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城内的空气,仿佛随着那巫祝被黑冰台卫士粗暴拖走的尖叫声,骤然凝固,随后又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狠狠搅动起来。
张苍雷厉风行,根本不给任何反应时间。
官邸被瞬间封锁,所有可能与郡守冯劫饮食药物相关的人员被悉数看管。
墨子荆带着她的工具,在无数道或恐惧、或怀疑、或仇视的目光中,旁若无人地开始对冯劫体内的毒素、残留的药渣进行取样分析。
她那专注而精准的操作,本身就像一种无声的宣言,冲击着在场所有信奉“神罚”之人的认知。
被拿下的巫祝起初还叫嚣着“神罚将至”,但在玄癸那双经历过尸山血海的冰冷目光注视下,在其巧妙而不容抗拒的讯问技巧面前,尤其是在张苍偶尔一句切中要害、直指其与某些本地豪强往来的点破下,其心理防线迅速崩溃。
“……是……是芈粱!是芈公让我做的!”
巫祝涕泪横流,瘫软在地,“他给了我一种从古巫墓里弄来的‘僵木蕈’粉末,无色无味,混入郡守安神汤中,便可令人僵卧如死,身现黑纹,状若诅咒……他说,只要制造神罚假象,逼走你们这些秦官,或迫使你们屈服祭祀,他……他自有办法在乱中取利,恢复我楚人旧制!”
“僵木蕈……”墨子荆适时呈上分析结果,“已确认,毒素成分与郡守体内残留、药渣中提取物一致。此蕈生于极阴湿地,确实罕见,但绝非什么神咒之力,可用特定解毒汤剂化解。”
人证、物证、技术鉴定,铁证如山!
“芈粱……”张苍眼中寒光凛冽。他立刻下令,玄癸亲率黑冰台卫士,持“如朕亲临”金牌,直扑芈粱府邸。
那芈粱还在府中与几个心腹密谋,幻想着借助“神威”逼退秦法,重振家族声威,不料府门被轰然撞开,如狼似虎的黑冰台卫士闯入,金牌照耀之下,所有家丁护院不敢妄动。
芈粱被直接从宴席上拖出,冠冕歪斜,面对如山铁证,面如死灰,再也说不出“秦法难管楚地之神”的狂言。
张苍当机立断,就在竟陵县衙公堂之上,对此案进行公开审理。
公堂之外,闻讯赶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亲眼看着那位来自咸阳的年轻御史,如何条分缕析,将所谓“神罚”的真相赤裸裸地揭开;如何依据秦律,判处投毒巫祝车裂之刑,判处主谋芈粱枭首示众,家产抄没;又如何下令,即刻配制解药,救治郡守冯劫及所有在瘟疫中受类似毒素影响的民众。
经查,所谓瘟疫,部分症状亦是芈粱派人暗中投毒放大恐慌所致,部分则是真实疫病,但被利用。
当解药喂下,郡守冯劫身上的黑纹逐渐消退,发出微弱呻吟时;当被隔离的“疫区”民众得到有效医治和控制,病情不再恶化时,整个竟陵城仿佛都松了一口气。
“法……法不仅能斩神……还能破邪咒,辨真伪,救人命!”人群中,不知是谁喃喃自语。
这一刻,“秦律”二字,在许多原本心存疑虑甚至抵触的楚地百姓心中,第一次不再是冰冷的条文和压迫的象征,而是化为了能够带来秩序、公正与生存希望的实在力量。
张苍并未停留太久。他在稳定竟陵局势、将后续琐事及真实疫病的防治交由郡县官府处理后,便带着核心队伍与重要案犯,启程返回咸阳。
南郡的痼疾非一日之寒,芈粱不过是冒头的一个,更深的水,需要更长时间的梳理,但他此番以雷霆手段破局,已成功将秦律的钉子,狠狠楔入了这片土地。
……
咸阳宫,麒麟殿,大朝会。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气氛庄严肃穆。御座之上,始皇嬴政威临天下。
张苍出列,躬身禀报南郡之行全过程,声音清晰平稳,从接到诉状,到遭遇下马威,再到识破投毒、抓捕元凶、稳定民心,条理分明,并无过多渲染,但其中蕴含的智谋、胆识与对律法的坚守,已让满朝文武为之动容。
“……臣依法处置首恶,安抚地方,南郡局势已暂得平稳。此非臣一人之功,乃陛下天威庇佑,秦律浩荡所致!”张苍最后总结,将功劳归于上意与国法。
嬴政静静听完,深邃的目光扫过满朝公卿,最终落在张苍身上,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熟悉陛下的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的一丝满意。
“善。”依旧是那言简意赅却重若山岳的评价。
随即,始皇的声音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响彻整个麒麟殿:
“御史张苍,南郡之行,破邪显正,靖安地方,扬我国威,彰我律法!其功甚伟!”
