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室里地图已经被各种颜色的铅笔标记,刘川、韩楚、聂政委以及刚刚被紧急召来的李云龙、丁伟、张大彪、梁中玉等即将北上的将领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摊开的正是那份关于关东军近百万兵力和三道严密防线的情报摘要。
李云龙拧着眉头:“司令员,政委,这情报属实吗?近百万?三道乌龟壳?咱们这十几万人过去,不够给人家塞牙缝的啊,”
丁伟相对冷静,但细微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老李话糙理不糙。司令员,如果情报准确,那么我们原先设想的,集中力量从一个方向猛扑过去的方案,风险极大。很可能一头撞在敌人最坚硬的防线上,碰得头破血流,甚至被敌人后续部队包了饺子。”
张大彪闷声道:“硬冲肯定不行,咱们这点家底经不起消耗。得想个巧办法。”
韩楚接过话头:“巧办法,敌人摆明了重兵布防辽西走廊,就等着我们从陆路过去。山海关一线,必然是铁板一块。我们如果只走陆路,正中鬼子下怀。”
刘川一直听着部下们的争论,直到这时,他才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李云龙和丁伟脸上:“你们都说得对,硬闯不行,单走一路风险太大。所以,我和政委、韩副司令反复研究,决定改变策略。”他点向地图上的两个点,“我们分两路进入东北,”
“分两路?”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对,”刘川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第一路,也是最主要、最隐蔽的一路,走海路,从我们胶东半岛的烟台、龙口等港口秘密登船,利用夜间掩护,横渡渤海,在辽东半岛东南岸,靠近朝鲜边境的庄河、大东沟一带登陆,然后,迅速向东北内陆的通化、辑安地区挺进,”
他此话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吸气声。李云龙眼睛瞪得像铜铃:“走海路?司令员,这……这太冒险了吧,咱们的队伍大多是旱鸭子,这茫茫大海上,万一碰到鬼子军舰,那可就是活靶子啊,”
聂政委接口道:“风险确实存在,但收益也可能最大。正因为敌人认为我们缺乏渡海能力,必然会认为海路是我们的软肋,从而放松对辽东沿海,特别是靠近朝鲜方向的警戒。这里距离敌人重兵布防的辽西和沈阳核心区较远,属于其防御体系的相对薄弱环节。我们突然从这里登陆,可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直插其侧后,”
韩楚的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补充道:“更重要的是,通化、辑安一带是长白山余脉,山高林密,便于我们初期隐蔽和立足。而且,据抗联同志传来的最新情报,这一带的伪满军兵力相对空虚,战斗力也较弱。我们登陆后,可以迅速与在这一带活动的抗联部队取得联系,获得支援。”
刘川点点头,手指接着移向地图上的另一个点:“第二路,走陆路。但这一路,不是主攻,是佯动,是疑兵,”他的手指划向山海关方向,“这一路由部分步兵和骑兵组成,大张旗鼓,做出要从山海关强行突入东北的姿态。你们的任务,不是真的去硬闯山海关那块铁板,而是要把关东军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辽西走廊,要让他们以为,我们的主力就是要从这里进去,要让他们把兵力、物资,源源不断地调往锦州、山海关一线,”
丁伟立刻明白了过来,他抚掌道:“妙啊,司令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陆路佯动吸引鬼子主力,海路主力直插其软肋,这样,我们登陆的部队压力就会小很多,站稳脚跟的机会也大得多,”
李云龙也反应过来:“这主意好,司令员,这陆路佯动的任务交给我们一旅吧,我保证把动静闹得大大的,让鬼子以为咱们都要从他那山海关过去,”
刘川看着李云龙,摇了摇头,语气不容置疑:“不,老李,你的任务更重要。你的一旅,作为海路登陆的先头部队,第一批出发,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在辽东海岸撕开一个口子,建立稳固的登陆场,掩护后续部队和重装备上岸,有没有信心?”
