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交易 用战俘换武器-《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

  \"苏军要把缴获的武器给我们?\"韩楚看着刚从苏军指挥部回来的刘亚,一脸难以置信,\"老毛子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刘亚摘下军帽,擦了擦额头的汗:\"他们有个条件——所有鬼子战俘必须交给苏军处理。\"

  指挥部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刘川。

  聂政委率先开口:\"战俘问题很敏感。按照国际公约...\"

  韩楚打断道,\"小鬼子在咱们土地上烧杀抢掠的时候,怎么不想想国际公约?要我说,这些战俘就该...\"

  \"老韩,\"刘川出声制止,转向刘亚,\"苏军有没有说他们要战俘做什么?\"

  刘亚摇头:\"他们只说这是'政治要求'。不过我观察他们的营地,估计是要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工。\"

  肖光插话:\"司令员,这笔交易划算,我们急需武器装备,特别是重武器,苏军缴获的都是关东军的精华。\"

  谭正担忧地说:\"但是把战俘交给苏联,会不会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

  刘川沉思片刻,突然问:\"苏军要所有战俘?包括技术人员?\"

  刘亚回答:\"他们特别强调要作战部队。对技术人员似乎不太感兴趣。\"

  \"那就好办了。\"刘川脸上露出笑容,\"告诉苏军,我们同意。但是要补充一条:技术人员由我们自行处理。\"

  刘亚有些犹豫:\"他们会同意吗?\"

  刘川拍拍他的肩膀:\"你去谈的时候,带上两车白酒。记住,酒桌上好说话。\"

  三天后,刘亚带着一份初步协议回来了。

  \"司令员,谈成了,\"刘亚虽然满脸疲惫,但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苏军同意把缴获的所有轻武器、火炮、坦克、汽车移交给我们,只要我们把作战部队的战俘交给他们。\"

  韩楚急不可耐地问:\"有多少?\"

  刘亚翻开记录本:\"初步统计,步枪三十万支,轻重机枪五千挺,各种火炮两千门,坦克装甲车三百辆,汽车八百辆。这还只是第一批,\"

  指挥部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肖光喃喃道:\"这够装备五十个师了...\"

  朱锐激动地搓着手:\"这么多火炮,咱们的炮兵能扩大三倍,\"

  梁中玉也兴奋地说:\"三百辆坦克,能再组建两个装甲师,\"

  刘川却显得很冷静:\"苏军这么大方,恐怕不只是要战俘这么简单。他们还有什么其他要求?\"

  刘亚佩服地看了刘川一眼:\"司令员料事如神。他们要求我们在一周内接收完毕,而且...希望我们'配合'他们在东北的一些行动。\"

  \"什么行动?\"聂政委警觉地问。

  \"主要是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方面提供便利。\"刘亚说,\"我含糊其辞地答应了,只说会'酌情考虑'。\"

  刘川点点头:\"你处理得很好。告诉各部,立即组织接收队伍,昼夜不停,能拉多少拉多少,\"

  命令一下,整个东北民主联军都动了起来。

  在哈尔滨郊外的苏军物资堆积场,李云龙看着堆积如山的武器,眼睛都直了:\"他娘的,这得有多少家伙啊,快,都给老子装车,\"

  丁伟比较细心,他检查着武器状况:\"老李,别光顾着高兴。你看这些武器,很多都是鬼子仓促撤退时破坏过的。\"

  \"怕什么,\"李云龙大手一挥,\"咱们兵工厂现在什么修不了?拉回去就是宝贝,\"

  在各接收点,类似的场景不断上演。民主联军的战士们如同蚂蚁搬家,把成堆的武器弹药装上车,源源不断地运往后方。

  与此同时,战俘交接也在进行。

  在长春战俘营,苏军指挥官看着垂头丧列的鬼子战俘,对刘亚说:\"刘参谋长,你们很守信用。\"

  刘亚微微一笑:\"我们中国人最重承诺。不过...\"他话锋一转,\"这些技术人员我们要留下。\"

  苏军指挥官摆摆手:\"随你们便。我们要的是劳动力。\"

  等苏军押着战俘离开后,刘亚立即对身后的干部说:\"把所有工程师、技工、医生单独列出来,做好思想工作,愿意留下的待遇从优。\"

  短短半个月,东北民主联军接收的武器装备就超过了可以扩充五十万部队的数量。

  沈阳兵工厂里,李师傅看着源源不断运来的鬼子装备,既高兴又发愁:\"司令员,这么多武器,咱们的仓库都堆不下了,\"

  陈教授更关心技术资料:\"鬼子的技术文档比武器本身更有价值。特别是他们的光学仪器和通讯设备技术。\"

  刘川视察着堆积如山的物资,对身边的将领说:\"同志们,我们现在是真正的地主老财了。但是...\"

  他语气一转:\"装备有了,能不能发挥出战斗力,还要看我们的训练水平和指挥能力。\"

  韩楚立即表态:\"司令员放心,给我三个月,保证把这些新装备形成战斗力,\"

  肖光比较务实:\"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装备维护体系。这么多不同型号的武器,后勤压力很大。\"

  刘亚提醒道:\"司令员,我们接收了这么多装备,苏联人会不会...\"

  刘川冷笑:\"他们敢给,我们就敢要。至于他们想要的那些'便利',到时候再说。\"

  就在这时,机要参谋送来一份电报。刘川看完后,脸色变得凝重。

  \"同志们,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已经开始大规模向东北运兵了。真正的考验,马上就要来了。\"

  他环视众人,语气坚定:\"有了这些装备,我们更有底气告诉所有人:国民党想进入东北先问问我们手中的枪答不答应,\"

  夜幕降临,沈阳城外的新兵训练场上,新兵正在接收刚刚运到的鬼子装备。枪械崭新,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然而,刘川站在指挥部窗口,心中清楚:和平是短暂的,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这些刚刚到手的武器,很快就要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