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岗子外围的枪炮声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更加密集激烈。第四旅旅长梁中玉的指挥坦克被一发鬼子战防炮的炮弹擦中了侧装甲,坦克猛地一震,内部弥漫开一股硝烟和机油混合的刺鼻气味。
“旅长,你没事吧?”驾驶员在嘈杂中大喊。
“死不了,”梁中玉晃了晃有些发懵的脑袋:“各车组注意,鬼子垂死挣扎,炮火更猛了,不要停,加速冲过去,步兵团,跟紧点,把那些拿炸药的鬼子敢死队给我清理掉,”
他所在的坦克继续冲锋,炮塔顽强地转动着,搜寻下一个目标。然而,就在这攻势如潮的时刻,收到的前值的通报:“各攻击部队注意,鬼子第3师团有全线收缩迹象,其先头部队正在脱离接触,向后撤退,重复,鬼子要跑,”
“什么?要跑?”梁中玉以为自己听错了:“副司令,怎么回事?鬼子这就坚持不住了”
几乎同时,通化司令部也收到了这一突发情况。
参谋长刘亚拿着刚收到的几份前线电报和一份破译的密电,快步走到刘川和聂政委面前,语气带着分析后的凝重:“司令员,政委,前线确认,第3师团正在组织撤退,动作很快,但并非溃败,而是有组织的交替掩护后撤。另外,这是我们刚破译的关东军司令部发给山田的急电。”
刘川接过电文,聂政委也凑近来看。电文内容简洁:“着第3师团即刻脱离当前接触,向辽源、四平方向转进,收缩防御,不得有误。”
“转进?收缩防御?”聂政委眉头紧锁,“这不像关东军的作风。山田虽然被打得很疼,但远没到伤筋动骨必须放弃整个南满进攻的地步。他们至少还有力量和我们纠缠下去。”
刘川目光地盯着地图上第3师团后撤的箭头,手指在辽源、四平,乃至更远的长春、沈阳点了点。“命令韩楚,全力追击,咬住他,绝不能让他这么轻松地溜掉,告诉李云龙、丁伟、张大彪,放开手脚打,装甲旅和骑兵旅,给我发挥机动优势,追着他的屁股打,我要山田这老鬼子,就算跑也得给我褪层皮,”
命令迅速下达。前线各部虽然对鬼子的突然撤退感到诧异,但长期的战斗素养让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刚刚还在攻坚的部队迅速转为追击阵型,坦克、卡车、骑兵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韩楚在前指对着电话下达命令:“都听清楚了,鬼子想跑,没那么容易,李云龙,你的第一旅从正面压上去,粘住他的后卫部队,丁伟,你的第二旅向左侧迂回,抄他撤退路线的腰眼,张大彪,第三旅向右,给我截断他通往辽源的主要道路,梁中玉,你的装甲旅别歇着,油料弹药还能支撑的,给我组成快速突击集群,沿着公路给我猛插,孙德胜,你的骑兵旅发挥速度,远远地绕到他前面去,破坏道路,设置阻击阵地,迟滞他的行军速度,我要让他山田知道,想来就来,想走?得问过我手里的枪答不答应,”
战场上态势瞬间逆转。民主联军从四面八方扑向正在撤退的鬼子第3师团。鬼子的撤退虽然有序,但在如此猛烈的追歼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混乱和脱节。后卫部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断有小股部队被咬住、分割、歼灭。
山田铁二郎在颠簸的汽车上,脸色阴沉。他看着窗外仓皇后撤的队伍和远处不断逼近的追兵。
“师团长阁下,后卫联队报告,损失很大,支那军追得很紧,”
“报告,左翼发现支那军迂回部队,”
“报告,右翼交通线遭到支那骑兵袭扰,”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八嘎,命令各部,加快速度,丢弃不必要的辎重,轻装撤退,后卫部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挡住追兵,”山田咬着牙下达命令。他心中充满了屈辱和疑惑,他不明白,为何关东军司令部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命令他撤退,这等于承认了此次“讨伐”的失败,也将他的第3师团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通化司令部,刘川并没有因为前线的顺利追击而放松,他盯着地图,“不对劲,很不对劲。”刘川转而看向刘亚:“参谋长,关东军司令部这道命令下得太果断了,果决得不像他们的风格。仅仅因为第3师团进攻受挫,就立刻命令其放弃整个南满的攻势,全面收缩?这背后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刘亚点头,递过另一份情报:“司令员,这是我们在沈阳的内线冒死传出的信息,结合近期破译的零星电文,我们有一个初步判断。鬼子大本营可能正在从关东军大规模抽调精锐师团南下,目的地很可能是东南亚或者太平洋岛屿。关东军目前的战略,极有可能已经从积极进攻,转变为确保东北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兵力捉襟见肘,所以才命令山田收缩,以确保沈阳、长春等核心地域的安全。”