李云龙先是一愣,随即胸膛一挺,脸上露出了那种遇到硬仗时特有的兴奋神情:“有,司令员放心,我老李保证把登陆场拿下来,就是用人堆,也给你堆出一个桥头堡,”
“我不要你用人堆,”刘川厉声道:“我要你动脑子,登陆作战我们没经验,要多想困难,多准备预案,船只、导航、敌岸火力、滩头障碍,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是,明白了,”李云龙收敛了笑容,郑重答道。
刘川又看向丁伟和张大彪:“老丁,你的二旅紧随一旅之后登陆,上岸后向通化方向迅猛穿插,扩大战果。大彪,你的三旅作为海路第三梯队,同时也要分出一部加强陆路佯动部队,增强声势。”最后他看向梁中玉:“老梁,你的坦克团,拆分开,部分轻型坦克随海运先头部队尝试登陆,重型坦克和大部分车辆,等待登陆场巩固后再运输。步坦协同是生命线,你们装甲旅要提前和步兵做好磨合。”
安排完任务,刘川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同志们,兵分两路,风险与机遇并存。海路是奇兵,贵在神速隐蔽;陆路是正兵,重在造势惑敌。两路大军,最终要在东北内陆,指定地点汇合,”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一个圆圈——“通化附近地区,具体汇合地点,根据后续敌情和进展再定。无线电静默期间,以事先约定的信号和交通员联络。”
他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此次行动,关乎党中央‘向北发展’战略的成败,关乎我们十几万战士的身家性命,任何一路出了问题,都可能满盘皆输,我要你们记住,从现在起,你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最终在东北的黑土地上站稳脚跟,明白吗?”
“明白,”所有将领齐声。
会议结束后,众人领命而去,开始准备。李云龙拉着丁伟和张大彪,一边走一边已经开始嘀咕登陆后的战术细节。韩楚则和王安参谋长留在作战室,开始细化两路行军的具体路线、时间表和联络方案。
刘川站在地图前,一路明一路暗。这步险棋究竟能否瞒过关东军?李云龙的船队能否安全抵达?这一切充满了未知。
李云龙拧着眉头:“司令员,政委,这情报属实吗?近百万?三道乌龟壳?咱们这十几万人过去,不够给人家塞牙缝的啊,”
丁伟相对冷静,但细微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老李话糙理不糙。司令员,如果情报准确,那么我们原先设想的,集中力量从一个方向猛扑过去的方案,风险极大。很可能一头撞在敌人最坚硬的防线上,碰得头破血流,甚至被敌人后续部队包了饺子。”
张大彪闷声道:“硬冲肯定不行,咱们这点家底经不起消耗。得想个巧办法。”
韩楚接过话头:“巧办法,敌人摆明了重兵布防辽西走廊,就等着我们从陆路过去。山海关一线,必然是铁板一块。我们如果只走陆路,正中鬼子下怀。”
刘川一直听着部下们的争论,直到这时,他才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李云龙和丁伟脸上:“你们都说得对,硬闯不行,单走一路风险太大。所以,我和政委、韩副司令反复研究,决定改变策略。”他点向地图上的两个点,“我们分两路进入东北,”
“分两路?”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对,”刘川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第一路,也是最主要、最隐蔽的一路,走海路,从我们胶东半岛的烟台、龙口等港口秘密登船,利用夜间掩护,横渡渤海,在辽东半岛东南岸,靠近朝鲜边境的庄河、大东沟一带登陆,然后,迅速向东北内陆的通化、辑安地区挺进,”
他此话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吸气声。李云龙眼睛瞪得像铜铃:“走海路?司令员,这……这太冒险了吧,咱们的队伍大多是旱鸭子,这茫茫大海上,万一碰到鬼子军舰,那可就是活靶子啊,”
