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深处,那由纯粹白金信念之力凝聚而成的神龙虚影,发出震彻灵魂的咆哮,携带着被李渊龙魂淬炼后的、蕴含着“秩序”、“守护”、“生存”意志的磅礴伟力,轰然撞向了正在进行最后蜕变的邪物核心!
这一刻,仿佛时光凝固。
那疯狂蠕动、试图将炀帝怨念彻底吞噬转化的肉瘤,猛地一滞。表面那张扭曲的杨广面孔发出无声的尖啸,充满了极致的恐惧与不甘,随即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般开始消融!而肉瘤深处那一点幽暗邪异的异域神性核心,则爆发出绝望的抵抗,试图释放出最后的混沌与吞噬之力!
然而,在白金信念龙影那代表了千万人共同意志的、高度凝聚的“秩序”之力面前,这种源于混乱与虚无的抵抗,显得如此脆弱可笑!
“轰......!!!”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只有一种仿佛规则层面的湮灭与净化!
幽暗核心如同被投入熔炉的冰块,迅速消散。庞大的、污秽的肉瘤结构从外向内层层崩解,化为最精纯的元气,然后又被信念龙影的力量进一步净化、同化,反而补充了龙影自身的消耗。无数被禁锢其中、痛苦哀嚎的魂魄残片,也得到了解脱,化作点点莹光,被玄奘适时引导的佛光温柔地接引、超度。
地宫中那令人窒息的怨毒与压抑感,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
成功了!
邪物核心,被彻底摧毁!
李渊闷哼一声,身体晃了晃,脸色苍白如纸,以剑拄地方才稳住身形。刚才那一下,几乎抽空了他刚刚恢复的力量以及龙魂中储存的大部分淬炼过的信念之力。灵魂深处传来阵阵虚脱般的剧痛和沉重感,那是过度承载万民念力的后遗症。但他眼中却闪烁着兴奋与明悟的光芒!
在刚才那终极的碰撞与掌控中,他对自身龙魂、对国运、对那海量信念之力的理解和掌控,踏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境界!
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人皇龙魂”仿佛经过了一次千锤百炼,虽然疲惫,却更加凝练、纯粹、强大!一种玄而又玄的感应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不再局限于肉眼所见,而是能模糊地感知到一定范围内“气”的流动、“念”的汇聚,甚至能隐隐察觉到张子祥体内奔腾的纯阳道力、玄奘周身流转的慈悲佛光!这是一种近乎“领域”的雏形!
与此同时,那反哺回来的、经过碰撞后残余的、更加精纯的白金信念之力,并未完全散去,而是大部分缓缓融入他的四肢百骸,滋养着他因苦战而亏损的肉身与真元。他的气息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恢复、攀升,甚至比战前更加强大!体内仿佛有江河奔涌之声,骨骼发出轻微的雷鸣,血肉蕴含着磅礴的力量!
这不再是简单的武道真气或道门真元,而是一种融合了皇道龙气、万民信念、以及他自身意志的的全新力量!质变,已然发生!
“陛下!”张子祥上前一步,扶住李渊,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他最能感受到李渊身上那脱胎换骨般的变化,那是一种他修行数十年都未曾接触过的、威严、厚重、又带着众生愿力的奇特威压。“您……您无恙吧?”
玄奘也投来关切的目光,双手合十:“阿弥陀佛,邪魔已除,陛下功德无量。然方才陛下所行之事,实乃亘古未有,贫僧观陛下气机……似有跃迁之象?”
李渊缓缓直起身,深吸一口气,虽然疲惫,却目光湛然:“朕无妨。只是于方才瞬息,略有所得。”他轻轻握拳,感受着体内那全新的、如臂指使的磅礴力量,“这天下的路,果然不止一条。”
他目光扫过一片狼藉、但邪气尽消的地宫,沉声道:“此地不宜久留,邪物虽除,然气息污浊,需彻底净化封印。我们先出去。”
当李渊三人在剩余死士的护卫下,走出地宫入口时,看到的景象令他们动容。
长安上空的黑暗怨潮已彻底消失,阳光重新洒落,虽然依旧因干旱而显得有些灼热,却不再令人窒息。覆盖全城的白金防御光幕正在缓缓收敛能量,但并未完全散去,依旧保持着基础的警戒状态。
城头之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劫后余生的欢呼!
“陛下!”
“陛下万岁!”
“我们赢了!”
无数军民激动得热泪盈眶,跪倒在地。他们虽然不知地宫深处具体发生了什么,但邪魔被消灭、黑潮退散的事实毋庸置疑!而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陛下身上散发出的气息,比之前更加威严深不可测,仿佛与整个长安、与他们的心念隐隐连为一体!
