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回家-《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孟州城晨雾未散,天狼箭张升已立在武松居所门前。

  张升今日身着洗得发白的青布短打,腰间牛皮箭囊磨出包浆,脚下千层底布鞋沾着露水。

  精壮的臂膀青筋虬结,眉眼间褪去猎户的懵懂,多了几分征战磨砺出的锐利,见门房通报时,还不忘摸出两枚山核桃塞给小童当彩头。

  武松正就着粗陶碗饮冷茶,听得通报,忙将《孙子兵法》卷了塞进木匣。

  屋内陈设简陋,竹榻上铺着半旧棉被,墙角摆着三只陶瓮,一瓮装酒,两瓮盛着糙米。

  八仙桌上搁着半块吃剩的炊饼,铜盆里清水倒映着窗棂透进的微光。

  “武观察!”张升跨进门便单膝点地,抱拳时腰间箭囊“哗啦”轻响,“小子给您请安!”

  武松三步并作两步扶起,粗粝手掌拍着张升肩头:

  “使不得!昨夜庆功宴你喝得最少,倒是我醉得紧。”

  “您护着兄弟们周全,该喝!”张升挠着后脑勺憨笑,目光扫过桌上炊饼,喉结不自觉滚动,“俺打小在山里跑,酒量糙,误不了事儿。”

  武松瞥见张升眼神,笑着将炊饼掰了半块递过去:

  “快吃,别饿着。此番叫你来,可是有事儿?”

  张升慌忙接住,囫囵咽下才道:

  “实不相瞒,家中捎信说,和邻村王家妹子定的婚期……就在下月初三。俺想……”

  “好!”武松猛地击掌,震得陶碗里茶水晃荡,“大喜事儿!准了!速速收拾行囊,路上小心匪寇。”

  说着摸出两锭碎银塞过去,“添件新衣裳,莫寒碜了新娘子!”

  张升眼眶发红,攥着银子又要下跪,被武松一把扯住:

  “啰嗦!快去快回,等你喝完喜酒,还得跟着我再立战功!”

  晨雾渐散,张升的背影踏着朝阳远去,腰间箭囊上的狼尾毛,在风中猎猎作响。

  张升脚踏出孟州城门那刻,晨雾未散。

  街角酒肆里,一个灰衣汉子缩着脖子灌下半碗浊酒,待张升身影消失在官道尽头,抹了把嘴,贴着墙根直奔张都监府邸。

  不多时,圆咀山大当家裹着黑袍从角门转出,帽檐下的三角眼泛着凶光,攥着腰间短刀的指节发白,一路往山林深处去了。

  日头爬到中天时,张升已望见村口老槐树。

  三十里外的张家庄炊烟袅袅,全村老少早挤在大槐树下,见张升背着箭囊走来,七嘴八舌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升娃子当大官啦!”

  “听说杀了三百贼寇!”

  孩童们追着张升的脚后跟跑,婶子大娘硬往张升怀里塞煮鸡蛋。

  转过土坡,三间瓦房歪歪斜斜立在杂草丛中。

  院墙豁了个大口子,用枯树枝随意拦着;堂屋门扉裂着缝,糊窗的桑皮纸补了又补。

  院里支着竹架子,晾着几张半干的野兔皮,墙角堆着生锈的兽夹、折断的竹弓。

  张升眼眶发烫——虽说家徒四壁,可窗棂擦得锃亮,门槛下新垫了青砖,分明是爹娘省吃俭用修缮的。

  “爹!娘!”张升撞开破门,屋内传来碗筷叮当响。

  老爹蹲在灶台前烧火,白发比三个月前又多了些;娘围着补丁摞补丁的围裙,正往粗瓷碗里盛野菜粥。

  见儿子回来,二老慌忙起身,娘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却还是把张升拽到炕头,塞给他两个白面馍馍。

  张升咬着馍馍,说起孟州城剿匪的事儿,老爹听得直拍大腿,娘却红着眼眶,不住往他碗里夹腌萝卜。

  正说得热闹,忽听得院外传来瓦片碎裂声。

  张升抄起墙角猎叉冲出门,月光下空荡荡的,唯有几片落叶打着旋儿。

  张升刚转身回屋,忽觉后颈一凉。

  三支淬毒弩箭“嗖”地钉在门框上,四个蒙面人破窗而入,寒光闪闪的匕首抵住了爹娘咽喉。

  为首的汉子扯下黑巾,三角眼凶光毕露——正是圆咀山大当家!“天狼箭张升,放下你手里的烧火棍。”

  圆咀山大当家的狞笑一声,刀尖挑起张升的下巴,“你家这老窝,可真够好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