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海雾,仿佛是一块被水浸透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海岛上,让人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压抑感。这雾不仅厚重,还带着潮湿的气息,使得空气也变得潮乎乎的,吸进肺里,会有一种咸腥的凉意。
林小满刚刚用煤灰把烘房里的炭火封好,正准备离开,突然,一阵狂风袭来,“哗啦”一声,帆布门被猛地掀起。紧接着,一个身影如同疾风一般冲了进来,定睛一看,原来是阿泽。
阿泽的头上顶着一团湿漉漉的雾气,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他的棉帽上的绒球,也被细小的水珠浸湿了,一颗颗水珠挂在上面,宛如一串碎珍珠,晶莹剔透,十分好看。
“妈!妈!石头挖了半筐蚵仔!”他拽着林小满的袖口就往外跑,袖口磨出的毛边勾住了她围裙上的布带,“说要做你上次讲的蚵仔煎,就是那个用海蛎子肉煎的,你说过外乡人来岛上都要尝的!”
林小满被他拽得踉跄了两步,手里擦烘房铁盘的抹布都掉在了地上。她弯腰去捡时,看见后院的石板路上已经蹲了好几个小身影,像群啄食的小麻雀,围着个豁了口的铁皮盆叽叽喳喳。
“林婶,你看这蚵仔肥不肥!”石头第一个蹦起来,他的军绿色棉裤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糊着黑褐色的滩涂泥,冻得发青却毫不在意。手里还攥着把锈迹斑斑的小铁铲,铲头卷了刃,一看就是从废料堆里捡来打磨的。
在那个铁皮盆里,蚵仔们紧紧地挨在一起,仿佛在彼此取暖。它们的壳上沾满了湿漉漉的泥土和海草,有些蚵仔还在欢快地“啵啵”吐着细沙,仿佛是在向人们打招呼。
林小满好奇地凑近了一些,仔细观察着这些蚵仔。她发现蚵仔的壳边缘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紫色,这说明它们是刚刚退潮时从滩涂的石缝里挖出来的。这种蚵仔虽然个头不大,但肉质却异常鲜嫩,宛如豆腐一般,轻轻一掐,汁水便会顺着手指流淌出来,那鲜美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
“挖了一早上呢。”石头用冻得通红的手抓起一只蚵仔,壳上的泥水顺着指缝往下滴,“我爹说初三潮位最低,蚵仔都藏在‘蛎壳堆’里,得用铲子慢慢撬,不然会把肉铲破。”他说着,指了指盆边几个碎壳,“还是不小心弄破了三个,我娘说回家要揍我。”
宛宛正蹲在石板旁,手里捏着把刷毛磨秃的旧牙刷,小心翼翼地给蚵仔刷壳。她的棉手套右手食指破了个洞,露出的小手指头冻得发紫,却把每个蚵仔都转着圈刷一遍,连壳缝里的泥都没放过。“王老师说,蚵仔煎要洗干净才好吃,不然嚼着硌牙。”她把刷好的蚵仔放进旁边的搪瓷碗里,碗沿缺了个角,还是林小满从车间食堂领的旧物。
“我也帮忙了!”狗剩举着个豁口的粗瓷碗凑过来,碗里盛着半碗清水,水面上漂着层细密的泡沫,“我回家拿了我娘腌咸菜的坛子,把蚵仔泡了两回,沙子肯定吐干净了。”他的棉鞋后跟磨塌了,走起路来“趿拉”响,却把碗端得稳稳的,生怕洒出一滴水。
