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的烽火与血腥尚未完全散去,长安城却已迅速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与活力,甚至因皇帝的雷霆手段和龙魂显圣的传闻,而更添了几分昂扬与自信。然而,这短暂的平静,很快便被来自东方的疾驰马蹄声打破。
这一日,太极殿常朝。李渊端坐龙椅,听取各部奏报幽州善后及边境防务事宜。经历了北疆的雷霆洗礼,他周身那股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愈发凝练,目光扫过之处,群臣无不屏息凝神,敬畏有加。
就在朝会进行过半时,殿外黄门侍郎高声禀报:“陛下,鸿胪寺急奏!高句丽国遣使团抵达长安,现已至宫门外候旨!”
高句丽?
殿内群臣闻言,神色皆是一动。这个盘踞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山城之国,自前隋以来便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尽国力,民怨沸腾,最终导致天下大乱,隋朝覆灭。李唐立国后,因忙于统一中原和应对突厥等边患,一直对高句丽采取绥靖政策,默认其称臣纳贡的藩属地位,但双方实则互相戒备,边境摩擦时有发生。
此刻,高句丽突然遣使而来,意欲何为?
李渊面色平静,看不出丝毫波澜,只是淡淡开口:“宣。”
“宣......高句丽国使臣觐见......”唱喏声层层传递出去。
片刻后,一行数人昂然而入。为首者是一名年约四旬的高句丽官员,身着华丽的锦缎官袍,头戴乌纱幞头,面容精瘦,颧骨高耸,一双细长的眼睛闪烁着精明与倨傲之色。他步伐沉稳,下巴微抬,看似遵循礼节,实则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优越感。他便是此次使团的正使,名为泉男生(历史上渊盖苏文之子,此处借用其名,代表高句丽权臣家族)。
其身后跟着几名副使和护卫,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大唐的朝堂,隐隐带着审视和挑衅的意味。
“高句丽国大王特使泉男生,奉王命,觐见大唐皇帝陛下。”泉男生走到御阶之下,依照藩国礼制,微微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却并无多少敬畏之意。
“平身。”李渊的声音听不出喜怒,“高丽王(荣留王高建武)遣汝等前来,所为何事?”
泉男生直起身,从袖中取出一卷用金线捆扎的国书,双手呈上:“回大唐皇帝陛下。外臣此次前来,一是奉我王之命,恭贺陛下平定国内叛乱,彰显天威。”他嘴上说着恭贺,语气却平淡无奇,仿佛只是例行公事。
内侍接过国书,转呈李渊。李渊并未立刻打开,只是目光淡淡地看着泉男生,等待他的下文。
泉男生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看似谦逊实则傲慢的笑容:“这其二嘛……我王听闻陛下于北疆施展无上神通,龙魂显圣,横扫千军,心中不胜钦佩。然……”
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故作关切的语调:“然,陛下可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陛下如此频繁动用雷霆之力,恐伤天和,有损国祚啊。想当年,前隋炀帝亦曾雄心万丈,三征我高句丽,穷兵黩武,最终落得何等下场?陛下乃英明之主,当以史为鉴,休养生息,方为治国之上策。”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哗然!
这哪里是恭贺?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嘲讽、威胁和教训!不仅将陛下与那亡国之君隋炀帝相提并论,还暗指陛下穷兵黩武,甚至隐隐诅咒大唐国祚!
“放肆!”兵部尚书李靖第一个踏出一步,虎目圆睁,怒视泉男生,“区区藩国使臣,安敢在金銮殿上口出狂言,诽谤圣听!”
“大胆高丽奴!竟敢将我皇与炀帝并论!活腻了吗!”程咬金更是须发皆张,撸起袖子就要上前,被一旁的秦琼死死拉住。
尉迟恭、侯君集等武将无不怒形于色,杀气腾腾地瞪视着高丽使团,殿内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就连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也面露愠色,眉头紧锁。高句丽此举,实在是无礼至极!
面对满朝大唐重臣的怒火,泉男生却并无太多惧色,反而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他身后的高丽护卫则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刀柄,肌肉紧绷,做出戒备姿态。
“诸位大人何必动怒?”泉男生故作惊讶地摊了摊手,“外臣一片好心,出言提醒,全是出于对大唐的敬畏和对两国邦交的重视啊。莫非……大唐如今已是听不得半点逆耳忠言了吗?如此……岂不令四方藩国寒心?”
