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五对佳偶登高台,主婚追忆东京事-《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王进点头应下,目光落在刘高妻子脸上细细打量——

  这女人生得一副标准的鹅蛋脸,下颌线条柔和,肌肤是淡淡的瓷白色,透着几分柔弱。

  一双眼睛尤为端庄,眼型是细长的杏眼,眼尾微微上挑却不张扬,瞳仁像浸在清泉里的墨珠,亮得能映出人影;

  鼻梁小巧挺直,鼻尖圆润,下方是一张樱桃小嘴,唇色偏淡,说话时轻轻抿着,透着几分温婉。

  这般容貌,虽不似潘金莲那般明艳,却自有一股清秀动人的气质。

  王进略作思索,开口道:

  “重生不可忘本,你过往的苦难,皆是如今新生的根基。”

  “你既曾与刘高有过纠葛,便仍姓刘吧,也算给过往一个了结。”

  刘高妻连忙颔首:

  “谢天尊哥哥赐姓。”

  王进忽然想起自己穿越前,那位日思夜想的女同事刘秀娟——

  那女人也是这般温柔清秀,虽说没有应允自己的追求,但寂寞的时候发微信给她。

  无论说的多么过分,刘秀娟都不会生气,还会陪你臆想。

  但后来刘秀娟和老公在一起的时候,王进给她一个劲视频通话,终于被拉黑了。

  从此,刘秀娟这个名字,就成了王进心中的痛,穿越以后,每每念及这个名字,便觉得十分亲切。

  尤其第一次见刘高妻子的时候,王进直接恍惚了,还以为是刘秀娟穿越了。想到此处,王进笑道:

  “弟妹既然认可刘这个姓,闺名便叫秀娟吧!”

  “‘秀’取秀丽之意,‘娟’显温婉之态,正合弟妹模样。”

  “刘秀娟……”刘高妻轻声念了一遍,眼中泛起泪光,再次叩首:

  “谢天尊赐名!奴家往后,便是刘秀娟了!”

  郑天寿也赶紧上前,对着王进深深一揖:

  “谢天尊哥哥为内子赐名,此恩天寿记在心里!”

  周围众人也纷纷附和,花小妹笑着道:

  “秀娟姐姐,这名字真好听,跟你人一样美!”

  潘巧云也点头:

  “可不是嘛,听着就让人觉得亲切!”

  刘秀娟听着众人的夸赞,终于抬起头,脸上露出了此生以来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

  此刻,演武场早已被收拾妥当,红绸绕着立柱缠了三圈,彩纸撒得满地皆是,高台正中摆着一张供桌,上置烛火与喜牌,远远望去一派红火。

  五对新人并肩而立,张贞娘的素色襦裙换了大红绣裙,程婉儿的发间簪了珠花,潘金莲的凤冠霞帔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潘巧云挽着石秀的手笑意盈盈,刘秀娟也换上了一身新制的粉色布裙,虽简朴却衬得她眉眼愈发清秀。

  “好!好!”台下欢呼声此起彼伏,梁山好汉们拍着巴掌喊得最响,孟州官员们也拱手道贺,来宾中更是有人扔起了提前备好的干果,场面热闹得如同过年。

  这时,铁叫子乐和提着铜锣走上台,清了清嗓子,铜锣“当”地一响,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乐和手持鼓板,开口唱道:

  “东风吹暖孟州城,捷报初传喜又生。

  斩贼将兮安四境,结良缘兮聚群英。

  梁山义士多豪俊,携手佳人共此生。

  莫叹前朝多苦难,今朝欢宴乐盈盈!”

  唱词刚落,台下便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不少人跟着哼起调子。

  乐和笑着拱手退下,主婚人王进身着青色锦袍,大步走上高台。

  王进大踏步上台来,先朝着梁山好汉们拱手:

  “诸位兄弟,今日孟州大捷,又逢五对新人成婚,痛快!”

  又转向孟州官员与来宾:

  “各位乡亲、各位孟州同僚,往后孟州便是梁山之地,我等定与诸君共守这一方安稳!”

  待欢呼声稍歇,王进目光落在五对新人身上,声音渐渐沉了几分:

  “今日这五对新人,每一对的故事,都藏着大宋朝廷的苛待,也藏着我梁山的情义。某先说说林教头与贞娘弟妹——”

  王进抬手示意林冲夫妇上前,目光柔和了几分,缓缓道:

  “诸位可知,林教头与贞娘弟妹在东京时,过的是何等日子?”

  “那时林冲还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一职位虽不算位高权重,却也安稳体面;”

  “贞娘弟妹性子温婉,每日在家打理家事,绣些手帕香囊,待林教头散衙归来,便端上温热的饭菜——”

  “一碗糙米饭,一碟酱菜,配上林教头爱喝的两盏淡酒,夫妻二人坐在灯下说些家常,日子虽平淡,却比世间多数人都要安稳幸福。”

  “林教头待贞娘更是体贴,每逢休沐,便会牵着贞娘的手去东京街头逛一逛,”

  “买串糖人给贞娘解闷,或是带块花布回来,让贞娘做新衣裳。”

  “贞娘常说,那时最大的心愿,便是守着夫君,安稳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