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城内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相较于前些日子的紧张备战,气氛稍显缓和。各部门正在按照第一次军事扩大会议的部署,有条不紊地开展根据地建设和部队整训。这天下午,一份来自延安的长电,被机要参谋送到了刘川的桌上。
刘川、聂政委、韩楚、刘亚四人立刻聚集在小会议室内,刘川仔细阅读着电文,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最终他将电文递给聂政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老聂,老韩,老刘,你们都看看。中央转来了国际局势的最新通报,还有苏联方面的最新态度。”刘川的声音带着激动。
聂政委快速浏览着,边看边说:“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很猛烈啊,鬼子联合舰队损失惨重,菲律宾的战事也吃紧,岗村宁次在华南的日子也不好过。看来,鬼子把越来越多的精锐调往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我们在中国战场,尤其是东北的压力,可能会相对减轻一些。”
韩楚更关注苏德战场的情况,他指着电文的一段:“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之后,又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攻势,已经将德军赶出了大部分国土,战线正快速向波兰方向推进,老毛子这下算是缓过气来了,而且越打越强。”
刘亚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司令员,政委,电文最后提到,苏联方面通过特定渠道,对我军成功进入东北并取得初步胜利表示‘赞赏和密切关注’,但由于《苏日中立条约》的存在以及远东地区局势敏感,他们无法直接提供武器弹药援助……”
刘川接过话头,眼中精光闪动:“但是,他们暗示可以提供一笔‘非军事用途’的资金支持,以‘帮助该地区恢复经济和生活秩序’。这笔钱数量不小,而且可以通过我们在边境的特定渠道接收。”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几人都在消化这个信息带来的冲击。苏联的直接军援是他们曾经期望但不敢奢求的,如今虽然军援无望,但这笔意外而来的资金,其意义同样重大。
韩楚首先打破沉默,像是在权衡利弊:“钱不是枪炮,不过有总比没有强。我们现在最缺的不仅仅是枪支弹药,还有药品、布匹、粮食,尤其是恢复和发展根据地经济需要的各种物资。有了钱,很多以前不敢想或者进展缓慢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聂政委思考得更深一层,他缓缓说道:“苏联人这个时候提出给钱,态度很微妙啊。他们既不想公开刺激日本,违背条约,但又显然不希望我们在东北失败,希望我们能在这里牵制住关东军,减轻他们未来在远东可能面临的压力。这笔钱是支持,也是一种投资。”
刘亚迅速在脑海里盘算着这笔资金的用途,他语速很快地说:“如果我们能拿到这笔钱,作用太大了,第一,可以立即向周边敌占区甚至通过海路从山东、天津等地,大量购买我们急需的西药、通讯器材、甚至是精密机床,这能极大缓解我们兵工厂原料和技术设备的困境。第二,可以用于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发行我们自己的货币,抑制伪币和日钞的流通,从根本上巩固我们的经济基础。第三,可以秘密资助我们的地下工作,在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建立更完善的情报网,甚至策反伪满中高层人员。”
刘川听着几人的分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你们说的都对。这笔钱是及时雨,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也能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苏联人给了钱,必然也会有所要求,或者说,他们会更加‘关注’我们在东北的一举一动。我们拿了钱,独立性会不会受影响?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他继续说道:“而且这笔钱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必须要有严格的计划和监管。绝不能乱花,更不能滋生腐败。我的意见是,钱我们要,这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我们没必要拒绝。但怎么用,必须由我们东北局和军区说了算,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财经委员会,由政委亲自挂帅,制定严格的使用章程和审计制度。”
聂政委郑重地点头:“我同意,这笔钱必须用在刀刃上,主要投向军工生产、医疗卫生、情报工作和关键的经济部门。我们要给中央回复,感谢苏联方面的支持,并明确我们会将资金用于东北的抗日斗争和民生恢复。”
韩楚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看向刘川:“司令员,这笔钱的接收和运输也是个问题。要通过边境秘密渠道,会不会有关东军的耳目?万一泄露消息,鬼子肯定要发疯一样来搞破坏。”
刘川沉吟道:“这是个风险,接收地点、路线、方式,必须绝对保密,由侦察团老猫亲自带最可靠的同志负责,必要时可以请抗联的同志协助,他们最熟悉边境情况。同时,我们要在正面给鬼子施加足够的压力,让他们无暇他顾。”
刘亚立刻补充:“我们可以考虑在辽南或者吉东方向,组织一次旅规模的战术性出击,摆出要继续扩大根据地的架势,吸引关东军的注意力,掩护我们的资金接收行动。”
“这个想法好,”刘川赞许道:“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老韩,这件事你来具体筹划,找机会敲鬼子一下,动静不用太大,但要让鬼子感到疼,觉得我们主力还在寻求正面突破。”
“明白,”韩楚干脆利落地应下,眼神中已经开始了战术构思。
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影响到远在东北山沟里的他们。美军的反攻,苏军的胜利,正在撬动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根基。而他们这支深入敌后的部队,不仅要在战场上与强敌周旋,还要学会在这种复杂的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这笔即将到来的苏联资金,像一剂强心针,但也像一道考验。用它来壮大自己,同时保持政治和军事的独立自主,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坚定的原则。刘川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内心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他拿起笔,开始起草给中央的复电,既要表达对国际支持的感谢和善用资金的决心,也要委婉地表明共产党党东北局独立自主的立场。
