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巴士拉港的晨雾尚未散尽,“逸品号” 第二队的五艘商船已升起风帆,顺着偏西风朝着更西的海域航行。甲板上,船员们正忙着检查货舱 —— 刚装载的波斯玻璃制品被小心地裹在羊毛毯中,每一件都标注着 “易碎” 的红漆记号;赵刚站在船头,手中握着一张泛黄的海图,这是波斯商人阿里赠予的 “大食航线图”,图上用阿拉伯文标注着暗礁位置与港口坐标,指尖划过 “巴士拉港”(注:此处为大食控制下的波斯湾巴士拉港,因大食崛起后已掌控波斯沿海贸易)的标记,心中满是郑重。
“船长,还有三日就能抵达大食港口了!” 负责观测的船员林帆快步走来,手中拿着天文观测仪,“刚才测了方位,咱们的航线没偏,顺着这股风,傍晚就能看到大食的海岸线。”
赵刚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海平面。此次前往大食,是李逸临行前特意叮嘱的 “突破之旅”—— 大食(阿拉伯帝国)如今正值阿拔斯王朝鼎盛时期,疆域横跨亚非欧,贸易网络远及拜占庭、非洲桑给巴尔,若能与大食建立直接贸易,大唐的海上丝路将真正打通 “全球化” 的最后一环,丝绸、瓷器也能借大食的商路,销往更遥远的西方。
航行第三日傍晚,远处的海平面上终于出现了一抹模糊的轮廓 —— 那是大食巴士拉港的灯塔,塔身用白色石灰石砌成,顶端燃烧的火焰在暮色中格外醒目。随着商船逐渐靠近,港口的景象愈发清晰:码头边停泊着数十艘阿拉伯单桅帆船,船帆上印着黑色的宗教符号;岸边的石屋排列整齐,身着白色长袍、头戴黑色头巾的大食士兵手持长矛,正警惕地盯着驶来的陌生船队;不远处的市集传来阵阵吆喝声,混合着阿拉伯语与波斯语的交谈,充满了异域气息。
“放慢速度,降下一半船帆!” 赵刚高声下令。船员们迅速调整帆绳,商船缓缓停靠在港口外围的临时泊位 —— 按照大食的规矩,陌生船队需先接受检查,确认无威胁后才能驶入主港。
很快,一艘载着大食官员的小艇靠近 “逸品二号”。为首的官员名叫哈立德,是大食港口管理官,他身着绣着金线的黑色长袍,腰间佩着弯刀,登上船后,目光锐利地扫过甲板上的船员与货舱,用生硬的波斯语问道:“你们来自哪里?为何来大食港口?”
赵刚早有准备,立刻取出李逸提前备好的大唐市舶司文书 —— 文书上盖着红色的官印,用汉文与波斯文双语书写,详细说明了 “逸品号” 的贸易目的。他还示意船员打开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放着一匹蜀锦、一个青花瓷碟与一块薰衣草肥皂,笑着用波斯语解释:“我们来自大唐,是为贸易而来。这是我们的‘见面礼’,希望能与大食友人友好相处。”
哈立德接过蜀锦,指尖抚过上面的缠枝莲纹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 他曾见过波斯商人带来的大唐丝绸,却从未见过如此细腻的质地与鲜亮的色泽;当他拿起青花瓷碟,对着夕阳查看时,瓷碟通透的釉色让他忍不住发出赞叹;最后,他拿起肥皂,在船员递来的水盆中沾湿揉搓,丰富的泡沫瞬间涌出,去污效果远超大食常用的皂角,脸上的警惕渐渐消散。
“这些商品…… 确实是好东西。” 哈立德放下肥皂,语气缓和了许多,“但我需要向总督汇报,你们在此等候,不得擅自上岸。”
两日后,哈立德带着大食巴士拉总督的命令回到船上,身后还跟着十余名大食商人。“总督同意你们进行贸易,但所有商品需在指定区域交易,且需缴纳十分之一的关税。” 哈立德说着,侧身让出身后的商人,“这些是我们大食最有名的贸易商,他们对大唐的商品很感兴趣。”
为首的大食商人名叫易卜拉欣,是大食最大的香料商会会长,他操着流利的波斯语,快步走到货舱前,当船员们打开舱门,满舱的丝绸、瓷器与肥皂映入眼帘时,他忍不住惊呼:“真主啊!这就是传说中东方的丝绸吗?比拜占庭的金线织物还要精美!”