阿泽从厨房跑出来,怀里抱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解开一看,是半袋地瓜粉,粉袋上印着“海岛粮站”的字样,边角都磨烂了。“我去张奶奶家借的,”他献宝似的把粉倒进空碗里,“张奶奶说做蚵仔煎得用当年的新地瓜粉,调出来的糊才够q,放久了的陈粉发僵,煎出来像块硬纸板。”
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往碗里加水,筷子搅得太急,粉浆“噗”地溅出来,糊了满脸,引得孩子们一阵笑。宛宛赶紧掏出手帕给他擦脸,手帕是用林小满的旧衬衫改的,洗得发白,上面还绣着朵歪歪扭扭的梅花——是宛宛自己绣的,针脚大得像小虫子。
林小满慢慢地蹲下身来,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宛宛手中的牙刷。当她的指尖触碰到那冰凉的蚵仔壳时,一股凉意瞬间传遍全身,但与此同时,一股暖流却涌上心头,让她感到无比温暖。
她凝视着手中的蚵仔壳,思绪渐渐飘远。她想起了上个月给孩子们讲起走船的舅舅时所说的那些事。舅舅曾告诉她,在南方的海边,人们特别喜欢吃一种叫做蚵仔煎的美食。那是用新鲜的海蛎子肉混合着粉糊,在平底锅里煎至金黄,再浇上香辣可口的酱料,一口咬下去,鲜美的味道能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眉毛都要被鲜掉了。
当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一个个都直咽口水,眼睛里闪烁着对美食的渴望。而如今,林小满看着手中的蚵仔壳,突然意识到,原来石头一直都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竟然还记得舅舅说过的话,还特意为她带来了蚵仔壳。
“得先把蚵仔肉取出来。”林小满拿起个蚵仔,用指甲沿着壳缝轻轻一撬,“咔嚓”一声,壳开了道缝,嫩白色的蚵仔肉裹着点清亮的汁水露出来,像颗小小的月牙。她的指尖沾着海腥气,动作却麻利得很,很快就剥出十几个,放进搪瓷碗里,碗底立刻积了层带着鲜味的水。
“林婶,我也会撬!”石头抢过一个蚵仔,学着样子用小铁铲的刃去撬,结果用力太猛,壳碎成了好几瓣,肉也被扎破了,红殷殷的一点血混在汁水里。他“哎呀”一声,急得眼圈都红了:“都怪我手笨。”
“没事,”林小满笑着把碎壳里的肉挑出来,“破了的肉也能吃,就是煎的时候要小心,别散了。”她把蚵仔肉倒进清水里漂着,“再洗两遍,确保没沙,咱们今天做海岛版的蚵仔煎,不放辣酱,放咱自己晒的虾皮粉,一样鲜。”
“我家有虾皮粉!”二丫不知什么时候跑来了,手里攥着个用纸包着的东西,纸包上还画着只小虾米。她是跟着石头来的,刚才一直蹲在墙角的葱地里,这会儿举着纸包跑过来,辫子上的红头绳沾着草籽,“我娘秋天晒的虾皮,磨成粉装在罐子里,说做汤的时候放一勺,不用放味精。”
她把纸包递过来,里面的虾皮粉是淡金色的,带着股晒干的鲜香。林小满捏了一小撮闻了闻,笑着说:“真香,比供销社卖的味精还鲜。”二丫被夸得脸通红,挠着衣角说:“我娘还说,不够的话,她家坛子里还有半罐。”
狗剩从葱地里掐了把小葱,葱叶上还挂着露水,沾着他的棉手套毛。“我娘做鱼的时候就放葱,说能去腥味。”他把葱递过来,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冻得发红的手腕,“就是这葱有点小,是我自己种的,在窗台上的花盆里,刚长了没几根。”