“擢升张苍,为——御史!”
“秩比六百石,授银印青绶,掌监察百官,弹劾不法之权!”
“另,特许其——参议朝政!”
一连串的任命,如同道道惊雷,在朝堂之上炸响!
御史!这可是真正的监察要职,秩级虽非最高,但职权极重,可风闻奏事,直达天听!更有“参议朝政”之权,这意味着,张苍从此不再是仅仅执行具体事务的法吏,而是真正进入了帝国决策的核心圈子!
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张苍身上,羡慕、嫉妒、敬畏、审视……复杂难言。李斯站在文官首位,面色平静如水,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其隐晦的波澜。
“张卿,”嬴政的目光再次落在张苍身上,语气沉凝,“南郡之功,足见秦律之威,亦见卿之忠勤。擢你为御史,望你持法如衡,察吏安民,为朕——肃清纲纪!”
张苍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撩袍跪地,声音坚定而清晰:
“臣,张苍——领旨谢恩!”
“定不负陛下重托,必以手中律尺,丈量天下是非,护我大秦法统,万死不辞!”
退朝之后,张苍换上了那身象征着权力与责任的御史官袍——玄色深衣,边缘绣着獬豸暗纹,腰佩银印青绶。当他再次踏入御史府大门时,感受已截然不同。
昔日那些或许还带着几分审视、甚至轻视的同僚,此刻纷纷避让道旁,躬身行礼,口称“张御史”。
他们的目光复杂难明,有敬畏,有讨好,有疏离,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张苍面色平静,一一颔首回应,步伐沉稳地走向那间如今已名正言顺属于他的、更为宽敞的值房。
他知道,南郡的硝烟刚刚散去,而咸阳的风云,或许才真正开始。
擢升御史,参议朝政,意味着他站到了更高的舞台,也意味着,他将更深地卷入这帝国权力中枢的激流漩涡之中。
真正的挑战,就在这片巍峨的宫阙之下,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上。
张苍雷厉风行,根本不给任何反应时间。
官邸被瞬间封锁,所有可能与郡守冯劫饮食药物相关的人员被悉数看管。
墨子荆带着她的工具,在无数道或恐惧、或怀疑、或仇视的目光中,旁若无人地开始对冯劫体内的毒素、残留的药渣进行取样分析。
她那专注而精准的操作,本身就像一种无声的宣言,冲击着在场所有信奉“神罚”之人的认知。
被拿下的巫祝起初还叫嚣着“神罚将至”,但在玄癸那双经历过尸山血海的冰冷目光注视下,在其巧妙而不容抗拒的讯问技巧面前,尤其是在张苍偶尔一句切中要害、直指其与某些本地豪强往来的点破下,其心理防线迅速崩溃。
“……是……是芈粱!是芈公让我做的!”
巫祝涕泪横流,瘫软在地,“他给了我一种从古巫墓里弄来的‘僵木蕈’粉末,无色无味,混入郡守安神汤中,便可令人僵卧如死,身现黑纹,状若诅咒……他说,只要制造神罚假象,逼走你们这些秦官,或迫使你们屈服祭祀,他……他自有办法在乱中取利,恢复我楚人旧制!”
“僵木蕈……”墨子荆适时呈上分析结果,“已确认,毒素成分与郡守体内残留、药渣中提取物一致。此蕈生于极阴湿地,确实罕见,但绝非什么神咒之力,可用特定解毒汤剂化解。”
人证、物证、技术鉴定,铁证如山!
