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8章 看在快要过年上,不和你计较-《四合院:从火车列车员开始》

  腊月二十八,年味越来越浓了。

  林卫国一早就被母亲叫起来,帮着打扫最后的角落。

  王桂芬把柜顶都擦了一遍,连窗棂上的雕花都用旧牙刷仔细刷过。

  “今天得把油炼出来。”王桂芬指着案板上的肥肉,“再晚就来不及了。”

  林卫国帮着她把肥肉切成小块,下锅熬油。

  猪油在锅里滋滋作响,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

  林晓雪趴在锅边,眼巴巴地看着:“妈,油渣能吃了吗?”

  “等会儿,还没炸透。”

  前院传来阎埠贵的声音,像是在指挥家里人贴春联。

  中院倒是安静,只有傻柱劈柴的咚咚声。

  油炼好了,王桂芬把金黄的油渣捞出来,撒上盐递给林晓雪:“慢点吃,烫。”

  林卫国把熬好的猪油舀进瓦罐,放在窗台上晾着。

  “我去买点豆腐。”王桂芬解下围裙,“晚上做白菜炖豆腐。”

  王桂芳刚出门没多久,外面就传来贾张氏的声音,“哟,买这么多肉炼油,真是阔气了。”

  林卫国没理会,继续收拾灶台。

  贾张氏见没人搭话,又提高了嗓门:“有些人啊,就是不知道节俭,有点钱就烧得慌。”

  这时王桂芬提着块豆腐回来,正好听见这话,脸色不太好看,但也没说什么,径直回了屋。

  “妈,别理她。”林卫国接过豆腐。

  “大过年的,不想生气。”王桂芬把豆腐泡在冷水里。

  中午吃完饭,林卫国去街道供销社买火柴。

  路上遇见许大茂推着自行车回来,车把上挂着两条鱼。

  “卫国,年货办齐了?”许大茂招呼道。

  “差不多了。你这鱼不错。”

  “那是,好不容易托人弄的。”许大茂压低声音,“听说贾张氏昨天又作妖了?”

  林卫国嗯了一声。

  “要我说,你就是太客气。换我早大耳刮子抽上去了。”

  林卫国没接话。

  许大茂这人,看热闹不嫌事大。

  买完火柴回来,看见三大妈和几个妇女在水井边洗菜,议论着什么。

  见他过来,声音低了下去。

  “贾张氏真是越来越过分了。”

  “林家小子也不知咋的?脾气好像变好了?”

  对这些议论,林卫国脚步没停,继续往后走。

  不过听到说他脾气变好了,他是真的想笑。

  说实话如果不是刚在局里转正,还没有彻底站稳脚步。

  打人被捅到单位,对之后路有影响,再加上快过年的。

  他脾气好?……呵呵。

  回到家里,母亲王桂芬正在炸丸子。

  “明天除夕,得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王桂芳一边捞丸子一边对林卫国说道。

  “嗯,”林卫国回应了一声,随后帮着母亲把炸好的丸子往盆里放。

  傍晚,傻柱提着饭盒从贾家出来,看见林卫国在贴窗花,停下脚步。

  “自己剪的?”他问。

  “买的。”林卫国把窗花抚平。

  傻柱站了一会儿,似乎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扭头走了。

  林卫国继续贴窗花。

  红纸剪的鲤鱼,贴在玻璃上,衬着外面的积雪,很是喜庆。

  天黑后,院里渐渐安静下来。各家的灯光亮起,偶尔传来小孩的嬉闹声。

  林卫国坐在屋里,整理着运输处的文件。

  年后的工作安排已经下来了,开春要负责协调几个重点物资的运输,任务不轻。

  王桂芬在数布票,盘算着年后给儿女做新衣裳。

  “妈,我的不用做了,有穿的。”林卫国说。

  “那怎么行,开春了得换季。”

  正说着,外面传来敲门声。是前院张婶,端着碗饺子。

  “桂芬,尝尝我家的饺子,白菜猪肉馅的。”

  王桂芬连忙接过:“这怎么好意思,我们也正准备包呢。”