林小满接过小葱,切成碎末,绿色的葱花落在白瓷盘里,像撒了把小星星。“够了,”她摸了摸狗剩的头,“自己种的葱最香。”她起身往厨房走,“我去拿鸡蛋和豆油,咱们就在这石板上煎,通风,烟不大。”
石板是前几年盖房子时剩下的,被海风吹得光溜溜的,夏天晒得发烫,冬天却冰得刺骨。阿泽赶紧跑回屋里,抱来几块旧棉絮垫在石板边:“妈,垫着这个,你们蹲着想舒服点。”宛宛则去搬小板凳,凳腿歪了一根,她找了块碎砖头垫着,才勉强放稳。
林小满端来一口大铁锅,锅沿上有个小豁口,是她从车间食堂淘来的旧物,平时用来煮海带的。她把锅架在三块石头搭的简易灶上,往灶里塞了几块劈柴,火柴“擦”地一声划亮,火苗舔着柴禾,很快就燃了起来,映得孩子们的脸都红扑扑的。
“豆油来了!”阿泽举着个棕色的玻璃瓶跑过来,瓶身上印着“海岛油厂”的字样,标签都快掉光了。这是厂里发的福利油,林小满平时舍不得用,炒菜都只放一点点,今天却大方地往锅里倒了两勺,油星子“滋滋”地跳起来,香味混着海腥气飘开,引得孩子们直咽口水。
“地瓜粉糊要调得稠点,”林小满往地瓜粉里加水,用筷子搅成透明的糊状,“太稀了煎不住,会散;太稠了又发硬,嚼不动。”她边说边搅,粉糊挂在筷子上,像条细细的银线,“这样就差不多了。”
她把蚵仔肉沥干水,倒进粉糊里拌匀,肉色的蚵仔裹着透明的粉糊,像撒在云里的珍珠。“鸡蛋来了!”宛宛举着个鸡蛋跑过来,鸡蛋是昨天从供销社换的,壳上还沾着点鸡粪,“我选了个最大的,摇起来没声音,肯定是新鲜的。”
林小满把鸡蛋磕进碗里,金黄的蛋黄裹着透明的蛋清,她用筷子搅匀,蛋液里立刻浮起层细密的泡沫。“好了,下锅!”她把粉糊和蚵仔倒进热油里,锅铲“哗啦”一声推开,粉糊很快就变得透明,边缘开始发焦,带着股淡淡的焦香。
“放虾皮粉!”石头踮着脚喊,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哪个步骤。林小满舀了一勺虾皮粉撒上去,鲜香味一下子浓了好几倍,连蹲在墙角的二丫都抽了抽鼻子,小声说:“真香啊。”
最后淋上蛋液,金黄的蛋汁在粉糊上蔓延开来,像给蚵仔盖了层金被子。林小满用锅铲轻轻推着,等蛋液凝固了,再撒上葱花,绿色的葱花落在金黄的蛋皮上,好看得让人舍不得下嘴。
“可以出锅了!”林小满把蚵仔煎铲起来,边缘焦得发脆,中间却软乎乎的,还能看见蚵仔肉在里面颤巍巍的,粉糊的透明、蛋皮的金黄、葱花的翠绿、蚵仔的嫩白,混在一起像块漂亮的琥珀。
“我来分!”阿泽举着个破瓷盘跑过来,非要自己盛。他先用铲子把蚵仔煎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几块,给石头铲了最大的一块:“你挖的蚵仔,该多吃点。”给宛宛的那块带着焦边:“你爱吃脆的。”给狗剩的那块蚵仔最多:“你家蚵仔泡得最干净。”给二丫的那块撒了 extra 的葱花:“你带的葱最香。”轮到自己时,却只留了小半块,说:“我是哥哥,让着弟弟妹妹。”
宛宛捧着自己的那盘,小口小口地咬,粉糊的滑、蚵仔的鲜、鸡蛋的香、虾皮的咸混在一起,暖得她直缩脖子:“比供销社的炸糕还好吃!炸糕太甜了,这个鲜鲜的,一点都不腻。”她的嘴角沾着点粉糊,像只偷吃东西的小花猫。
石头吃得最快,嘴里塞得鼓鼓的,含混着说:“明天我再去挖蚵仔,给王老师也做一盘!她总给我们补课,嗓子都哑了,吃点蚵仔润润。”他的脸颊上沾着点葱花,自己却没发现,引得大家直笑。
