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长安,万家灯火依旧,但某些高门大宅之内,却弥漫着一种与往日笙歌宴饮截然不同的压抑与恐慌。
三司专案组成的命令如同一声平地惊雷,瞬间震动了整个官场。以崔瑾为首,御史台一位以刚硬着称的副都御史、刑部一位精于刑名狱讼的侍郎为辅,再加上两队如狼似虎、手持皇帝特旨的百骑司精锐,这台冰冷的办案机器,以最高效率轰然启动,其锋芒直指吏部考功司以及所有与今科省试相关的环节。
调查的第一步,便是直扑贡院,重新查封所有试卷,尤其是卢绍与那位寒门士子马周所在考区的所有答卷。贡院官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尤其是皇帝特旨和百骑司的冷冽杀气,无人敢有丝毫阻拦,只能战战兢兢地配合。
灯火通明的贡院阅卷大堂内,试卷堆积如山。崔瑾亲自动手,与几位精干文书,根据编号,迅速找出了卢绍与马周的原卷。
当两份试卷并排放在一起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只需粗略对比,便能看出问题所在!
马周的试卷,字迹端正却略显拘谨,文章论点犀利,引证丰富,但确实在一些辞藻华丽度和书写规范性上略有瑕疵。而卢绍的试卷,字迹飘逸,显然是经过长期刻苦训练的标准“馆阁体”,但细看其文章核心部分,尤其是第二道关于吏治与新政关系的策论,其核心论点、论证逻辑、乃至使用的几个关键生僻典故,与马周的试卷相似度极高!
不同的是,卢绍的试卷将这些内容用更华美的骈俪文辞重新包裹了一遍,削弱了其中一些过于尖锐的批判,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篇四平八稳、辞藻典雅的“范文”。而马周文章中那些因激烈而可能触怒考官的棱角,在卢绍的试卷中被巧妙地磨平了。
“果然如此!”崔瑾气得手指发抖,将两份试卷狠狠拍在案上,“窃文!这是赤裸裸的窃文!而且绝非卢绍一人所能为!他必定有同伙,且能提前接触到试卷!”
“崔大人息怒。”刑部侍郎较为老成,仔细审视着试卷的糊名、弥封以及誊录情况,“按制度,试卷收呈后,先由专人糊名弥封,再由书吏重新誊录校对,最后才将朱卷(誊录后的副本)送至各房考官批阅。原卷(墨卷)则密封存档。卢绍若要窃文,必须在糊名弥封之前,或者是在誊录的过程中做手脚。”
“查!”崔瑾毫不犹豫,“所有参与该考区糊名、弥封、誊录的官吏,一个不漏,全部隔离讯问!重点查他们与卢家,尤其是与吏部考功司郎中卢靖,有无关联!”
命令下达,百骑司立刻行动。很快,十余名相关胥吏被从家中或值房“请”到了临时设立的讯问室。
最初的讯问并不顺利。这些胥吏大多战战兢兢,一问三不知,或者相互推诿,将流程说得滴水不漏,仿佛一切都严格遵守制度。
然而,在崔瑾带来的户部老账房和刑部侍郎的联手盘问下,在百骑司那无声却极具压迫力的注视下,突破口很快出现。
一个负责该考区试卷初步整理和递送的中年书吏,在反复追问其某日下午的行踪时,眼神闪烁,言辞前后矛盾。刑部侍郎抓住破绽,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王五!你可知隐匿科场舞弊同案,该当何罪?那是要掉脑袋,还要累及妻儿的!”