李淳风、房玄龄、魏徵等人早已迎候在城外,见到李渊安然归来,且气息大变,皆是激动万分,长舒一口气。
“陛下!”李淳风率先上前,激动地汇报,“陛下以龙魂淬炼万民信念之举,不仅破除了邪物,更极大地纯化了涌入的信念之力,防御大阵压力骤减!如今邪秽已除,是否可逐步解除大阵,以免过度消耗?”
李渊却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地望向长安城:“暂且维持最低限度运转。此阵经此一役,已与万民信念及人祖圣祠绑定。暂且留着,或另有妙用。”
他心中已有模糊的想法:这经过他龙魂淬炼加持过的大阵,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持续的、温和的信念汇聚与反馈系统,既能守护城池,也能潜移默化地强化他与帝国的联系,甚至……辅助修行?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现实的挑战和暗处的波澜随即涌来。
首先便是李渊身体的实际状况。回到两仪殿,屏退左右,只留下最核心的几人后,李渊再也压制不住灵魂深处的疲惫与震荡,猛地吐出一小口泛着金光的鲜血!
“陛下!”众人大惊。
“无妨……”李渊摆摆手,擦去嘴角血迹,盘膝坐下,缓缓调息,“灵魂承载过巨,有些损伤,需要时间调养。而且……”他微微蹙眉,“朕能感觉到,与万民信念的连接并未完全切断,仍有丝丝缕缕的杂念不断涌入,虽被龙魂自动淬炼,但亦是一种持续的负担。”
这意味着,他从此再也无法完全“清净”了。他的修为、他的状态,将与大唐的国运、与百姓的民心,彻底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房玄龄忧心忡忡:“陛下,此法虽威力无穷,然似有绝大隐患。若遇天灾人祸,民心动荡,岂非直接反噬陛下?”
“所以,朕更不能懈怠。”李渊眼中闪过锐光,“必须让这大唐,一直强盛下去,让百姓,一直安居乐业!这便是朕的‘道’!”
其次,是关于战利品和后续处理的争论。
镇异司从地宫废墟中找到了一些未被完全摧毁的、带有西域风格的邪神祭祀器物碎片、以及部分前隋皇室秘档。如何处置这些物品,引发了分歧。
魏徵主张:“此等邪物,当尽数销毁,以免遗祸人间!”
而李淳风却建议:“陛下,此物虽邪,然其上符文、能量结构或许有研究价值,尤其是关于那异域邪神的信息……不如由镇异司封存研究,或可知己知彼。”
李渊最终采纳了李淳风的建议,但严令必须确保绝对安全,并由他亲自施加封印。
更大的波澜,来自于佛道两派内部以及朝野之外。
法琳等僧侣开始私下宣扬:“若非陛下最终采纳佛门护持心神之法,岂能成功?此役,佛门之功当居首位!”试图争夺话语权。
楼观台尹真人也对龙虎山执掌都功印大出风头感到不满,返回山中后,竟开始联合一些隐修宿老,质疑张子祥“轻借祖器,有违祖训”。
而真正让李渊警惕的,是来自东海的、通过特殊渠道直接送达他案头的一份来自龙宫“敖钦”的私人信笺。
信笺上用词客气,甚至带着几分恭维,恭贺大唐皇帝陛下铲除邪魔,并对其“另辟蹊径,以人皇之尊纳信仰淬己身”的“创举”表示“惊叹”。但信笺最后,却轻描淡写地提出:鉴于陛下已初步掌握“纳念淬魂”之妙法,龙宫愿与大唐开展更深层次的“修行交流”,并希望就“东海灵脉节点与大唐沿海信仰辐射范围的划分”进行“友好磋商”。
这看似友好的提议,背后却透着龙族深深的忌惮和重新划界的野心!他们显然将李渊视为了一个需要重新评估、甚至需要一定程度限制的“同行”与潜在竞争者!
李渊看着信笺,冷笑一声,将其掷于案上:“看来,朕这条路,让某些存在感到不安了。”
就在这内外局势微妙之际,那位之前送来关于“杨广旧宫”密信的宗室元老(或太上皇旧部),再次派人传来一个模糊的口信,称在清理前隋档案时,发现炀帝晚年似乎曾秘密派遣一支队伍前往极西之地寻找某种“失落神碑”,而那支队伍……可能并未全军覆没……
地宫的迷雾似乎散去了些许,却又引向了更遥远、更未知的西方。
李渊站在两仪殿外,感受着体内虽疲惫却更加强大的力量,以及灵魂中那与帝国万民斩不断的沉重连接。他的实力确实攀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甚至触摸到了“领域”的雏形,或许可称之为“九五龙域”?以皇权为核心,统御一方,万民信念皆为其力。
但攀升带来的,不仅是力量,更是更加复杂的局面、更沉重的责任、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与挑战。
人皇之路,自此截然不同。
        这一刻,仿佛时光凝固。
那疯狂蠕动、试图将炀帝怨念彻底吞噬转化的肉瘤,猛地一滞。表面那张扭曲的杨广面孔发出无声的尖啸,充满了极致的恐惧与不甘,随即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般开始消融!而肉瘤深处那一点幽暗邪异的异域神性核心,则爆发出绝望的抵抗,试图释放出最后的混沌与吞噬之力!
