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阳这声“等等”,让正准备离开的一家人瞬间僵在原地。
那汉子猛地转过身,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个箭步上前,把还拿在手里的那沓钱,甚至夹着的零票都不要了,全部递到了李向阳面前。
“你的钱我不要!”见他另一只手上还提着柴刀,李向阳往后退了一步,皱起了眉头,“这大冷天的,又是荒郊野岭,你媳妇月份也不小了……山洞你们先住着吧,天亮再说。”
接着,他又道,“洞里面有我们的东西,麻烦把铁锅和那三件军大衣拿出来,我们几个就在外面对付一晚。”
那汉子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向阳,似乎在权衡这话的真假。
“放心,我是林业站的护林员,国家干部!不至于害你们。”为了打消对方疑虑,他特意亮明了身份。
听到“国家干部”四个字,那汉子脸上明显闪过一丝复杂,肩膀稍稍松弛了一点又瞬间绷紧。
有感激,有对“国家干部”的恐惧和敬畏,当然,也有被看穿心思,戳破了他担心的羞愧。
他连忙收起柴刀,再次作揖:“谢谢!谢谢干部同志!谢谢几位小兄弟高抬贵手!”
他身旁那个叫招娣的姑娘不等父亲吩咐,立刻转身小跑着钻回了山洞。
片刻功夫,她就一手抱着叠得还算整齐的军大衣,一手提着铁锅,快步走了出来。
待她行至这几个持枪的陌生人面前,又愣住了,不知道该递给谁。
黑蛋见状,连忙主动上前几步,脸上挤出一个骚情的笑容,从她手里接过了大衣和铁锅。
“大哥,黑蛋,你俩去旁边林子划点干松针和树叶,晚上垫着睡觉用。成文,你跟着一起去,负责警戒!”李向阳不再理会那一家人,开始分派任务。
他又环视了下洞口的空地,随后道,“俊杰,咱俩去捡点干柴,就在这儿把火生起来。”
之所以选择在洞口这片狭小的空地临时对付,李向阳也是处于现实的考量。
这大半晚上的,能去的地方不多。
项叔叔那处木屋,承载了太多沉痛的记忆,他不愿去触碰,而且即便去,夜间行走,赶过去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
若想在野外临时搭一个能抵御寒风的庵子,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则更多。
金罐潭这地方地形特殊,背后和一侧是近乎垂直的悬崖,水潭的另一侧也是陡峭的高坎,唯有朝向龙王沟下游的方向还算开阔。
此刻所在的这片由填潭造出的平地,虽不算宽敞,却已是难得的背风处了——而且,陈俊杰父亲那个坟堆,也能一定程度上抵挡一些寒风。
金罐潭出口往下一点的河滩上,堆积着不少从上游冲下来的枯枝断木。因为龙王沟断流,这些木头早已干透,正是生火的好材料。
当李向阳抱着捡来的干柴往回走时,发现在他打算生火的地方,已经拢起了一个小小的火堆!
大哥和黑蛋去收集树叶还没回来,这火显然是洞里那汉子帮忙点的。
李向阳不禁莞尔:“这人,看起来倒是个知恩图报,有点眼力见的。”
他将怀里抱着的干柴,小心地架到火堆上,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爆响,火焰慢慢蹿高,将这片百十平米的空间映照得亮堂起来,连空气都温暖了许多。
不多时,大哥他们也回来了。
坐在铺满枯叶的洞口拐角,又有篝火隔绝了外部的冷空气,几人这才感觉四肢回暖,舒服了不少。
经历了山洞被占这一出插曲,让大家对野鸡炖蘑菇的兴致一扫而空,正商量着热点干粮凑合一顿,刚才那个汉子的声音再次响起:
“几位干部!你们喝口热水,吃点东西吧!”