那书吏王五吓得扑通一声瘫软在地,面无人色,磕头如捣蒜:“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小的说!小的全都说!是…是考功司的卢主事…卢主事他…他那日下午曾来过存放试卷的偏院,说…说是卢郎中让他来查看一下试卷封装是否规范…他…他独自在里面待了一炷香的时间…还…还赏了小人一两银子,让小人不要声张…”
“卢主事?哪个卢主事?”崔瑾急问。
“就…就是卢郎中的远房侄子,卢安…也在考功司当值…”
“立刻拿人!”崔瑾下令。
百骑司动作极快,不到半个时辰,便将正在家中饮酒作乐的卢安从被窝里拖了出来,直接带到了贡院。
这卢安是个纨绔子弟,靠着族叔卢靖的关系在考功司混了个闲职,哪里见过这等阵仗。看到面如死灰的王五,又看到那两份并排放置的试卷,还没等用刑,便吓得屎尿齐流,嚎哭着全招了。
原来,在试卷收上来尚未糊名弥封的短暂间隙,卢靖利用职权,派其侄子卢安以检查工作为名,进入存放试卷的偏院,贿赂看守书吏王五,趁机快速翻阅了数份字迹工整、看起来颇有才学的寒门士子试卷,并暗中记下了其姓名和座号。卢安本就有些小聪明,强记下了马周文章中那最出彩的几段核心论述。
之后,卢靖又利用其在吏部的关系,在誊录环节,特意将卢绍的试卷与马周的试卷安排在相邻位置,并暗示负责誊录的书吏在誊录时,对卢绍的试卷“稍加润色”。于是,马周文章中的精华,便被巧妙地“嫁接”到了卢绍的试卷之上,再辅以卢绍本身练就的漂亮书法和华美辞藻进行包装,最终炮制出了一篇“优秀”的答卷。
而真正的才子马周,却因为文章“观点偏激”、“文辞不够雅驯”而被黜落!
案情至此,已然明朗了大半。卢安、王五以及那名负责誊录的书吏被迅速收监,画押招供。
然而,崔瑾和几位办案官员的脸色却并未好转,反而更加凝重。
因为这一切的核心,吏部考功司郎中卢靖,却表现得异常镇定。
当百骑司上门“请”他前往贡院配合调查时,他并未惊慌失措,只是淡淡地整理了一下官袍,甚至呵斥了试图阻拦的家人,从容地跟着走了。到了贡院,面对其侄子卢安等人的指认,以及初步的物证,卢靖并未立刻否认,却也未完全承认。
他跪在临时布置的公堂之下,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冤屈,对着崔瑾等人拱手道:“崔侍郎,诸位大人。下官教侄无方,致使这孽障胆大包天,竟敢窥探试卷,行此不端之事,下官确有失察之罪,甘愿领受陛下责罚。”
他先轻描淡写地将主要罪责推给了已经被吓破胆的卢安,将自己定位为“失察”。
“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诚恳起来,“若说下官指使窃文,乃至操纵誊录,意图为犬子卢绍谋取功名,下官实不敢认!犬子卢绍,虽才学不堪大用,但平日亦知刻苦攻读。其答卷文章,或许确有与那马周士子雷同之处,然文道相通,英雄所见略同之事,古来有之。或许只是巧合,或许…是那马周士子不知从何处窥得犬子平日习作,加以模仿,亦未可知啊!”
他这番说辞,避重就轻,倒打一耙,甚至试图将水搅浑!而且,他坚决否认了自己直接操纵誊录的事实,那名负责誊录的书吏也只是得到“暗示”,并无直接证据证明是卢靖下令。
显然,卢靖早已想好了退路。抛出几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顶罪,将自己撇清,至少,要将罪名控制在“失察”和“纵容亲属”的范围内,而非“主谋舞弊”!
崔瑾气得脸色铁青,猛地站起身:“卢靖!事到如今,你还敢狡辩!卢安已招认是你指使!试卷铁证如山!岂是你一句‘巧合’、‘失察’便能搪塞过去的?!”
卢靖抬起头,看着年轻的崔瑾,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甚至略带轻蔑的笑容:“崔侍郎年轻气盛,下官理解。然,断案需讲证据。卢安惧怕刑罚,胡乱攀咬,其言岂可尽信?至于试卷相似…天下文章一大抄,只看谁会抄,谁抄得妙。若只因文章相似便定人舞弊之罪,恐怕…历科进士,都要人心惶惶了。”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况且,下官在吏部多年,兢兢业业,未有寸功,亦无大过。陛下圣明,烛照万里,想必…也不会因些许小辈的胡闹和几篇相似的文章,便轻易重处一位朝廷命官吧?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这话语中,已经带上了一丝隐隐的威胁。暗示自己在吏部根基深厚,牵扯众多,若真要彻查到底,恐怕会掀起更大的风波。
刑部侍郎和御史副使对视一眼,眉头紧锁。他们深知卢靖此话并非完全虚言。科举舞弊案,尤其是涉及到卢靖这等手握实权的吏部官员,往往盘根错节,阻力极大。若没有铁证,很难将其定罪。而卢靖显然早已做好了切割和防备。
审讯,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崔瑾死死盯着卢靖那看似恭顺实则狡猾的脸庞,胸中怒火翻腾,却也知道,单凭目前这些证据,确实难以将卢靖彻底钉死。
难道就要让这条老狐狸如此逃脱制裁?!
