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阳谷县炊饼大王-《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第二天一大早,晨曦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凉意,武大郎便从那简陋的床上起身,在屋内叮铃哐啷地收拾起来。

  那动静不大,却也扰了还在睡梦中的王进和潘金莲,不一会儿,三人便一同动手,将屋子简单拾掇整齐。

  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紫石街的时候,武大郎已经在炉灶前忙活开来,熊熊烈火舔舐着锅底,蒸笼里热气腾腾,不多时,第一锅炊饼新鲜出炉,麦香瞬间弥漫开来。

  王进,这个来自现代的灵魂,深谙营销之道,王进快步来到街上,一番寻觅,找到了十几个半大小子。

  这些孩子正值活泼好动、爱凑热闹的年纪,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王进掏出几枚铜钱,一人给了几个子,笑着对他们说道:

  “你们几个,去把这消息传遍全城,就说紫石街武大郎炊饼店新张,三日内免费领炊饼,一人限领五个!”孩子们欢呼雀跃,接过钱如四散的麻雀,朝着阳谷县的各个角落飞奔而去。

  消息就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整个阳谷县,一时间,万人空巷,男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女人们也顾不得收拾家务,老人们相互搀扶,孩子们蹦蹦跳跳,都朝着紫石街涌来。

  武大郎炊饼店前,很快便排起了一条望不到尾的长龙,人群熙熙攘攘,嘈杂声不绝于耳。

  “真有这等好事?免费领炊饼?”一个粗壮的汉子满脸疑惑,扯着嗓子问身边的人。

  “那还有假!我家小子亲眼瞧见的,这不,拉着我就来排队了。”旁边一位老者笑着回应。

  队伍里,有人踮起脚尖,张望着炊饼店的方向,急切地盼着能快点领到炊饼。

  有人则和身旁的人闲聊起来,对这免费的好事议论纷纷。

  孩子们在队伍间嬉笑穿梭,时不时被大人呵斥一声。

  武大郎看着自己起早贪黑、辛苦做出来的炊饼就这样免费送人,心里像被猫抓一般,满是不痛快。

  王进见状,赶忙把武大郎拉到一边,塞给他五两银子,诚恳地说道:

  “武大哥,你就按我说的办,保证往后生意红红火火。这三天,你就多做炊饼,所有花费都算我的!”

  武大郎接过银子,那原本皱成一团的脸瞬间有了喜色,千恩万谢后,赶紧招呼了几个闲汉,风风火火地采购面粉去了。

  王进又斥巨资买了些当时稀缺的白糖,指导武大郎化成糖水,在和面时加进去。

  经过这般改良,做出来的炊饼又白又大又甜,免费领取的这三天,人们尝过炊饼后,赞不绝口。

  “这炊饼,又软又甜,真乃人间美味!”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咬了一口炊饼,不禁赞叹道。

  “是啊,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未吃过这般好吃的炊饼。这武大郎,真是有本事!”一位老妇人也竖起了大拇指。

  阳谷县的百姓们,不仅自己吃得满足,还奔走相告,一时间,武大郎炊饼的名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从此,武大郎炊饼店在阳谷县一炮而红。

  趁热打铁,王进又参照后世连锁店的形式,凭借武大郎炊饼的口碑和积攒的财富,将阳谷县所有卖炊饼的铺子全都兼并收购。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武大郎就成了阳谷县名副其实的炊饼大王,那原本破旧的小店,如今焕然一新,门庭若市。

  隔壁的王婆,见武大郎摇身一变成了富贵之人,天天赖在武大郎炊饼店里,又是帮忙又是擦桌扫地的。

  武大郎见王婆如此勤快,也是对这个颇有姿色的寡妇愈加喜爱,直接让王婆负责收银。

  王进瞧着王婆和武大郎相处融洽,十分般配,便从中撮合,二人也觉得彼此合适,很快就完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