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致富能手-《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

  见李向阳拿了个铲子在水中扒拉着落叶,似乎在寻找什么,李向东一脸好奇地凑了过来。

  听弟弟说了那晚看到水下有发光物的事情,李向东摸着下巴想了想,突然道:“你不会是看到金罐了吧?”

  “金罐?”李向阳对这个说法很是陌生。

  李向东解释道:“以前我去外村干篾活,晚上听老人闲聊过,说这金罐潭的名头不是白叫的,底下真沉着一个不知啥年月的金罐子。”

  旁边的王成文听了,忍不住插嘴问:“那照这么说,金牛潭难道还有金牛不成?”

  “嘿,你还别说!”李向东来了兴致,“真有这个说法!老话是怎么说的来着……‘金牛显面,水打南山’?”

  “记不全了,反正就是说那金牛偶尔会现身,但见了就得发大水,算是个凶兆。”

  “那寿契滩呢?”王成文不死心,“难道里面还有寿契?”

  “寿契”是秦巴一带对棺材的别称。

  “就你话多!”李向东答不上来,在王成文背上拍了一巴掌。

  不过这个寿契滩,李向阳倒是听过。那个滩因为形状像棺材,过去淹死过不少人,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

  他忙着找东西,就没理会哥哥和王成文的闲聊。

  可任凭李向阳再怎么翻找记忆中的那片水域,那晚惊鸿一瞥的发光物体却踪迹全无。

  “难道那夜看到的真是金罐?”李向阳忍不住心里嘀咕了一句。

  但想到只是传说,他又摇了摇头。

  可哥哥那句“金牛显面,水打南山”的话,却引起了他的注意——毕竟,明年的洪灾,他可是知道的!

  又在水里翻了翻,还是没找到。

  考虑到水寒天冷,这个时节贸然下水极易冻出毛病,他心中虽有不甘,却也只能暂时作罢。

  只是临走时,看到河沟一侧的几大株香茅草,他心思又活泛起来——这香茅草学名叫桔草,叶片和根系可吸收金元素,也被称作金矿指示植物!

  默默定下天热了再来好好找找的主意后,他便招呼大家先收拾东西回家。

  虽说背的是沉甸甸的收获,且全是下坡路,但无奈东西实在太多,山路又崎岖难行,四人走得并不轻松。

  行至一小半,晌午时分,在高山草甸附近,竟意外遇见了何小翠和她的弟弟何小辉。

  两人背着背篓,看样子装了不少东西,手中还各自提了一把五六半。

  走在前面的李向阳看到了何小翠,对方显然也认出了他。

  只是两人目光一触即分,谁都没主动开口打招呼。

  倒是何小辉老远就兴奋地喊道:“向东哥!向阳哥!你们这是进山来转了哇!”

  大山里遇见熟人,自然要歇歇脚、聊几句。

  听何小辉的意思,他们是特意过来,想给项叔叔一家送点东西,表达之前帮忙救人的感谢。

  何小翠从头到尾没怎么说话,只是偶尔飞快地瞥一眼李向阳,又立刻移开视线。

  见他们打了这么多猎物,何小辉羡慕得连连咋舌。

  听说他们姐弟二人这一路没什么收获,李向东便大手一挥,提议就地煮点肉,一起吃个晌午饭。

  这让王成文和陈俊杰立马欢呼起来,何小辉也举手赞成,连何小翠都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找了一处靠近山泉的平地,架起篝火,羊肉剁成大块洗净扔进锅里,放一把盐、几片姜,没一会儿又是一锅香气扑鼻的手把肉,还有热乎乎的汤喝。

  吃饭间隙,何小辉凑到李向阳身边,问他年前能不能带自己进山打点东西——他们建设乡那边,没猎狗的话,山上跑一天都找不到猎物的踪影。

  李向阳略作思索,点头应下了,说要是来,就直接到村里找他,虽然搬家了,但也不远,一问便知。

  吃过东西,两拨人互相道别。

  四人再次背起背篓,继续往家赶。

  天黑时分,几人终于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出了龙王沟。

  这几日他们不在,老房子已在父亲李茂春的操持下,请人拆得七七八八了。

  望着那片残垣断壁,李向阳心里虽清楚,七八个月后这里就会被山体滑坡掩埋,却仍忍不住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不舍。

  毕竟,他在这里出生、长大,又在这里经历了“重生”……

  见四人满载而归,还带回来堆积如山的肉和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公羊,顿时引起了家里的轰动。

  新家的院坝这会儿也挺热闹,黑蛋、左德顺都在。

  现在送给金矿的鱼,都是堰塘里的存货。

  每次送鱼前,由李茂春用撒网把鱼从堰塘里打出来,挑出二两左右的给金矿送去,剩下的扔进塘里继续养着。

  至于其他鱼啥时候卖,李向阳也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春节前十天。

  那个时候价钱好不说,出货量也大!

  自从立冬以后,金矿食堂也把鲫鱼的价格提到了四毛。

  虽然只涨了一毛,这价格说起来甚至低于外面零售,但是架不住量大啊。

  算下来,光给金矿送鱼这个业务,每月就有两百块钱净利润。

  几人连忙上前搭手,帮他们卸下沉重的背篓。

  帮忙卸背篓的还有赵青山,这让李向阳颇感意外。

  李茂春在一旁说道:“幸好你回来了,你赵叔在家等你半天了。”

  “向阳,有个好事儿跟你说!”待他喘匀了气,赵青山主动递上了一支烟,这让李向阳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

  抛开赵青山村长的身份不说,毕竟人家是长辈啊!

  他把卷烟捏在手中转了半圈,笑着往赵青山跟前凑了凑:“赵叔您这是咋了?还跟我这么客气,倒让我有点慌了。”

  赵青山白了他一眼,随后慢悠悠地说道:“背着一百多斤的东西,走五六十里路,能下这苦,说明你娃确实长大了……”

  李向阳划着火柴帮赵青山把烟点上,顺嘴又开了个玩笑:

  “上次说您未卜先知,算准了我要去给你们家送肉,您还不认,这回还真在家等我了?”

  赵青山被逗得一阵哈哈大笑,喝了口茶,才不紧不慢地道明来意:

  “镇上要给下头各个村评一个‘致富能手’,咱村上经过研究,一致决定把这个名额给你。”

  “给我?那不合适吧?不要不要!”李向阳连忙拒绝。

  “你看你,谦虚个啥?”赵青山扳着手指头数着:“搞特色养殖,又是鹿、又是野猪,还捞鱼卖钱,这明摆着,早超过‘万元户’的水平了!”

  李向阳立刻摇头:“叔,说实话,这评奖又没啥好处,出那个风头没必要……村里再研究下吧。”

  赵青山似乎早料到他会推辞,压低了声音:“村上已经研究定了,材料也报到乡里了,乡领导也都点头同意了。推荐表我都带来了,就是走个流程,你签个字,保证里头写的情况属实就行。”

  听说已经报上去了,李向阳更不愿意了,“都没问过我意思!赵叔,这名额我真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