  “邻里邻居的,客气啥。”张婶往屋里看了一眼,“呦,窗花真好看。”

  又闲扯几句,张婶走了。

  王桂芬关上门,摇摇头:“这张婶,太客气了。”

  “人家是好意。”林卫国拿起个饺子尝了尝,“味道不错。”

  夜里,林卫国被一阵轻微的响动惊醒。听心术展开,是贾家方向。

  贾张氏还没睡,在屋里踱步。

  【……凭什么他家能吃饺子…………】

  秦淮茹似乎在劝她,声音很低。

  林卫国翻了个身,继续睡。这种人,不值得费心。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九,除夕。

  天还没亮,王桂芬就起来和面。林卫国被动静吵醒,也跟着起床。

  “你再睡会儿。”王桂芬说。

  “不了,帮你包饺子。”

  院里有别家也亮起了灯,准备年夜饭。

  天亮时,饺子已经包好,整整齐齐摆在盖帘上。

  王桂芬又忙着准备其他菜,炸带鱼,炖鸡肉,忙得脚不沾地。

  林晓雪也起来了,帮着剥蒜,捣蒜泥。

  “哥,晚上能放炮吗?”

  “能,吃完饭就放。”

  前院传来阎埠贵贴春联的动静,中院傻柱在剁肉,咚咚作响。

  贾家一直没动静,门帘紧闭。

  中午随便吃了点,王桂芬继续准备年夜饭。林卫国把屋里又打扫一遍,桌椅擦得干干净净。

  傍晚,各家的饭菜香味飘了出来,混在一起。孩子在外面放小鞭,噼啪作响。

  林卫国把鞭炮挂在竹竿上,准备吃饭时放。

  天擦黑时,年夜饭准备好了。

  四个菜:白菜炖豆腐,红烧带鱼,小鸡炖蘑菇,还有一大盘饺子。

  在当年算是很丰盛了。

  一家三口围坐在桌前。王桂芬先给丈夫的遗像前摆上一碗饺子,这才动筷。

  “多吃点。”她给儿女夹菜。

  正吃着,外面传来贾张氏的哭闹声:“这年没法过了!连顿饺子都吃不上!”

  接着是秦淮茹的劝解和孩子的哭声。

  林卫国放下筷子,走到窗边。

  贾家门前,贾张氏坐在地上哭,秦淮茹拉着她,小当和槐花站在一旁抹眼泪。

  易中海从屋里出来:“老嫂子,大过年的,这是干什么?”

  “一大爷,您给评评理!我们家连顿饺子都吃不上,有些人却大鱼大肉!”

  刘海中也出来了:“这个嘛,过年还是要讲团结……”

  林卫国推开门走出去。贾张氏看见他,哭声小了些,但还在抽噎。

  “贾大妈,”林卫国声音平静,“你要哭,回自己家哭去。大过年的,别扫大家的兴。”

  “我偏要哭!你们吃香的喝辣的,我们连饭都吃不饱!”

  林卫国不再理她,对易中海和刘海中说:“一大爷,二大爷,这事你们管不管?不管我就去街道请王主任来管。”

  易中海脸色难看:“老嫂子,快起来吧,像什么样子!”

  贾张氏还要闹,秦淮茹使劲拉她:“妈,别闹了,回家吧!”

  看热闹的邻居指指点点,没人同情贾家。

  贾张氏见没人帮腔,这才不情愿地站起来,被秦淮茹拉回屋。

  林卫国转身回屋,关上门。

  “没事了,吃饭。”

  王桂芬叹了口气:“这贾张氏,大过年的也不消停。”

  “她自找的。”

  吃完饭,林卫国拿出鞭炮:“晓雪,放炮去。”

  鞭炮挂在竹竿上,点燃引信。

  噼里啪啦的响声在院里回荡,红纸屑飞溅。

  其他孩子也出来放炮,院里顿时热闹起来。

  林卫国站在门口,看着飞舞的炮仗和孩子们的笑脸。

  这是他来到这个年代要过的第一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