狗剩吃得最小心,他把蚵仔一个个挑出来先吃,粉糊留到最后慢慢嚼:“我娘说,好东西要细嚼慢咽,不然尝不出味。”他边吃边点头,“这粉糊真的 q 弹,张奶奶没骗人,比我家做的地瓜饼好吃多了。”
二丫吃得最慢,她把自己盘子里的葱花都挑出来,说:“我不爱吃葱,给阿泽吧,他爱吃。”阿泽却摆摆手:“你留着,我够吃了。”两人推来推去,葱花掉在了石板上,宛宛赶紧捡起来吃掉,说:“不能浪费,林婶说的。”
林小满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手捧着瓷盘,你争我抢地吃着。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阳光穿过逐渐散去的海雾,洒在石板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孩子们的笑脸在这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仿佛被镀上了一层光辉。
海风从远处轻轻吹来,带来了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那声音清脆而有节奏,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曲美妙乐章。海风还夹杂着锅里残余的油香和蚵仔的鲜味,这股香气在空中弥漫,让人闻之不禁垂涎欲滴。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股海风带来的清新与惬意。她拿起一小块蚵仔煎,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着其中的鲜美。那浓郁的味道在她的舌尖蔓延开来,让她陶醉其中。
此时此刻,林小满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而宁静。
她忽然觉得这海岛的日子,就像这蚵仔煎,不用花哨的调料,不用贵重的食材,就用滩涂里挖的蚵仔、自家磨的地瓜粉、鸡窝里捡的鸡蛋,加上孩子们的笑声和心意,煎出来的就是最踏实的味道。一口下去,鲜得暖心,香得暖胃,全是日子该有的样子。
“明天还做不?”石头舔着盘子问,盘子舔得比洗过的还干净。“做!”林小满笑着点头,“明天让你爹也来尝尝,他挖蚵仔辛苦了。”
孩子们欢呼起来,声音像群快乐的海鸥,掠过院子,飞向远处的海面。阳光越来越暖,照在石板上,把刚才煎蚵仔煎留下的痕迹晒得暖暖的,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淡淡的鲜香味,久久不散。
林小满刚刚用煤灰把烘房里的炭火封好,正准备离开,突然,一阵狂风袭来,“哗啦”一声,帆布门被猛地掀起。紧接着,一个身影如同疾风一般冲了进来,定睛一看,原来是阿泽。
阿泽的头上顶着一团湿漉漉的雾气,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他的棉帽上的绒球,也被细小的水珠浸湿了,一颗颗水珠挂在上面,宛如一串碎珍珠,晶莹剔透,十分好看。
“妈!妈!石头挖了半筐蚵仔!”他拽着林小满的袖口就往外跑,袖口磨出的毛边勾住了她围裙上的布带,“说要做你上次讲的蚵仔煎,就是那个用海蛎子肉煎的,你说过外乡人来岛上都要尝的!”