回头,见那汉子正端着两个碗,在他身后,那大腹便便的孕妇也捧着几牙看起来有些干硬的饼子,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感激。
估计是为了安全,他们家那个叫招娣的姑娘这次没再露面。
“没事,你不管了,我们带有干粮!”李向阳摆手推辞,说着从随身的背篓里取出锅盔示意了一下,连他递过来的热水也没接。
自从上次着了何小翠的道,李向阳已经养成了不轻易吃喝外人递来东西的习惯,哪怕对方看似善意。
不过,人家毕竟是一番好意,他略一沉吟,从背篓里拎出了路上顺手打的两只野鸡,“这个给你们吧!回头给孕妇补补身子。”
那汉子显然没料到李向阳会反过来给他们东西,愣了片刻,连忙推辞:“这……这怎么好意思,使不得,使不得……”
“拿着吧,我们还有。”李向阳语气平淡,把东西又往前递了递。
见并非客套,那汉子千恩万谢地接了过去。
见李向阳把野味送了出去,几人也没多说什么,此刻都只想随便弄点热乎的填饱肚子,然后在火堆边睡上一觉。
那汉子回山洞放下碗,却没急着处理野鸡,反而又走回到火堆旁,搓着手,有些拘谨地挨着坐下,陪着笑脸和几人闲聊了几句,还时不时瞟一眼山洞方向。
言谈间能听出,这人还挺活泛。他自我介绍姓曲,是个造船的木匠,家在汉江边上的一个村子。
“造船的木匠?”李向阳心中一动,顺势问道:“曲大哥,那我正好请教你个事情。要是在发大水的时候救灾,用什么样的船比较合适?”
曲木匠见这位年轻的“干部”问起自己的本行,话也多了起来:“那得看水势,要是水流平稳,独木舟或者筏子就行了,灵巧方便。”
不等李向阳追问,他接着道,“要是水大又急,像咱们汉江每年的洪水,就得用加宽加固的木船,或者弄大型的筏子,不然压不住浪,容易翻。”
李向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有再深入追问,只是把这个信息默默记在了心里。
见李向阳不再说话,曲木匠识趣地又客气了两句,便起身回了山洞。
曲木匠的出现,让这夜裹着军大衣睡在枯叶中的李向阳久久无法入眠。
一个问题在他脑中盘桓不去:关于那场洪水,眼下逐渐清晰的救灾思路,究竟是自己努力探寻的成果,还是天意使然,让他得以不断窥见答案?
他从未想过要成为什么救世主。
只是那一夜,与陈俊杰、王成文从狼口下抢回赵家孩子的经历,让他意识到,每一条鲜活的生命,背后牵连着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悲喜和未来。
因此,他想凭借自己的微薄力量,尽可能地减少悲剧的发生,也让这一世过得更有意义。
可现在,原本简单的初衷,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汉子猛地转过身,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个箭步上前,把还拿在手里的那沓钱,甚至夹着的零票都不要了,全部递到了李向阳面前。
“你的钱我不要!”见他另一只手上还提着柴刀,李向阳往后退了一步,皱起了眉头,“这大冷天的,又是荒郊野岭,你媳妇月份也不小了……山洞你们先住着吧,天亮再说。”
接着,他又道,“洞里面有我们的东西,麻烦把铁锅和那三件军大衣拿出来,我们几个就在外面对付一晚。”
那汉子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向阳,似乎在权衡这话的真假。
“放心,我是林业站的护林员,国家干部!不至于害你们。”为了打消对方疑虑,他特意亮明了身份。
听到“国家干部”四个字,那汉子脸上明显闪过一丝复杂,肩膀稍稍松弛了一点又瞬间绷紧。
有感激,有对“国家干部”的恐惧和敬畏,当然,也有被看穿心思,戳破了他担心的羞愧。
他连忙收起柴刀,再次作揖:“谢谢!谢谢干部同志!谢谢几位小兄弟高抬贵手!”
他身旁那个叫招娣的姑娘不等父亲吩咐,立刻转身小跑着钻回了山洞。
片刻功夫,她就一手抱着叠得还算整齐的军大衣,一手提着铁锅,快步走了出来。
待她行至这几个持枪的陌生人面前,又愣住了,不知道该递给谁。
黑蛋见状,连忙主动上前几步,脸上挤出一个骚情的笑容,从她手里接过了大衣和铁锅。
“大哥,黑蛋,你俩去旁边林子划点干松针和树叶,晚上垫着睡觉用。成文,你跟着一起去,负责警戒!”李向阳不再理会那一家人,开始分派任务。
他又环视了下洞口的空地,随后道,“俊杰,咱俩去捡点干柴,就在这儿把火生起来。”
之所以选择在洞口这片狭小的空地临时对付,李向阳也是处于现实的考量。
这大半晚上的,能去的地方不多。
项叔叔那处木屋,承载了太多沉痛的记忆,他不愿去触碰,而且即便去,夜间行走,赶过去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
若想在野外临时搭一个能抵御寒风的庵子,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则更多。
金罐潭这地方地形特殊,背后和一侧是近乎垂直的悬崖,水潭的另一侧也是陡峭的高坎,唯有朝向龙王沟下游的方向还算开阔。
此刻所在的这片由填潭造出的平地,虽不算宽敞,却已是难得的背风处了——而且,陈俊杰父亲那个坟堆,也能一定程度上抵挡一些寒风。
金罐潭出口往下一点的河滩上,堆积着不少从上游冲下来的枯枝断木。因为龙王沟断流,这些木头早已干透,正是生火的好材料。
当李向阳抱着捡来的干柴往回走时,发现在他打算生火的地方,已经拢起了一个小小的火堆!