然而,在白金信念龙影那代表了千万人共同意志的、高度凝聚的“秩序”之力面前,这种源于混乱与虚无的抵抗,显得如此脆弱可笑!
“轰......!!!”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只有一种仿佛规则层面的湮灭与净化!
幽暗核心如同被投入熔炉的冰块,迅速消散。庞大的、污秽的肉瘤结构从外向内层层崩解,化为最精纯的元气,然后又被信念龙影的力量进一步净化、同化,反而补充了龙影自身的消耗。无数被禁锢其中、痛苦哀嚎的魂魄残片,也得到了解脱,化作点点莹光,被玄奘适时引导的佛光温柔地接引、超度。
地宫中那令人窒息的怨毒与压抑感,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
成功了!
邪物核心,被彻底摧毁!
李渊闷哼一声,身体晃了晃,脸色苍白如纸,以剑拄地方才稳住身形。刚才那一下,几乎抽空了他刚刚恢复的力量以及龙魂中储存的大部分淬炼过的信念之力。灵魂深处传来阵阵虚脱般的剧痛和沉重感,那是过度承载万民念力的后遗症。但他眼中却闪烁着兴奋与明悟的光芒!
在刚才那终极的碰撞与掌控中,他对自身龙魂、对国运、对那海量信念之力的理解和掌控,踏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境界!
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人皇龙魂”仿佛经过了一次千锤百炼,虽然疲惫,却更加凝练、纯粹、强大!一种玄而又玄的感应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不再局限于肉眼所见,而是能模糊地感知到一定范围内“气”的流动、“念”的汇聚,甚至能隐隐察觉到张子祥体内奔腾的纯阳道力、玄奘周身流转的慈悲佛光!这是一种近乎“领域”的雏形!
与此同时,那反哺回来的、经过碰撞后残余的、更加精纯的白金信念之力,并未完全散去,而是大部分缓缓融入他的四肢百骸,滋养着他因苦战而亏损的肉身与真元。他的气息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恢复、攀升,甚至比战前更加强大!体内仿佛有江河奔涌之声,骨骼发出轻微的雷鸣,血肉蕴含着磅礴的力量!
这不再是简单的武道真气或道门真元,而是一种融合了皇道龙气、万民信念、以及他自身意志的的全新力量!质变,已然发生!
“陛下!”张子祥上前一步,扶住李渊,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他最能感受到李渊身上那脱胎换骨般的变化,那是一种他修行数十年都未曾接触过的、威严、厚重、又带着众生愿力的奇特威压。“您……您无恙吧?”
玄奘也投来关切的目光,双手合十:“阿弥陀佛,邪魔已除,陛下功德无量。然方才陛下所行之事,实乃亘古未有,贫僧观陛下气机……似有跃迁之象?”
李渊缓缓直起身,深吸一口气,虽然疲惫,却目光湛然:“朕无妨。只是于方才瞬息,略有所得。”他轻轻握拳,感受着体内那全新的、如臂指使的磅礴力量,“这天下的路,果然不止一条。”
他目光扫过一片狼藉、但邪气尽消的地宫,沉声道:“此地不宜久留,邪物虽除,然气息污浊,需彻底净化封印。我们先出去。”
当李渊三人在剩余死士的护卫下,走出地宫入口时,看到的景象令他们动容。
长安上空的黑暗怨潮已彻底消失,阳光重新洒落,虽然依旧因干旱而显得有些灼热,却不再令人窒息。覆盖全城的白金防御光幕正在缓缓收敛能量,但并未完全散去,依旧保持着基础的警戒状态。
城头之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劫后余生的欢呼!
“陛下!”
“陛下万岁!”
“我们赢了!”
无数军民激动得热泪盈眶,跪倒在地。他们虽然不知地宫深处具体发生了什么,但邪魔被消灭、黑潮退散的事实毋庸置疑!而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陛下身上散发出的气息,比之前更加威严深不可测,仿佛与整个长安、与他们的心念隐隐连为一体!
