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水利专家-《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

  这次进城算是公差,住宿由乡政府统一安排。

  李向阳和江富坤抵达县招待所时,已有乡里的工作人员提前打好了前站。

  刚在房间安顿下来,江富坤便过来敲门,说他下午要去办点私事,让工作人员负责安排李向阳的晚饭。

  看看天色尚早,李向阳想着正好趁机会去找一下周建安。

  打开行李,换上那身混纺呢子中山装,穿上新皮鞋,他迈开长腿,朝着秦巴日报社的方向走去。

  传达室的工作人员见李向阳气度不凡,又听他说是周建安的朋友,态度很是热情,却又带着几分试探地问道:

  “周副主任今天在县委宣传部,要不,我给您挂个电话问问?”

  电话很快接通,并被转到了李向阳手中。

  听筒里立刻传来周建安爽朗的笑声:“向阳啊!你小子终于舍得来找我了!”

  “看你说的,我不是平时瞎忙嘛!这次进城,刚住下就赶紧来向你报到了!”李向阳笑着寒暄。

  “是这样,我手头还有点事情没处理完……你告诉我你住哪儿,我下班过去找你,咱哥俩好好喝几杯!”

  匆匆挂了电话,李向阳便返回了招待所。

  一个多小时后,房间门被人敲响。

  打开门,外面站着的果然是周建安。

  “建安同志,没给你添麻烦吧?”李向阳连忙将人让进屋里。

  “你李大能人到了,我求之不得,哪能麻烦!”周建安打趣着,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信封:

  “给,上次在汉江大堤给你们拍的照片,本来打算最近给你寄去,正好你来了,就当面交给你!”

  李向阳接过信封看了看,里面是一沓在这个年代极为珍贵的彩色照片。

  画面中,他和赵洪霞并肩站在汉江大堤上,身后是冬日稀疏的阳光和蜿蜒的江流。

  他穿着中山装,身姿笔挺;身旁的赵洪霞裹着枣红色呢子大衣,容颜娇俏,眉眼间带着初为人妇的明媚与舒展。

  两人站在一起,般配得如同画报里走出来的人物。

  照片有横版有竖版,每种都洗了五六张。

  “拍得真好!建安同志,太感谢了!”李向阳赞道。

  “跟我还客气啥!”周建安摆摆手。

  “正好,我也给你带了点东西。”李向阳说着,引他看向房间角落的桌子,“一副鹿肝,两个鹿心,还有两盒鹿血,都是最近才弄到的,给家里人补补身子。”

  他又指了指旁边一条用小袋子装着的鹿腿,“这是点野味,你拿回去尝尝,也算跟你分享一下我近期的劳动成果。”

  最后,他拿起那张陈俊杰打下的狐狸皮,“我记得你第一次去村里,和张震宇穿着一样的棕色皮夹克,但是张震宇的夹克领子上有毛毛,你的皮夹克领子上光秃秃的……”

  说到这儿,李向阳顿了顿,略有些不好意思,“这张狐狸皮你拿着,我打听过了,找个好裁缝,不但能做条毛领子,剩下的料子估计还能给女朋友弄个围巾,冬天戴着暖和。”

  这段带着点孩子气的单纯、年轻人的直白和农村人笨拙的话语,直接把周建安给感动了!

  他沉默了几秒,才上前用力拍了拍李向阳的肩膀,“向阳……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这些东西,太贵重,也太用心了……”

  李向阳只是笑了笑,“不说这些,农村嘛,也没啥好东西!”

  “对了,说起来还要感谢你!”周建安转了个话题。

  “上次地震辟谣那事你还记得不?就我去村里找你那回。谣言平息以后,同事都快把我说成‘神算子’了!而且,那篇稿子前段时间评上了‘年度全省好新闻二等奖’!这里面,有你一份功劳!”

  “那是你笔头子硬,我就随便说了几句!”李向阳略作谦虚,随即又半开玩笑地道,“你还想再‘神’一点不?其实……还有个机会。”

  “哦?此话怎讲?”周建安被他这神秘兮兮的样子勾起了兴趣。

  李向阳神色郑重起来,将入冬以来秦巴地区的极端天气——持续干旱、水位降低、以及那场诡异的冰雹,还有日常观察到的野生动物的不寻常迹象都说了一遍。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也问了很多老人,自古以来,特大雹灾往往就是洪水的前兆,而且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你要是适当的时候做一些警示和提醒,那以后肯定要被大家奉为‘神人’的了……”

  周建安听完,眉头微皱,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陷入了沉思。

  “这个事情我会关注……”过了会儿,他轻声道,“但是涉及灾害预警这种事,不能仅凭经验和观察下结论,得有官方数据或权威部门的研判支撑,才能发声,不然很容易造成恐慌……”

  “嗯!我明白!”李向阳点了点头。

  “对了,其他方面还有需要我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吗?”周建安又问。

  “还真有……”李向阳接过话头,“刚好想问问你,有没有认识的抗洪救灾方面的专业人员?最好是懂水利、懂抢险的专家,我想私下请教些问题。”

  “你这么一说……”周建安沉吟道,“我倒真想起一个人,地区水利局有个认识的副科长,姓王,是专门搞水文和防汛的,前两年还参与过省里的防汛预案编制。”

  他看了看手表,“这样,你就在这儿等着,我现在就去找,他要是能抽开身,晚上咱们就在对门的大桥路食堂吃个便饭,边吃边聊。要是他来不了,那就咱哥俩自己喝几杯,怎么样?”

  “行!建安同志,麻烦你了!”李向阳连忙起身感谢。

  “等我消息!”周建安笑了笑,提上李向阳带给他的礼物,风风火火地出了房门。

  周建安办事很利落,不到一个钟头,不仅人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位戴眼镜、梳着三七分头的中年干部,介绍说是地区水利局的王副科长。

  几人在招待所对门的大桥路食堂坐下,点了几个炒菜,两瓶白酒。

  几杯下肚,话匣子就打开了。

  听说李向阳对防汛抗洪有兴趣,王副科长推了推眼镜,清了下嗓子,顿时来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