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深处,封神榜虚影如同冷漠的天眼,悬于万界之上,无声地昭示着天庭不容置疑的意志与深不可测的谋划。而在那三十三天至高之处,金阙云宫凌霄宝殿内,气氛却并非如同那虚影一般冰冷死寂,反而透着一丝压抑的紧绷和算计得逞的暗流。
玉帝昊天端坐于九重宝座之上,周身笼罩在浓郁的九龙真气与万界愿力光华之中,面容模糊不清,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映照着殿下诸仙神各异的神情。他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如玉、却内蕴周天星辰之象的宝珠,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封神榜投影已现,劫气牵引已始。李渊逆天而行,引发之浩劫,终需有个了结。此法,可最快平息干戈,消弭煞气,重定乾坤秩序。”
在那巍峨壮观的天庭之上,众仙班列,一片庄严肃穆。太白金星手持拂尘,身姿挺拔地站在队列之中,他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回荡在整个天庭之中。
只见太白金星面带微笑,躬身行礼,语气中透露出他一贯的圆滑与谄媚:“陛下圣明啊!那李渊虽为人间帝王,却不识天数,贸然发动战争,使得生灵涂炭,劫气弥漫,这已然违背了天道之和。陛下您引动封神旧例,正是为了早日结束这场无谓的纷争,将那些在劫中涌现的英才纳入天庭正轨,此乃陛下慈悲为怀、恩泽万界的伟大之举啊!”
太白金星的言辞巧妙地将天庭的算计和权谋包装成了一种无奈的慈悲,仿佛这一切都是为了拯救苍生、维护天道。然而,并非所有的仙神都持有相同的看法。
在仙班的前列,站着一位身着八卦紫绶仙衣、头戴鱼尾冠的老者。他面容古朴,气息缥缈超然,宛如仙人之姿。这位老者正是太上老君座下的弟子——玄都大法师。
玄都大法师微微蹙眉,似乎对太白金星的说法并不完全认同。他代表着一部分清静无为、不喜沾染因果的大能们的态度。这些大能们认为,天庭的举动虽然看似是为了平息战乱,但其中也不乏私欲和权谋的成分。
“陛下,”玄都大法师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令人静心的力量,“封神之劫,乃天地大数,昔日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强行引动榜文之力,虽能快速消劫,却亦有干天和,恐损及天庭气运根本。且此法……有伤阴鸷,强行摄取真灵,恐非正道。”
他的话,点出了许多仙神心中隐忧。封神榜看似是解决劫难的无上利器,实则是一把双刃剑,强行干涉,后患无穷。
托塔天王李靖眉头紧锁,他统御天兵,深知战阵凶危,对于这种近乎“收割”的方式,内心实则有些不以为然,但他身为天庭重将,不便直言,只是手托宝塔,沉默不语。而他身旁的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则毫不掩饰地撇了撇嘴,火尖枪顿地,发出清脆的响声,显然对这种背后算计的手段颇为不屑。
玉帝目光扫过玄都大法师,并未动怒,只是淡淡道:“大法师所言,朕岂不知。然,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李渊窃取龙魂,逆势而起,其势已成,若任其发展,恐非人间王朝更替之祸,而是动摇三界秩序之根源。西方之事,不过借口,其志恐在‘人皇’之位,欲与天平!届时,劫难更深,伤亡更重。长痛不如短痛,及早消弭,亦是慈悲。”
他将李渊的威胁无限拔高,为自己的行动找到了“大义”的借口。
这时,一位身穿朝服,面容精瘦,眼神锐利的仙官出列,乃是纠察灵官王恶。他声音尖利:“陛下!臣以为,仅靠封神榜被动牵引,速度仍缓。那李渊似有察觉,正在稳固军心民心。当需加以引导,加速劫气运转,令其内部自相残杀,方可更快填满神位,平息劫数!”
此言一出,殿内不少仙神神色微变。这已是近乎魔道的手段了。
玉帝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光芒:“哦?如何引导?”
王恶阴恻恻一笑:“陛下,人间修士,并非铁板一块。正道魔道,积怨已久。宗门大派与散修之间,资源争夺从未停止。大唐内部,寒门与世家,新贵与旧勋,乃至……皇子之间,岂无嫌隙?只需稍加挑拨,放大其矛盾,引动他们彼此争斗,劫气自然勃发,吾等坐收渔利即可!”
他这是要将人间化作养蛊之地!
“不可!”玄都大法师断然反对,“此举有违天道,若被察觉,天庭颜面何存?与魔何异?”
“大法师此言差矣!”又一位仙官出列,乃是掌管部分天河水军的天猷副元帅真君,“兵者,诡道也。对付逆天之人,何须讲究手段?只要能速定乾坤,些许权宜之计,无可厚非!臣附议王灵官之策!”