大哥和黑蛋去收集树叶还没回来,这火显然是洞里那汉子帮忙点的。
李向阳不禁莞尔:“这人,看起来倒是个知恩图报,有点眼力见的。”
他将怀里抱着的干柴,小心地架到火堆上,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爆响,火焰慢慢蹿高,将这片百十平米的空间映照得亮堂起来,连空气都温暖了许多。
不多时,大哥他们也回来了。
坐在铺满枯叶的洞口拐角,又有篝火隔绝了外部的冷空气,几人这才感觉四肢回暖,舒服了不少。
经历了山洞被占这一出插曲,让大家对野鸡炖蘑菇的兴致一扫而空,正商量着热点干粮凑合一顿,刚才那个汉子的声音再次响起:
“几位干部!你们喝口热水,吃点东西吧!”
回头,见那汉子正端着两个碗,在他身后,那大腹便便的孕妇也捧着几牙看起来有些干硬的饼子,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感激。
估计是为了安全,他们家那个叫招娣的姑娘这次没再露面。
“没事,你不管了,我们带有干粮!”李向阳摆手推辞,说着从随身的背篓里取出锅盔示意了一下,连他递过来的热水也没接。
自从上次着了何小翠的道,李向阳已经养成了不轻易吃喝外人递来东西的习惯,哪怕对方看似善意。
不过,人家毕竟是一番好意,他略一沉吟,从背篓里拎出了路上顺手打的两只野鸡,“这个给你们吧!回头给孕妇补补身子。”
那汉子显然没料到李向阳会反过来给他们东西,愣了片刻,连忙推辞:“这……这怎么好意思,使不得,使不得……”
“拿着吧,我们还有。”李向阳语气平淡,把东西又往前递了递。
见并非客套,那汉子千恩万谢地接了过去。
见李向阳把野味送了出去,几人也没多说什么,此刻都只想随便弄点热乎的填饱肚子,然后在火堆边睡上一觉。
那汉子回山洞放下碗,却没急着处理野鸡,反而又走回到火堆旁,搓着手,有些拘谨地挨着坐下,陪着笑脸和几人闲聊了几句,还时不时瞟一眼山洞方向。
言谈间能听出,这人还挺活泛。他自我介绍姓曲,是个造船的木匠,家在汉江边上的一个村子。
“造船的木匠?”李向阳心中一动,顺势问道:“曲大哥,那我正好请教你个事情。要是在发大水的时候救灾,用什么样的船比较合适?”
曲木匠见这位年轻的“干部”问起自己的本行,话也多了起来:“那得看水势,要是水流平稳,独木舟或者筏子就行了,灵巧方便。”
不等李向阳追问,他接着道,“要是水大又急,像咱们汉江每年的洪水,就得用加宽加固的木船,或者弄大型的筏子,不然压不住浪,容易翻。”
李向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有再深入追问,只是把这个信息默默记在了心里。
见李向阳不再说话,曲木匠识趣地又客气了两句,便起身回了山洞。
曲木匠的出现,让这夜裹着军大衣睡在枯叶中的李向阳久久无法入眠。
一个问题在他脑中盘桓不去:关于那场洪水,眼下逐渐清晰的救灾思路,究竟是自己努力探寻的成果,还是天意使然,让他得以不断窥见答案?
他从未想过要成为什么救世主。
只是那一夜,与陈俊杰、王成文从狼口下抢回赵家孩子的经历,让他意识到,每一条鲜活的生命,背后牵连着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悲喜和未来。
因此,他想凭借自己的微薄力量,尽可能地减少悲剧的发生,也让这一世过得更有意义。
可现在,原本简单的初衷,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