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学院“符箓原理科”工坊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朱砂、金属灼热、以及某种奇异能量逸散后的焦糊气味。失败的符板残骸堆放在角落,如同某种现代艺术的失败品。袁天罡面沉如水,道袍的袖口沾染了些许墨渍与灰烬,这位素来仙风道骨的司天台监正,此刻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难以驱散的疲惫与挫败。李淳风强撑着伤体,面前衍象盘的指针兀自微微震颤,他的脸色比往日更加苍白。
又一次尝试失败了。他们试图将一道稍复杂些的“锐金符”与弩箭箭簇结合,以期大幅提升破甲能力。然而在符文即将完成的刹那,能量再次失控,不仅箭簇炸裂,连承载符文的特制铁砧都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蚀痕。
“不对……灵气的流转,与金属的‘金性’始终无法完美相融,每到‘兑’位便生滞涩,强行贯通,则必反噬……”袁天罡喃喃自语,习惯性地从阴阳五行、八卦方位上寻找原因,指尖无意识地掐算着。
马周站在一旁,手中厚厚的记录册又添了新的一页。他并未像袁李二人那般沮丧,反而双眼放光,快步走到那堆记录数据前,与几名算学科的学员低声快速交流着,算盘珠被拨得噼啪作响,炭笔在巨大的宣纸上飞快地勾勒着曲线和数字。
“袁真人,李大人,”马周忽然抬起头,声音因兴奋而略显急促,他指着纸上一条陡然攀升后又剧烈跳动的曲线,“请看!这是七次‘锐金符’绘制失败时,‘兑’位区域的能量读数与温度变化叠加图!还有,这是十三种不同金属合金在同等能量冲击下的形变数据!”
袁天罡和李淳风疑惑地凑过去,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一条条他们看不太懂的曲折线条。
马周的手指顺着曲线滑动:“看这里,每次失败,并非能量单纯过载,而是能量流在此处(他点向曲线的一个陡峭峰值)发生高频振荡!这种振荡与金属内部的晶格结构产生共鸣,导致应力集中,最终崩溃!这与单纯的‘金性’无关,与‘兑’位吉凶也无关,这是能量频率与物质固有频率冲突的物理现象!”
他拿起另一张图表:“而根据算学科的模型推演,若能在绘制‘兑’位符文时,将笔速提升百分之五,同时将道力输出频率降低一个特定区间,或许就能避开这种致命共振!”
“频率?共振?晶格?”袁天罡和李淳风听得云里雾里,这些词汇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体系。李淳风试图用衍象盘去印证,却发现盘上的卦象模糊不清,根本无法对应这些冰冷的数据。
“荒诞!”袁天罡下意识地反驳,带着一丝被冒犯的愠怒,“符箓之道,乃沟通天地,引气入微,岂是这……这蛮力般的频率、共振所能解释?!”
“但数据不会说谎!”马周毫不退让,他眼中闪烁着一种发现真理的光芒,“七次失败,十三种材料,数据指向同一个规律!袁真人,为何不试一次?哪怕一次!按照算学模型给出的参数试一次!若再失败,下官绝不再提此事!”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属于学者的固执。工棚内陷入寂静,只有算盘珠的余音似乎在回荡。所有工匠、学员都屏息看着这仙凡理念的激烈碰撞。
袁天罡脸色变幻不定。他固有的认知在激烈抵抗,但马周那双充满自信的眼睛和那厚厚一叠记录,又让他产生了一丝动摇。李淳风咳嗽着,轻声道:“师兄……或许……大道三千,亦可殊途同归?数据虽冷,然其背后,或亦是天地至理的一种呈现?”
