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残营理甲思良匠,戴宗李逵赴武冈-《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王进在寨墙上目送关胜兵马退去,夜风吹得旌旗猎猎作响,脸上却无半分松懈。

  “关胜我必收服之!”王进转身对身旁的花荣道:

  “传令各营,连夜加固栅栏,多设鹿角拒马,尤其西营连环马所在,加派三倍岗哨,不得有丝毫差池。”

  说罢,王进提着灯笼,亲自往西营走去。

  越靠近西营,空气中的焦糊味便越浓重,地上随处可见被烧焦的帐篷碎片,黑黢黢的木柱歪歪斜斜地支棱着,像一群受伤的巨兽。

  几个亲兵正指挥着士兵用水桶泼洒残火,水渍混着焦土,在地上积成一块块泥泞的黑滩。

  “王天尊!”守营的头目见王进过来,赶紧上前行礼,脸上带着愧疚,

  “火起仓促,虽及时扑救,还是让连环马的甲胄受了损……”

  王进摆摆手,径直走向堆放盔甲的棚子。

  只见数十副连环马甲被杂乱地堆在地上,甲片在灯笼光下泛着暗哑的金属光泽。

  仔细看去,甲片本身倒无大碍,只是连接甲片的皮绳已被烧得焦黑发脆,轻轻一碰便断成几截,内衬的麻布更是缩成了一团黑灰,散发着呛人的糊味。

  “还好。”王进松了口气,蹲下身拿起一片护肩甲,用手指敲了敲,甲片发出沉闷的响声,

  “甲片是精铁打造,火头虽猛,却没烧透。皮绳和内衬是糟了,换过便是。”

  王进站起身,对头目道:

  “叫弟兄们把这些甲片都拆下来,分类清理。

  能用的用清水刷洗干净,擦干后用桐油抹一遍,装箱封存;

  那些边缘变形、有裂纹的,单独堆在一边,日后送回炉重铸。

  记住,甲片编号莫要弄混,免得日后组装麻烦。”

  头目连声应下,立刻召集人手忙活起来。

  士兵们用小刀小心割开烧焦的皮绳,将甲片一片片拆下来,在空地上按部位摆开,月光下望去,倒像一地闪着寒光的鳞片。

  王进看着众人忙碌,眉头却微微皱起——

  拆甲容易,重造皮绳、内衬也不难,可那些需要回炉的甲片,谁能打造?王进转身对亲兵道:

  “去请林教头来。”

  不多时,林冲提着长枪赶来,见此情景便知王进用意,沉声道:

  “方才我已看过,甲片损毁虽少,却需精工修补。营里几个投降的官军说,他们只学过组装现成甲片,打造重铸的手艺,却是半点不会。”

  王进早有预料,并不意外,踱了几步,忽然想起一人,眼中一亮:

  “我倒想起个合适的人。金钱豹子汤隆,此人祖上便是打造军器的匠人,一手锻造手艺出神入化,眼下该在武冈镇一带。”

  林冲点头道:

  “汤隆?莫非是曾在延安府打铁,后来流落江湖的那位?听说他能造连环甲马的全套甲胄,若能请来,此事便妥了。”

  “正是此人。”王进对一旁的戴宗道,

  “戴宗,劳你辛苦一趟,速去武冈镇寻访汤隆,务必请他来营中相助。”

  戴宗刚要应下,帐外却传来一声粗豪的叫喊:

  “俺也去!俺也去!”

  众人回头,只见李逵扛着双斧,瞪着环眼闯了进来,嚷道:

  “戴宗那厮跑得快,俺跟着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再说俺还没去过武冈镇,正好去瞧瞧热闹!”

  王进知道李逵闲不住,也想让他出去散散精力,免得在营里惹事,便笑道:

  “也好,你便跟着戴宗同去,路上须得听戴宗安排,不许胡乱生事。”

  李逵见王进应允,乐得咧嘴大笑:

  “放心!俺保证不惹事!”

  戴宗无奈地摇摇头,与李逵简单收拾了行装,趁着月色,一个踏起神行法,一个迈开大步,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

  王进望着两人背影,对林冲道:

  “汤隆来了,连环马的甲胄便有了着落。只是这几日,还需辛苦林教头多盯着西营,莫让马匹出了岔子。”

  林冲抱拳道:

  “哥哥放心,属下省得。”

  此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残营在晨光中渐渐显露出清晰的轮廓,士兵们清理废墟的声响,与远处战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倒比夜里多了几分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