“芈粱……”张苍眼中寒光凛冽。他立刻下令,玄癸亲率黑冰台卫士,持“如朕亲临”金牌,直扑芈粱府邸。
那芈粱还在府中与几个心腹密谋,幻想着借助“神威”逼退秦法,重振家族声威,不料府门被轰然撞开,如狼似虎的黑冰台卫士闯入,金牌照耀之下,所有家丁护院不敢妄动。
芈粱被直接从宴席上拖出,冠冕歪斜,面对如山铁证,面如死灰,再也说不出“秦法难管楚地之神”的狂言。
张苍当机立断,就在竟陵县衙公堂之上,对此案进行公开审理。
公堂之外,闻讯赶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亲眼看着那位来自咸阳的年轻御史,如何条分缕析,将所谓“神罚”的真相赤裸裸地揭开;如何依据秦律,判处投毒巫祝车裂之刑,判处主谋芈粱枭首示众,家产抄没;又如何下令,即刻配制解药,救治郡守冯劫及所有在瘟疫中受类似毒素影响的民众。
经查,所谓瘟疫,部分症状亦是芈粱派人暗中投毒放大恐慌所致,部分则是真实疫病,但被利用。
当解药喂下,郡守冯劫身上的黑纹逐渐消退,发出微弱呻吟时;当被隔离的“疫区”民众得到有效医治和控制,病情不再恶化时,整个竟陵城仿佛都松了一口气。
“法……法不仅能斩神……还能破邪咒,辨真伪,救人命!”人群中,不知是谁喃喃自语。
这一刻,“秦律”二字,在许多原本心存疑虑甚至抵触的楚地百姓心中,第一次不再是冰冷的条文和压迫的象征,而是化为了能够带来秩序、公正与生存希望的实在力量。
张苍并未停留太久。他在稳定竟陵局势、将后续琐事及真实疫病的防治交由郡县官府处理后,便带着核心队伍与重要案犯,启程返回咸阳。
南郡的痼疾非一日之寒,芈粱不过是冒头的一个,更深的水,需要更长时间的梳理,但他此番以雷霆手段破局,已成功将秦律的钉子,狠狠楔入了这片土地。
……
咸阳宫,麒麟殿,大朝会。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气氛庄严肃穆。御座之上,始皇嬴政威临天下。
张苍出列,躬身禀报南郡之行全过程,声音清晰平稳,从接到诉状,到遭遇下马威,再到识破投毒、抓捕元凶、稳定民心,条理分明,并无过多渲染,但其中蕴含的智谋、胆识与对律法的坚守,已让满朝文武为之动容。
“……臣依法处置首恶,安抚地方,南郡局势已暂得平稳。此非臣一人之功,乃陛下天威庇佑,秦律浩荡所致!”张苍最后总结,将功劳归于上意与国法。
嬴政静静听完,深邃的目光扫过满朝公卿,最终落在张苍身上,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熟悉陛下的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的一丝满意。
“善。”依旧是那言简意赅却重若山岳的评价。
随即,始皇的声音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响彻整个麒麟殿:
“御史张苍,南郡之行,破邪显正,靖安地方,扬我国威,彰我律法!其功甚伟!”
“擢升张苍,为——御史!”
“秩比六百石,授银印青绶,掌监察百官,弹劾不法之权!”
“另,特许其——参议朝政!”
一连串的任命,如同道道惊雷,在朝堂之上炸响!
御史!这可是真正的监察要职,秩级虽非最高,但职权极重,可风闻奏事,直达天听!更有“参议朝政”之权,这意味着,张苍从此不再是仅仅执行具体事务的法吏,而是真正进入了帝国决策的核心圈子!
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张苍身上,羡慕、嫉妒、敬畏、审视……复杂难言。李斯站在文官首位,面色平静如水,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其隐晦的波澜。
“张卿,”嬴政的目光再次落在张苍身上,语气沉凝,“南郡之功,足见秦律之威,亦见卿之忠勤。擢你为御史,望你持法如衡,察吏安民,为朕——肃清纲纪!”
张苍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撩袍跪地,声音坚定而清晰:
“臣,张苍——领旨谢恩!”
“定不负陛下重托,必以手中律尺,丈量天下是非,护我大秦法统,万死不辞!”
退朝之后,张苍换上了那身象征着权力与责任的御史官袍——玄色深衣,边缘绣着獬豸暗纹,腰佩银印青绶。当他再次踏入御史府大门时,感受已截然不同。
昔日那些或许还带着几分审视、甚至轻视的同僚,此刻纷纷避让道旁,躬身行礼,口称“张御史”。
他们的目光复杂难明,有敬畏,有讨好,有疏离,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张苍面色平静,一一颔首回应,步伐沉稳地走向那间如今已名正言顺属于他的、更为宽敞的值房。
他知道,南郡的硝烟刚刚散去,而咸阳的风云,或许才真正开始。
擢升御史,参议朝政,意味着他站到了更高的舞台,也意味着,他将更深地卷入这帝国权力中枢的激流漩涡之中。
真正的挑战,就在这片巍峨的宫阙之下,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上。