袁天罡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他重新拿起朱砂笔,走到一块全新的、成分经过微调的合金箭簇前。
“说!笔速几何?频率……又如何调控?”他的声音干涩,带着一种放下身段的艰难。
马周立刻报出一串精确的数字。旁边一名学员甚至拿出一个特制的、带有简易刻度的节拍器(格物科的新发明),开始发出“哒……哒……”的稳定声响,以辅助控制节奏。
袁天罡凝神静气,这一次,他不再完全依赖过往的玄妙感应,而是强迫自己分出一部分心神,去遵循那冰冷的节拍和数据。笔尖落下,道力流转,他感觉极其别扭,仿佛戴着镣铐跳舞。
然而,随着符文的推进,他惊异地发现,能量的流转竟前所未有地顺畅!那种熟悉的滞涩感和危险的振荡并未出现!道力如同温驯的溪流,精准地注入符文线条之中。
当最后一笔完成,整个符文骤然亮起一道稳定而纯粹的金色光芒,旋即缓缓内敛,完美地烙印在了箭簇之上,再无丝毫暴戾之气!
成功了!而且是一次完美的成功!
工棚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奇迹般的一幕惊呆了。
袁天罡怔怔地看着手中那枚散发着微弱金芒的箭簇,感受着其中稳定而强大的“锐金”之力,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他毕生追求的“天人合一”、“心手相应”,竟然……竟然被一堆数字和一条曲线给实现了?而且效果更好,更稳定!
“这……这……”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固有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李淳风激动得浑身颤抖,猛地扑到衍象盘前,发现指针竟稳定地指向了“大吉”!“数据……数据竟能破译天机?!!”他喃喃道,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
马周和算学科的学员们则爆发出一阵欢呼!这是格物之学对玄学领域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是用理性与数据,强行破译了部分玄奥的“道”!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入皇宫。
李渊正在批阅关于汉陵能量波动最新监测的报告,那上面的数据依旧令人忧心。听闻马周等人的突破,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眼中精光爆射!
“好!好一个数据破玄!”他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畅快与惊喜,“此乃朕登基以来,听闻最好的消息!”
他立刻下令:“重赏马周及其算学团队!赏袁天罡、李淳风,表彰其胸襟!”
“即令弘文学院,‘符箓原理科’与‘算学科’合并,成立‘灵理算经科’,由马周实际主理,袁天罡、李淳风为指导!全力攻关,将一切可量化、可计算的玄奥,尽数解析出来,建立模型!”
“将作监、天工院,全力配合,优先供应其所需一切材料!”
这道旨意,无疑是将新兴的“数据派”地位提升到了与传统玄学并驾齐驱,甚至隐隐主导的地位!
这场突破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天工院内,李泰看着送来的“灵理算经科”第一期简报,上面用图表和公式简单阐述了“能量频率”、“物质共振”等概念,胖脸上先是茫然,随即猛地跳了起来!
“频率!原来是频率!”他疯了一样冲回自己的试验台,对着那些“猛火油”容器和导管比划,“本王一直控制不好那‘气’的爆发,不是太猛就是太弱!定是频率不对!需要一种阀门,一种能精确控制释放频率的阀门!”他立刻抛弃了之前所有的粗糙设计,开始疯狂构思一种基于新理论的、精密的控制机构。
左武卫大营,李恪收到了第一批量产的“稳定版”锐金符箭簇,测试效果惊人。他立刻意识到,这种可量化、可复制的“超凡”力量,对军队意味着什么。他开始着手选拔头脑灵活的士卒,学习最基础的“灵理算经”知识,以期未来能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这类装备。
然而,这股新风也吹向了最危险的领域——汉陵。
袁天罡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将一份基于新理论重新分析汉陵外围能量波动数据的报告,呈给了李渊。
报告上用起伏的曲线和大量算学符号,标注出了几个极其隐晦的“能量低谷”和“频率间歇期”,其预测的精准度,远超他以往依靠星象卜筮模糊推算的结果!
李渊看着那份无比“另类”却清晰无比的报告,手指重重地点在其中一个预测的“安全窗口”上。
“据此推算,下一次能量低谷,将在三日后的丑时三刻,持续时间约为一炷香?”他目光锐利如刀。
“是……陛下。”袁天罡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敬畏,“虽…虽是以算学推得,然……然数据吻合度极高。”
“够了!”李渊猛地一拍桌案,长身而起,“一炷香的时间,足够了!”
“传令下去:全军备战!三日后,丑时,依此新图,再探汉陵!”
“所有‘金鳞甲’,即刻送回天工院,由‘灵理算经科’根据新理论做最后检查优化!”