他巧舌如簧,反而倒打一耙,将大唐置于仗势欺人、堵塞言路的境地。
“你!”李靖气得脸色铁青,却一时语塞。与这等狡辩之徒做口舌之争,实在有失身份。
就在群情激愤之时,龙椅之上的李渊,却忽然轻轻笑了一声。
这笑声很轻,却仿佛带着奇异的魔力,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嘈杂和怒火。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集中到了皇帝身上。
李渊缓缓拿起那卷高句丽国书,并未打开,而是用手指随意地摩挲着上面的金线,目光落在泉男生那看似恭敬实则倨傲的脸上。
“泉男生,”李渊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彻人心的冰冷,“你高句丽,是不是觉得,朕刚刚平定了幽州叛乱,伤了点元气,又顾忌前隋旧事,便不敢对你们用兵了?”
泉男生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眼神闪烁了一下,强自镇定道:“外臣不敢。大唐兵锋之盛,天下皆知。我高句丽一向安分守己,谨守藩臣之礼,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只是希望两国能永修盟好,避免兵戈再起,重蹈前隋覆辙而已。”
“安分守己?谨守藩臣之礼?”李渊像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笑话,嘴角的弧度更明显了些,但那笑意却未达眼底,反而更显冰寒,“朕怎么听说,就在去岁,尔等还在辽东边境频频挑衅,掳我边民,毁我屯田?朕还听说,尔等在国内大肆修筑山城,囤积粮草,训练士卒,打造的兵器甲胄,比朕的府兵还要精良?这就是你所谓的安分守己?”
泉男生脸色微变,没想到李渊对高句丽的动向如此了解!他急忙辩解:“陛下明鉴!修筑山城乃为防御北方靺鞨蛮族骚扰,绝无他意!至于边境摩擦,实乃双方边民一些小误会……”
“够了。”李渊打断他,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没兴趣听你这些狡辩之词。”
他将手中的国书随手扔在御案上,仿佛那是什么垃圾一般。
“你回去告诉高建武,还有你那个在国内专权跋扈、甚至敢逼杀王妃、囚禁大臣的‘莫离支’渊盖苏文(泉男生之父)。”
李渊准确地说出了高句丽国内真正的实权人物,让泉男生脸色彻底大变!
“告诉他,”李渊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同两道冰冷的利剑,直刺泉男生心底,“前隋是前隋,大唐是大唐。隋炀帝办不到的事,不代表朕也办不到。”
“他若还想安安稳稳地在他那弹丸之地的王座上坐着,就给朕老老实实地恪守藩臣本分!按时足额进贡,遣送质子,开放边境互市,不得再有任何挑衅之举!”
“否则,”李渊的声音陡然变得森寒无比,整个大殿的温度仿佛都骤然下降,“朕不介意,亲自去平壤城下走一遭。看看你们那些山城,能不能挡得住朕的……龙旗!”
最后两个字,李渊稍稍加重了语气。一股无形却磅礴浩瀚的龙威如同潮水般瞬间弥漫整个大殿,虽未直接压向泉男生,却让他以及所有高丽使臣如坠冰窟,呼吸骤停,双腿发软,差点当场跪倒在地!他们仿佛又感受到了不久前那笼罩幽州战场的恐怖龙威!
泉男生脸上的倨傲和从容彻底消失不见,只剩下惊恐和苍白,额头冷汗涔涔而下,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滚吧。”李渊收回目光,仿佛懒得再多看他们一眼,“趁朕还没改变主意,留下你们的狗头之前。”
泉男生如蒙大赦,再也顾不得什么礼仪风度,带着同样魂不附体的使团成员,几乎是连滚爬爬、狼狈不堪地退出了太极殿。
看着高丽使臣狼狈逃窜的背影,满朝文武只觉得胸中一口恶气尽出,畅快无比!
“陛下圣明!”群臣由衷拜服。陛下并未被对方的狂妄激怒而失态,反而以更加强势和精准的姿态,狠狠挫败了其锐气,维护了天朝威严!