聂政委接口道:“风险确实存在,但收益也可能最大。正因为敌人认为我们缺乏渡海能力,必然会认为海路是我们的软肋,从而放松对辽东沿海,特别是靠近朝鲜方向的警戒。这里距离敌人重兵布防的辽西和沈阳核心区较远,属于其防御体系的相对薄弱环节。我们突然从这里登陆,可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直插其侧后,”
韩楚的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补充道:“更重要的是,通化、辑安一带是长白山余脉,山高林密,便于我们初期隐蔽和立足。而且,据抗联同志传来的最新情报,这一带的伪满军兵力相对空虚,战斗力也较弱。我们登陆后,可以迅速与在这一带活动的抗联部队取得联系,获得支援。”
刘川点点头,手指接着移向地图上的另一个点:“第二路,走陆路。但这一路,不是主攻,是佯动,是疑兵,”他的手指划向山海关方向,“这一路由部分步兵和骑兵组成,大张旗鼓,做出要从山海关强行突入东北的姿态。你们的任务,不是真的去硬闯山海关那块铁板,而是要把关东军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辽西走廊,要让他们以为,我们的主力就是要从这里进去,要让他们把兵力、物资,源源不断地调往锦州、山海关一线,”
丁伟立刻明白了过来,他抚掌道:“妙啊,司令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陆路佯动吸引鬼子主力,海路主力直插其软肋,这样,我们登陆的部队压力就会小很多,站稳脚跟的机会也大得多,”
李云龙也反应过来:“这主意好,司令员,这陆路佯动的任务交给我们一旅吧,我保证把动静闹得大大的,让鬼子以为咱们都要从他那山海关过去,”
刘川看着李云龙,摇了摇头,语气不容置疑:“不,老李,你的任务更重要。你的一旅,作为海路登陆的先头部队,第一批出发,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在辽东海岸撕开一个口子,建立稳固的登陆场,掩护后续部队和重装备上岸,有没有信心?”
李云龙先是一愣,随即胸膛一挺,脸上露出了那种遇到硬仗时特有的兴奋神情:“有,司令员放心,我老李保证把登陆场拿下来,就是用人堆,也给你堆出一个桥头堡,”
“我不要你用人堆,”刘川厉声道:“我要你动脑子,登陆作战我们没经验,要多想困难,多准备预案,船只、导航、敌岸火力、滩头障碍,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是,明白了,”李云龙收敛了笑容,郑重答道。
刘川又看向丁伟和张大彪:“老丁,你的二旅紧随一旅之后登陆,上岸后向通化方向迅猛穿插,扩大战果。大彪,你的三旅作为海路第三梯队,同时也要分出一部加强陆路佯动部队,增强声势。”最后他看向梁中玉:“老梁,你的坦克团,拆分开,部分轻型坦克随海运先头部队尝试登陆,重型坦克和大部分车辆,等待登陆场巩固后再运输。步坦协同是生命线,你们装甲旅要提前和步兵做好磨合。”
安排完任务,刘川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同志们,兵分两路,风险与机遇并存。海路是奇兵,贵在神速隐蔽;陆路是正兵,重在造势惑敌。两路大军,最终要在东北内陆,指定地点汇合,”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一个圆圈——“通化附近地区,具体汇合地点,根据后续敌情和进展再定。无线电静默期间,以事先约定的信号和交通员联络。”
他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此次行动,关乎党中央‘向北发展’战略的成败,关乎我们十几万战士的身家性命,任何一路出了问题,都可能满盘皆输,我要你们记住,从现在起,你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最终在东北的黑土地上站稳脚跟,明白吗?”
“明白,”所有将领齐声。
会议结束后,众人领命而去,开始准备。李云龙拉着丁伟和张大彪,一边走一边已经开始嘀咕登陆后的战术细节。韩楚则和王安参谋长留在作战室,开始细化两路行军的具体路线、时间表和联络方案。
刘川站在地图前,一路明一路暗。这步险棋究竟能否瞒过关东军?李云龙的船队能否安全抵达?这一切充满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