“‘戮神弩’及‘雷煞箭’,进行最终调校!”
数据的利剑,终于要斩向那千古凶物!一场基于全新理论指导的、前所未有的探险,即将拉开序幕。仙凡知识的结合,终于结出了第一颗足以影响帝国命运的硕果。
        又一次尝试失败了。他们试图将一道稍复杂些的“锐金符”与弩箭箭簇结合,以期大幅提升破甲能力。然而在符文即将完成的刹那,能量再次失控,不仅箭簇炸裂,连承载符文的特制铁砧都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蚀痕。
“不对……灵气的流转,与金属的‘金性’始终无法完美相融,每到‘兑’位便生滞涩,强行贯通,则必反噬……”袁天罡喃喃自语,习惯性地从阴阳五行、八卦方位上寻找原因,指尖无意识地掐算着。
马周站在一旁,手中厚厚的记录册又添了新的一页。他并未像袁李二人那般沮丧,反而双眼放光,快步走到那堆记录数据前,与几名算学科的学员低声快速交流着,算盘珠被拨得噼啪作响,炭笔在巨大的宣纸上飞快地勾勒着曲线和数字。
“袁真人,李大人,”马周忽然抬起头,声音因兴奋而略显急促,他指着纸上一条陡然攀升后又剧烈跳动的曲线,“请看!这是七次‘锐金符’绘制失败时,‘兑’位区域的能量读数与温度变化叠加图!还有,这是十三种不同金属合金在同等能量冲击下的形变数据!”
袁天罡和李淳风疑惑地凑过去,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一条条他们看不太懂的曲折线条。
马周的手指顺着曲线滑动:“看这里,每次失败,并非能量单纯过载,而是能量流在此处(他点向曲线的一个陡峭峰值)发生高频振荡!这种振荡与金属内部的晶格结构产生共鸣,导致应力集中,最终崩溃!这与单纯的‘金性’无关,与‘兑’位吉凶也无关,这是能量频率与物质固有频率冲突的物理现象!”
他拿起另一张图表:“而根据算学科的模型推演,若能在绘制‘兑’位符文时,将笔速提升百分之五,同时将道力输出频率降低一个特定区间,或许就能避开这种致命共振!”
“频率?共振?晶格?”袁天罡和李淳风听得云里雾里,这些词汇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体系。李淳风试图用衍象盘去印证,却发现盘上的卦象模糊不清,根本无法对应这些冰冷的数据。
“荒诞!”袁天罡下意识地反驳,带着一丝被冒犯的愠怒,“符箓之道,乃沟通天地,引气入微,岂是这……这蛮力般的频率、共振所能解释?!”
“但数据不会说谎!”马周毫不退让,他眼中闪烁着一种发现真理的光芒,“七次失败,十三种材料,数据指向同一个规律!袁真人,为何不试一次?哪怕一次!按照算学模型给出的参数试一次!若再失败,下官绝不再提此事!”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属于学者的固执。工棚内陷入寂静,只有算盘珠的余音似乎在回荡。所有工匠、学员都屏息看着这仙凡理念的激烈碰撞。
袁天罡脸色变幻不定。他固有的认知在激烈抵抗,但马周那双充满自信的眼睛和那厚厚一叠记录,又让他产生了一丝动摇。李淳风咳嗽着,轻声道:“师兄……或许……大道三千,亦可殊途同归?数据虽冷,然其背后,或亦是天地至理的一种呈现?”
袁天罡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他重新拿起朱砂笔,走到一块全新的、成分经过微调的合金箭簇前。
“说!笔速几何?频率……又如何调控?”他的声音干涩,带着一种放下身段的艰难。
马周立刻报出一串精确的数字。旁边一名学员甚至拿出一个特制的、带有简易刻度的节拍器(格物科的新发明),开始发出“哒……哒……”的稳定声响,以辅助控制节奏。
袁天罡凝神静气,这一次,他不再完全依赖过往的玄妙感应,而是强迫自己分出一部分心神,去遵循那冰冷的节拍和数据。笔尖落下,道力流转,他感觉极其别扭,仿佛戴着镣铐跳舞。
然而,随着符文的推进,他惊异地发现,能量的流转竟前所未有地顺畅!那种熟悉的滞涩感和危险的振荡并未出现!道力如同温驯的溪流,精准地注入符文线条之中。
当最后一笔完成,整个符文骤然亮起一道稳定而纯粹的金色光芒,旋即缓缓内敛,完美地烙印在了箭簇之上,再无丝毫暴戾之气!