易卜拉欣拿起一匹宝蓝色的吴绫,展开后,绫面上的暗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他当即对赵刚说:“这样的丝绸,我要一百匹!每匹六十贯铜钱,我愿意用最好的肉桂与丁香交换!”—— 大食的香料多从非洲与东南亚收购,其中肉桂与丁香在欧洲市场价格高昂,用它们交换大唐丝绸,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交易。
另一位商人穆萨则专注于瓷器,他拿起一个青花瓷碗,轻轻敲击,清脆的声响在货舱中回荡:“这瓷器的工艺太神奇了!我们大食的贵族最
        “船长,还有三日就能抵达大食港口了!” 负责观测的船员林帆快步走来,手中拿着天文观测仪,“刚才测了方位,咱们的航线没偏,顺着这股风,傍晚就能看到大食的海岸线。”
赵刚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海平面。此次前往大食,是李逸临行前特意叮嘱的 “突破之旅”—— 大食(阿拉伯帝国)如今正值阿拔斯王朝鼎盛时期,疆域横跨亚非欧,贸易网络远及拜占庭、非洲桑给巴尔,若能与大食建立直接贸易,大唐的海上丝路将真正打通 “全球化” 的最后一环,丝绸、瓷器也能借大食的商路,销往更遥远的西方。
航行第三日傍晚,远处的海平面上终于出现了一抹模糊的轮廓 —— 那是大食巴士拉港的灯塔,塔身用白色石灰石砌成,顶端燃烧的火焰在暮色中格外醒目。随着商船逐渐靠近,港口的景象愈发清晰:码头边停泊着数十艘阿拉伯单桅帆船,船帆上印着黑色的宗教符号;岸边的石屋排列整齐,身着白色长袍、头戴黑色头巾的大食士兵手持长矛,正警惕地盯着驶来的陌生船队;不远处的市集传来阵阵吆喝声,混合着阿拉伯语与波斯语的交谈,充满了异域气息。
“放慢速度,降下一半船帆!” 赵刚高声下令。船员们迅速调整帆绳,商船缓缓停靠在港口外围的临时泊位 —— 按照大食的规矩,陌生船队需先接受检查,确认无威胁后才能驶入主港。
很快,一艘载着大食官员的小艇靠近 “逸品二号”。为首的官员名叫哈立德,是大食港口管理官,他身着绣着金线的黑色长袍,腰间佩着弯刀,登上船后,目光锐利地扫过甲板上的船员与货舱,用生硬的波斯语问道:“你们来自哪里?为何来大食港口?”
赵刚早有准备,立刻取出李逸提前备好的大唐市舶司文书 —— 文书上盖着红色的官印,用汉文与波斯文双语书写,详细说明了 “逸品号” 的贸易目的。他还示意船员打开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放着一匹蜀锦、一个青花瓷碟与一块薰衣草肥皂,笑着用波斯语解释:“我们来自大唐,是为贸易而来。这是我们的‘见面礼’,希望能与大食友人友好相处。”
哈立德接过蜀锦,指尖抚过上面的缠枝莲纹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 他曾见过波斯商人带来的大唐丝绸,却从未见过如此细腻的质地与鲜亮的色泽;当他拿起青花瓷碟,对着夕阳查看时,瓷碟通透的釉色让他忍不住发出赞叹;最后,他拿起肥皂,在船员递来的水盆中沾湿揉搓,丰富的泡沫瞬间涌出,去污效果远超大食常用的皂角,脸上的警惕渐渐消散。
“这些商品…… 确实是好东西。” 哈立德放下肥皂,语气缓和了许多,“但我需要向总督汇报,你们在此等候,不得擅自上岸。”
两日后,哈立德带着大食巴士拉总督的命令回到船上,身后还跟着十余名大食商人。“总督同意你们进行贸易,但所有商品需在指定区域交易,且需缴纳十分之一的关税。” 哈立德说着,侧身让出身后的商人,“这些是我们大食最有名的贸易商,他们对大唐的商品很感兴趣。”
为首的大食商人名叫易卜拉欣,是大食最大的香料商会会长,他操着流利的波斯语,快步走到货舱前,当船员们打开舱门,满舱的丝绸、瓷器与肥皂映入眼帘时,他忍不住惊呼:“真主啊!这就是传说中东方的丝绸吗?比拜占庭的金线织物还要精美!”
易卜拉欣拿起一匹宝蓝色的吴绫,展开后,绫面上的暗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他当即对赵刚说:“这样的丝绸,我要一百匹!每匹六十贯铜钱,我愿意用最好的肉桂与丁香交换!”—— 大食的香料多从非洲与东南亚收购,其中肉桂与丁香在欧洲市场价格高昂,用它们交换大唐丝绸,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交易。
另一位商人穆萨则专注于瓷器,他拿起一个青花瓷碗,轻轻敲击,清脆的声响在货舱中回荡:“这瓷器的工艺太神奇了!我们大食的贵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