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在殿内响起,争论不休。
玉帝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宝座扶手。良久,他缓缓抬手,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玄都法师所言,亦有道理。然,天猷、王恶之策,确能更快平息祸端。”他做出了决断,语气不容置疑,“便依此而行。然,不可过于明显,落人口实。”
他目光转向殿下一位始终沉默,身着僧衣,头戴宝冠,面容慈悲与智慧并存的女菩萨,南海观世音菩萨。
“观音大士,”玉帝语气缓和了些,“佛门广大,善于教化,在人间信众颇多。引导之事,或可由佛门一些外围寺院、行者暗中进行,潜移默化,挑动人间修士恩怨,引发其内斗。如此,即便将来事发,亦可推脱为下界信徒自行其是,与天庭、灵山无涉。大士以为如何?”
他将最脏的活,巧妙地抛给了佛门,并且给出了事后撇清关系的方案。
观音菩萨眼帘低垂,手中杨柳枝轻轻拂动,沉默片刻,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陛下之意,贫僧知晓。为苍生计,早日结束劫难,亦是功德。贫僧会吩咐下去,令一些与世俗牵扯较深的寺院,见机行事。然,我佛慈悲,只可引导,不可直接造孽。”
她接下了任务,却划下了底线,保持了佛门超然的姿态。
“可。”玉帝满意地点点头。他要的只是结果,过程如何,他并不在乎。
“李靖。”
“臣在!”托塔天王踏前一步。
“命你加紧整备天兵天将,随时待命。待人间内乱一起,劫气最盛,封神榜吸纳真灵之时,便是你率军下界,一举扫平残局,‘恢复秩序’之时!”
“臣,遵旨!”李靖洪声应道,心中却暗自叹息。一场更大的血腥风暴,已在酝酿。
“太白金星。”
“老臣在!”
“你负责监控封神榜虚影吸纳情况,随时禀报。并留意李渊及其核心人物的动向,朕要知道他们的一切反应!”
“老臣领旨!”
一道道命令发出,一张无形而恶毒的大网,向着人间悄然撒下。
凌霄殿的议事散去,仙光流转,诸神退去。唯有那封神榜的虚影,在星空深处,冷漠地注视着下方即将因为天庭的阴谋而再起波澜的人间。它不再只是被动牵引,而是将成为一场主动诱发的、残酷内斗的催化剂。
天庭消劫的阴谋,已然全面启动。他们不仅要收割生命,更要摧垮人心,让大唐从内部自行瓦解,最终由他们来收拾残局,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而此刻的长安城,李渊刚刚下达了应对封神榜的旨意,士气虽被激励,但无形的危机已然逼近。他们即将面对的,不仅是正面的刀兵,还有来自背后的冷箭与无处不在的挑拨离间。
        玉帝昊天端坐于九重宝座之上,周身笼罩在浓郁的九龙真气与万界愿力光华之中,面容模糊不清,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映照着殿下诸仙神各异的神情。他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如玉、却内蕴周天星辰之象的宝珠,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封神榜投影已现,劫气牵引已始。李渊逆天而行,引发之浩劫,终需有个了结。此法,可最快平息干戈,消弭煞气,重定乾坤秩序。”
在那巍峨壮观的天庭之上,众仙班列,一片庄严肃穆。太白金星手持拂尘,身姿挺拔地站在队列之中,他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回荡在整个天庭之中。
只见太白金星面带微笑,躬身行礼,语气中透露出他一贯的圆滑与谄媚:“陛下圣明啊!那李渊虽为人间帝王,却不识天数,贸然发动战争,使得生灵涂炭,劫气弥漫,这已然违背了天道之和。陛下您引动封神旧例,正是为了早日结束这场无谓的纷争,将那些在劫中涌现的英才纳入天庭正轨,此乃陛下慈悲为怀、恩泽万界的伟大之举啊!”