成功了!而且是一次完美的成功!
工棚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奇迹般的一幕惊呆了。
袁天罡怔怔地看着手中那枚散发着微弱金芒的箭簇,感受着其中稳定而强大的“锐金”之力,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他毕生追求的“天人合一”、“心手相应”,竟然……竟然被一堆数字和一条曲线给实现了?而且效果更好,更稳定!
“这……这……”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固有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李淳风激动得浑身颤抖,猛地扑到衍象盘前,发现指针竟稳定地指向了“大吉”!“数据……数据竟能破译天机?!!”他喃喃道,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
马周和算学科的学员们则爆发出一阵欢呼!这是格物之学对玄学领域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是用理性与数据,强行破译了部分玄奥的“道”!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入皇宫。
李渊正在批阅关于汉陵能量波动最新监测的报告,那上面的数据依旧令人忧心。听闻马周等人的突破,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眼中精光爆射!
“好!好一个数据破玄!”他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畅快与惊喜,“此乃朕登基以来,听闻最好的消息!”
他立刻下令:“重赏马周及其算学团队!赏袁天罡、李淳风,表彰其胸襟!”
“即令弘文学院,‘符箓原理科’与‘算学科’合并,成立‘灵理算经科’,由马周实际主理,袁天罡、李淳风为指导!全力攻关,将一切可量化、可计算的玄奥,尽数解析出来,建立模型!”
“将作监、天工院,全力配合,优先供应其所需一切材料!”
这道旨意,无疑是将新兴的“数据派”地位提升到了与传统玄学并驾齐驱,甚至隐隐主导的地位!
这场突破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天工院内,李泰看着送来的“灵理算经科”第一期简报,上面用图表和公式简单阐述了“能量频率”、“物质共振”等概念,胖脸上先是茫然,随即猛地跳了起来!
“频率!原来是频率!”他疯了一样冲回自己的试验台,对着那些“猛火油”容器和导管比划,“本王一直控制不好那‘气’的爆发,不是太猛就是太弱!定是频率不对!需要一种阀门,一种能精确控制释放频率的阀门!”他立刻抛弃了之前所有的粗糙设计,开始疯狂构思一种基于新理论的、精密的控制机构。
左武卫大营,李恪收到了第一批量产的“稳定版”锐金符箭簇,测试效果惊人。他立刻意识到,这种可量化、可复制的“超凡”力量,对军队意味着什么。他开始着手选拔头脑灵活的士卒,学习最基础的“灵理算经”知识,以期未来能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这类装备。
然而,这股新风也吹向了最危险的领域——汉陵。
袁天罡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将一份基于新理论重新分析汉陵外围能量波动数据的报告,呈给了李渊。
报告上用起伏的曲线和大量算学符号,标注出了几个极其隐晦的“能量低谷”和“频率间歇期”,其预测的精准度,远超他以往依靠星象卜筮模糊推算的结果!
李渊看着那份无比“另类”却清晰无比的报告,手指重重地点在其中一个预测的“安全窗口”上。
“据此推算,下一次能量低谷,将在三日后的丑时三刻,持续时间约为一炷香?”他目光锐利如刀。
“是……陛下。”袁天罡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敬畏,“虽…虽是以算学推得,然……然数据吻合度极高。”
“够了!”李渊猛地一拍桌案,长身而起,“一炷香的时间,足够了!”
“传令下去:全军备战!三日后,丑时,依此新图,再探汉陵!”
“所有‘金鳞甲’,即刻送回天工院,由‘灵理算经科’根据新理论做最后检查优化!”
“‘戮神弩’及‘雷煞箭’,进行最终调校!”
数据的利剑,终于要斩向那千古凶物!一场基于全新理论指导的、前所未有的探险,即将拉开序幕。仙凡知识的结合,终于结出了第一颗足以影响帝国命运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