林小满被他拽得踉跄了两步,手里擦烘房铁盘的抹布都掉在了地上。她弯腰去捡时,看见后院的石板路上已经蹲了好几个小身影,像群啄食的小麻雀,围着个豁了口的铁皮盆叽叽喳喳。
“林婶,你看这蚵仔肥不肥!”石头第一个蹦起来,他的军绿色棉裤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糊着黑褐色的滩涂泥,冻得发青却毫不在意。手里还攥着把锈迹斑斑的小铁铲,铲头卷了刃,一看就是从废料堆里捡来打磨的。
在那个铁皮盆里,蚵仔们紧紧地挨在一起,仿佛在彼此取暖。它们的壳上沾满了湿漉漉的泥土和海草,有些蚵仔还在欢快地“啵啵”吐着细沙,仿佛是在向人们打招呼。
林小满好奇地凑近了一些,仔细观察着这些蚵仔。她发现蚵仔的壳边缘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紫色,这说明它们是刚刚退潮时从滩涂的石缝里挖出来的。这种蚵仔虽然个头不大,但肉质却异常鲜嫩,宛如豆腐一般,轻轻一掐,汁水便会顺着手指流淌出来,那鲜美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
“挖了一早上呢。”石头用冻得通红的手抓起一只蚵仔,壳上的泥水顺着指缝往下滴,“我爹说初三潮位最低,蚵仔都藏在‘蛎壳堆’里,得用铲子慢慢撬,不然会把肉铲破。”他说着,指了指盆边几个碎壳,“还是不小心弄破了三个,我娘说回家要揍我。”
宛宛正蹲在石板旁,手里捏着把刷毛磨秃的旧牙刷,小心翼翼地给蚵仔刷壳。她的棉手套右手食指破了个洞,露出的小手指头冻得发紫,却把每个蚵仔都转着圈刷一遍,连壳缝里的泥都没放过。“王老师说,蚵仔煎要洗干净才好吃,不然嚼着硌牙。”她把刷好的蚵仔放进旁边的搪瓷碗里,碗沿缺了个角,还是林小满从车间食堂领的旧物。
“我也帮忙了!”狗剩举着个豁口的粗瓷碗凑过来,碗里盛着半碗清水,水面上漂着层细密的泡沫,“我回家拿了我娘腌咸菜的坛子,把蚵仔泡了两回,沙子肯定吐干净了。”他的棉鞋后跟磨塌了,走起路来“趿拉”响,却把碗端得稳稳的,生怕洒出一滴水。
阿泽从厨房跑出来,怀里抱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解开一看,是半袋地瓜粉,粉袋上印着“海岛粮站”的字样,边角都磨烂了。“我去张奶奶家借的,”他献宝似的把粉倒进空碗里,“张奶奶说做蚵仔煎得用当年的新地瓜粉,调出来的糊才够q,放久了的陈粉发僵,煎出来像块硬纸板。”
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往碗里加水,筷子搅得太急,粉浆“噗”地溅出来,糊了满脸,引得孩子们一阵笑。宛宛赶紧掏出手帕给他擦脸,手帕是用林小满的旧衬衫改的,洗得发白,上面还绣着朵歪歪扭扭的梅花——是宛宛自己绣的,针脚大得像小虫子。
林小满慢慢地蹲下身来,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宛宛手中的牙刷。当她的指尖触碰到那冰凉的蚵仔壳时,一股凉意瞬间传遍全身,但与此同时,一股暖流却涌上心头,让她感到无比温暖。
她凝视着手中的蚵仔壳,思绪渐渐飘远。她想起了上个月给孩子们讲起走船的舅舅时所说的那些事。舅舅曾告诉她,在南方的海边,人们特别喜欢吃一种叫做蚵仔煎的美食。那是用新鲜的海蛎子肉混合着粉糊,在平底锅里煎至金黄,再浇上香辣可口的酱料,一口咬下去,鲜美的味道能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眉毛都要被鲜掉了。
当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一个个都直咽口水,眼睛里闪烁着对美食的渴望。而如今,林小满看着手中的蚵仔壳,突然意识到,原来石头一直都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竟然还记得舅舅说过的话,还特意为她带来了蚵仔壳。