刘川、聂政委、韩楚、刘亚四人立刻聚集在小会议室内,刘川仔细阅读着电文,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最终他将电文递给聂政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老聂,老韩,老刘,你们都看看。中央转来了国际局势的最新通报,还有苏联方面的最新态度。”刘川的声音带着激动。
聂政委快速浏览着,边看边说:“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很猛烈啊,鬼子联合舰队损失惨重,菲律宾的战事也吃紧,岗村宁次在华南的日子也不好过。看来,鬼子把越来越多的精锐调往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我们在中国战场,尤其是东北的压力,可能会相对减轻一些。”
韩楚更关注苏德战场的情况,他指着电文的一段:“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之后,又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攻势,已经将德军赶出了大部分国土,战线正快速向波兰方向推进,老毛子这下算是缓过气来了,而且越打越强。”
刘亚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司令员,政委,电文最后提到,苏联方面通过特定渠道,对我军成功进入东北并取得初步胜利表示‘赞赏和密切关注’,但由于《苏日中立条约》的存在以及远东地区局势敏感,他们无法直接提供武器弹药援助……”
刘川接过话头,眼中精光闪动:“但是,他们暗示可以提供一笔‘非军事用途’的资金支持,以‘帮助该地区恢复经济和生活秩序’。这笔钱数量不小,而且可以通过我们在边境的特定渠道接收。”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几人都在消化这个信息带来的冲击。苏联的直接军援是他们曾经期望但不敢奢求的,如今虽然军援无望,但这笔意外而来的资金,其意义同样重大。
韩楚首先打破沉默,像是在权衡利弊:“钱不是枪炮,不过有总比没有强。我们现在最缺的不仅仅是枪支弹药,还有药品、布匹、粮食,尤其是恢复和发展根据地经济需要的各种物资。有了钱,很多以前不敢想或者进展缓慢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聂政委思考得更深一层,他缓缓说道:“苏联人这个时候提出给钱,态度很微妙啊。他们既不想公开刺激日本,违背条约,但又显然不希望我们在东北失败,希望我们能在这里牵制住关东军,减轻他们未来在远东可能面临的压力。这笔钱是支持,也是一种投资。”
刘亚迅速在脑海里盘算着这笔资金的用途,他语速很快地说:“如果我们能拿到这笔钱,作用太大了,第一,可以立即向周边敌占区甚至通过海路从山东、天津等地,大量购买我们急需的西药、通讯器材、甚至是精密机床,这能极大缓解我们兵工厂原料和技术设备的困境。第二,可以用于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发行我们自己的货币,抑制伪币和日钞的流通,从根本上巩固我们的经济基础。第三,可以秘密资助我们的地下工作,在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建立更完善的情报网,甚至策反伪满中高层人员。”
刘川听着几人的分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你们说的都对。这笔钱是及时雨,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也能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苏联人给了钱,必然也会有所要求,或者说,他们会更加‘关注’我们在东北的一举一动。我们拿了钱,独立性会不会受影响?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他继续说道:“而且这笔钱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必须要有严格的计划和监管。绝不能乱花,更不能滋生腐败。我的意见是,钱我们要,这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我们没必要拒绝。但怎么用,必须由我们东北局和军区说了算,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财经委员会,由政委亲自挂帅,制定严格的使用章程和审计制度。”
聂政委郑重地点头:“我同意,这笔钱必须用在刀刃上,主要投向军工生产、医疗卫生、情报工作和关键的经济部门。我们要给中央回复,感谢苏联方面的支持,并明确我们会将资金用于东北的抗日斗争和民生恢复。”
韩楚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看向刘川:“司令员,这笔钱的接收和运输也是个问题。要通过边境秘密渠道,会不会有关东军的耳目?万一泄露消息,鬼子肯定要发疯一样来搞破坏。”
刘川沉吟道:“这是个风险,接收地点、路线、方式,必须绝对保密,由侦察团老猫亲自带最可靠的同志负责,必要时可以请抗联的同志协助,他们最熟悉边境情况。同时,我们要在正面给鬼子施加足够的压力,让他们无暇他顾。”
刘亚立刻补充:“我们可以考虑在辽南或者吉东方向,组织一次旅规模的战术性出击,摆出要继续扩大根据地的架势,吸引关东军的注意力,掩护我们的资金接收行动。”
“这个想法好,”刘川赞许道:“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老韩,这件事你来具体筹划,找机会敲鬼子一下,动静不用太大,但要让鬼子感到疼,觉得我们主力还在寻求正面突破。”
“明白,”韩楚干脆利落地应下,眼神中已经开始了战术构思。
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影响到远在东北山沟里的他们。美军的反攻,苏军的胜利,正在撬动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根基。而他们这支深入敌后的部队,不仅要在战场上与强敌周旋,还要学会在这种复杂的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这笔即将到来的苏联资金,像一剂强心针,但也像一道考验。用它来壮大自己,同时保持政治和军事的独立自主,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坚定的原则。刘川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内心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他拿起笔,开始起草给中央的复电,既要表达对国际支持的感谢和善用资金的决心,也要委婉地表明共产党党东北局独立自主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