李渊面色恢复平静,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冽的寒光。
高句丽……渊盖苏文……
这个盘踞在辽东的毒瘤,是时候考虑彻底将其割除了。
不过,眼下还需先处理完幽州的彻底善后,以及……朝廷内部的一些蠹虫。
他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程咬金的方向。后者此刻正为陛下刚才的霸气回应而激动得满脸通红,并未察觉。
东方的麻烦,暂且记下。内部的清理,即将开始。
        这一日,太极殿常朝。李渊端坐龙椅,听取各部奏报幽州善后及边境防务事宜。经历了北疆的雷霆洗礼,他周身那股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愈发凝练,目光扫过之处,群臣无不屏息凝神,敬畏有加。
就在朝会进行过半时,殿外黄门侍郎高声禀报:“陛下,鸿胪寺急奏!高句丽国遣使团抵达长安,现已至宫门外候旨!”
高句丽?
殿内群臣闻言,神色皆是一动。这个盘踞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山城之国,自前隋以来便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尽国力,民怨沸腾,最终导致天下大乱,隋朝覆灭。李唐立国后,因忙于统一中原和应对突厥等边患,一直对高句丽采取绥靖政策,默认其称臣纳贡的藩属地位,但双方实则互相戒备,边境摩擦时有发生。
此刻,高句丽突然遣使而来,意欲何为?
李渊面色平静,看不出丝毫波澜,只是淡淡开口:“宣。”
“宣......高句丽国使臣觐见......”唱喏声层层传递出去。
片刻后,一行数人昂然而入。为首者是一名年约四旬的高句丽官员,身着华丽的锦缎官袍,头戴乌纱幞头,面容精瘦,颧骨高耸,一双细长的眼睛闪烁着精明与倨傲之色。他步伐沉稳,下巴微抬,看似遵循礼节,实则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优越感。他便是此次使团的正使,名为泉男生(历史上渊盖苏文之子,此处借用其名,代表高句丽权臣家族)。
其身后跟着几名副使和护卫,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大唐的朝堂,隐隐带着审视和挑衅的意味。
“高句丽国大王特使泉男生,奉王命,觐见大唐皇帝陛下。”泉男生走到御阶之下,依照藩国礼制,微微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却并无多少敬畏之意。
“平身。”李渊的声音听不出喜怒,“高丽王(荣留王高建武)遣汝等前来,所为何事?”
泉男生直起身,从袖中取出一卷用金线捆扎的国书,双手呈上:“回大唐皇帝陛下。外臣此次前来,一是奉我王之命,恭贺陛下平定国内叛乱,彰显天威。”他嘴上说着恭贺,语气却平淡无奇,仿佛只是例行公事。
内侍接过国书,转呈李渊。李渊并未立刻打开,只是目光淡淡地看着泉男生,等待他的下文。
泉男生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看似谦逊实则傲慢的笑容:“这其二嘛……我王听闻陛下于北疆施展无上神通,龙魂显圣,横扫千军,心中不胜钦佩。然……”
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故作关切的语调:“然,陛下可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陛下如此频繁动用雷霆之力,恐伤天和,有损国祚啊。想当年,前隋炀帝亦曾雄心万丈,三征我高句丽,穷兵黩武,最终落得何等下场?陛下乃英明之主,当以史为鉴,休养生息,方为治国之上策。”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哗然!
这哪里是恭贺?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嘲讽、威胁和教训!不仅将陛下与那亡国之君隋炀帝相提并论,还暗指陛下穷兵黩武,甚至隐隐诅咒大唐国祚!
“放肆!”兵部尚书李靖第一个踏出一步,虎目圆睁,怒视泉男生,“区区藩国使臣,安敢在金銮殿上口出狂言,诽谤圣听!”
“大胆高丽奴!竟敢将我皇与炀帝并论!活腻了吗!”程咬金更是须发皆张,撸起袖子就要上前,被一旁的秦琼死死拉住。
尉迟恭、侯君集等武将无不怒形于色,杀气腾腾地瞪视着高丽使团,殿内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就连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也面露愠色,眉头紧锁。高句丽此举,实在是无礼至极!
面对满朝大唐重臣的怒火,泉男生却并无太多惧色,反而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他身后的高丽护卫则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刀柄,肌肉紧绷,做出戒备姿态。
“诸位大人何必动怒?”泉男生故作惊讶地摊了摊手,“外臣一片好心,出言提醒,全是出于对大唐的敬畏和对两国邦交的重视啊。莫非……大唐如今已是听不得半点逆耳忠言了吗?如此……岂不令四方藩国寒心?”