“得先把蚵仔肉取出来。”林小满拿起个蚵仔,用指甲沿着壳缝轻轻一撬,“咔嚓”一声,壳开了道缝,嫩白色的蚵仔肉裹着点清亮的汁水露出来,像颗小小的月牙。她的指尖沾着海腥气,动作却麻利得很,很快就剥出十几个,放进搪瓷碗里,碗底立刻积了层带着鲜味的水。
“林婶,我也会撬!”石头抢过一个蚵仔,学着样子用小铁铲的刃去撬,结果用力太猛,壳碎成了好几瓣,肉也被扎破了,红殷殷的一点血混在汁水里。他“哎呀”一声,急得眼圈都红了:“都怪我手笨。”
“没事,”林小满笑着把碎壳里的肉挑出来,“破了的肉也能吃,就是煎的时候要小心,别散了。”她把蚵仔肉倒进清水里漂着,“再洗两遍,确保没沙,咱们今天做海岛版的蚵仔煎,不放辣酱,放咱自己晒的虾皮粉,一样鲜。”
“我家有虾皮粉!”二丫不知什么时候跑来了,手里攥着个用纸包着的东西,纸包上还画着只小虾米。她是跟着石头来的,刚才一直蹲在墙角的葱地里,这会儿举着纸包跑过来,辫子上的红头绳沾着草籽,“我娘秋天晒的虾皮,磨成粉装在罐子里,说做汤的时候放一勺,不用放味精。”
她把纸包递过来,里面的虾皮粉是淡金色的,带着股晒干的鲜香。林小满捏了一小撮闻了闻,笑着说:“真香,比供销社卖的味精还鲜。”二丫被夸得脸通红,挠着衣角说:“我娘还说,不够的话,她家坛子里还有半罐。”
狗剩从葱地里掐了把小葱,葱叶上还挂着露水,沾着他的棉手套毛。“我娘做鱼的时候就放葱,说能去腥味。”他把葱递过来,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冻得发红的手腕,“就是这葱有点小,是我自己种的,在窗台上的花盆里,刚长了没几根。”
林小满接过小葱,切成碎末,绿色的葱花落在白瓷盘里,像撒了把小星星。“够了,”她摸了摸狗剩的头,“自己种的葱最香。”她起身往厨房走,“我去拿鸡蛋和豆油,咱们就在这石板上煎,通风,烟不大。”
石板是前几年盖房子时剩下的,被海风吹得光溜溜的,夏天晒得发烫,冬天却冰得刺骨。阿泽赶紧跑回屋里,抱来几块旧棉絮垫在石板边:“妈,垫着这个,你们蹲着想舒服点。”宛宛则去搬小板凳,凳腿歪了一根,她找了块碎砖头垫着,才勉强放稳。
林小满端来一口大铁锅,锅沿上有个小豁口,是她从车间食堂淘来的旧物,平时用来煮海带的。她把锅架在三块石头搭的简易灶上,往灶里塞了几块劈柴,火柴“擦”地一声划亮,火苗舔着柴禾,很快就燃了起来,映得孩子们的脸都红扑扑的。
“豆油来了!”阿泽举着个棕色的玻璃瓶跑过来,瓶身上印着“海岛油厂”的字样,标签都快掉光了。这是厂里发的福利油,林小满平时舍不得用,炒菜都只放一点点,今天却大方地往锅里倒了两勺,油星子“滋滋”地跳起来,香味混着海腥气飘开,引得孩子们直咽口水。
“地瓜粉糊要调得稠点,”林小满往地瓜粉里加水,用筷子搅成透明的糊状,“太稀了煎不住,会散;太稠了又发硬,嚼不动。”她边说边搅,粉糊挂在筷子上,像条细细的银线,“这样就差不多了。”
她把蚵仔肉沥干水,倒进粉糊里拌匀,肉色的蚵仔裹着透明的粉糊,像撒在云里的珍珠。“鸡蛋来了!”宛宛举着个鸡蛋跑过来,鸡蛋是昨天从供销社换的,壳上还沾着点鸡粪,“我选了个最大的,摇起来没声音,肯定是新鲜的。”
林小满把鸡蛋磕进碗里,金黄的蛋黄裹着透明的蛋清,她用筷子搅匀,蛋液里立刻浮起层细密的泡沫。“好了,下锅!”她把粉糊和蚵仔倒进热油里,锅铲“哗啦”一声推开,粉糊很快就变得透明,边缘开始发焦,带着股淡淡的焦香。
“放虾皮粉!”石头踮着脚喊,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哪个步骤。林小满舀了一勺虾皮粉撒上去,鲜香味一下子浓了好几倍,连蹲在墙角的二丫都抽了抽鼻子,小声说:“真香啊。”
最后淋上蛋液,金黄的蛋汁在粉糊上蔓延开来,像给蚵仔盖了层金被子。林小满用锅铲轻轻推着,等蛋液凝固了,再撒上葱花,绿色的葱花落在金黄的蛋皮上,好看得让人舍不得下嘴。