就在此时,一名百骑司校尉快步走入,在崔瑾耳边低语了几句。
崔瑾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猛地爆发出锐利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主位,目光冰冷地看向卢靖,嘴角甚至勾起一丝冷笑。
“卢大人,你说…断案需讲证据?说卢安是胡乱攀咬?”
卢靖心中一突,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但依旧强作镇定:“自然。”
“好!”崔瑾猛地提高声音,“带人证!传马周!传卢绍府上伴读砚奴!传西市墨香斋掌柜!”
一连串的名字报出,卢靖的脸色终于第一次变了!
尤其是听到“砚奴”和“墨香斋掌柜”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额头瞬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千算万算,叮嘱儿子扫清首尾,却万万没想到,调查会如此细致迅猛,竟然查到了他儿子身边最亲近的仆役和购买特殊纸张墨锭的店铺!
原来,百骑司在控制卢府相关人员时,并未忽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仆役。卢绍的伴读砚奴在单独讯问时,承受不住压力,透露卢绍在考试前几日曾异常烦躁,多次抱怨文章难做,甚至摔了东西,但考试回来后却志得意满。更重要的是,砚奴提到,卢绍曾让他偷偷将一堆写废的草稿烧掉,他无意中瞥见,那些草稿上涂改的痕迹极重,与最终答卷上的流畅文笔截然不同!
而另一边,调查人员对卢绍社交圈和近期行踪的排查也有了意外发现。卢绍在考试前曾去过西市一家名为“墨香斋”的店铺,并非购买普通文房四宝,而是高价购买了一种产量极少、带有特殊暗纹、专供某些世家子弟使用的私印笺纸和一种特定香型的墨锭。而这种笺纸和墨锭,经过比对,与马周试卷所使用的普通黄麻纸和廉价松烟墨截然不同,但与卢绍答卷用纸用墨完全一致!
这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在此刻却成了致命的证据链一环!它间接证明,卢绍在考试前处于“文思枯竭”状态,且其生活用度与寒门士子马周有天壤之别。试问,一个能用得起顶级私印笺纸的世家公子,为何要去“抄袭”一个连好纸都买不起的寒门士子的文章?这本身就极不合常理!
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卢绍在说谎!他绝非如他父亲所说是“刻苦攻读”、“自有发挥”!
当那名战战兢兢的砚奴和一脸惶恐的墨香斋掌柜被带上来,分别陈述了证词后,卢靖的脸色彻底变得惨白如纸,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崔瑾拿起从卢府搜出的、与卢绍考卷上残留墨香完全一致的墨锭,以及那种特有的暗纹笺纸,重重放在卢靖面前的案上。
“卢大人!”崔瑾的声音如同冰渣,“现在,你还有何话说?!难道这墨锭和笺纸,也是那寒门士子马周,‘巧合’地买了,又‘巧合’地送给你儿子的吗?!还是说,你儿子卢绍的文章,是梦中所授,所以连考前用的笔墨纸砚都忘了换?!”
铁证如山!细节锁死!
卢靖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所有的狡辩,所有的退路,在这一刻,被这些看似微小却无比坚实的证据,彻底击得粉碎!
他身体一软,彻底瘫倒在地,眼中充满了绝望和难以置信。
他没想到,皇帝这次动用的力量如此可怕,查案如此缜密迅猛,连这些边边角角的细节都不放过!
崔瑾看着瘫倒的卢靖,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只有一种沉甸甸的愤怒和悲哀。这些世家大族,盘踞朝堂百年,早已习惯了利用各种规则和漏洞为自己牟利,视寒门子弟的前程如草芥,甚至到了如此肆无忌惮的地步!
“拿下!”崔瑾厉声喝道,“革去卢靖所有官职功名!将其父子及相关案犯,一并打入刑部大牢,严加看管!待本官禀明陛下,再行定夺!”
百骑司上前,如同拖死狗一般将瘫软的卢靖拖了下去。
堂内暂时恢复了安静,但气氛却更加凝重。科举舞弊的盖子,仅仅掀开了一角,其下的黑暗,恐怕远比想象中更加深邃。卢靖背后,是否还有其他人?这种舞弊,是偶发,还是早已成为潜规则?
崔瑾深吸一口气,知道这场风波,远未结束。这不仅仅是一场案件的侦破,更是一场与盘根错节的旧势力之间的硬仗。
他拿起刚刚汇总的案卷,沉声道:“备马!本官要即刻入宫,面见陛下!”