聂政委缓缓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鬼子兵力空虚,我们发展的空间更大,挑战是他们收缩兵力,固守大城市和坚固工事,我们今后攻坚的难度会成倍增加。”
刘川在地图上从南满一路向北,划过长春、哈尔滨,最终停在国境线一带:“收缩防御?保住核心?哼,想得美,”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想缩,我就偏不让他缩得那么舒服,命令韩楚,追击力度再加码,不仅要吃掉第3师团的尾巴,还要趁机扩大战果,光复辽源,威胁四平,把他收缩的兵力,给我牢牢吸在南满,”
他顿了顿,对刘亚说:“同时,给第八、第九、第十旅发报,命令他们趁此机会,加快向蒙江、辑安、长白山腹地的拓展步伐,清剿残敌,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我们要利用鬼子战略收缩的这个空档期,把我们的根,扎得更深,更广,”
命令再次传出。东北民主联军追击的部队更加凶狠,拓展根据地的部队更加迅猛。
然而,在指挥部灯火通明的夜晚,刘川在地图前,心中的那丝疑虑并未完全散去。鬼子主力的南调,关东军的战略收缩,这背后牵扯的是整个世界大战的格局变化。东北的棋局,似乎正在走向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关键的阶段。
“山田的第3师团只是开始……”刘川低声自语:“真正的硬仗,恐怕还在后面。关东军这头困兽,就算瘦了,爪子也还是利的。而且,他们突然这么干脆地放弃外围,到底是想集中力量固守,还是……在酝酿着什么?”
他转过身,对门口的通讯员吩咐道:“记录命令:通知情报部门,集中一切力量,务必尽快核实关东军主力南调的具体番号、规模和时间表。我要知道他们到底还能在东北留下多少老本,”
通讯员记录完毕,快步离去。刘川重新将目光投向地图,那上面,代表敌我双方的箭头错综复杂,歼灭第3师团一部带来的胜利喜悦,并未冲淡他作为一名战略指挥员内心深处那份应有的警惕和远虑。
“旅长,你没事吧?”驾驶员在嘈杂中大喊。
“死不了,”梁中玉晃了晃有些发懵的脑袋:“各车组注意,鬼子垂死挣扎,炮火更猛了,不要停,加速冲过去,步兵团,跟紧点,把那些拿炸药的鬼子敢死队给我清理掉,”
他所在的坦克继续冲锋,炮塔顽强地转动着,搜寻下一个目标。然而,就在这攻势如潮的时刻,收到的前值的通报:“各攻击部队注意,鬼子第3师团有全线收缩迹象,其先头部队正在脱离接触,向后撤退,重复,鬼子要跑,”
“什么?要跑?”梁中玉以为自己听错了:“副司令,怎么回事?鬼子这就坚持不住了”
几乎同时,通化司令部也收到了这一突发情况。
参谋长刘亚拿着刚收到的几份前线电报和一份破译的密电,快步走到刘川和聂政委面前,语气带着分析后的凝重:“司令员,政委,前线确认,第3师团正在组织撤退,动作很快,但并非溃败,而是有组织的交替掩护后撤。另外,这是我们刚破译的关东军司令部发给山田的急电。”
刘川接过电文,聂政委也凑近来看。电文内容简洁:“着第3师团即刻脱离当前接触,向辽源、四平方向转进,收缩防御,不得有误。”
“转进?收缩防御?”聂政委眉头紧锁,“这不像关东军的作风。山田虽然被打得很疼,但远没到伤筋动骨必须放弃整个南满进攻的地步。他们至少还有力量和我们纠缠下去。”
刘川目光地盯着地图上第3师团后撤的箭头,手指在辽源、四平,乃至更远的长春、沈阳点了点。“命令韩楚,全力追击,咬住他,绝不能让他这么轻松地溜掉,告诉李云龙、丁伟、张大彪,放开手脚打,装甲旅和骑兵旅,给我发挥机动优势,追着他的屁股打,我要山田这老鬼子,就算跑也得给我褪层皮,”
命令迅速下达。前线各部虽然对鬼子的突然撤退感到诧异,但长期的战斗素养让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刚刚还在攻坚的部队迅速转为追击阵型,坦克、卡车、骑兵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韩楚在前指对着电话下达命令:“都听清楚了,鬼子想跑,没那么容易,李云龙,你的第一旅从正面压上去,粘住他的后卫部队,丁伟,你的第二旅向左侧迂回,抄他撤退路线的腰眼,张大彪,第三旅向右,给我截断他通往辽源的主要道路,梁中玉,你的装甲旅别歇着,油料弹药还能支撑的,给我组成快速突击集群,沿着公路给我猛插,孙德胜,你的骑兵旅发挥速度,远远地绕到他前面去,破坏道路,设置阻击阵地,迟滞他的行军速度,我要让他山田知道,想来就来,想走?得问过我手里的枪答不答应,”
