第一章:生死簿上的错
孟婆汤摊前,第七个鬼魂摔了碗。
“我不喝!”穿校服的少年踢翻汤锅,汤水溅在青石板上,“我才十七,凭什么死?”
孟婆叹了口气,翻开生死簿:“李小川,寿终十七,溺亡于城南河。”
“放屁!”少年攥紧拳头,“我昨天还在网吧打游戏,怎么可能……”
话音未落,远处飘来锁链声。黑白无常拖着个老妪走来,老妪的寿衣上沾着血,手里却攥着块糖。
“妈?”少年愣住,“你怎么……”
老妪眯眼笑了:“小川啊,妈来陪你。”她晃了晃糖,“你最爱吃的麦芽糖,妈排了半小时队买的……”
第二章:忘川河的倒影
黄泉路上,老妪和少年并排走着。
“妈,你多大岁数?”少年问。
“八十三。”老妪咳嗽着说,“昨儿摔了一跤,就……就来了。”
少年盯着她的脚:“可你鞋没湿。”
老妪低头,发现自己的布鞋干爽如新,而少年的球鞋还滴着水——他分明是溺死的。
“怪事……”老妪嘟囔,“黄泉路上,咋还分老少?”
话音未落,前方突然传来哭声。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跪在奈何桥边,手里攥着张诊断书:“我才四十……肝癌晚期……”
老妪凑过去看,诊断书上的名字却让她瞳孔骤缩——赵秀兰,八十三岁。
第三章:三生石的谎言
三生石前,老妪和少年同时伸手。
石面泛起涟漪,映出两段截然不同的画面——
老妪的画面里,她是个穿旗袍的少女,站在药铺前抓药,柜台后坐着个戴眼镜的男人:“秀兰,这药能缓你的肺痨,但……但活不过四十。”
少年的画面里,他是个穿军装的青年,举着枪冲向火海,身后传来女人的尖叫:“小川!别去!”
“这……这不是我!”老妪踉跄后退。
“也不是我!”少年脸色惨白。
黑白无常突然现身,铁链哗啦作响:“错啦!全错啦!你们拿的是别人的命数!”
第四章:阎罗殿的审判
阎罗殿内,判官笔在生死簿上狂草。
“赵秀兰,本应寿终四十,因误食孟婆汤多活四十三年;李小川,本应寿终八十,因救火早亡六十三年。”判官抬头,“二人命数互换,乃地府失职。”
老妪和少年对视一眼,同时开口:“那我们能换回来吗?”
判官冷笑:“黄泉路上无老少,命数既定,岂容更改?”
“可我们不想死!”少年攥紧拳头,“我还没考上大学,还没……”
“我也没活够!”老妪抹泪,“我孙子还没结婚,我还没……”
判官一拍惊堂木:“来人!将二人押往轮回井,按原命数投胎!”
第五章:逆流的忘川
忘川河畔,老妪和少年被铁链锁着。
“妈,我怕……”少年声音发抖。
“别怕。”老妪突然咬断铁链,将少年护在身后,“地府不公,咱不认!”
黑白无常举着锁魂钩扑来,老妪却抓起一把河沙撒向他们——沙粒化作金光,将无常逼退。
“你……你怎么会这手?”判官惊愕。
老妪笑了:“四十年前,我是个道士的徒弟,这手‘金光咒’,我练了十年。”
少年瞪大眼:“那您刚才……”
“刚才装傻,是为了套话。”老妪扯下寿衣,露出里面的道袍,“地府错了六十年,该还我们一个公道!”
第六章:命数的反转
阎罗殿内,判官笔突然断裂。
“报……报告阎王!”鬼差冲进来,“人间有变!李小川救火时烧毁的化工厂,藏着地府的‘命数盘’,如今被雷劈中,所有错乱的命数正在恢复!”
老妪和少年身上的铁链“当啷”落地。
“这……”判官擦汗,“二位……可否容地府弥补?”
老妪挑眉:“怎么弥补?”
判官挥手,生死簿上泛起金光:“赵秀兰,增寿四十年;李小川,增寿六十年。但……但你们需留在地府,做十年引魂使,将错乱的魂魄送回正途。”
少年犹豫:“十年……太久了吗?”
老妪却笑了:“不久。六十年前,我就该死;六十年后,我还能多活四十年。这买卖,划算。”
第七章:引魂使的岁月
十年间,老妪和少年成了地府的传奇。
他们送过因车祸早亡的孩童回阳间,也拦过该死却偷生的贪官下地狱。老妪的道术和少年的冲劲,让无数错乱的命数归位。
“妈,今天那个老太太……”少年指了指远处,“她本该三年前死,却因儿子孝顺多活了三年。”
老妪摇头:“孝顺不是错,错的是地府没算准人心。”她掏出一块糖,“走,给她送碗孟婆汤,下辈子投个好人家。”
少年接过糖,突然问:“妈,你说黄泉路上真没老少吗?”
老妪笑了:“有。但老少不是岁数,是心。心死了,活一百岁也是鬼;心活着,死一岁也是人。”
第八章:归途与新生
十年期满,阎罗殿内金光大盛。
“赵秀兰、李小川,命数已正,可归阳间。”判官递来两枚玉牌,“但……但你们需忘记地府之事。”
老妪和少年对视一眼,同时捏碎玉牌:“不记也罢。阳间的日子,我们自己过。”
再睁眼时,他们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老妪的肺痨好了,少年的溺水症也消失了。窗外,春日的阳光洒在梧桐树上,像撒了一把金粉。
“妈……”少年突然开口,“我们……我们是不是做了一场很长的梦?”
老妪摸了摸他的头:“是梦也好,不是梦也罢。重要的是,咱们还活着。”
她从口袋里摸出块糖,塞进少年手里:“吃吧,甜着。”
少年咬开糖,麦芽的香气在嘴里散开。他忽然想起黄泉路上的那碗孟婆汤——原来最甜的,从来不是忘却,而是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