太白金星的言辞巧妙地将天庭的算计和权谋包装成了一种无奈的慈悲,仿佛这一切都是为了拯救苍生、维护天道。然而,并非所有的仙神都持有相同的看法。
在仙班的前列,站着一位身着八卦紫绶仙衣、头戴鱼尾冠的老者。他面容古朴,气息缥缈超然,宛如仙人之姿。这位老者正是太上老君座下的弟子——玄都大法师。
玄都大法师微微蹙眉,似乎对太白金星的说法并不完全认同。他代表着一部分清静无为、不喜沾染因果的大能们的态度。这些大能们认为,天庭的举动虽然看似是为了平息战乱,但其中也不乏私欲和权谋的成分。
“陛下,”玄都大法师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令人静心的力量,“封神之劫,乃天地大数,昔日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强行引动榜文之力,虽能快速消劫,却亦有干天和,恐损及天庭气运根本。且此法……有伤阴鸷,强行摄取真灵,恐非正道。”
他的话,点出了许多仙神心中隐忧。封神榜看似是解决劫难的无上利器,实则是一把双刃剑,强行干涉,后患无穷。
托塔天王李靖眉头紧锁,他统御天兵,深知战阵凶危,对于这种近乎“收割”的方式,内心实则有些不以为然,但他身为天庭重将,不便直言,只是手托宝塔,沉默不语。而他身旁的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则毫不掩饰地撇了撇嘴,火尖枪顿地,发出清脆的响声,显然对这种背后算计的手段颇为不屑。
玉帝目光扫过玄都大法师,并未动怒,只是淡淡道:“大法师所言,朕岂不知。然,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李渊窃取龙魂,逆势而起,其势已成,若任其发展,恐非人间王朝更替之祸,而是动摇三界秩序之根源。西方之事,不过借口,其志恐在‘人皇’之位,欲与天平!届时,劫难更深,伤亡更重。长痛不如短痛,及早消弭,亦是慈悲。”
他将李渊的威胁无限拔高,为自己的行动找到了“大义”的借口。
这时,一位身穿朝服,面容精瘦,眼神锐利的仙官出列,乃是纠察灵官王恶。他声音尖利:“陛下!臣以为,仅靠封神榜被动牵引,速度仍缓。那李渊似有察觉,正在稳固军心民心。当需加以引导,加速劫气运转,令其内部自相残杀,方可更快填满神位,平息劫数!”
此言一出,殿内不少仙神神色微变。这已是近乎魔道的手段了。
玉帝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光芒:“哦?如何引导?”
王恶阴恻恻一笑:“陛下,人间修士,并非铁板一块。正道魔道,积怨已久。宗门大派与散修之间,资源争夺从未停止。大唐内部,寒门与世家,新贵与旧勋,乃至……皇子之间,岂无嫌隙?只需稍加挑拨,放大其矛盾,引动他们彼此争斗,劫气自然勃发,吾等坐收渔利即可!”
他这是要将人间化作养蛊之地!
“不可!”玄都大法师断然反对,“此举有违天道,若被察觉,天庭颜面何存?与魔何异?”
“大法师此言差矣!”又一位仙官出列,乃是掌管部分天河水军的天猷副元帅真君,“兵者,诡道也。对付逆天之人,何须讲究手段?只要能速定乾坤,些许权宜之计,无可厚非!臣附议王灵官之策!”
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在殿内响起,争论不休。
玉帝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宝座扶手。良久,他缓缓抬手,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玄都法师所言,亦有道理。然,天猷、王恶之策,确能更快平息祸端。”他做出了决断,语气不容置疑,“便依此而行。然,不可过于明显,落人口实。”
他目光转向殿下一位始终沉默,身着僧衣,头戴宝冠,面容慈悲与智慧并存的女菩萨,南海观世音菩萨。
“观音大士,”玉帝语气缓和了些,“佛门广大,善于教化,在人间信众颇多。引导之事,或可由佛门一些外围寺院、行者暗中进行,潜移默化,挑动人间修士恩怨,引发其内斗。如此,即便将来事发,亦可推脱为下界信徒自行其是,与天庭、灵山无涉。大士以为如何?”
他将最脏的活,巧妙地抛给了佛门,并且给出了事后撇清关系的方案。
观音菩萨眼帘低垂,手中杨柳枝轻轻拂动,沉默片刻,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陛下之意,贫僧知晓。为苍生计,早日结束劫难,亦是功德。贫僧会吩咐下去,令一些与世俗牵扯较深的寺院,见机行事。然,我佛慈悲,只可引导,不可直接造孽。”
她接下了任务,却划下了底线,保持了佛门超然的姿态。
“可。”玉帝满意地点点头。他要的只是结果,过程如何,他并不在乎。
“李靖。”
“臣在!”托塔天王踏前一步。
“命你加紧整备天兵天将,随时待命。待人间内乱一起,劫气最盛,封神榜吸纳真灵之时,便是你率军下界,一举扫平残局,‘恢复秩序’之时!”
“臣,遵旨!”李靖洪声应道,心中却暗自叹息。一场更大的血腥风暴,已在酝酿。
“太白金星。”
“老臣在!”
“你负责监控封神榜虚影吸纳情况,随时禀报。并留意李渊及其核心人物的动向,朕要知道他们的一切反应!”
“老臣领旨!”
一道道命令发出,一张无形而恶毒的大网,向着人间悄然撒下。
凌霄殿的议事散去,仙光流转,诸神退去。唯有那封神榜的虚影,在星空深处,冷漠地注视着下方即将因为天庭的阴谋而再起波澜的人间。它不再只是被动牵引,而是将成为一场主动诱发的、残酷内斗的催化剂。
天庭消劫的阴谋,已然全面启动。他们不仅要收割生命,更要摧垮人心,让大唐从内部自行瓦解,最终由他们来收拾残局,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而此刻的长安城,李渊刚刚下达了应对封神榜的旨意,士气虽被激励,但无形的危机已然逼近。他们即将面对的,不仅是正面的刀兵,还有来自背后的冷箭与无处不在的挑拨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