他巧舌如簧,反而倒打一耙,将大唐置于仗势欺人、堵塞言路的境地。
“你!”李靖气得脸色铁青,却一时语塞。与这等狡辩之徒做口舌之争,实在有失身份。
就在群情激愤之时,龙椅之上的李渊,却忽然轻轻笑了一声。
这笑声很轻,却仿佛带着奇异的魔力,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嘈杂和怒火。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集中到了皇帝身上。
李渊缓缓拿起那卷高句丽国书,并未打开,而是用手指随意地摩挲着上面的金线,目光落在泉男生那看似恭敬实则倨傲的脸上。
“泉男生,”李渊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彻人心的冰冷,“你高句丽,是不是觉得,朕刚刚平定了幽州叛乱,伤了点元气,又顾忌前隋旧事,便不敢对你们用兵了?”
泉男生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眼神闪烁了一下,强自镇定道:“外臣不敢。大唐兵锋之盛,天下皆知。我高句丽一向安分守己,谨守藩臣之礼,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只是希望两国能永修盟好,避免兵戈再起,重蹈前隋覆辙而已。”
“安分守己?谨守藩臣之礼?”李渊像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笑话,嘴角的弧度更明显了些,但那笑意却未达眼底,反而更显冰寒,“朕怎么听说,就在去岁,尔等还在辽东边境频频挑衅,掳我边民,毁我屯田?朕还听说,尔等在国内大肆修筑山城,囤积粮草,训练士卒,打造的兵器甲胄,比朕的府兵还要精良?这就是你所谓的安分守己?”
泉男生脸色微变,没想到李渊对高句丽的动向如此了解!他急忙辩解:“陛下明鉴!修筑山城乃为防御北方靺鞨蛮族骚扰,绝无他意!至于边境摩擦,实乃双方边民一些小误会……”
“够了。”李渊打断他,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没兴趣听你这些狡辩之词。”
他将手中的国书随手扔在御案上,仿佛那是什么垃圾一般。
“你回去告诉高建武,还有你那个在国内专权跋扈、甚至敢逼杀王妃、囚禁大臣的‘莫离支’渊盖苏文(泉男生之父)。”
李渊准确地说出了高句丽国内真正的实权人物,让泉男生脸色彻底大变!
“告诉他,”李渊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同两道冰冷的利剑,直刺泉男生心底,“前隋是前隋,大唐是大唐。隋炀帝办不到的事,不代表朕也办不到。”
“他若还想安安稳稳地在他那弹丸之地的王座上坐着,就给朕老老实实地恪守藩臣本分!按时足额进贡,遣送质子,开放边境互市,不得再有任何挑衅之举!”
“否则,”李渊的声音陡然变得森寒无比,整个大殿的温度仿佛都骤然下降,“朕不介意,亲自去平壤城下走一遭。看看你们那些山城,能不能挡得住朕的……龙旗!”
最后两个字,李渊稍稍加重了语气。一股无形却磅礴浩瀚的龙威如同潮水般瞬间弥漫整个大殿,虽未直接压向泉男生,却让他以及所有高丽使臣如坠冰窟,呼吸骤停,双腿发软,差点当场跪倒在地!他们仿佛又感受到了不久前那笼罩幽州战场的恐怖龙威!
泉男生脸上的倨傲和从容彻底消失不见,只剩下惊恐和苍白,额头冷汗涔涔而下,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滚吧。”李渊收回目光,仿佛懒得再多看他们一眼,“趁朕还没改变主意,留下你们的狗头之前。”
泉男生如蒙大赦,再也顾不得什么礼仪风度,带着同样魂不附体的使团成员,几乎是连滚爬爬、狼狈不堪地退出了太极殿。
看着高丽使臣狼狈逃窜的背影,满朝文武只觉得胸中一口恶气尽出,畅快无比!
“陛下圣明!”群臣由衷拜服。陛下并未被对方的狂妄激怒而失态,反而以更加强势和精准的姿态,狠狠挫败了其锐气,维护了天朝威严!
李渊面色恢复平静,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冽的寒光。
高句丽……渊盖苏文……
这个盘踞在辽东的毒瘤,是时候考虑彻底将其割除了。
不过,眼下还需先处理完幽州的彻底善后,以及……朝廷内部的一些蠹虫。
他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程咬金的方向。后者此刻正为陛下刚才的霸气回应而激动得满脸通红,并未察觉。
东方的麻烦,暂且记下。内部的清理,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