战场上态势瞬间逆转。民主联军从四面八方扑向正在撤退的鬼子第3师团。鬼子的撤退虽然有序,但在如此猛烈的追歼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混乱和脱节。后卫部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断有小股部队被咬住、分割、歼灭。
山田铁二郎在颠簸的汽车上,脸色阴沉。他看着窗外仓皇后撤的队伍和远处不断逼近的追兵。
“师团长阁下,后卫联队报告,损失很大,支那军追得很紧,”
“报告,左翼发现支那军迂回部队,”
“报告,右翼交通线遭到支那骑兵袭扰,”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八嘎,命令各部,加快速度,丢弃不必要的辎重,轻装撤退,后卫部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挡住追兵,”山田咬着牙下达命令。他心中充满了屈辱和疑惑,他不明白,为何关东军司令部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命令他撤退,这等于承认了此次“讨伐”的失败,也将他的第3师团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通化司令部,刘川并没有因为前线的顺利追击而放松,他盯着地图,“不对劲,很不对劲。”刘川转而看向刘亚:“参谋长,关东军司令部这道命令下得太果断了,果决得不像他们的风格。仅仅因为第3师团进攻受挫,就立刻命令其放弃整个南满的攻势,全面收缩?这背后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刘亚点头,递过另一份情报:“司令员,这是我们在沈阳的内线冒死传出的信息,结合近期破译的零星电文,我们有一个初步判断。鬼子大本营可能正在从关东军大规模抽调精锐师团南下,目的地很可能是东南亚或者太平洋岛屿。关东军目前的战略,极有可能已经从积极进攻,转变为确保东北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兵力捉襟见肘,所以才命令山田收缩,以确保沈阳、长春等核心地域的安全。”
聂政委缓缓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鬼子兵力空虚,我们发展的空间更大,挑战是他们收缩兵力,固守大城市和坚固工事,我们今后攻坚的难度会成倍增加。”
刘川在地图上从南满一路向北,划过长春、哈尔滨,最终停在国境线一带:“收缩防御?保住核心?哼,想得美,”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想缩,我就偏不让他缩得那么舒服,命令韩楚,追击力度再加码,不仅要吃掉第3师团的尾巴,还要趁机扩大战果,光复辽源,威胁四平,把他收缩的兵力,给我牢牢吸在南满,”
他顿了顿,对刘亚说:“同时,给第八、第九、第十旅发报,命令他们趁此机会,加快向蒙江、辑安、长白山腹地的拓展步伐,清剿残敌,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我们要利用鬼子战略收缩的这个空档期,把我们的根,扎得更深,更广,”
命令再次传出。东北民主联军追击的部队更加凶狠,拓展根据地的部队更加迅猛。
然而,在指挥部灯火通明的夜晚,刘川在地图前,心中的那丝疑虑并未完全散去。鬼子主力的南调,关东军的战略收缩,这背后牵扯的是整个世界大战的格局变化。东北的棋局,似乎正在走向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关键的阶段。
“山田的第3师团只是开始……”刘川低声自语:“真正的硬仗,恐怕还在后面。关东军这头困兽,就算瘦了,爪子也还是利的。而且,他们突然这么干脆地放弃外围,到底是想集中力量固守,还是……在酝酿着什么?”
他转过身,对门口的通讯员吩咐道:“记录命令:通知情报部门,集中一切力量,务必尽快核实关东军主力南调的具体番号、规模和时间表。我要知道他们到底还能在东北留下多少老本,”
通讯员记录完毕,快步离去。刘川重新将目光投向地图,那上面,代表敌我双方的箭头错综复杂,歼灭第3师团一部带来的胜利喜悦,并未冲淡他作为一名战略指挥员内心深处那份应有的警惕和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