李淳风、房玄龄、魏徵等人早已迎候在城外,见到李渊安然归来,且气息大变,皆是激动万分,长舒一口气。
“陛下!”李淳风率先上前,激动地汇报,“陛下以龙魂淬炼万民信念之举,不仅破除了邪物,更极大地纯化了涌入的信念之力,防御大阵压力骤减!如今邪秽已除,是否可逐步解除大阵,以免过度消耗?”
李渊却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地望向长安城:“暂且维持最低限度运转。此阵经此一役,已与万民信念及人祖圣祠绑定。暂且留着,或另有妙用。”
他心中已有模糊的想法:这经过他龙魂淬炼加持过的大阵,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持续的、温和的信念汇聚与反馈系统,既能守护城池,也能潜移默化地强化他与帝国的联系,甚至……辅助修行?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现实的挑战和暗处的波澜随即涌来。
首先便是李渊身体的实际状况。回到两仪殿,屏退左右,只留下最核心的几人后,李渊再也压制不住灵魂深处的疲惫与震荡,猛地吐出一小口泛着金光的鲜血!
“陛下!”众人大惊。
“无妨……”李渊摆摆手,擦去嘴角血迹,盘膝坐下,缓缓调息,“灵魂承载过巨,有些损伤,需要时间调养。而且……”他微微蹙眉,“朕能感觉到,与万民信念的连接并未完全切断,仍有丝丝缕缕的杂念不断涌入,虽被龙魂自动淬炼,但亦是一种持续的负担。”
这意味着,他从此再也无法完全“清净”了。他的修为、他的状态,将与大唐的国运、与百姓的民心,彻底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房玄龄忧心忡忡:“陛下,此法虽威力无穷,然似有绝大隐患。若遇天灾人祸,民心动荡,岂非直接反噬陛下?”
“所以,朕更不能懈怠。”李渊眼中闪过锐光,“必须让这大唐,一直强盛下去,让百姓,一直安居乐业!这便是朕的‘道’!”
其次,是关于战利品和后续处理的争论。
镇异司从地宫废墟中找到了一些未被完全摧毁的、带有西域风格的邪神祭祀器物碎片、以及部分前隋皇室秘档。如何处置这些物品,引发了分歧。
魏徵主张:“此等邪物,当尽数销毁,以免遗祸人间!”
而李淳风却建议:“陛下,此物虽邪,然其上符文、能量结构或许有研究价值,尤其是关于那异域邪神的信息……不如由镇异司封存研究,或可知己知彼。”
李渊最终采纳了李淳风的建议,但严令必须确保绝对安全,并由他亲自施加封印。
更大的波澜,来自于佛道两派内部以及朝野之外。
法琳等僧侣开始私下宣扬:“若非陛下最终采纳佛门护持心神之法,岂能成功?此役,佛门之功当居首位!”试图争夺话语权。
楼观台尹真人也对龙虎山执掌都功印大出风头感到不满,返回山中后,竟开始联合一些隐修宿老,质疑张子祥“轻借祖器,有违祖训”。
而真正让李渊警惕的,是来自东海的、通过特殊渠道直接送达他案头的一份来自龙宫“敖钦”的私人信笺。
信笺上用词客气,甚至带着几分恭维,恭贺大唐皇帝陛下铲除邪魔,并对其“另辟蹊径,以人皇之尊纳信仰淬己身”的“创举”表示“惊叹”。但信笺最后,却轻描淡写地提出:鉴于陛下已初步掌握“纳念淬魂”之妙法,龙宫愿与大唐开展更深层次的“修行交流”,并希望就“东海灵脉节点与大唐沿海信仰辐射范围的划分”进行“友好磋商”。
这看似友好的提议,背后却透着龙族深深的忌惮和重新划界的野心!他们显然将李渊视为了一个需要重新评估、甚至需要一定程度限制的“同行”与潜在竞争者!
李渊看着信笺,冷笑一声,将其掷于案上:“看来,朕这条路,让某些存在感到不安了。”
就在这内外局势微妙之际,那位之前送来关于“杨广旧宫”密信的宗室元老(或太上皇旧部),再次派人传来一个模糊的口信,称在清理前隋档案时,发现炀帝晚年似乎曾秘密派遣一支队伍前往极西之地寻找某种“失落神碑”,而那支队伍……可能并未全军覆没……
地宫的迷雾似乎散去了些许,却又引向了更遥远、更未知的西方。
李渊站在两仪殿外,感受着体内虽疲惫却更加强大的力量,以及灵魂中那与帝国万民斩不断的沉重连接。他的实力确实攀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甚至触摸到了“领域”的雏形,或许可称之为“九五龙域”?以皇权为核心,统御一方,万民信念皆为其力。
但攀升带来的,不仅是力量,更是更加复杂的局面、更沉重的责任、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与挑战。
人皇之路,自此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