        三司专案组成的命令如同一声平地惊雷,瞬间震动了整个官场。以崔瑾为首,御史台一位以刚硬着称的副都御史、刑部一位精于刑名狱讼的侍郎为辅,再加上两队如狼似虎、手持皇帝特旨的百骑司精锐,这台冰冷的办案机器,以最高效率轰然启动,其锋芒直指吏部考功司以及所有与今科省试相关的环节。
调查的第一步,便是直扑贡院,重新查封所有试卷,尤其是卢绍与那位寒门士子马周所在考区的所有答卷。贡院官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尤其是皇帝特旨和百骑司的冷冽杀气,无人敢有丝毫阻拦,只能战战兢兢地配合。
灯火通明的贡院阅卷大堂内,试卷堆积如山。崔瑾亲自动手,与几位精干文书,根据编号,迅速找出了卢绍与马周的原卷。
当两份试卷并排放在一起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只需粗略对比,便能看出问题所在!
马周的试卷,字迹端正却略显拘谨,文章论点犀利,引证丰富,但确实在一些辞藻华丽度和书写规范性上略有瑕疵。而卢绍的试卷,字迹飘逸,显然是经过长期刻苦训练的标准“馆阁体”,但细看其文章核心部分,尤其是第二道关于吏治与新政关系的策论,其核心论点、论证逻辑、乃至使用的几个关键生僻典故,与马周的试卷相似度极高!
不同的是,卢绍的试卷将这些内容用更华美的骈俪文辞重新包裹了一遍,削弱了其中一些过于尖锐的批判,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篇四平八稳、辞藻典雅的“范文”。而马周文章中那些因激烈而可能触怒考官的棱角,在卢绍的试卷中被巧妙地磨平了。
“果然如此!”崔瑾气得手指发抖,将两份试卷狠狠拍在案上,“窃文!这是赤裸裸的窃文!而且绝非卢绍一人所能为!他必定有同伙,且能提前接触到试卷!”
“崔大人息怒。”刑部侍郎较为老成,仔细审视着试卷的糊名、弥封以及誊录情况,“按制度,试卷收呈后,先由专人糊名弥封,再由书吏重新誊录校对,最后才将朱卷(誊录后的副本)送至各房考官批阅。原卷(墨卷)则密封存档。卢绍若要窃文,必须在糊名弥封之前,或者是在誊录的过程中做手脚。”
“查!”崔瑾毫不犹豫,“所有参与该考区糊名、弥封、誊录的官吏,一个不漏,全部隔离讯问!重点查他们与卢家,尤其是与吏部考功司郎中卢靖,有无关联!”
命令下达,百骑司立刻行动。很快,十余名相关胥吏被从家中或值房“请”到了临时设立的讯问室。
最初的讯问并不顺利。这些胥吏大多战战兢兢,一问三不知,或者相互推诿,将流程说得滴水不漏,仿佛一切都严格遵守制度。
然而,在崔瑾带来的户部老账房和刑部侍郎的联手盘问下,在百骑司那无声却极具压迫力的注视下,突破口很快出现。
一个负责该考区试卷初步整理和递送的中年书吏,在反复追问其某日下午的行踪时,眼神闪烁,言辞前后矛盾。刑部侍郎抓住破绽,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王五!你可知隐匿科场舞弊同案,该当何罪?那是要掉脑袋,还要累及妻儿的!”
那书吏王五吓得扑通一声瘫软在地,面无人色,磕头如捣蒜:“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小的说!小的全都说!是…是考功司的卢主事…卢主事他…他那日下午曾来过存放试卷的偏院,说…说是卢郎中让他来查看一下试卷封装是否规范…他…他独自在里面待了一炷香的时间…还…还赏了小人一两银子,让小人不要声张…”
“卢主事?哪个卢主事?”崔瑾急问。
“就…就是卢郎中的远房侄子,卢安…也在考功司当值…”
“立刻拿人!”崔瑾下令。
百骑司动作极快,不到半个时辰,便将正在家中饮酒作乐的卢安从被窝里拖了出来,直接带到了贡院。
这卢安是个纨绔子弟,靠着族叔卢靖的关系在考功司混了个闲职,哪里见过这等阵仗。看到面如死灰的王五,又看到那两份并排放置的试卷,还没等用刑,便吓得屎尿齐流,嚎哭着全招了。
原来,在试卷收上来尚未糊名弥封的短暂间隙,卢靖利用职权,派其侄子卢安以检查工作为名,进入存放试卷的偏院,贿赂看守书吏王五,趁机快速翻阅了数份字迹工整、看起来颇有才学的寒门士子试卷,并暗中记下了其姓名和座号。卢安本就有些小聪明,强记下了马周文章中那最出彩的几段核心论述。
之后,卢靖又利用其在吏部的关系,在誊录环节,特意将卢绍的试卷与马周的试卷安排在相邻位置,并暗示负责誊录的书吏在誊录时,对卢绍的试卷“稍加润色”。于是,马周文章中的精华,便被巧妙地“嫁接”到了卢绍的试卷之上,再辅以卢绍本身练就的漂亮书法和华美辞藻进行包装,最终炮制出了一篇“优秀”的答卷。
而真正的才子马周,却因为文章“观点偏激”、“文辞不够雅驯”而被黜落!
