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谋定而后动-《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

  山东军区指挥部里墙上地图前,只有刘川、聂政委、许友、王安四人。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刘川点在地图上两个相距不远的点,那里标注着鬼子独立混成第七旅团和第八旅团的驻防位置,这两个旅团像楔子一样,卡在鲁西南与鲁西北尚未完全连通的要害地带,严重阻碍了根据地的扩大。

  “不能再小打小闹了。”刘川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拔几个据点,歼敌一个大队,已经动摇不了鬼子的根本,岗村宁次和土桥一次现在学乖了,缩在乌龟壳里跟我们拼消耗。我们必须下一剂猛药,打一个能真正改变山东战局的大仗,”

  聂政委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目标是吃掉这两个旅团?胃口是不是太大了点?这可是硬碰硬的攻坚战,鬼子有坚固工事,火力占优,我们即便能赢,恐怕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副司令员许友盯着地图:“政委的担心有道理,但这两个旅团位置太关键,拿下来鲁西南和鲁西北就能连成一片,咱们的战略回旋余地就大多了,关键是怎么打?”

  参谋长王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快速勾勒着:“硬攻肯定不行,我看还是得调动敌人,让他们离开坚固工事,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刘川赞许地看了王安一眼:“对,不能去啃硬骨头,要把骨头引出来敲碎,”他拿起木棍,指向地图:“你们看,第七旅团驻守的张店,是交通枢纽;第八旅团驻守的周村,是物资囤积点,两者互为犄角,增援便利,如果我们只打其中一个,另一个必定来救,很容易打成僵持。”

  “那司令员的意思是?”许友追问。

  “两个一起打,”刘川语出惊人,但随即解释道:“但不是真的同时强攻两个据点,我们要造成同时猛攻两个点的假象,而且要让鬼子觉得,我们是因为‘贪心’,才犯了分兵的大忌,”

  他详细阐述自己的构想:“命令李云龙第一旅,集中全部兵力,配属部分炮兵,大张旗鼓地做出强攻张店的姿态,攻势要猛,摆出不惜一切代价的架势,命令丁伟第二旅,同样摆开强攻周村的阵势,同样要打得热闹,把鬼子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这两个点上,”

  聂政委若有所思:“这是……声东击东?但实际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让鬼子判断我军主力被牵制在张店和周村,”刘川眼中闪着锐利:“然后,我们的真正杀招,”他划向两据点之间的一片相对开阔的丘陵地带:“在这里,命令张大彪第三旅、梁中玉第四旅装甲突击主力、陈联第五旅骑兵团,组成快速突击兵团,由我指挥,秘密集结于此地,”

  许友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当张店和周村打得很急时,鬼子上级很可能会命令其中一个旅团出动,增援另一个,或者鬼子自己也会寻求靠拢,只要他们离开巢穴,走到这片开阔地……”

  “没错,”刘川一拳砸在地图上:“这里就是他们的坟场,我们的突击兵团将以装甲部队为先锋,骑兵侧翼迂回,步兵跟进围歼,在野战中彻底吃掉他出来增援的这个旅团,打掉一个,另一个就成了孤军,我们再回过头集中兵力收拾它,”

  王安快速推演着:“计划很大胆,但风险也高。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李云龙和丁伟的佯攻必须逼真,要能真正吸住鬼子,不能让他们看出破绽;二是突击兵团的隐蔽和出击时机必须恰到好处,快、准、狠,”

  刘川点点头:“所以,细节至关重要,通讯要绝对保密,部队调动要利用夜色掩护,告诉李云龙和丁伟,仗要打得像真的一样,甚至可以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绝不能露馅,告诉张大彪、梁中玉、陈联,给我把刀磨快了,耐心等着,”

  “如果鬼子就是不出来呢?”聂政委提出最坏的可能。

  刘川冷笑一声:“那就变佯攻为主攻,只要他们有一个旅团被我们打得快撑不住了,另一个还能坐得住吗?除非土桥一次能眼睁睁看着我们各个击破,只要他动,我们就赢了七分,”

  战略决心已定,命令以绝密形式下达至各旅。

  李云龙接到命令,瞪着眼睛对政委周恒说:“老周,看见没?司令员这是要玩一票大的,让咱们当主角唱大戏吸引鬼子,告诉黄志勇、邢志国、王喜奎,都给我把家底亮出来,炮弹别省着,朝着张店外围工事猛轰,步兵轮番冲击,气势要做足,”

  丁伟则更加细致地部署:“杨志团主攻,贺炎团策应,刘胜利的炮兵团给我把周村变成火海,但告诉部队,注意攻击节奏,保留预备队,我们的目的是牵制,不是真的拼光老本,”

  而在预定战场区域,张大彪、梁中玉、陈联的部队利用复杂地形和夜间机动,悄无声息地完成了集结和隐蔽。战士们摩拳擦掌,都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大战前的紧张气氛笼罩着整个山东军区。所有人都明白,这一仗的胜负,将直接决定未来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格局。

  刘川站在指挥部外,望着张店和周村的方向,一切准备就绪,陷阱已经布下,现在就等着猎物,按着他预想的剧本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