“可以出锅了!”林小满把蚵仔煎铲起来,边缘焦得发脆,中间却软乎乎的,还能看见蚵仔肉在里面颤巍巍的,粉糊的透明、蛋皮的金黄、葱花的翠绿、蚵仔的嫩白,混在一起像块漂亮的琥珀。
“我来分!”阿泽举着个破瓷盘跑过来,非要自己盛。他先用铲子把蚵仔煎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几块,给石头铲了最大的一块:“你挖的蚵仔,该多吃点。”给宛宛的那块带着焦边:“你爱吃脆的。”给狗剩的那块蚵仔最多:“你家蚵仔泡得最干净。”给二丫的那块撒了 extra 的葱花:“你带的葱最香。”轮到自己时,却只留了小半块,说:“我是哥哥,让着弟弟妹妹。”
宛宛捧着自己的那盘,小口小口地咬,粉糊的滑、蚵仔的鲜、鸡蛋的香、虾皮的咸混在一起,暖得她直缩脖子:“比供销社的炸糕还好吃!炸糕太甜了,这个鲜鲜的,一点都不腻。”她的嘴角沾着点粉糊,像只偷吃东西的小花猫。
石头吃得最快,嘴里塞得鼓鼓的,含混着说:“明天我再去挖蚵仔,给王老师也做一盘!她总给我们补课,嗓子都哑了,吃点蚵仔润润。”他的脸颊上沾着点葱花,自己却没发现,引得大家直笑。
狗剩吃得最小心,他把蚵仔一个个挑出来先吃,粉糊留到最后慢慢嚼:“我娘说,好东西要细嚼慢咽,不然尝不出味。”他边吃边点头,“这粉糊真的 q 弹,张奶奶没骗人,比我家做的地瓜饼好吃多了。”
二丫吃得最慢,她把自己盘子里的葱花都挑出来,说:“我不爱吃葱,给阿泽吧,他爱吃。”阿泽却摆摆手:“你留着,我够吃了。”两人推来推去,葱花掉在了石板上,宛宛赶紧捡起来吃掉,说:“不能浪费,林婶说的。”
林小满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手捧着瓷盘,你争我抢地吃着。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阳光穿过逐渐散去的海雾,洒在石板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孩子们的笑脸在这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仿佛被镀上了一层光辉。
海风从远处轻轻吹来,带来了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那声音清脆而有节奏,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曲美妙乐章。海风还夹杂着锅里残余的油香和蚵仔的鲜味,这股香气在空中弥漫,让人闻之不禁垂涎欲滴。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股海风带来的清新与惬意。她拿起一小块蚵仔煎,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着其中的鲜美。那浓郁的味道在她的舌尖蔓延开来,让她陶醉其中。
此时此刻,林小满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而宁静。
她忽然觉得这海岛的日子,就像这蚵仔煎,不用花哨的调料,不用贵重的食材,就用滩涂里挖的蚵仔、自家磨的地瓜粉、鸡窝里捡的鸡蛋,加上孩子们的笑声和心意,煎出来的就是最踏实的味道。一口下去,鲜得暖心,香得暖胃,全是日子该有的样子。
“明天还做不?”石头舔着盘子问,盘子舔得比洗过的还干净。“做!”林小满笑着点头,“明天让你爹也来尝尝,他挖蚵仔辛苦了。”
孩子们欢呼起来,声音像群快乐的海鸥,掠过院子,飞向远处的海面。阳光越来越暖,照在石板上,把刚才煎蚵仔煎留下的痕迹晒得暖暖的,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淡淡的鲜香味,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