案情至此,已然明朗了大半。卢安、王五以及那名负责誊录的书吏被迅速收监,画押招供。
然而,崔瑾和几位办案官员的脸色却并未好转,反而更加凝重。
因为这一切的核心,吏部考功司郎中卢靖,却表现得异常镇定。
当百骑司上门“请”他前往贡院配合调查时,他并未惊慌失措,只是淡淡地整理了一下官袍,甚至呵斥了试图阻拦的家人,从容地跟着走了。到了贡院,面对其侄子卢安等人的指认,以及初步的物证,卢靖并未立刻否认,却也未完全承认。
他跪在临时布置的公堂之下,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冤屈,对着崔瑾等人拱手道:“崔侍郎,诸位大人。下官教侄无方,致使这孽障胆大包天,竟敢窥探试卷,行此不端之事,下官确有失察之罪,甘愿领受陛下责罚。”
他先轻描淡写地将主要罪责推给了已经被吓破胆的卢安,将自己定位为“失察”。
“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诚恳起来,“若说下官指使窃文,乃至操纵誊录,意图为犬子卢绍谋取功名,下官实不敢认!犬子卢绍,虽才学不堪大用,但平日亦知刻苦攻读。其答卷文章,或许确有与那马周士子雷同之处,然文道相通,英雄所见略同之事,古来有之。或许只是巧合,或许…是那马周士子不知从何处窥得犬子平日习作,加以模仿,亦未可知啊!”
他这番说辞,避重就轻,倒打一耙,甚至试图将水搅浑!而且,他坚决否认了自己直接操纵誊录的事实,那名负责誊录的书吏也只是得到“暗示”,并无直接证据证明是卢靖下令。
显然,卢靖早已想好了退路。抛出几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顶罪,将自己撇清,至少,要将罪名控制在“失察”和“纵容亲属”的范围内,而非“主谋舞弊”!
崔瑾气得脸色铁青,猛地站起身:“卢靖!事到如今,你还敢狡辩!卢安已招认是你指使!试卷铁证如山!岂是你一句‘巧合’、‘失察’便能搪塞过去的?!”
卢靖抬起头,看着年轻的崔瑾,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甚至略带轻蔑的笑容:“崔侍郎年轻气盛,下官理解。然,断案需讲证据。卢安惧怕刑罚,胡乱攀咬,其言岂可尽信?至于试卷相似…天下文章一大抄,只看谁会抄,谁抄得妙。若只因文章相似便定人舞弊之罪,恐怕…历科进士,都要人心惶惶了。”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况且,下官在吏部多年,兢兢业业,未有寸功,亦无大过。陛下圣明,烛照万里,想必…也不会因些许小辈的胡闹和几篇相似的文章,便轻易重处一位朝廷命官吧?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这话语中,已经带上了一丝隐隐的威胁。暗示自己在吏部根基深厚,牵扯众多,若真要彻查到底,恐怕会掀起更大的风波。
刑部侍郎和御史副使对视一眼,眉头紧锁。他们深知卢靖此话并非完全虚言。科举舞弊案,尤其是涉及到卢靖这等手握实权的吏部官员,往往盘根错节,阻力极大。若没有铁证,很难将其定罪。而卢靖显然早已做好了切割和防备。
审讯,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崔瑾死死盯着卢靖那看似恭顺实则狡猾的脸庞,胸中怒火翻腾,却也知道,单凭目前这些证据,确实难以将卢靖彻底钉死。
难道就要让这条老狐狸如此逃脱制裁?!
