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张知府暗藏深意,王天尊明送诚心-《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说到此处,张叔夜腰杆挺得更直,眼神冷冽如冰:

  “我张叔夜便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定要率领军民,将你们这伙贼寇赶出济州,夺回这片土地!”

  雷横望着张叔夜那双清亮而坚定的眼睛,又看了看旁边怒目而视的张应雷和八个如铁塔般的大汉,心中五味杂陈,挣扎着点了点头,被赶来的喽啰扶起,狼狈地带着人马往梁山方向退去。

  门旁,张叔夜拄着龙头拐杖,望着雷横远去的背影,眼神里的锐利渐渐褪去,多了几分沉吟。

  他这步棋,原是存了试探之心。

  自王进率领梁山军攻入济州,张叔夜便没打算硬碰硬——

  不是怯战,而是他亲眼瞧着梁山军进城后的所作所为,竟比他任知府时还要周全几分。

  减免苛税时,王进派人体察民情,连偏远乡野的老弱都能领到米粮;

  重修堤坝时,梁山头领亲自搬砖运土,分文不取百姓的劳役钱;

  就连街市上的小贩,都说如今买卖好做了,再无恶吏刁难。

  这些仁政善政,桩桩件件都落在实处,张叔夜扪心自问,自己在任时虽也算勤勉,却难有这般魄力与赤诚,不由得暗自叹服。

  正因如此,张叔夜才压下了残军的反攻之意,暗中传令原济州官吏:

  “只要新政于百姓有利,便暂且服从,勿要滋事。”

  他就是想看看,这伙被朝廷称为“贼寇”的梁山人,究竟能把济州带向何方。

  今日雷横上门,虽带着人马,却始终抱拳行礼,言语间不见半分跋扈,更无烧杀掳掠之意,张叔夜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他故意让雷横知晓自己藏在李府,便是递出了橄榄枝——

  既是告诉王进“我在此地,可来相见”,也是想看王进会如何应对。

  “大人,这梁山贼寇……当真可信?”张应雷收起铜锤,仍有些愤愤不平。

  张叔夜拄着拐杖转身回院,淡淡道:

  “信与不信,不在他们的名号,而在他们的行事。且看着吧。”

  雷横一行人离了李府,出了西街,赶回济州府衙时,天已擦黑。

  府衙里灯火通明,王进正与林冲、鲁智深等头领议事,见雷横带伤回来,众人皆是一惊。

  雷横忍着痛,把张叔夜的言语、张应雷的凶悍,连同那宅院的情形一一讲了,末了道:

  “那张叔夜虽骂我等是贼寇,却留了性命,还特意让我带话给哥哥,倒不像是真心要与我梁山为敌。”

  话音未落,秦明已按捺不住,瓮声瓮气道:

  “管他真心假意!一个前朝知府,藏在民宅里搞鬼,定是没安好心!哥哥给我五百人马,今夜便去抄了那李府,把他捆来见你!”

  “秦明休得鲁莽!”林冲忙按住他,

  “张叔夜在济州为官多年,颇得民心,我等初占济州,正需安抚百姓,若贸然动他,怕是不妥。”

  鲁智深也挠挠头:

  “洒家瞧着也怪,他若真想对付咱们,何必放雷横回来报信?倒像是……故意让咱们知道他在哪儿。”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争着请命,唯有王进始终含笑不语。

  待众人说罢,王进才缓缓开口:

  “诸位有所不知,我等推行新政能如此顺畅,税赋减免、流民安置、农商开市,桩桩件件都少不得底下人奔走。”

  “前些日子我便查过,不少原济州官吏虽换了旗号,办事却依旧尽心,问起缘由,都说‘张知府有令,只要于百姓有利,便听梁山号令’。”

  王进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张叔夜若真心与我等为敌,只需暗中使些绊子,济州城便要乱上三分。可他没有,反倒处处相助,这份胸襟,王进佩服。”

  朱仝恍然大悟:

  “哥哥是说,张叔夜是友非敌?”

  “是友是敌,且看明日。”王进起身笑道,

  “此事我自有理会,诸位各司其职,看好城防便是。”

  众人虽有不解,却素来信服王进,只得领命散去。

  待众人走后,王进即刻传见玉臂匠金大坚:

  “有件要紧事托你,需用上好的金丝楠木,按宰相府的规格,刻一块‘张府’牌匾,要雕龙画凤,漆金描彩,务必今夜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