就在此时,一名百骑司校尉快步走入,在崔瑾耳边低语了几句。
崔瑾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猛地爆发出锐利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主位,目光冰冷地看向卢靖,嘴角甚至勾起一丝冷笑。
“卢大人,你说…断案需讲证据?说卢安是胡乱攀咬?”
卢靖心中一突,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但依旧强作镇定:“自然。”
“好!”崔瑾猛地提高声音,“带人证!传马周!传卢绍府上伴读砚奴!传西市墨香斋掌柜!”
一连串的名字报出,卢靖的脸色终于第一次变了!
尤其是听到“砚奴”和“墨香斋掌柜”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额头瞬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千算万算,叮嘱儿子扫清首尾,却万万没想到,调查会如此细致迅猛,竟然查到了他儿子身边最亲近的仆役和购买特殊纸张墨锭的店铺!
原来,百骑司在控制卢府相关人员时,并未忽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仆役。卢绍的伴读砚奴在单独讯问时,承受不住压力,透露卢绍在考试前几日曾异常烦躁,多次抱怨文章难做,甚至摔了东西,但考试回来后却志得意满。更重要的是,砚奴提到,卢绍曾让他偷偷将一堆写废的草稿烧掉,他无意中瞥见,那些草稿上涂改的痕迹极重,与最终答卷上的流畅文笔截然不同!
而另一边,调查人员对卢绍社交圈和近期行踪的排查也有了意外发现。卢绍在考试前曾去过西市一家名为“墨香斋”的店铺,并非购买普通文房四宝,而是高价购买了一种产量极少、带有特殊暗纹、专供某些世家子弟使用的私印笺纸和一种特定香型的墨锭。而这种笺纸和墨锭,经过比对,与马周试卷所使用的普通黄麻纸和廉价松烟墨截然不同,但与卢绍答卷用纸用墨完全一致!
这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在此刻却成了致命的证据链一环!它间接证明,卢绍在考试前处于“文思枯竭”状态,且其生活用度与寒门士子马周有天壤之别。试问,一个能用得起顶级私印笺纸的世家公子,为何要去“抄袭”一个连好纸都买不起的寒门士子的文章?这本身就极不合常理!
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卢绍在说谎!他绝非如他父亲所说是“刻苦攻读”、“自有发挥”!
当那名战战兢兢的砚奴和一脸惶恐的墨香斋掌柜被带上来,分别陈述了证词后,卢靖的脸色彻底变得惨白如纸,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崔瑾拿起从卢府搜出的、与卢绍考卷上残留墨香完全一致的墨锭,以及那种特有的暗纹笺纸,重重放在卢靖面前的案上。
“卢大人!”崔瑾的声音如同冰渣,“现在,你还有何话说?!难道这墨锭和笺纸,也是那寒门士子马周,‘巧合’地买了,又‘巧合’地送给你儿子的吗?!还是说,你儿子卢绍的文章,是梦中所授,所以连考前用的笔墨纸砚都忘了换?!”
铁证如山!细节锁死!
卢靖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所有的狡辩,所有的退路,在这一刻,被这些看似微小却无比坚实的证据,彻底击得粉碎!
他身体一软,彻底瘫倒在地,眼中充满了绝望和难以置信。
他没想到,皇帝这次动用的力量如此可怕,查案如此缜密迅猛,连这些边边角角的细节都不放过!
崔瑾看着瘫倒的卢靖,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只有一种沉甸甸的愤怒和悲哀。这些世家大族,盘踞朝堂百年,早已习惯了利用各种规则和漏洞为自己牟利,视寒门子弟的前程如草芥,甚至到了如此肆无忌惮的地步!
“拿下!”崔瑾厉声喝道,“革去卢靖所有官职功名!将其父子及相关案犯,一并打入刑部大牢,严加看管!待本官禀明陛下,再行定夺!”
百骑司上前,如同拖死狗一般将瘫软的卢靖拖了下去。
堂内暂时恢复了安静,但气氛却更加凝重。科举舞弊的盖子,仅仅掀开了一角,其下的黑暗,恐怕远比想象中更加深邃。卢靖背后,是否还有其他人?这种舞弊,是偶发,还是早已成为潜规则?
崔瑾深吸一口气,知道这场风波,远未结束。这不仅仅是一场案件的侦破,更是一场与盘根错节的旧势力之间的硬仗。
他拿起刚刚汇总的案卷,沉声道:“备马!本官要即刻入宫,面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